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王大人

傍晚,徐灝獨自一人在蕭家村散步,他特意陪老太君回來住幾天,輕車簡從,沒有驚動任何人。

整條街上都掛着紅彤彤的燈籠,其中徐家和蕭家的燈火最亮,此刻的家族無疑正出於烈火烹油的鼎盛時期,一家子兩門國公,沾親帶故的親朋好友無不跟着富貴發達,只要肯用心經營家業。

徐灝或許是因人到中年,也或許是有感於朱高熾的健康,思緒不禁飄到了未來。

等自己死了後,徐家會如何呢?套用遊戲裡的一句話,“王權沒有永恆”,早晚會有一天家族將衰敗,子孫將七零八落。

走走停停,徐灝浮想聯翩的來到位於村北頭的童家院,作爲村裡大族之一的童家佔地面積不小,大小差不多有徐家半個大,聚族而居,住着將近百多戶,大院裡的人家大半都姓童。

祠堂裡供奉着同一個老祖宗,徐灝不太清楚童家的歷史,只知道人人都說其長房佔着童家的龍脈,家越發越大,人長得越來越氣派,即細皮嫩肉的標準城裡人。

徐家與童家沒有親戚關係,就算有也不知道,不過雖然同爲大族,可比起徐家來,說難聽一些,童家就是個破落戶

如今的童大老爺乃縣裡學府的退休官員,一家子住在縣裡,他本人時常回鄉下住住,年紀大資歷老,自從徐家搬走之後,就是這一方響噹噹的頭面人物。

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自小就在京城讀書上學,也不知道現在做了什麼官。徐灝中午看到一乘二人擡的轎子,一顫一顫的回來了,童家人說大少爺是回來呼吸下新鮮空氣的。

此時童大少爺也在外頭散步,邁着官步,擺出一副官僚的架勢。徐灝不以爲然的搖搖頭,這樣的人在城內多了,原來他只不過是個準官僚。科舉不成進了刑部,專門訓練專業官吏的一個機構。

徐灝不想和對方碰面,放慢腳步走在陰影裡,能依稀看到童大少爺頭上梳着亮光光的油頭,身穿好像是普通布料卻非說是上等料子做的筆挺中山裝,腳上一雙能照到人影子的黑皮鞋。

記得中午時,他鼻子上架着一副金邊墨鏡。走出轎子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手帕輕輕揩拭一下下踏上灰土地給皮鞋撲上的一層灰,然後皺着眉頭捂着鼻子,不滿意的看着童家院那些東倒西歪的土房子,崎嶇有坑的灰土小道,還有那些看不順眼的歡迎人羣。

人羣裡有不少是他的長輩。對着七房祖公、四房爺公、二房堂叔什麼的,好似招呼又好似不理會地輕微點一點頭,嘴上哼哼唧唧一聲,便揚長而去了。

當時擡他回來的兩個叔輩說,在縣城裡他和大老爺有過一番爭論,童老爺打算兒子在刑部學成之後,回縣城做個候補待缺的候補官吏。一點點熬資歷,爭取機會升爲典吏,所以童老爺叫他回老屋院子來祭祖掃墓,因仕途也就那樣了,也順便熟悉下稻麥等莊稼事,學一下收租取利的訣竅。

他爹說落葉歸根,人最後總歸是要靠着老基業養老,可是童大少聽不進去。金陵距離蕭家村纔多遠?哪門子的落葉歸根?總之是不想回到鄉下。

“你至少可以到鄉下呼吸點新鮮空氣嘛!”童老爺的最後一句話還算打動了他,於是自備轎子,一顫一顫的回來了。

不想一回來,少不了聞到鄉下的豬糞牛屎味,馬上受不了了,這不去祠堂點了香燭,燒了紙錢。直挺挺地跪在老祖宗的神主牌前,磕了三個頭,就算是完成了任務,第二天就坐着轎子逃回城去了。

二少爺呢學習還不如老大。先是進了金陵新式學校,沒能浪下去,科科不及格被勸退了,於是去投考了一年就畢業的講武堂士官學校,專門爲了坑蒙拐騙大好青年而設的。

一年之後,二少爺撈到一個士官軍銜,當了軍官。可是他害怕被派到海上或血肉橫飛的北方廝殺,於是回到縣令做了巡檢,這個差事既威武又安全,這二位已然是童家值得說一說的精華人物了。

其餘的童家人則如草芥一般,不值一提,如同衆星拱月一樣的成爲了長房家的附庸和陪襯。長房大院周圍那些歪歪倒倒的瓦房和草棚中,有一些是童家老祖宗的後代,已大半淪爲了長房的佃戶,至於不姓童的,更是佃戶中的佃戶,家家戶戶租種長房的田地,上糧納租。

