第296章 勝利天平

從去年五月朱元璋駕崩時至今年四月,將近一年的時間裡,天下安定再無洪武朝時期的累累風雲突變,就好像老天都格外厚愛仁義的建文皇帝,雨水充足各地幾乎沒有出現災荒,偌大的邊境線很是安靜。

江南稅賦被減輕,百姓們爲此感恩戴德,朝廷陸續向天下派出十二道尋訪使,罷黜貪官污吏贏得了很多讚譽,各地舉薦賢才進京做官,又迎來了許多佳話,民心安定一切都顯得欣欣向榮,預示着寬和勤勉的建文盛世即將來臨。

面對此情此景,就連燕王朱棣都爲之忌憚,原本一向瞧不起的文弱侄兒做了皇帝后,迅速聚集人心推廣德政,加上今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文臣齊心協力,一掃洪武朝的暴戾,勝負天平越來越向着年紀輕輕的帝王傾斜了。

大多數人身處逆境之中都會心懷畏懼而裹足退縮,少數人則會不畏艱難逆行而上,毫無疑問朱棣是少數人裡的佼佼者。

面對軍功昭著的朱棣表面上的示弱和臣服,朱允炆心滿意足給予了王叔該有的尊敬,當燕王剛剛離京,接下來這一個月裡,躊躇滿志的建文皇帝和心腹大臣有些得意忘形,竟拋開了對諸王的畏懼心理,上演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削藩大戲。

首先是朝廷收到湘王府官員告發湘王朱柏私印寶鈔有謀反之意,朝廷派出使臣前去抓捕湘王進京,文武百官皆以爲湘王會和周王一樣乖乖束手就擒,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湘王朱柏召集王府官吏,冷笑道:“本王曾親眼目睹先帝朝很多大臣寧願自盡也不願受辱,身爲高祖的兒子,本王豈能爲了祈求一條活路而被獄吏侮辱?”

然後在所有人的驚駭注視下,朱柏把嬪妃子女全部召集起來,關閉宮門,火光沖天煙霧滾滾。竟然自焚而亡。

走到半路的朱棣大怒之下馬上上書朝廷,質問爲何逼死湘王?要求誅殺造謠官員並處置建議此事的相關大臣。

沉不住氣的朱允炆立即被激怒了,下旨捉拿被告發又是有謀反之意的齊王朱榑,素有軍功的朱榑隨即束手就擒,被朝廷押送進京幽禁。

當時燕王就停留在山東德州府,距離青州齊王府不過短短几天路程,眼見近在咫尺的弟弟毫無抵抗之力。顯然朝廷是早有預謀,朱棣大喜過望,連夜帶人趕回北平。

很快齊王朱榑被廢爲庶民,十日後就藩大同府的代王朱桂因性格暴躁多行不法被貶爲了庶民,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三位親王或死或廢。很快使得天下爲之震驚,剩餘諸王則無不爲之驚慌失措。

原本對帝王忠心耿耿的秦王朱尚炳和晉王朱濟熺深怕步了後塵,爲求自保急忙修書北平向皇叔示好,其他藩王或多或少都對朝廷不滿的同時,紛紛向燕王府暗通款曲,希望燕王能出頭爲皇族對朝廷據理力爭,這一次勝利的天平開始緩緩朝着朱棣傾斜了。

朱棣果然沒有令他們失望。幾次上書朝廷表達了不滿,前面的語句都極爲示弱恭順,但每次結尾都會綿裡藏針的搬出皇明祖訓來,隱隱間對朝廷發出警告。

得到消息的徐灝微微搖頭,朱棣走了昏招收買貪財嘴風不嚴的陳瑛等人,這對燕王府的打擊很大,洪武朝貪污六十兩銀子就得被處死,堂堂親王賄賂官員。假如操作輿論得當的話,燕王府馬上會顏面掃地絕對會淪爲滿天下之笑柄。

沒想到的是朱允炆竟然憑白讓天大良機溜走了不說,也使出了大大的昏招,當時朱棣人就在京城,爲何就不堅持洪武朝的刑罰,對一干官員嚴刑處置,製造聲勢後勒令燕王留京閉門思過。變相的進行軟禁呢?

