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大唐落幕。

【一首奏樂讓唐軍來了場逆風翻盤,但這場翻盤似乎不來會更好點。】

【公元881年四月初五,各路官軍來勢洶洶逼近長安,黃巢知自己無法守住長安,於是撤退到長安東部的灞上。】

【彼時,鄭畋的大將唐弘夫、涇原節度使程宗楚率先入城,義武軍節度使王處存緊隨其後。】

【經受黃巢四個月洗劫的長安百姓們得聞唐軍到來歡呼雀躍,簞食壺漿地歡迎王師歸來。】【有的還用石頭瓦片投擲齊軍,但他們哪裡知道,自己送走惡魔,又迎來了瘟神。】

……

天幕上。

先是無視了那些紛紛跑到大街上,夾道歡迎王師的百姓。

涇源牙兵歡呼着闖進皇宮之內。

一羣人發瘋似的掠奪宮中一切能看到的金銀財寶、綾羅綢緞和各種珍奇之物。

等一個個將胸前塞得鼓滿之時,又盯上了宮女。

同樣的情景也在皇城外發生着。

後慢一步的鳳翔軍挨家挨戶的搶劫錢財,將看到的女子往肩上一放,扛起來就走。

最後趕到的義武軍本來守着軍紀,但堅持不到黃昏,也都同樣捲入這股大潮。

因來的晚搶不到多少好處,索性無論官民之家都放上一把火。

無數房舍店鋪燒燬,大街小巷狼煙滾滾。 шωш⊕ ttκΛ n⊕ ¢ ○

哀號之聲不絕於耳。

……

【官軍入城原本應該保護百姓,維護秩序。】

【然而,唐弘夫、程宗楚擔心其他軍隊搶功勞,並沒有將收復長安的消息告訴鄭畋,他們放縱士兵劫掠商鋪,搜刮錢財,搶奪民女。】

【王處存,還命士兵在頭上綁一塊白色絲巾,作爲友軍的識別標誌。】

【而街坊市井的少年也有人竊取他們的名號來搶人。】

……

大秦。

正嚼着藥丸的嬴政瞥了一眼手中的空瓶。

“咚!咣啷啷!”

銅瓶被扔在地上,一溜煙的向前方滾動,然後被門檻攔住。

嬴政嚥下口中嚼碎的丹藥,舔了舔牙。

“哼……”

“人能勝乎天者,法也。”

雖如此想着,但嬴政也知道大唐這個局面靠法也救不了。

這幫子鎮兵他看明白了。

眼裡只有錢財,只要給夠足夠的利益。

你想讓他們殺誰就能殺誰!

……一首《破陣樂》能讓他們從黃巢的獎賞中清醒過來,已經是無以言說的神蹟了。

再多一點,沒有了。

況且……

冷靜下來的嬴政智商重新佔領高地。

去掉李世民這個變數,這大唐似乎比不上那流氓的漢朝啊……

不論國家對於地方的掌控,還有軍事秩序。

在這幾個關鍵領域裡漢朝都比唐朝好得多。

嬴政臭着臉思索着。

“寡人是皇帝……寡人心胸寬闊……”

“寡人……”

……

大漢。

“爛透了,沒救了。”

劉邦揣着雙手靠着錦榻,兩隻腿一屈一伸。

旁邊的呂雉闆闆正正的端坐着。雖面無表情,但眼神裡卻透出陣陣怒火。

“雖有餘德,卻是不多。”

不過劉邦覺得這才正常。

畢竟李世民已經死了兩百多年了。

他們就算感動懷念感動也抵不過眼前利益啊!

這是長安啊……

兩百多年的帝都啊,糧食可能不是特別多,但金帛和美女那是要多少有多少。

只要加上一個緝捕殘匪的名頭,那長安城裡的一切都是免費的!

“朕有個預感。”

呂雉冷冷的瞥向劉邦。

劉邦伸了伸腰,緩緩道:

“長安還要遭災。”

呂雉一愣,大腦一個激靈!

黃巢還在灞上!

劉邦瞥了一眼驚愕的呂雉,嘴角勾出一個壞笑。

“乃公還有一個發現,想不想聽?”

