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我必須戰鬥!

天幕上。

透着天光的庭院內。

一羣官員環繞而坐。

“英夷現在就在定海洋麪!”

“舟山島爲什麼沒有通防告知!?”

“張鎮臺!您的定海水師呢?!”

一名官員忍不住拍桌低喝着。

坐在主位的年長官員慚愧的以袖掩面,悶聲道:

“夷船被風吹來,恆有這事……我……”

那官員還想開口,坐在老者旁的官員出聲打斷道:

“羅大人,此時不是說這些的時候。”

“英夷限半個時辰予以答覆,如果不降,即行開炮,轟擊島地與堡臺,及率兵丁登岸。”

“我想了想,此時佈防已然來不及了。”

“不如撤兵入城,扼要堵守,以待來援。”

衆人沉思了一會兒,

羅大人開口道:

“英夷所長在於船炮,其利於水而不利於陸。”

“完全撤兵入城,恐有棄土失責之名。”

“不如將一半水師撤至距城一里的半路亭扼要堵守。”

“另一半則撤至城中扼守。”

這時,老者放下掩面的袖口,對兩位官員嘆聲道:

“到時候島上的汛兵歸集起來,就交給姚邑尊守陸路了。”

“其餘的……我也做不了什麼了。”

“守城不是水師之責,我爲水師總兵,必須扼守海口,阻止英夷登岸。”

“承平這麼些年,誰料到突然英夷的兵船就跑到定海來了!”

“你守不住城只有一死殉國,我何嘗不是如此?”

“恐怕,也只有陪着水師戰船葬身大海了。”

……

{定海縣始建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轄舟山羣島,後改爲定海直隸廳。}

{其東、北、西三面環山,南面臨海。}

{城南二三裡即道頭港,其吉祥、竹山、大渠三口,爲外洋入港門戶。}

{道頭港在往南,是大小五奎山、大小盤峙山、大小渠山等大小島嶼環布海中。}

{舟山島與鎮海縣隔海相望,扼南北海上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因爲定海是天然良港,所以英國人對此極爲垂涎。}

{馬戛爾尼使華時,就曾正式提出佔據舟山附近一個小島的要求。}

{英國決定出兵時,義律即曾建議英國政府用武力佔領舟山島。}

{等到道光二十年正月二十,1840年2月20日,在英國外相巴麥尊給懿律下達的最後訓令中,明確指示英軍封鎖珠江後,即應占領舟山羣島中最適於用做司令站以便長期佔領的島嶼。}

{1840年6月底至7月4日,伯麥率領“威裡士釐”號、“康威”號、“鱷魚”號、“巡洋”號、“阿吉林”號戰艦5艘,武裝輪船“皇后”號和“阿特蘭特”號兩艘,以及載運着陸軍第18團、第26團、第49團等部的運輸船十艘,開抵舟山水域,水陸兵丁共約四千人。}

{舟山島這麼重要他不佈防?}

{佈防了,清廷在此駐水師一鎮,轄鎮標中、左、右三營,分駐舟山各島。}

{兵兩千四百八十一名,配備大小船艇七十七艘,陸上配備大炮一百一十四門。}

{定海縣城東南設炮臺一座,安炮八門,配兵弁五十人。}

{但當英艦船初到定海洋麪時,清軍水師毫無戒備,不予攔截。}

{至於原因……定海鎮總兵張朝發說了“夷船被風吹來,恆有這事,無足深訝。”}

……

大明·正德時期

“這時候就不能這麼打了。”

朱厚照臉上泛着紅暈,眼睛朦朧道:

“你看!這定海城東北西三面環山,東西兩側還有山嶺延綿到海邊!”

“那…道…道頭港,港外的海中東側還有五奎山,西側有磐峙山!”

“這一下子就把進港的水道分成三路!”

“東西側兩路水淺,所以吃水略深的船根本無法通行。”

“只有中間的水道可進大船。”

“但像英夷這樣的大船,根本進不來。”

“把他們放進來甕中抓鱉!分散殲之,紮營之騷擾,斷其糧水,附近有源,投瀉藥!”

“登入周邊鄉,縣。鄉民人人爲探。”

“紮營暗中派人盯盤,敵派探子,抓其口舌。”

“過三五日,夜派小艇,破壞其大船。”

“鑽孔!塗油火燒,破壞其船尾舵!”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放棄地利,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朱厚熜把腳邊的酒壺踢遠了一些。

你喝高了吧?

看清楚點啊!

他們的艦體都是用白鐵包裹的!

船的底部難道會放過嗎?!

