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徐家小姐要出嫁,一些親朋好友免不了提前送來隨禮,基本都是送到了長房手裡。這在外人看來,長房就代表着徐家,而且二房遠在京城往來不便,禮單上寫明是雙份就可以了。
王氏這下動了心思,悄悄派人放出了風聲,果然蕭家村家家戶戶都送來賀禮,誰也不會刻意分別什麼長房二房,即使大多數鄉親們都是因徐慶堂父子而來。
倒是如今徐汶乃堂堂府軍前衛帶刀官,臨近村子的很多士紳有意巴結,也有侍衛同僚趕過來隨禮的。
王氏樂的心滿意足,把所有禮物照單全收了不說,還故意走了一趟京城,對老太君和蕭氏埋怨說爲何這邊就守口如瓶呢?鬧得親朋好友都以爲是翠桃自己要嫁人呢,倒是有幾家隨的雙份,過幾天就給送過來。
老太君和蕭氏對此並不在意,笑言就這麼着吧,可不能再讓人家跑一趟腿再隨一份禮物了,因此京城這邊就沒有聲張,並囑咐下人們不要亂說出去,反正徐青蓮要遠赴北平完婚,等事後再通知親戚們過來補一頓喜酒就完事了。
卻說就因爲此事,李秋最近被長房大管家王福的親孫子王玉給嘲笑了,笑他跟了三少爺好處沒撈到多少不說,連點面子都沒有,竟然沒有人給他送禮。
原來王玉和李秋選在了同一日成親,二人自小一起長大,年紀相仿身份相當,彼此都看對方不順眼。一直以來,王玉因跟着大少爺徐汶,處處壓了李秋一頭,這一兩年則因爲徐灝的強勢崛起,李秋成了這一輩中最炙手可熱之人,王玉嫉妒之餘,挖空心思總想要扳回一城。
成親需要花錢需要體面。王玉就藉此事和李秋較上了勁,揚言一定要比對方操辦的風光。李秋雖然不服氣,但是他跟了徐灝這麼久,學會了穩重低調,遂把此事放在心裡沒有四處張揚,連少爺都沒提起過,悶着頭打算憑着自己的能力籌備婚事。
而王玉憑藉家裡和大少爺的幫襯,總共花了不下四五百兩銀子,大張旗鼓的打造家居裝飾新房,甚至還修了個小花園。原以爲李秋不是對手。誰知李秋自己手裡有錢,光是一年得到的各路打賞,加起來就不下百八十兩銀子。
這還不算徐灝有事沒事賞下來的,去年走了一趟北方,燕王妃沒少賞他,沐夫人和沐凝雪更別說了。
王玉新蓋了一座院子,不想李秋有兩處新房,因沒有花園,大家算是打了個平手。王玉置辦了被褥衣料等。李秋和自家綢緞鋪子的掌櫃夥計太熟悉了,平價買了一堆。王玉託人打各地捎回來很多好玩意,李秋就近打紅葉的鋪子裡,天南海北的東西什麼沒有?
王玉乾脆花重金買回來金銀器皿和各種頭面首飾。得意洋洋的送到了女方家裡。李秋不甘示弱,就找到宗人府的官員,用極低的價錢請工匠打造了些首飾,一樣送到了女方家裡。
如此一來。李秋手裡沒錢了,僅剩的十五兩銀子給了老家人,王玉同樣把家裡的錢花了個精光。沒能力再給他揮霍了,爲此王家同輩都鬧得很不愉快,認爲長輩們偏心眼。而李秋父母對兒子和王玉斗氣很不贊同,兒子花了那麼些錢,沒有必要家裡再陪着他置氣,反過來勸李秋做人要懂得適可而止,李秋孝順就答應了。
倒是王玉不甘心跑去找徐汶造謠,說李秋有意讓他在全家人面前擡不起頭來,連帶着也讓所有人都知道,大少爺您就是沒有三少爺有出息。
徐汶很生氣,爲了面子又給了他二百兩銀子,王玄清得知此事後有心小小報復一下,也賞了二十兩下來,正巧趕上各家前來送禮,王玉就特意跑到大門前迎客,來的人不好不給些賞錢。
憑此王玉出手豪爽,購置的家當就比李秋體面很多,有事沒事到處吹噓,漸漸家裡就傳開了,鬧得人人都說王玉就是比李秋強,三少爺也不過如此云云。
李秋聽聞非常憤怒,自覺他丟了臉沒啥,可是不能給少爺丟人現眼,是以最近一直悶悶不樂。不好意思和家裡張嘴,又不想僅僅爲了自己的面子而對徐灝說出來,更不想和好友們借錢,沒的渲染的人盡皆知,給少爺臉上抹黑。
不想今日得了內宅的隨禮,足夠和王玉一較長短了,李秋高高興興的回了家,沒等想好該買什麼,有客人來了。
原來是沐皙隨着徐灝離京,臨走時命人送來了二十兩銀子。沐皙消息靈通,私底下爲了幫李秋一把,告訴了幾個人,如此陸陸續續就有護衛同伴和大內侍衛中相熟之人,紛紛專門前來助陣,整整一下午就收了不下二百份禮物,走了一個又來一個,每一刻都有人拎着禮盒登門,爲此徐家人都驚呆了,人人感慨李秋太有面子。
甚至連沐家管家都聽到消息,代自家夫人和小姐少爺隨了二百兩銀子,消息傳出來,下人們羨慕不已,氣的王玉跳腳,在家裡狠狠發了一次脾氣。
問題是這還沒完,第二天一早,燕王府管事公公親自登門送上三份厚禮,二份是給徐家兩位小姐的,一份竟然指名道姓是給李秋的,那公公當着很多人的面前,笑言和李秋乃是老相好了,李秋是貴府三公子的左右手,王府豈能不表示一下?
