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誰爲王

多邦之戰的傷亡數字被安南官員根據填埋的屍體粗略統計出來,包含因重傷不治身亡者,高達十萬的數字非常驚人,連帶被俘之人多達二三十萬人,而此前徐灝已經收到明軍傷亡的準備數字,陣亡八千六百人,其中黃中的四千敢死隊傷亡三千。

明軍的屍體已經妥善送到雲南就地安葬,天氣的原因沒可能一一送往原籍,傷兵也經由海路返回福建治療,徐灝已經命都督府制定完善的撫卹制度,爲國傷殘軍人由國家照顧終身。

姐夫張輔的統率有方,三軍用命固然是戰勝的決定因素,同時不能否認民心向背亦是關鍵,明軍打的旗號是替陳氏復國,得到了安南人明裡暗裡的各種支持。

徐灝面前擺放着一堆火器,出人意外的竟然比明軍傳統火銃還要先進,從宋朝到元朝,安南就已經開始從仿製到創新,類似戰國的惡劣環境,都讓文化傳統幾乎和中國無異的安南人極爲重視對火器的改良。

可以說明朝立國後,對於經營騎兵的重視要遠大於對於火器的重視,安南人在這方面無疑比明朝前進了一步,但也僅僅只是一步而以,反而明朝沐英張輔在火器的使用方法方面超越了時代。

“唯有面對強敵的慘烈戰爭才能讓一個國家在軍事方面不得不前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徐灝有些感慨的說道,歷史上安南人迫使明朝撤兵贏得了信心,隨即征服了占城國,武力令真臘柬埔寨等國低頭,迎來了一段長時間的和平時期,志得意滿後再沒了繼續改良火器的興趣,直到被英國殖民者征服,火器較之現今大大退步了。

倒是明朝神機營借鑑了安南的火器,此後又被倭寇攪得戚家軍橫空出世。火器的應用朝前跨了一大步,再後來仿製歐洲的大炮和火繩槍,可惜整個國家的內憂外患沒有挽救滅亡的命運。

相對應的是滿清經受了火器的洗禮,進關前積極掠奪工匠鑄造火炮火槍,進了關後因害怕火器下令全面禁止。朝鮮因宗主國的保護,除了萬曆年間一度滅國到擊敗了豐臣秀吉,偏居一隅和平了將近五百年。從始至終對於火器的興趣不大。

倭國則因戰國的亂局,織田信長把火炮發揮的淋漓盡致,但是在和明軍的較量下敗下陣來,德川幕府令倭國開始走向和平,火器也隨之沒落,直到明治維新。

徐灝搖了搖頭收回思緒。多邦一戰幾乎奠定了勝局,朝廷爲之歡欣鼓舞,朱高熾興奮之餘下旨催促張輔再接再厲,要以最短時間內捉拿胡氏父子,平定整個安南成就不世之功。

就算沒有徐灝,張輔在歷史上也是獲得了大勝,現在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朝廷認爲此乃改安南爲交趾的良機。讓這片土地重歸中國。

提出此建議的是以大學士胡廣爲首的文武官員,而內閣解縉楊士奇和姚廣孝等則竭力反對,反對的原因各有不同,總的來說都看出了安南的隱患,就和中國爲何放棄了征服朝鮮的原因一樣,歷史已經證明了結局。

對此徐灝一直沒有表態,他在估計公然和皇帝唱反調的後果,轉過頭來問張輔:“姐夫你的意思呢?”

張輔近年來受到妹夫持續不斷的影響。多多少少有了些變化,不再變得惜字如金,起碼在徐灝面前不會如此。緩緩說道:“楊士奇諫阻說‘陳氏雖無能,卻頗得民望,其民多懷之,若驟行廢止,恐至安南士兵結怨。鑽營之徒勢起,後患無窮也’,可謂是一針見血。”