如果連田地都種不起,要麼只有天天打秋風,或是給長房當長年,當幫工了。

童家很封閉,自成一體,一向與蕭家村其他人家來往不多。其他姓童的靠着祖傳下的田地過日子,一旦遇到了天災人禍,或意想不到的三長兩短,有的是‘中人’替長房出主意,土地或當或賣,還說是看在同宗同祖的情分上呢。

短短几十年,竟一家一家的敗下去了,當初分出去的田地重新歸於長房的名下,以至於這些人家走投無路,紛紛成爲童大老爺的家奴,長工短工,擡轎子的轎伕,看家護院吹喇叭幫閒等等。

徐灝走呀走呀,心說將來自己的子孫會不會成爲另一派子孫的家奴呢?借鑑童家的歷史,大有可能,除非那時全面進入了現代世界。

如今童家長房基本統一了童家院,沒有敢往外伸手,起碼蕭家村附近不敢,因那會碰觸到徐家的逆鱗,徐灝是決不允許的。而童家院子裡,惟獨有一戶人家不甘心淪爲佃戶,非要雄心勃勃的和童家頂一頂,靠自己的一身力氣和一手農藝,把家業振興起來。

這人家姓王,名叫王四六,祖上曾和童家聯姻過,可見當年門當戶對。後來家道中落,大明立國那幾年打土豪分田地,院裡的大多數人家不願成爲老朱家的佃戶,死活要守着祖產過日子,依附於長房的勢力下少交稅,王家則是從官府領到田地的自耕農之一。

王四六年輕時外號叫做王大人,天生的個子大力氣大,個頭大概接近兩米,體重二百斤,手大腳大說話的聲音也大,辦起事來也大手大腳,所以蕭家村的人都管他叫王大人。

常言道身高力不虧,村裡人殺豬都喜歡喊他,一個人就能把豬按住,把含在嘴裡的殺豬刀抽出來,一刀插進去,豬就不哼不叫了。

因家裡沒有牛,農忙時候又常常借不到牛,就見在王家的田地裡,在後面扶着犁的是他年幼的兒子,王大人在前頭拉犁,不亞於一頭強壯的公牛。

由於消耗的力量大,吃的糧食自然也要比常人多,據說能吃得下一升米,二斤的飯。

很多人都認爲王大人是個笨手笨腳的大老粗,缺心眼好糊弄,實則人家的智商和身高成正比,精於打小算盤,特別是種起自家的莊稼,真叫一個細心。

王四六是獨子,父母死得早,沒有堂兄弟,又因爲嫁妹妹,妻子常年臥病在牀,靠着二十畝薄田過活,屬於明朝那種苦吃苦掙勉強能過日子的廣大中等農戶。雖然比不得一年收支相抵,還有些盈餘的上等戶,可也不是那種入不熬出,窟窿越挖越大的下等貧戶。

一般來說,古代的中等農戶屬於繳納賦稅的中堅力量,可也是最危險的人羣,碰到災年,或家裡有連續喪病喜慶的紅白喜事,朝廷突然加徵苛捐雜稅等,中等農戶是最沒有抵抗力的,要不然也沒有明朝著名的流民了。

雖說王四六住在蕭家村,可也免不了遇到各種不走運的事,加上妻子的藥錢,一直處於吃不飽也餓不死的狀態。那幾年災荒,儘管他勒緊了腰帶,從吃乾飯改吃稀飯,吃兩頓飯改吃一頓,還是難免沒錢買藥了。

迫不得已,只好向童大老爺借了債,不是“驢打滾”也不是“敲敲利”,可至今還是王四六感到最心疼的事,就是後來把一塊地當了給童家,沒有“當死”,卻也沒有辦法贖回來。

最令王四六引以爲傲的是,當年和他差不多光景的幾戶自耕農,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或在童家的誘騙和逼迫下,都變成了童大老爺的佃客,童家院唯有他王大人倖存了下來。

這是一段多麼令人心酸的奮鬥經歷,真是一個錢恨不得掰八瓣用,一顆米恨不得當成八顆米來吃。

近十年,徐灝的恩澤惠及村裡,也多少惠及到了王家,加上王四六的精打細算,勤勞刻苦,現在家裡有五畝棉花田,五畝水田和七八畝旱田,一畝菜園子,一小片果園子。

日子好了他還不滿足,又向童大老爺租了幾畝田來種,這樣一年下來,收入能多一些,可惜家裡只有他一個真正的勞動力。

妻子因女醫門的成立,得到了精心診治,病情好了一大半,不能下地幹活,可以在家做飯洗衣服,操持家計,照顧兒女。

兒子已經十四五歲了,總算頂的上一個半勞動力,還有個八歲大的小女兒,除了幫母親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還能打打豬草,餵養兩頭大肥豬。