還火攻……

……

大清·乾隆時期

“無能的官員真是誤事!”

乾隆忍不住拍着御案,怒聲道:

“可見這位總兵腦子裡對國家形勢一無所知,腦子裡裝的估計都是吃喝玩樂!”

“一個地方的軍事主將看到敵船的第一反應竟然是被風吹來的!”

“真不知道是可笑還是可悲!”

和珅出前一步,拱手正色道:

“啓稟萬歲,我大清自立國以後,除了收復臺灣之後就再未海戰。”

“且,整個大清國,又有幾個人知道英夷的真實目的?”

“滿朝文武,整個天下!都還沉醉在天朝上國的大夢裡!”

“所謂滿招損,謙受益啊萬歲!”

不對勁兒……十分得有一百二的不對勁兒!

衆大臣忍不住對和珅側目相視。

這話是從你嘴裡說出來的?

你也不幹上諫的活兒啊?

除非……

“萬歲,今奴才要冒大不韙之事!”

和珅一摘頂戴花翎,撩袍跪下,滿臉堅毅道:

“奴才請萬歲爺!開海關!建水師!”

“奴才!死諫!”

說罷,一頭叩下。

乾隆“大怒”!拍案而起!

“好你一個和珅!”

“聖祖親言之制你也敢妄議!”

“你不怕朕砍了你的腦袋嗎!”

和珅擡起頭,腦門上已是一片青紫,但他依然堅定道:

“奴才!只願大清億萬斯年!”

“願以全副身家!建我大清護國海軍!”

“請萬歲念大清疆土萬民之責!”

“百年之後,奴才願挫骨揚灰!以懺聖祖!”

話音一落,滿朝譁然!

演戲他們不怕,皇帝與和珅演就演了。

但演到你這份上……

他們偷偷看了一眼,皇帝。

emmmm……陛下都被你鎮住了。

他們捫心自問,自己演不到這份兒上!

和珅啊和珅……

你掙錢我們是真不眼紅啊。

……

【定海知縣姚懷祥、總兵張朝發署會同文武官員商議。】

【由於意見不一,最後議定水陸分定,由張朝發率水師、羅建功率城外各營,齊集港口,分別於水上、岸上阻敵,姚懷祥率兵丁千餘人負責城內防守。】

【張、姚二人且互相約定:

“在外者主戰,戰雖敗不得入,在內者主守,守雖潰不得出。”】

……

天幕上。

一行白字在以軍艦爲背景的底色上浮現。

『道光二十年六月七日·1840年7月5日下午兩點半·定海之戰開啓』

隨着字體的緩緩消逝,乘着漲潮的英艦也開到港外,列好陣形。

第一排是『威裡士釐』

七十四門大炮自船壁的夾層裡緩緩伸出。

其東側爲『康威』號

西側爲『阿爾吉林』號。

同樣數目的大炮也展開對準港口。

然後是第二排、第三排。

“嘭!”

“嘭!嘭!嘭!”

『威裡士釐』號首先開炮。

兩層炮樓上不斷閃出火光,炮彈一發接着一發。

炮彈落地開花,鐵片迸飛,數人瞬間倒地,非死即傷。

其他各艦也都隨後開炮!

同時,定海水師及四個炮臺也開炮還擊。

“嘭!嘭!”

“軍門!軍門!”

一名戴着頂戴的軍官灰頭土臉的跑來,單膝跪地,含淚指着那邊轟隆作響的軍艦,悲聲道:

“軍門!”

“我們的炮!夠不到他們啊!”

髮鬚皆白的老者微微後仰了一步,身邊的佐官連忙扶住他。

老者看着那高大戰艦聳立海上,猶如山嶽一般。

雙目透出迷茫的神色。

而就在此時……

“嘭!”

鐵片迸飛!

“軍門!”