徐灝暗贊姐夫不愧是現在屈指可數智勇雙全的將領,領兵打仗的才華遠在自己之上。他從接過主帥的那一刻起,就以攻心爲上,功城爲下,結合對手的實際情況做出決斷,不僅僅只會帶兵而不考慮政治文化等因素,這是優秀統帥的必備素質。可見成就功業者絕非偶然,何況歷史上張輔四次平定安南,每一次都無一例外的獲得全勝,如果不是最終窩囊的死在土木堡,歷次北伐都是以朱棣爲主,張輔的名聲絕不應該在戚繼光之下。

張輔從來沒有低估過南安人的戰力,這也是他能獲勝的原因之一,倒是沐晟等將領把安南人當成了未開化的土著,結果飽嘗羞辱。

徐灝說道:“安南人已經自成一國近千年了,強行吞併確實是後患無窮,沒有本國人的擁戴,我們根本無法站穩腳跟,即使動用懷柔手段和同化之策,怕還得得被當成侵略者。”

張輔沉默不語,徐灝知道姐夫捨不得放棄令他功成名就的地方,其實他又何嘗想放棄這麼大的土地?而現實是一旦選錯了人,連年戰亂會白白犧牲多少無辜將士的性命?問道:“如果姐夫能長期在此鎮守,則起碼三十年內朝廷可以高枕無憂了,可否?”

張輔一愣隨即苦笑起來,他怎麼可能長期留在安南?朝廷能放心?沐英父子的離奇暴斃乃前車之鑑,西北宋晟是兩個兒子娶了兩位大明公主,不然早就被召回京城了,這方面張輔比徐灝還要懂得明哲保身之道,比徐灝還會低調做人。

而且這裡實在是距離京師太遠了,張輔豈能讓妻子兒女在這裡生活?

徐灝也嘆道:“目前國家之安危所寄,在北不在南。”

徐灝是實話實說,明朝的防範對象永遠是北方而不是南方,當年他曾要求鬼力赤誅殺黃金家族的後裔本雅失裡,也派出了三十名錦衣衛去暗殺,可是沒成功,本雅失裡逃到了中亞帖木兒帝國,皈依了伊斯蘭教,因世仇的原因對大明恨之入骨。

去年帖木兒傾全國之兵,動用了一百三十萬大軍東進,二月十八日到底沒能逃得過宿命,在行軍途中病亡,本雅失裡趁機帶領三千中亞鐵騎返回了蒙古,公開和渾身傷病的鬼力赤爭奪大汗之位。

帖木兒死後,橫跨亞非歐的龐大帝國頃刻間面臨着土崩瓦解的危機,指定的長孫馬黑麻因遠在阿富汗,另一個孫子哈里勒趁機在撒馬爾罕自立爲汗。

如果歷史不出現意外的話。奧斯曼帝國將崛起,將要誕生的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會佔據帖木兒帝國的大部分領土,短短五十年之後,帖木兒建立的帝國就會名存實亡,再過五十年會被徹底終結,倒是五世孫巴布爾南下征服了印度,建立了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臥莫爾王朝。

也就是說。如果本雅失裡控制了韃靼,將會對明朝產生嚴重威脅,徐灝料定了他會最終獲勝,一來鬼力赤確實是命不久矣,如今連上馬的力氣都沒有了,二來韃靼人裡有個野心家國師阿魯臺。

相對於邊境上小打小鬧明面上臣服於大明的安南。北方蒙古人的威脅不言而喻,就算徐灝也不敢保證放任下去會產生什麼不可預料的後果,此時北方另一個強敵瓦剌太師馬哈木也已經休養生息的太多年了。