只能說天意如此,朱允炆並非是書呆子,齊泰黃子澄甚至方孝孺非但不是蠢人,個頂個都是人精。遺憾的是他們精於小算盤而不具備大眼光,借用後世軍事用語,就是都缺乏戰略思維。

倒是徐輝祖等勳貴武官都不缺乏,可惜文人當道,各有各的顧慮和打算,使得人人緘口不言。

其中徐輝祖眼下絕對不敢建議朱允炆向親姐夫下手,出賣親人的罪名他擔不起,而朱允炆也不想對名望甚大沒有找出確切謀反罪證的四叔動手,不然後世該如何評價他?必須得有人先揭發才行,就算做錯了那也是受奸人蠱惑。

徐灝是這麼猜測的,對不對不重要,重要的是朱棣沒事人似的回來了。齊王代王確實是罪有應得,貶爲庶民沒人會說什麼,但是時間趕在一塊就未免令人嘆息了,尤其是不該先對素有賢名的湘王動手,發行寶鈔算是罪嘛?就算罪該受到處罰,也不至於逼人於死地,恐怕你建文皇帝纔是濫發寶鈔的罪魁禍首吧?

一年來辛苦建立起來的優勢瞬間化爲了烏有,暴露了朝廷對待藩王刻薄寡恩的一面,先帝屍骨未寒呢,就迫不及待的對沒什麼大罪的親叔叔們下手,無論如何都會遭到百姓的負面看法。

當然大字不識的百姓看法並不重要,很容易會被有學問之人改變想法,有天下讀書人懂得朝廷爲何急衝衝的削藩就行了。

北平城除了少數人之外,大多數人並未受到朝廷削藩所影響,在軍民心裡燕王府依然代表着朝廷,朝廷就是燕王府。

轉眼間到了五月初五端陽節,當日清晨,家家戶戶門上插了香艾,人人胸前帶着墜虎。學堂關門,閨閣停黹,家裡女孩們互相贈送由自己親手包的糉子、紅棗、糖塊等物,內宅極爲熱鬧。

天氣也變得清涼宜人,早茶後,姑娘丫鬟們都出來在花園裡遊逛玩耍,只見處處丹若紅花,萱草綠葉,隨着從南方吹來的溫暖微風,說不出的舒服清爽。

午飯後,全家人隨老太君或乘馬車或坐着轎子,浩浩蕩蕩去了北邊的小湯山王族別院泡溫泉。

大大的荷花池一側是天然的溫泉池子。經過徐灝的修改,中間有一處混合冷熱水的游泳池,自家女人缺乏鍛鍊缺少被陽光照射,沒有比游泳更好的運動了。

老太君等長輩都不習慣與人一起沐浴,幾乎都躲在房裡或幽靜的小池子裡泡澡,而家裡的女孩們大多受到徐灝多年來孜孜不倦的傳染,不大在乎多人一起沐浴了。

當然針對羞澀靦腆的女孩子。徐灝發明的泳衣橫空出世,無非就是肚兜版的用各色綢緞料子縫製的泳衣而已。

房間裡,衆人都一眨不眨的盯着挺胸擡頭走出來的紅葉和綠竹,就見她倆胸前罩着令人臉紅的兩塊薄薄緞子,臀部穿着三角形的緋紅色褥褲,加上一雙玉足套在樣式漂亮的高跟鞋上。顯得雙腿修長圓潤,顯得那麼的妖豔撩人,顯得那麼的氣質挺拔。

沐凝雪則穿着一件略顯保守的連身泳衣,不用徐灝指點,自己在腰部縫了一圈百褶裙邊,將將蓋住完美沒有任何瑕疵的膝蓋。

高跟鞋在徐家已經風行了幾年,但毫無疑問。唯有不穿着深到腳邊的裙裝時,方能顯現出高跟鞋那賦予女性特有的優雅魅力。

紅葉驕傲的轉了一圈,得意的道:“今後看誰家女孩還裹腳?又臭又酸又長又痛又噁心,哼!”

