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恩詔

七月初一,朝廷放了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金幼孜、禮部侍郎熊文元爲正副總裁,吏部侍郎呂震等四人擔任同考官。

同時朝廷又開始商議規定取士名額,此乃涉及到天下讀書人根本利益的大事,各方爲此已經爭吵不休了數年。

此事還得從朱元璋時代說起,當初立國後,百廢待興,官員的缺口極大,所以自洪武四年開始,各省連續三年舉行鄉試,然後這些舉子一律免於會試,直接赴京等待吏部選派。

徐灝的舅舅們就是由此集體當的官,蕭家村位於帝都腳下又不佔國子監的名額,優勢太大了,不過福之禍所依,也因此種下了株連的慘劇。

除了直接任命大批不經會試的地方官員外,朝廷還需要大量的翰林編修等文職官吏,中央各大衙門的秘書工作自然優先“年少俊逸者”,精力旺盛又能重點培養。

但朱元璋很快發現這些年輕後生,文章或許寫得頭頭是道,卻缺乏實際工作的經驗能力,兼且少年高位,容易自滿驕傲,沉溺於京城的花天酒地中,不思進取。

其實這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朱元璋容忍不了,也不給改進的機會,洪武六年下旨停止科舉,與方孝孺提倡的古代選賢任能的思想一樣,讓天下人舉薦聰明正直、有能力的人破格做官。

可是推薦的效果並不比科舉好,事實證明科舉制度是大一統國家最科學也最完善的選官制度。自從廢掉科舉後,一年最多經吏部舉薦需要授予官職的人數,多時達三千七百多人,少時也有一千九百多人,長此以往,很快將無官可授了。

尤其無法令朱元璋忍受的是,被舉薦的人才不比科舉入仕的人更有能力,相反綜合素質遠遠不如,如此經過比較。朱元璋認識到了科舉制度確實有着它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前人的智慧結晶絕非浪得虛名。

於是科舉恢復了,但這已經是洪武十五年了,也就是說,推薦制實施了將近十年,大量良莠不齊的官員充斥各級官府,各種貪腐案件和集體不作爲的惡性事件成出不窮。點燃了朱元璋的怒火,通過三大案開始了大殺特殺。

自此以後,兩途並用的舉薦制和科舉制,逐漸朝着科舉傾斜。朱高熾病危的這兩年,薦舉已近乎於廢除了。

洪武時期,因官員數量的暴起暴落。會試名額沒什麼太大限制,缺額少就縮小,缺額大就擴大,很彈性化。這其中國子監的地位無可替代,充當救火隊長的角色,監生直接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員的例子多不勝數。

洪熙朝後,朝局平穩。科舉制也進入了常態化,故此國子監的地位每況愈下,而進士的地位日益提高。徐灝推動的是增加科舉的考試項目,減輕八股文的比重,雖一度想徹底廢除科舉,那是因爲受到後世觀點的影響,而這麼多年的實際發現,根本沒有任何制度能替代科舉。四書五經所代表的國學一無是處嗎?不是!

太太平平的二十年下來,官員編制逐漸囊腫,必須要有名額進行限制了,這是官員們的普遍共識,不然大批的待選官空耗俸祿,也滿腹牢騷。

洪熙朝到了寧缺毋濫的時候,再來與制定南北取士的比例一樣。同窗、同年、同僚、同鄉和經濟地理位置等等原因,江南北平等大省做官的進士比例遠高於偏遠省份。

說穿了,就是資源分配的不公平。

如今這一塊大餅牽動着整個天下,不單單是各省。還有朝鮮、安南、倭國各屬國以及永樂洲漢王洲等殖民地,甚至連阿拉伯世界和歐洲諸國也極爲關切,都想爭取到滿意的名額。

當然這事與徐灝沒什麼關係,他關心的是今年恩科,恩詔屬於特殊情況,等閒十年二十年也遇不到一次,並非“恆制”。

老百姓最熟知的是每當老皇帝駕崩,新皇帝登基後的慣例,三年連續舉行兩次科舉,族中一大批子侄早已躍躍欲試,包括二兒子徐煜也要參加,通過萌監資格,報的科目竟是最顯赫的國學。

一大早,徐灝夫婦看着兒子吃飯,不免囑咐道:“頭場最重要,四書議三道,經義四道,一定要發揮好,來個開門紅。”

“我知道了。”徐煜吃完最後一口飯,擡起頭,“爹,呂侍郎又請求朝廷恩萌呂熊做官,呂熊便成天在我們眼前得意洋洋的,很討厭,他這次能做官嗎?”

徐灝笑道:“我兒子今年做不了官,他兒子憑什麼做官?不行!”