……

【道光二十年六月七日(1840年7月5日下午)】

【英軍伯麥見定海無投降跡象,乃命“威裡士釐”號等艦開炮發起攻擊,張朝發率清軍水師進行抵抗。】

【然而清軍發現,無論炮船還是炮臺,他們打出的炮彈都根本打不到海里的英艦。】

【而英艦一百餘門炮同時炸響,威力極大,射速極快,尤其是“威裡士釐”號。】

【“威裡士釐”號的第一輪打擊全部集中在張朝發的旗艦上,第一發炮彈就把張朝發炸到水中,十幾發炮彈過後,這艘定海水師最大的戰艦已經斷爲兩截,斜沉在海灘上。】

【戰船上的兵丁都紛紛跳水,游上岸去,三三兩兩奔逃。】

【英軍戰艦選着各自的目標,從容開炮。】

【清軍水師二十餘艘戰艦全被擊沉,四個炮臺也全被打啞,整個港口內外,不到半個小時全部淪陷,幾乎沒有一人抵抗。】

【水師總兵張朝發被英艦炮火擊傷左股,以傷重於當晚陣亡。】

【次日凌晨,英軍攻破東門,姚懷祥出北門外普慈山下,投梵宮池自盡。典史全福大罵英寇被殺,守城兵勇潰散,定海失陷。】

【英軍抵定海後,派陸軍司令布爾利管理定海軍務,以傳教士、鴉片販子郭士立治理定海民政。】

【他們在定海地區大肆殺掠姦淫。】

【“成羣結隊,或數十人,或百餘人,凡各鄉各嶴,無不遍歷,遇衣服銀兩,牲口食物,恣意搶奪,稍或抵拒,即被劍擊槍打。……近城一帶,遭毒尤甚。或因傷殞命,或受傷沉重,痛苦顛連,不堪枚舉”】

【以致城市爲墟。】

【六月三十日(7月28日)懿律與義律、伯麥率兵艦五艘、汽船、運輸艇三艘繼續北上。】

……

{這裡說個冷知識,在清朝的不少文獻,記錄的是署理知縣姚懷祥登上了英艦交涉,二品武官、定海水師的最高長官張朝發被丟進了歷史的角落。}

{但是,翻遍目前能找到的英方文獻,無論是第一次定海戰役的最高指揮官——英海軍司令伯麥。}

{還是負責登陸戰的英陸軍司令布耳利,抑或是參與了整場戰役的軍事秘書喬斯林、中校參謀芒廷、工兵部隊中尉奧克特洛尼等人的回憶錄。}

{關於登英艦交涉的清方主要人物,其身份有三種記載:總兵、海軍中將、艦隊司令。}

{而它們,無一例外地只指向一個人:定海鎮總兵張朝發。}

{據英方記載,當時英軍派哈里·達雷爾爵士現場作畫,後製成版畫於1842年出版,目前美國布朗大學圖書館也收藏有一幅。}

{該畫的標題爲《戈登·伯麥爵士和中國艦隊司令Chang將軍之間的會議》}

{在畫下方的文字區均配有和人物對應的介紹。}

{以圖正中的郭士立爲中心,其右手邊依次爲伯麥、布耳利,軍事秘書喬斯林等人站於兩人側後方。}

{郭士立左手邊的人物,畫下方有英文標註,依次爲“中國艦隊司令(舟山總督)”“他的旗艦艦長”“舟山縣長”,再下方的英文則註明這位“中國艦隊司令”姓氏爲Chang。}

{而從畫中文武官員的頂戴、官服、朝珠等細節上,也可以作出判斷,中方爲首的應是總兵張朝發。}

{而在英國人筆下,定海鎮總兵毫無懼色地登上了“威裡士裡號”,他將在伯麥面前留下一句悲壯而決絕的話,令英國人肅然起敬。}

{“我們看到你們的力量,知道抵抗將是愚蠢的,但我必須履行我們的責任,必須這麼做。”}

{《中國戰爭》一書寫道:“他們的責任和對皇帝的忠誠禁止他們投降……所以,他們必須抵抗。”}

{《中國叢報》在1840年分別選登了2名參與定海戰役官兵的書信,其中一封寫道:

“7月4日,星期六,戈登·伯麥……要求交出這座城鎮。

後來又有了進一步的消息:中國軍官說他們很弱,英國人很強大,但他們不能投降,也不能保證不開槍,英國人必須來佔領它,而他們必須戰鬥。”}

{另一封信說:“似乎就在第5天,中國海軍中將和其他軍官被邀請到‘威裡士裡號’上。……把一門大炮指給他們看,並向他們解釋了一艘戰艦側面攻擊所產生的不可抗拒的效果。

對於這一切,海軍中將(他是一個無聊、乏味的男人)只是回答說:

‘你很強,我很弱,這是真的。我知道抵抗沒有用,但我必須戰鬥。’”}

……

大宋·神宗時期

“必須這麼做……”

趙頊看着這句話,一時神遊天外。

“必須這麼做”“必須抵抗”“我必須戰鬥”

不同的表述方式,指向的卻是同一個核心意思。

我不能退!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看着這略顯彆扭的翻譯,嘆氣道:

“很明顯,這句話應該是總兵說的,只有他才能以水師最高軍事長官的身份,代表舟山說出這句話。”

“而在這句話中,也可以看出這名總兵清醒認識到雙方的實力差距之大。”

“但同時,他也清醒地認識到,作爲一名軍人,他肩上的職責是不可能卸下的。”

“所以,他必須這麼做。”

……

大清·咸豐時期

“咳咳!咳咳!”