朱巧巧冷笑道:“三寸金蓮都是那起子窮酸文人吹捧出來的,這文人一肚子壞水沒安好心,可憐那些小姐自小就被父母親人逼得纏足把骨頭生生勒斷,想想都令人慎得慌,最無知的是還自以爲高人一等呢。纏足就成了大家閨秀?可悲可笑。”

當下衆人都發起牢騷來,話說徐家女孩自小堅持不纏足,這幾年就連裹足的風氣都近乎絕跡,好處是走路輕快不必天天纏那長長的裹腳布,壞處是時常受到外人的抨擊和嘲笑,有時串門時被那些走路都顫顫巍巍的夫人小姐們,笑話徐家女人是大腳是鄉下人出身。鬧得人人都爲之不滿已久。

沐凝雪說道:“灝兒說得好,咱們要爲自己而活着,不是爲了逢迎丈夫或世人眼光。咱們祖上本就出身草莽,從來沒有逼女兒纏足的陋俗。因此誰願說就由着她人去說,總之其中甘苦個人自知。”

對於徐家小姐們來說,纏足與否不影響什麼,權貴家的女兒會愁嫁?時下所謂大腳也是相對而言,丫鬟們本就沒有纏足的講究,就和民間要幹活的婦人一樣,走路都成問題還怎麼去伺候人?

宋朝以來纏足是指要把腳裹得纖細而不是彎曲畸形,當然會影響女孩身體發育,爲了保證腳小便不敢走路太勤,長此以往身體虛弱變得消瘦,這可憐模樣反倒是越發受到文人喜愛,正所謂弱風扶柳也,揚州瘦馬或許就是由此而來。

最可怕的是隨着南唐李後主等歷代名人對小腳的頻頻詩詞讚頌,士林文人的大力推崇,風俗漸漸走向了極端,元朝時裹足的風氣漸漸傳開,從江浙嶺南一代漸漸往全國擴展,三寸金蓮的傳說更使得裹足變成了纏足,所幸明初時只流傳於一些書香門第。

真正裹足登峰造極的時候,一個是明朝後期,有記載明末時張獻忠進四川,喪心病狂的下令砍斷女人的小腳,堆積如山,謂之金蓮峰。

一個是滿清時代,到了那時社會各階層的人都以娶小腳爲榮,以大腳爲恥,最可怕的是連女人自己都這麼認爲。所謂爲了發泄對滿清剃髮易俗的不滿,男人竟爲了保持民族氣節讓女人堅持纏足的說法,實在是令人無語。

誰也不知道高跟鞋的出現會不會改變整個民族陋習,大概只能說是個美好願望,不過肯定會影響到一些人。如果所有文人都那麼愚昧頑固的話,明末到近代的數百年浩劫,就是對儒家自己親手種下的苦果了。

徐灝基本已經放棄了說服他人的想法,費心勞力的有用嗎?沒有皇帝會爲了小小的纏足而去對抗整個士林,對於封建王朝的種種無可救藥的弊端,徐灝已然是死心了,只要他有生之年不讓家裡女人纏足就行。