呂雉面無表情的看向劉邦。

劉邦撓了撓臉頰,也不賣關子了。

“娥姁,你覺得自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皇帝還算皇帝嗎?”

呂雉冰着的臉突現一股迷茫,隨即又垂目思索着。

劉邦看着板着小臉的呂雉,吹了個口哨。

“要不是那《破陣樂》來一波起死回生,乃公都要忘了。”

“那藩鎮,與封國無異啊!”

封國……封邦……諸侯?!

呂雉猛得擡頭看向劉邦,而劉邦的臉上也再無笑意。

“娥姁啊,恐怕第二個春秋亂世……就要出現了。”

“這一次的亂世,恐怕比那所謂的南北朝還要混亂。”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捂着眼睛倚在竇漪房的懷裡。

“那是……長安啊……”

竇漪房撫摸着劉恆的後背,下巴緊貼在他的頭上,小聲軟言的安慰着。

劉啓本悲慼的看着天幕,待回頭想說些什麼就看相擁在一起阿父阿母二人。

不由得屈膝環抱住自己。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面色鐵青。

“衛青。”

一旁的衛青立刻上前一步拱手待命。

“你是大將軍。朕對你,對天下軍隊只有一個要求。”

衛青俯首敬聽。

殿內瀰漫着壓抑的氣息。

一股無形的壓力似秋風盡掃落葉,帶着毋庸置疑的威儀向四周鋪去。

“軍紀嚴明。”

劉徹看着眼前的衛青,一字一句道。

宮門外正在值守的侍衛無聲的挺了挺腰板。

“朕要天下軍隊都似程不識手下的兵那樣。”

“令行禁止、軍紀嚴明。”

“你,明白了嗎。”

緊緊低頭,衛青拱手沉聲道:

“喏!”

看着出了殿門的身影。

劉徹看向霍去病,嚴肅道:

“你去幫你舅舅。”

霍去病點點頭。

剛要起身時,劉徹的手突然搭在霍去病的肩膀上。

霍去病看向劉徹。

劉徹看着年輕的將軍,笑了笑:

“你舅舅這個人仁厚,少不了會有一些人去叨擾他。”

“多幫襯着點,朕許伱便宜行事。”

霍去病雙目中透出認真之色。

“放心吧陛下,交給我了!”

隨即大步出門而去。

看着逐漸遠處的身影,劉徹慢慢收斂笑意。

李世民的餘德讓藩鎮出兵勤王和藩鎮劫掠長安讓他確定了一件事。

要非常積極、堅持統一一個天下!

不能只降伏每一個“國”,而且要確保不讓任何武將獨立運用兵權。

李世民成爲“天可汗”是很威風。

可以說是天下漢、胡共主!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他也是承認了天下之大,有不屬於皇帝統治範圍的地區,要採取不同的關係模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而‘天可汗’這個稱號卻在時時刻刻提醒天下人……率土之濱不一定非是王臣……

唐朝的強藩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就像返回周代的封國。

擁有自己的軍事和財政權力,和朝庭分庭抗禮。

而下一步……

“諸侯爭霸,不知又會是誰能如高祖一般……”

“重定天下。”

……

天幕上。

長安。

殘肢斷臂、屍橫遍野。

皇宮、官署、民宅、商肆。

血流成河。

……

【另一邊,黃巢派遣的探哨探得長安城現狀後回稟。】

【確認消息無誤後,黃巢果斷傳令,反攻長安。】

【官軍懷裡抱着金銀珠寶根本無心交戰。一場單方面的屠殺開始,唐弘夫、程宗楚陣亡,官軍全軍覆沒。】

【直到此時,王處存纔將戰敗的消息告知給鄭畋。】

【大好局勢被葬送,鄭畋吐血病倒,鳳翔司馬李昌言趁機奪權,將鄭畋攆離開關中。不久之後鄭畋鬱鬱而終。】

【公元881年四月初十,黃巢進駐長安,下達了第一道軍令:洗城。】

……

{亂世!太亂了!}

{一開始還裝個樣子,這回裝都不裝了。}

{這不自己作的,第一次入城時屠了一遍,後來有人提反詩又屠一遍,這兩次把長安上下所有階級都得罪遍了,他們憑什麼要看的上黃巢的?}

{而第三次屠殺規模遠遠超過了前兩次,有近八萬人死於此難!}

{我記得他的隊伍所過之處如蝗蟲過境,走到哪搶到哪,說白了就是一羣土匪!}

{這些起義軍的發起者最初的想法可能是好的,但是一旦做大做強就忘記了初心。}

{沉迷於榮華富貴,紙醉金迷,眼裡只有個人得失。}

{要不說劉邦、朱元璋牛逼呢,富貴人家對物質和名聲有一定的抵抗力,這就決定一部分上限了,而窮苦人家對這些東西的抵抗力基本成負數。而能將這種負面Buff消除的,都是有大毅力、胸懷大志的人。}