權衡利弊的張輔很快得出結論,他不應該鎮守在安南,迎戰北方強敵纔是他的責任。問題是找不出一個能完全替代他的將領,最合適的人選沐晟反倒是最不合適的人選。

如此在安南過了個年,期間徐灝創建了郵局。把三艘屬於官府的貨船改爲了郵船,幫助將士們把搶來的財物寄回家去,制定了嚴厲的軍法,偷竊軍人戰利品最高可以處以死刑。

二月初一,安南宰相胡元澄率二十萬大軍進攻噌江,明軍在兩岸夾擊使得胡元澄大敗,被斬首了六萬人,幾乎都是死在安南人自己人之手。因爲歸順明軍的安南軍多達十五萬人。

徐灝坐鎮升龍籌集藥材,從各方調來生石灰趕製雨衣等物,收繳銅鐵打造行軍用的水壺,抓緊時間培訓了數千名軍醫,在全軍宣傳喝開水注意保持個人衛生的必要性。

熱帶氣候最令人頭疼的就是反覆無常的雨季,每當下雨很容易造成疾病流行,瘧疾等是這時代最恐怖的殺手。

雨水迫使明軍連勝勢頭被遏制住了。不得不停下了腳步,倒是因爲受到安南軍民的齊心擁護,後勤補給被本地人不顧辛苦源源不絕的送達前線,偷襲事件造成的死傷保持在令人可以接受的數字。往往死者也是因幹了令人髮指的惡行,被複仇致死。

如果哪一天明軍從解放者淪爲了侵略者,徐灝能想象到全民皆敵的惡劣處境,所以說必須得學會征服藝術,一味殺戮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安南的夏天來的很早,三月天天氣已然非常悶熱,連續下了四五天的暴雨,河流水位暴漲多地發生了泥石流。

張輔無奈率領全軍退往鹹子關建造營寨,這時期明軍一掃先前的暴虐行爲,改爲仁義之師文明之師,對境內百姓秋毫無犯,時常見到明軍主動幫老百姓挑水種田的好人好事。

徐灝在升龍天天邀請有名的儒者和鄉紳舉行宴席,言辭懇切的表達了對約束不嚴犯下的錯誤深刻反省,主持修建了神廟以祭祀亡靈,賠償安南絲綢瓷器書籍和價值百萬錢的糧食。

這一日,徐灝憂心忡忡的道:“陳朝宗室已被殺盡,唯有天嘉公主健在,我想請教諸位,安南該立誰爲主?”

在座的安南人紛紛報以嘆息,起義領袖阮日堅懇求道:“還望都督爲我國做主。”

徐灝灑然道:“要不給公主挑選一駙馬,生下子嗣立爲國主,不過如此一來名不正言不順。不瞞諸位,聖上有鑑於陳氏絕嗣,有意設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阮日堅苦笑道:“我等心向上國,此舉自是再好不過,可是各地百姓恐怕難以心服,只要被有心人稍加挑撥,上國自食其言,兵連禍結也就爲時不遠了。”

徐灝點頭,說道:“我聽聞前朝之臣簡定威望甚高,其侄兒陳季的母親就是陳氏族女,即使同姓之間不許聯姻的古禮事急從權也顧不得了,就讓陳季和天嘉公主成親,冊封陳季爲權安南攝政王,等公主產下王子即正式封爲國主,簡定爲宰相如何?”

在場之人頓時驚訝贊同,簡定此人早年做過將軍,數次擊敗過外敵,在南安軍民中威望很大,胡氏父子葉礙於他的名聲一直不敢下手。

徐灝挑的人選非常準確,歷史上正是簡定帶頭聚衆造反,各地鄉民紛紛響應,沐皙帶兵徵繳,結果因輕敵而全軍覆沒,還戰死了一個兵部尚書,當時簡定就是打着助陳氏復國的旗號,得到了全國羣起擁戴。

晚上陳玉一臉幽怨的垂首不語,徐灝少不得虛情假意的摟着她寬慰,一番雲雨過後,整個身心都被俘虜的陳玉哽咽道:“你就這麼把我送給他人?自小我娘就教我從一而終,如今我已經有了你的孩子,就算死我也不嫁。”