他現在要做的是經營家族以及相關的利益集團,就像是後世操縱世界走向的幕後財閥家族,憑藉他一生心血和留下來的預言,使得後代子孫能夠超然於世。

第423章 常家聶家第983章 死不忘恩第530章 回孃家第460章 言之命中第921章 算賬第107章 咱也拜天地第536章 洞洞洞洞洞第695章 宅鬥第1149章 酒醉第1018章 懂事的女兒第442章 惡僧第379章 公忿第254章 南北榜案第965章 洗心革面第365章 新的時代第532章 傻媽媽第1010章 大高明第836章 嬌嬌第680章 氛圍第125章 節操爲何物?第514章 學館第980章 嗚嗚嗚嗚第124章 捉弄蔣嵩第900章 帝師第7章 丫鬟第921章 算賬第774章 好人第239章 二姐出嫁第589章 解狂士第992章 美夢第557章 仙道第677章 要什麼錢第1113章 含冤第296章 勝利天平第1042章 望月之肉第530章 回孃家第251章 頓悟第228章 一句承諾第358章 孤軍深入第966章 賢太守第397章 敗家第332章 夜奪山海關第664章 回鄉第1264章 臺閣體第143章 夫妻反目第907章 管他家閒事?第752章 安東第1282章 掃晴娘第977章 井氏第172章 絕色美人第308章 香菱姐妹第11章 口角第530章 回孃家第36章 來訪第458章 大度第1032章 代缺丈夫第470章 聽案第767章 老漢奸第393章 外室第1232章 保媒拉縴第1243章 落花生第445章 表妹第40章 文青是種病第1010章 大高明第944章 平凡的真諦第145章 徐淞第41章 伴讀第1300章 事發第49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1267章 白雲芳裡第809章 鐲子第363章 殞命第559章 行兇第240章 搶親第667章 並蒂蓮第435章 底線第301章 神機營第1243章 落花生第410章 促狹鬼第483章 秋鐵黃花酒第236章 投名狀第1206章 貪得無厭第343章 凝命神寶第372章 榮國公家第827章 成親趣事第35章 隱居第519章 一巴掌第18章 心思第1129章 報恩第1272章 玉燕釵頭艾虎輕第324章 三秋木香第8章 老薑第1155章 不落俗套第917章 必然的奇蹟第581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969章 才子佳人第400章 喜神第310章 牡丹花下第268章 鳳舞第626章 坎上愁帽
第423章 常家聶家第983章 死不忘恩第530章 回孃家第460章 言之命中第921章 算賬第107章 咱也拜天地第536章 洞洞洞洞洞第695章 宅鬥第1149章 酒醉第1018章 懂事的女兒第442章 惡僧第379章 公忿第254章 南北榜案第965章 洗心革面第365章 新的時代第532章 傻媽媽第1010章 大高明第836章 嬌嬌第680章 氛圍第125章 節操爲何物?第514章 學館第980章 嗚嗚嗚嗚第124章 捉弄蔣嵩第900章 帝師第7章 丫鬟第921章 算賬第774章 好人第239章 二姐出嫁第589章 解狂士第992章 美夢第557章 仙道第677章 要什麼錢第1113章 含冤第296章 勝利天平第1042章 望月之肉第530章 回孃家第251章 頓悟第228章 一句承諾第358章 孤軍深入第966章 賢太守第397章 敗家第332章 夜奪山海關第664章 回鄉第1264章 臺閣體第143章 夫妻反目第907章 管他家閒事?第752章 安東第1282章 掃晴娘第977章 井氏第172章 絕色美人第308章 香菱姐妹第11章 口角第530章 回孃家第36章 來訪第458章 大度第1032章 代缺丈夫第470章 聽案第767章 老漢奸第393章 外室第1232章 保媒拉縴第1243章 落花生第445章 表妹第40章 文青是種病第1010章 大高明第944章 平凡的真諦第145章 徐淞第41章 伴讀第1300章 事發第49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1267章 白雲芳裡第809章 鐲子第363章 殞命第559章 行兇第240章 搶親第667章 並蒂蓮第435章 底線第301章 神機營第1243章 落花生第410章 促狹鬼第483章 秋鐵黃花酒第236章 投名狀第1206章 貪得無厭第343章 凝命神寶第372章 榮國公家第827章 成親趣事第35章 隱居第519章 一巴掌第18章 心思第1129章 報恩第1272章 玉燕釵頭艾虎輕第324章 三秋木香第8章 老薑第1155章 不落俗套第917章 必然的奇蹟第581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969章 才子佳人第400章 喜神第310章 牡丹花下第268章 鳳舞第626章 坎上愁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