咸豐用手巾捂住口鼻,奮力咳嗽了一氣。

“唉……”

在外敵入侵時刻,以血肉之軀擋在強敵面前。

張朝發已經勝過十之八九的大清官員了。

咸豐看着天幕,發散了思維。

他的身後是大清的土地,岸上有大清的臣民,他的肩上有作爲朝廷命臣的職責和擔當。

他知道怎麼做,也“必須這麼做”

可惜……

這一句擲地有聲,大義凜然,足以被整個大清記住的話。

湮沒在了大清歲月的深處。

……

{對於這一分歧,有人分析認爲,定海戰役後,張朝發即被定罪,在之後的官方敘述中,自然不能再以正面形象示人。}

{這個我知道,張朝發死後被欽差大臣伊里布等人當做替罪羊,將定海失守責任都推在張朝發一人身上,按丟城失地律,本擬將其處斬。}

{道光不明就裡,在詔書中嚴厲斥責張朝發,並拒絕給予他贈官、諡號,甚至不允許其靈柩返回家鄉安葬。}

{直到咸豐即位後,張朝發才得以昭雪,並被追封爲武顯將軍,靈柩由兒子護送回閩安葬。}

{張朝發的故鄉,福鼎人民在太姥山下的瓜園村巖角亭建“浙江定海總兵張朝發墓”。}

{墓前植“已歸大海心何負,未斬長鯨死不休”挽碑以爲紀念。}

……

大明·天啓時期

朱由校正心緒複雜的無以言說。

等看到道光的操作不由自主的扣了釦眼角。

“這個操作……怎麼看着這麼眼熟呢?”

五弟?是你嗎五弟?!

……

第568章 “英”殺于謙“孝”棄王越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615章 逆流而上的張居正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第418章 順昌大捷岳飛北伐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119.第115章 《出師表》完本感言。第430章 “小堯舜”金世宗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第29章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第614章 “奪情”“君臣”第675章 崇禎的功績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318章 遺忘的大唐名將張義潮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606章 隆慶中興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275.第267章 李隆基,登場!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452章 南宋滅亡。第699章 年號雍正149.第145章 略過六位皇帝。第783章 條約!條約!還是他媽的條約!第600章 明肅帝朱厚熜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第722章 阿睦爾撒納反叛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3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685章 李淵:你也配武功滿分?!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第766章 美法條約狼煙四起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第727章 勇於背鍋的乾隆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第488章 佃農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129.第125章 高平陵之變232.第226章 虎牢關之戰(上)90.第88章 袁紹:這威武之師,天下誰能敵也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623章 火力覆蓋!火力覆蓋!第614章 “奪情”“君臣”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238.第232章 洺水之戰(下)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266.第258章 李治是個什麼樣的皇帝?185.第181章 叔及侄死制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299.第290章 一團亂麻的結束第450章 小劉恆:糟了!我被二兄給演了!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191.第187章 獎勵高緯牌不老藥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314章 唐宣宗李忱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第384章 嬴政VS劉邦
第568章 “英”殺于謙“孝”棄王越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615章 逆流而上的張居正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第418章 順昌大捷岳飛北伐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119.第115章 《出師表》完本感言。第430章 “小堯舜”金世宗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第29章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第614章 “奪情”“君臣”第675章 崇禎的功績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318章 遺忘的大唐名將張義潮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606章 隆慶中興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275.第267章 李隆基,登場!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452章 南宋滅亡。第699章 年號雍正149.第145章 略過六位皇帝。第783章 條約!條約!還是他媽的條約!第600章 明肅帝朱厚熜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第722章 阿睦爾撒納反叛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3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685章 李淵:你也配武功滿分?!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第766章 美法條約狼煙四起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第727章 勇於背鍋的乾隆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第488章 佃農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129.第125章 高平陵之變232.第226章 虎牢關之戰(上)90.第88章 袁紹:這威武之師,天下誰能敵也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623章 火力覆蓋!火力覆蓋!第614章 “奪情”“君臣”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238.第232章 洺水之戰(下)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266.第258章 李治是個什麼樣的皇帝?185.第181章 叔及侄死制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299.第290章 一團亂麻的結束第450章 小劉恆:糟了!我被二兄給演了!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191.第187章 獎勵高緯牌不老藥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314章 唐宣宗李忱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第384章 嬴政VS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