“又胡說。”沐凝雪說道:“煜兒今年纔多大?今年是爲了試試膽量,呂侍郎長子二十多歲了。”

“那怎麼了?”徐灝不屑的道:“他總是拿武勳後人賞賜官職爲例,若不是我不想開罪大家,真想帶頭建議廢除此舉。煜兒,你給你爹爭口氣,不考中進士咱就不做官。”

“嗯。”徐煜點頭,又問道:“那呂熊能做官麼?”

徐灝苦笑道:“有點臉面的大臣都會等待朝廷賞賜,可架不住呂震等人的厚臉皮,年年請求,求了四五年了吧?大概今年能成事。”

“那不成,憑什麼?”徐煜顯得很氣憤,“呂熊沒有真才實學,只會誇誇其談,他要做官,同學們都不會心服,一定會有人大罵朝廷不公。”

徐灝笑道:“不公的事還少了?此乃現實,你不是走了後門做了監生?別說了,回房收拾下去貢院,爹就不陪你了,你也別有任何壓力。”

看着兒子憤憤不平的離去,沐凝雪問道:“大姐昨日過來說,本來陛下要封你爲太師,與諸位大人同爲總裁官,修訂仁宗實錄,被你婉拒。改爲姐夫做了太師,他對此很不安。”

徐灝灑然道:“有什麼不安?姐夫無論爵位戰績資歷,做太師毋庸置疑,而我爹除了年紀,哪方面還有資格做太師?至於我,老爹他起碼能活到八十歲。呵呵,就讓徐燁老實等着吧,他老子我也打算活個八十歲。”

“去!”沐凝雪站起身來,邊走邊說道:“年紀越大越沒個正行,現在孩子們都比你正經。”

徐灝看着妻子的修長背影,笑道:“我在你心目中,早就是不正經的代名詞了。”

書說簡短,本次會試分別定在七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考生入場的搜查很嚴格,但遠沒有嘉慶朝之後的森嚴,對士子保持着大體上的尊重。

考生交卷後,要經過彌封、謄錄、對讀等程序,然後送交主考官和同考官批閱,名義上批卷的時間是十天,實際上只有三四天而已。

因爲時間緊試卷多,無法仔細遍閱,往往第一場所寫的四書文章如果能得到考官的賞識,就可以中式,成爲一名光榮的舉人,徐灝的話並非在無的放矢。

徐煜順利考完後,和後世考完高考的學生們一樣,舉子們等待發榜的這幾天終日無事可做,遂成羣結隊的到處閒遊。古時的遊樂項目有限,加上男人的生理需求,無非吃酒聽戲,在青樓裡坐坐。

期間徐煜和同學與呂熊狹路相逢,雙方發生了口角,誰知呂熊此人心胸狹窄,徐煜恰恰不願惹事當時沒有出面,沒被看見。

呂熊跑去和父親還有姐夫商量,要收拾幾個同學,最好把他們全數辦掉纔好,看似荒誕,此種事在歷朝歷代委實太多了。

呂震其人歷史上有名的陰險,是朱棣的寵臣,歷史改變的緣故,他沒能身兼六部中的三部尚書,長期擔任侍郎,是以心裡極度不滿。

凡是能位居高位之人,必有其過人之處,呂震的長處是記憶力超羣,臉皮厚。歷史上一有地方上報祥瑞,他必第一個率羣臣上表祝賀,雖朱棣屢次當面責備他荒謬,人家卻從不悔改,十分善於揣摩上意。。

女婿張鶴也是這樣的人,偏偏這些學生的卷子都落在呂震的房內,不由分說提起筆來一陣亂批亂叉,丟在了角落裡。

但是呂震事先特意囑咐謄錄官在試卷上用了暗記,又囑託其他同考官見了這幾個人的卷子,都不要薦上去,幾個無名小卒罷了,同僚都不好拒絕,或有意或無意的瞞着正副主考官。

同考官中有位叫做李時勉的,江西人,洪熙二年的進士,大學問家。早年朱高熾曾考慮過遵照朱棣的想法,金陵實在太危險,遷都北平,李時勉是反對最激烈的官員之一,清流派的頭面人物;另一位是務實派的夏元吉,當然還有功勳之首的徐灝。

李時勉如今官拜國子監祭酒,歷史上也是國子監祭酒,身爲中央直屬大學的大校長,自己的學生怎麼回事,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他不願得罪資歷更老的呂震,可自己的學生明明有才幹,名落孫山又於心何忍?事在兩難,正在猶豫不決中,猛然認出了徐煜的筆跡,喜道:“有了!何妨將此卷送至呂震房裡,聽他如何辦理?若此事鬧開了,於我無涉。”

將徐煜的卷子看了幾遍,李時勉嘆道:“徐公此子的才華亦非易易,莫怪爲師無目,實乃你與他們爲友。”