王四六吃了一輩子不識字的虧,非要兒子去讀小學中學不可,如此一來,田地裡的活孩子是幫不了太多的,頂多兒子在農忙時下下地,妻子女兒秋天時割穀子,下地揀麥穗和稻穗,抱禾苗,剝新種的玉米胡豆。

從海外運回來的土豆等,短時間內只能起到填飽肚子,卻無法增加農民的收入。

第386章 油畫第342章 草包將軍第468章 恩將仇報第891章 做了賊的徐三爺第516章 狂鼠無禮第1050章 奈何橋上,等三年第1207章 以一變十第655章 算命第510章 女醫門第645章 紅顏最耐秋第520章 捱打和救人第1289章 儂自尋歡去第969章 才子佳人第724章 苦節牌坊第724章 苦節牌坊第208章 騷年,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771章 大花娘第1173章 先喜後悲第928章 文人的心眼第1091章 母女第1137章 索命第523章 御溝宰相第1255章 狀詞第87章 富貴第129章 釣魚第330章 理事第374章 過壽第1127章 嘔氣第59章 上元夜第465章 舊愛第16章 貴客第1047章 九陰神爪第891章 做了賊的徐三爺第286章 煙晴第1262章 崴了腳第871章 出事了第1256章 應對第750章 嘎子第1283章 晚上見第1059章 金鑲銀裹?第462章 何錯之有第783章 斯文一脈第65章 錦衣衛第450章 準備削藩第392章 母親第736章 得意事第988章 爲什麼第340章 九拜之禮第13章 翅膀第773章 腐儒第101章 閨女第194章 馬政第1222章 東風昨夜樓第821章 豬蹄第368章 外交第669章 鬱悶第410章 促狹鬼第405章 刻薄第778章 勘察第838章 龍騎兵第1182章 月華天第109章 再次聚首第409章 劉御史第399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020章 自己養活自己第194章 馬政第1230章 衆怒第271章 衆矢之的第209章 不解風情第107章 咱也拜天地第1243章 落花生第1122章 爲民做主第1198章 文無第一第579章 醜事第1043章 制衡第568章 聊天第527章 秀春第504章 敦倫之禮第674章 不可爲鄰第744章 鬼雄第606章 五嶽之首第236章 投名狀第366章 綠哥第483章 秋鐵黃花酒第242章 深不可測的男人第496章 故人第283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1053章 真相第202章 野鴛鴦第193章 出仕第499章 點戲第254章 南北榜案第33章 三爺第96章 科舉第349章 玉花遜雪第367章 兄弟第158章 上任第1168章 名落孫山第602章 驢友會第361章 南下京師
第386章 油畫第342章 草包將軍第468章 恩將仇報第891章 做了賊的徐三爺第516章 狂鼠無禮第1050章 奈何橋上,等三年第1207章 以一變十第655章 算命第510章 女醫門第645章 紅顏最耐秋第520章 捱打和救人第1289章 儂自尋歡去第969章 才子佳人第724章 苦節牌坊第724章 苦節牌坊第208章 騷年,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771章 大花娘第1173章 先喜後悲第928章 文人的心眼第1091章 母女第1137章 索命第523章 御溝宰相第1255章 狀詞第87章 富貴第129章 釣魚第330章 理事第374章 過壽第1127章 嘔氣第59章 上元夜第465章 舊愛第16章 貴客第1047章 九陰神爪第891章 做了賊的徐三爺第286章 煙晴第1262章 崴了腳第871章 出事了第1256章 應對第750章 嘎子第1283章 晚上見第1059章 金鑲銀裹?第462章 何錯之有第783章 斯文一脈第65章 錦衣衛第450章 準備削藩第392章 母親第736章 得意事第988章 爲什麼第340章 九拜之禮第13章 翅膀第773章 腐儒第101章 閨女第194章 馬政第1222章 東風昨夜樓第821章 豬蹄第368章 外交第669章 鬱悶第410章 促狹鬼第405章 刻薄第778章 勘察第838章 龍騎兵第1182章 月華天第109章 再次聚首第409章 劉御史第399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020章 自己養活自己第194章 馬政第1230章 衆怒第271章 衆矢之的第209章 不解風情第107章 咱也拜天地第1243章 落花生第1122章 爲民做主第1198章 文無第一第579章 醜事第1043章 制衡第568章 聊天第527章 秀春第504章 敦倫之禮第674章 不可爲鄰第744章 鬼雄第606章 五嶽之首第236章 投名狀第366章 綠哥第483章 秋鐵黃花酒第242章 深不可測的男人第496章 故人第283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1053章 真相第202章 野鴛鴦第193章 出仕第499章 點戲第254章 南北榜案第33章 三爺第96章 科舉第349章 玉花遜雪第367章 兄弟第158章 上任第1168章 名落孫山第602章 驢友會第361章 南下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