更驚人的還在後頭,李景隆等平日和徐灝交情不錯的勳貴子弟們,因酒席上有人說起徐灝大姐要成親了,因此無不派人送來賀禮。畢竟李秋整日裡隨着徐灝到處走動,辦事基本都是由他出面,是以人人都認得他,給徐家小姐隨禮之外,不看僧面看佛面,李秋一樣有份。
此外還有徐家未來的姑爺張輔,自打和徐青蓮訂親之後,格外留意徐家的動靜,知道李秋乃是徐灝的心腹,因此專門寫信託付在京城的侍衛代爲送上一份心意。而徐灝早先去燕王府時,李秋常和侍衛們一起打屁聊天,有了幾分交情,眼看張輔都送了禮,又因爲徐灝的緣故,大傢伙覺得不好不表示一下,是以每人半兩銀子一併送了來。
又有張亮薛文等同窗,周鵬張鑫等好友不知打哪聽說了此事,立刻辦了一份禮物送來,自然同樣少不了李秋的。
此事當即轟動了整個徐家,要說過年時親眼目睹絡繹不絕前來送禮的大場面,那是因爲三少爺當時官拜錦衣衛鎮撫使,而如今區區從六品的寺丞,竟然還有這麼多勳貴和朋友專門隨禮,可見少爺交遊廣闊的傳聞半點不假。
正當下人們認爲此事告一段落,李秋完勝王玉之時。第三天鶴壽侯張羽小侯爺親自帶着人來了,當面送上三份賀禮,銀子等禮物不說,其中有張月雲親手縫製的禮服二套和若干飾品,是專門送給徐青蓮的。
下午行太僕寺的牛馬兩位大人及其官吏的隨禮到了,一樣沒少了李秋的那一份,誰叫他最近天天在衙門外的茶房裡坐着的,來來往往的官員都認得他。
官場上格外注重這些小細節,有時比起官員本人,下面人更要受到重視,親信親信!打好交情比面對官員更有用,因爲沒有人比親信更清楚自家主人的脾氣和喜好。
世事就是這麼一回事,一旦有人挑頭很快就會傳揚的人盡皆知,何況是腦門上長着天線的官場呢。太陽公公沒等落山呢,來自兵部等一些衙門的禮物就到了,當然每份禮物都不厚重,就和過年時一年,最多價值不超過三兩銀子。
駙馬王寧和其他駙馬都和徐灝很熟悉,即使是仇家歐陽倫表面上也不會小氣了;府上三叔徐膺緒夫婦和四叔徐增壽夫婦以及大伯徐耀祖的夫人,各家王府王子總之認識徐灝的皇族,耿家郭家以及其他勳貴,竟然多多少少都表示了一下。不知何故,每家除了送給徐家二位小姐的賀禮之外,都點明要賞賜李秋本人一份禮物,貌似徐灝身爲帝王心腹的真實身份,瞞不過京城裡面的有心人,因此紛紛藉此事來示好。
徐家上上下下已經從震驚轉爲麻木了,徐灝的偉岸形象再一次無限拔高,每個人都用憐憫的目光看着輸的灰頭土臉的王玉,王玉恨不得一頭撞死。
就這樣在徐灝自己都不知情的情況下,官場上本着別人送了那我就不能不送的理念,或多或少的都表示了下。積少成多,李秋這下徹底賺翻了。
王玉終於服氣了,事實面前想不認輸都不行,大少爺總不能爲了顏面而砸鍋賣鐵吧,再說即使掏出幾萬兩銀子又如何?比得上人家送禮的各路神仙?那纔是最有面子的。
正當王玉準備偃旗息鼓的時候,此事卻激怒了徐汶,不爭饅頭爭口氣,身爲徐家長子長孫,無論如何都要較量到底。
當夜徐汶喊來了狗頭軍師徐濟,兄弟倆一合計,第二天分頭行事,很快徐汶拉來了上十二親衛的贊助。一些相熟官員和侍衛礙於身份不好不表示一下,猶豫了下連禮物都沒送,就是送上了一張沒署名的禮單,而徐汶要的就是虛名排場而不是實質上的錢財。
此外徐汶在京城裡的朋友也被動員起來,都是些好事的年輕人,銀子沒多少禮單卻做的格外花哨顯眼。而徐濟搬動了國子監的師長學子們,比起崇尚低調的官場來,士林沒那麼多顧忌,錢沒有可附庸風雅的東西多呀,各種詩詞歌賦隨着名帖紛至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