第635章 得隴望蜀第842章 教師生涯第198章 訂親第1304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嗎?第895章 麗人第1284章 江南望族第41章 伴讀第406章 夏無第1116章 火第784章 家塾第942章 了結第765章 考古學第987章 宴會第219章 沒事忙第517章 天地君親師第604章 天網恢恢第1169章 冒名第1284章 江南望族第1239章 最短也要五寸第74章 心跡第35章 隱居第645章 紅顏最耐秋第1051章 不交白卷而已第28章 名將第1025章 傻二第597章 癡人第850章 水煮花生第1255章 狀詞第663章 數不清第151章 臭不要臉第940章 你怕不怕第528章 煮麪第71章 鐵面第545章 驢和馬第311章 審案第642章 報應不爽第139章 泉城濟南第469章 賽秦淮第276章 必遭天譴第522章 生不逢時第254章 南北榜案第737章 細雨第1110章 彬彬有禮第799章 蠱惑第97章 鬼才信呢第21章 糾結第773章 腐儒第1272章 玉燕釵頭艾虎輕第681章 至理第286章 煙晴第356章 刺刀第948章 少來誣陷好人第245章 募捐第557章 仙道第692章 梨園第835章 半斤八兩第146章 又見丫鬟的野望第721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42章 年前第1036章 照雪照梅花?第1224章 說客第810章 三角第1222章 東風昨夜樓第1287章 老爺第二百五十九章第961章 女神誕生第166章 共浴第1298章 同歸於盡第657章 混戰第1214章 果然是騙子第197章 猜測第817章 奶牛與蝴蝶第72章 徐家人第964章 厚意第115章 拒不認錯第239章 二姐出嫁第289章 寧王伉儷第831章 有錯沒錯第766章 涼水河第1180章 深宵第75章 風雨來臨第1078章 對壘學霸第479章 江西才子第1088章 皇帝要休妻第986章 真真假假第1070章 恩詔第1283章 晚上見第905章 年初十五最**第467章 招供第312章 三戰三捷第146章 又見丫鬟的野望第301章 神機營第1157章 前因第469章 賽秦淮第916章 英軍VS法軍第一百六十四 掌無情並非真豪傑第1109章 樹欲止而風不靜第1134章 成我之情第6章 夜宴第179章 強悍的蔣嵩
第635章 得隴望蜀第842章 教師生涯第198章 訂親第1304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嗎?第895章 麗人第1284章 江南望族第41章 伴讀第406章 夏無第1116章 火第784章 家塾第942章 了結第765章 考古學第987章 宴會第219章 沒事忙第517章 天地君親師第604章 天網恢恢第1169章 冒名第1284章 江南望族第1239章 最短也要五寸第74章 心跡第35章 隱居第645章 紅顏最耐秋第1051章 不交白卷而已第28章 名將第1025章 傻二第597章 癡人第850章 水煮花生第1255章 狀詞第663章 數不清第151章 臭不要臉第940章 你怕不怕第528章 煮麪第71章 鐵面第545章 驢和馬第311章 審案第642章 報應不爽第139章 泉城濟南第469章 賽秦淮第276章 必遭天譴第522章 生不逢時第254章 南北榜案第737章 細雨第1110章 彬彬有禮第799章 蠱惑第97章 鬼才信呢第21章 糾結第773章 腐儒第1272章 玉燕釵頭艾虎輕第681章 至理第286章 煙晴第356章 刺刀第948章 少來誣陷好人第245章 募捐第557章 仙道第692章 梨園第835章 半斤八兩第146章 又見丫鬟的野望第721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42章 年前第1036章 照雪照梅花?第1224章 說客第810章 三角第1222章 東風昨夜樓第1287章 老爺第二百五十九章第961章 女神誕生第166章 共浴第1298章 同歸於盡第657章 混戰第1214章 果然是騙子第197章 猜測第817章 奶牛與蝴蝶第72章 徐家人第964章 厚意第115章 拒不認錯第239章 二姐出嫁第289章 寧王伉儷第831章 有錯沒錯第766章 涼水河第1180章 深宵第75章 風雨來臨第1078章 對壘學霸第479章 江西才子第1088章 皇帝要休妻第986章 真真假假第1070章 恩詔第1283章 晚上見第905章 年初十五最**第467章 招供第312章 三戰三捷第146章 又見丫鬟的野望第301章 神機營第1157章 前因第469章 賽秦淮第916章 英軍VS法軍第一百六十四 掌無情並非真豪傑第1109章 樹欲止而風不靜第1134章 成我之情第6章 夜宴第179章 強悍的蔣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