……

大宋。

趙匡胤嘆口氣,隨即又冷笑一聲:

“這才哪到哪啊……”

“五十多年來,父殺子,子殺父!”

“親屬罔顧倫理,宗禮土崩瓦解。”

“朕統一天下,就是爲了重塑禮法!”

“人不知禮,與禽獸何?”

……

大宋·太宗時期

趙匡義面無表情望着天幕。

從晉到唐,皇帝必須得到貴族支持才能掌握政權。

貴族佔據中央位置,一頭控制百姓,一頭牽制皇帝。

但黃巢……或者說那幫武人執政的五國打破了這些束縛。

而這幫武夫既不懂治國,也看不起文人。

“士人……”

多好的工具啊。

果然,武夫是不長腦子的。

……

大明。

朱元璋強壓着嘴角指指點點道:

“這黃巢難怪考不上去!”

“跟同樣文人出身的光武帝比起來,那簡直是雲泥之別!”

“沒一個自己的地盤就算了。”

“針對的對象還從皇族、官紳、豪商、士子等擴展到了普通百姓!”

“打擊面這麼斷擴大,不是徹底斷絕自己的民意基礎嗎!”

“只靠暴力殺戮來支撐門面,

他就已經失敗了。”

說罷,端起青盞裝模作樣的喝着茶水,眼睛卻不停瞟向馬皇后。

馬皇后心中暗自發笑,面上卻不動聲色道:

“是了,朱重八最厲害了!你說你,你怎麼那麼棒啊!”

朱元璋咧着嘴角不說話,將手中的茶一飲而盡!

……

【黃巢對長安的莫名情節咱不懂,但選擇再次迴轉長安卻是決定了他死路一條。】

【公元 882年九月十七日,黃巢大將朱溫誅殺監軍宦官嚴實,舉全州向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投降。】

【唐僖宗大喜過望,任命朱溫爲左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並賜名朱全忠。】

【公元883四月初五,李克用率軍率兵五萬大破黃巢。黃巢抵擋不住,縱火焚燒皇宮,逃出長安城。】

【而作爲王者之師的唐軍,在長安再次姦淫燒殺,大肆劫掠,至此長安徹底落寞,退出時代舞臺。】

……

大隋。

楊堅看着天幕裡的場景,對獨孤伽羅認真道:

“朕決定,藩鎮這種制度不能存在。”

獨孤伽羅蹙着眉頭道:

“可府兵制的瓦解是一定的……”

楊堅神情肅穆,沉吟片刻後緩緩道:

“這一切……以後就要靠世民去想了。”

獨孤伽羅表情一窒,怔愣的看着嚴肅的楊堅。

“你認真的?全靠他?!”

連忙拉住要炸毛的獨孤伽羅,楊堅沉聲道:

“不,看看後面的朝代會有什麼想法,然後全都教給世民。”

“他一定會找出新的出路!”

看着獨孤伽羅漸有好轉的臉色,楊堅暗舒口氣。

還好朕反應快啊!

……

大唐·高祖時期

正在昏迷的李淵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睛。

還沒等完全睜開就看見一道黑影直衝面門!

“砰!”

李建成瞪大眼睛,看向旁邊驚怒道:

“李世民!你想幹什麼?!”

李世民慢慢收回拳頭,看了慘不忍睹的長安城,忍着怒火道:

“大兄,你想讓阿父看到這個場景嗎?”

李建成臉上驚怒之色一僵,隨即又慢慢平息。

二人相顧無言,只能默默的看着慘劇發生。

……

大唐。

腫着眼睛,哭到失音的李世民第一次理解了那些晚唐的君主。

相比這些藩鎮,的確是宦官更可靠一些。

所謂的武將已經不重要了,這些牙兵纔是心腹大患!