叫人把卷子送去,暗中點撥幾句這是其中一人,李時勉心想大概徐煜今科指定無望,希望能引出徐灝這隻大老虎來。

第69章 別樣官場第1142章 哭笑燕雙-飛第1267章 白雲芳裡第299章 坦誠秘密第575章 算打臉麼?第1151章 鴛枕如水衾如鐵第576章 算計第226章 荒唐之夜第998章 陸家村第876章 扇墜第843章 大觀園第1021章 如此之快第942章 了結第148章 失蹤第648章 衝突第691章 如意第703章 超戶第318章 兵荒馬亂第414章 韭菜第523章 御溝宰相第205章 完勝第153章 朱玉英第189章 守夜第271章 衆矢之的第35章 隱居第562章 貴相第654章 俯臨萬象第638章 太監第579章 醜事第762章 復仇第928章 文人的心眼第285章 海闊天空第870章 夜行船,載沉載浮第1087章 掃黃運動第517章 天地君親師第828章 辦校第1068章 國士無雙第1301章 盡付東流第522章 生不逢時第1110章 彬彬有禮第154章 升官了第127章 庶出兄弟第53章 回第293章 浪裡白條第208章 騷年,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942章 了結第1002章 人無橫財不富第115章 拒不認錯第639章 隔牆送影第1068章 國士無雙第654章 俯臨萬象第1131章 議論第1242章 敬業第405章 結拜第1179章 光柱第966章 賢太守第383章 大喜第522章 生不逢時第592章 花神祠第654章 俯臨萬象第766章 涼水河第939章 不可嬉第592章 花神祠第94章 落花流水第576章 算計第762章 復仇第1131章 議論第613章 長隨第459章 屠戶第975章 該死的蛤蟆第114章 電閃雷鳴第1079章 不顧廉恥第122章 貞清第1093章 針尖麥芒第364章 勸進第377章 洪熙變法第823章 怪才第662章 戴的冤枉第828章 辦校第169章 百合天道第962章 賣身書童第956章 太美了第1297章 金鐘兒第917章 必然的奇蹟第70章 和尚第1018章 懂事的女兒第1071章 批捲風波第1168章 名落孫山第410章 促狹鬼第565章 柔情似水第275章 搶先一步第946章 不丟人第371章 九連環第1159章 人月雙圓第274章 逼宮第555章 同道中人第373章 論茶第125章 節操爲何物?第184章 出手第709章 逛新園
第69章 別樣官場第1142章 哭笑燕雙-飛第1267章 白雲芳裡第299章 坦誠秘密第575章 算打臉麼?第1151章 鴛枕如水衾如鐵第576章 算計第226章 荒唐之夜第998章 陸家村第876章 扇墜第843章 大觀園第1021章 如此之快第942章 了結第148章 失蹤第648章 衝突第691章 如意第703章 超戶第318章 兵荒馬亂第414章 韭菜第523章 御溝宰相第205章 完勝第153章 朱玉英第189章 守夜第271章 衆矢之的第35章 隱居第562章 貴相第654章 俯臨萬象第638章 太監第579章 醜事第762章 復仇第928章 文人的心眼第285章 海闊天空第870章 夜行船,載沉載浮第1087章 掃黃運動第517章 天地君親師第828章 辦校第1068章 國士無雙第1301章 盡付東流第522章 生不逢時第1110章 彬彬有禮第154章 升官了第127章 庶出兄弟第53章 回第293章 浪裡白條第208章 騷年,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942章 了結第1002章 人無橫財不富第115章 拒不認錯第639章 隔牆送影第1068章 國士無雙第654章 俯臨萬象第1131章 議論第1242章 敬業第405章 結拜第1179章 光柱第966章 賢太守第383章 大喜第522章 生不逢時第592章 花神祠第654章 俯臨萬象第766章 涼水河第939章 不可嬉第592章 花神祠第94章 落花流水第576章 算計第762章 復仇第1131章 議論第613章 長隨第459章 屠戶第975章 該死的蛤蟆第114章 電閃雷鳴第1079章 不顧廉恥第122章 貞清第1093章 針尖麥芒第364章 勸進第377章 洪熙變法第823章 怪才第662章 戴的冤枉第828章 辦校第169章 百合天道第962章 賣身書童第956章 太美了第1297章 金鐘兒第917章 必然的奇蹟第70章 和尚第1018章 懂事的女兒第1071章 批捲風波第1168章 名落孫山第410章 促狹鬼第565章 柔情似水第275章 搶先一步第946章 不丟人第371章 九連環第1159章 人月雙圓第274章 逼宮第555章 同道中人第373章 論茶第125章 節操爲何物?第184章 出手第709章 逛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