一個想法突然萌生在腦海裡。

‘朕要規訓天下兵馬!’

……

大唐·高宗時期

“詔文武百官於太極殿。”

李治倚着身旁的引枕。

面無表情道:

“朕有要事宣佈。”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顫抖着手脫着鎧甲。

一旁的高力士擔憂的看着李隆基。

“聖人……”

“砰!哐!嘩啦……”

李隆基低着頭,一邊費力的脫着鎧甲,一邊沙啞道:

“高將軍,是朕錯了。”

“藩鎮……不能留!”

……

【公元884年5月,黃巢在中牟遭李克用沙陀突襲,死萬餘人。尚讓率萬人投降唐廷。】

【而黃巢則率殘部向東北逃亡。】

【對於黃巢的結局衆說紛紜,但不管是哪個都無所謂了。】

【黃巢之亂平定了,但大唐也四分五裂。】

【朝廷的號令只有河西、山南、劍南、嶺南數十個州而已。】

【唐朝已經名存實亡。】

【公元885年,唐僖宗回到長安,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以誅殺田令孜爲由率兵攻打長安。僖宗逃往鳳翔。】

【公元888年,唐僖宗再次回到長安,隨後病死。】

【同年四月,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昭宗李曄即位。】

【李曄攻書好文,神氣雄俊,尊禮朝臣,勵精圖治,接過大唐這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後,他急切想要恢復大唐榮光,但屢屢受挫,無論如何努力,終究回天乏術。】

【公元904年,一番混戰後,宣武節度使朱溫成爲中原霸主,隨後向皇帝舉起屠刀。】

【同年,昭宗李曄第九子,唐哀帝李柷被權臣朱溫立爲皇帝。】

第779章 第七百七十九:咸豐猜忌太平內訌第339章 天不假年。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第556章 成化犁廷!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佈個事!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第382章 諡號“聖孝皇帝”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第357章 開始一直捱打的宋朝。第340章 周世宗功績(上)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第685章 李淵:你也配武功滿分?!158.第154章 劉裕的功績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第348章 身死大業未竟時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474章 元朝最後的機會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第791章 同治:究竟TM誰是光緒!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第312章 唐武宗功績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第460章 劉邦與嬴政異父異母的兄弟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299.第290章 一團亂麻的結束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358章 宋真宗決定雄起一把!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11章 打賞獎勵。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終結第428章 御天下之要術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71章 廁所政變!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佈個事!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721章 犁庭掃閭,一統西域!119.第115章 《出師表》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275.第267章 李隆基,登場!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754章 九龍之戰鴉片戰爭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661章 李自成:我有一計!陳奇瑜:我來配合第340章 周世宗功績(上)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第745章 “儒家聖君”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第65章 李隆基:假的!都是假的!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第597章 偉大的軍事理念第350章 宋太祖功績。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第701章 雍正:朕只要略微一出手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780章 天京事變!
第779章 第七百七十九:咸豐猜忌太平內訌第339章 天不假年。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第556章 成化犁廷!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佈個事!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第382章 諡號“聖孝皇帝”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第357章 開始一直捱打的宋朝。第340章 周世宗功績(上)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第685章 李淵:你也配武功滿分?!158.第154章 劉裕的功績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第348章 身死大業未竟時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474章 元朝最後的機會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第791章 同治:究竟TM誰是光緒!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第312章 唐武宗功績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第460章 劉邦與嬴政異父異母的兄弟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299.第290章 一團亂麻的結束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358章 宋真宗決定雄起一把!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11章 打賞獎勵。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終結第428章 御天下之要術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71章 廁所政變!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佈個事!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721章 犁庭掃閭,一統西域!119.第115章 《出師表》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275.第267章 李隆基,登場!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754章 九龍之戰鴉片戰爭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661章 李自成:我有一計!陳奇瑜:我來配合第340章 周世宗功績(上)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第745章 “儒家聖君”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第65章 李隆基:假的!都是假的!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第597章 偉大的軍事理念第350章 宋太祖功績。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第701章 雍正:朕只要略微一出手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780章 天京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