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劉縯:來,跟我念“引”

第47章 劉縯:來,跟我念“引”

【宛城兵敗之後,新市軍、平林軍打算放棄對舂陵軍的支援。】

【劉秀便隨劉縯、李通到宜秋見下江兵首領王常,說服他加入。】

【最終下江軍、平林軍、新市軍與舂陵軍聯合作戰。】

天幕繼續播放着,

一座山坡上,“新”字旗迎風烈烈。

站在旗下的兩位黑甲將軍隔江眺望。

一位大鬍子將軍看着對面棘陽內倉惶無序的起義軍,叉着腰大笑道:

“樑將軍,你看對面的賊兵已如喪家之犬!不如你我畢功於一役!這樣也能在陛下那裡長長臉!”

另一側,留着八字鬍的將軍正拄劍眺望。

聞言後,摸了兩下鬍子不明所以道:

“甄將軍是什麼意思?”

“咱們也效仿一下霸王和淮陰侯!來一個破釜沉舟和背水列陣!”

大鬍子將軍一揮手,豪氣的說道。

“甄將軍,咱們有十萬精兵,橫推過去就是。何必這麼麻煩?”

八字鬍將軍側過身子,一臉疑惑。

“唉!樑將軍!就這麼直接簡單的打敗這些賊軍有什麼稀奇的?這樣如何向陛下請功啊?”

“但若是破釜沉舟背水列陣就不同了,這上報上去,你我二人才能在陛下那裡留下名號啊!”

大鬍子將軍一臉意味深長的表情。

“原來如此!賊軍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打敗的賊軍!妙啊!妙啊!”

八字鬍將軍恍然大悟!連連稱讚!

“去!讓後軍將輜重糧草全部運到藍鄉去!”

“然後讓軍隊過河!過河之後,將船全部沉掉!”

大鬍子將軍一扭頭,對身邊親兵說道。

親兵領命下去。

“甄將軍,不是要破釜沉舟嗎?這將輜重運到藍鄉是何意?”

“沉舟是要沉的,這破釜做做樣子就行了!等打敗賊軍,這些輜重還有‘用處’呢!”

聽到大鬍子將軍話裡的重音,八字鬍將軍瞬間瞭然。

……

大漢,

“嘁,兩個蠢貨!”

坐在臺階上的劉邦叉着雙腿,喝着讓內侍取來的酒,看着天幕上的兩人嗤笑一聲。

一旁的蕭何也坐在臺階上,不過不同於劉邦,他屁股下還有一副軟墊。

這是劉邦想起了身邊的蕭何不年輕了,讓小黃門特意拿來的。

“不知陛下是何意?這二人雖然有貪婪狡詐之心,但他們破釜沉舟也的確能給劉秀他們造成一定程度上壓力啊?”

蕭何扭頭看着劉邦,低聲詢問道。

劉邦一聽,看着蕭何露出一個令人討厭的笑容。

“你呀你,當初就應該讓你也領個軍隊去打打仗!……算了,就你這樣的,上了戰場怕是轉瞬即逝!”

看着蕭何有點黑臉,劉邦想到了還得靠這個老傢伙治內政好“摸魚”,這才收斂了笑容解釋道:

“當初項籍之所以破釜沉舟,那是因爲他當時的兵力不但比章邯少,人心也渙散,是處於弱勢的。”

“而想讓要他們奮死一搏,那就只能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所以項籍才讓軍隊破釜沉舟,斷了後路。”

“可這兩個蠢貨可不是這麼想的。”

劉邦喝了一口酒,不屑的說道:

“本來十萬精兵攜大勝之勢可以堂堂正正的橫推過去!”

“但只是爲了邀功便做了破釜沉舟的決定!”

“可這破釜沉舟也沒破明白!”

“軍隊過河,輜重留在對岸,這叫破釜?就剩下沉舟了!”

“蕭何,乃公跟你打個賭!這兩人必敗無疑!你信不信?”

劉邦探着頭,笑着對蕭何說道。

“陛下,臣信,臣不打。”

蕭何微笑着回絕了。

看着蕭何一臉‘我又不是傻子’的表情。

“你這人真沒意思!”

劉邦略感無趣。

……

【甄阜、樑丘賜率軍渡過黃淳水,兵臨城下。】

【但起義軍並沒有向想象中那樣潰散而逃。】

【此時的劉縯展示出非凡的魄力。】

【他下令將所有庫存的酒肉全部拿出,在棘陽犒賞士卒三日。】

【隨後兵分三路。】

……

天幕上一張地圖懸浮於空。

紅色的起義軍駐紮在棘陽,而它的對面則是黑色的新軍。

新軍的旁邊標註着沘水,身後標註着黃淳水。

而在黃淳水的後面,則標註着藍鄉!

三條紅色的箭頭從棘陽出發!

一條出現在新軍前面。

一條上延順着沘水渡過黃淳水。

一條下伸繞路渡河!

兩條過河的紅線直襲藍鄉!

……

【在新軍過河後的第二天夜裡,劉縯兵分三路,一路佯攻吸引新軍的注意力,其餘兩路繞路渡河包圍了藍鄉!】

【而此時的藍鄉除了新軍的輜重外並無防守力量。】

【當新軍發現藍鄉被襲後,徹底慌亂。】

【雖然隔河就是藍鄉,河面也不算寬闊,但已經沉舟的新軍只能徒呼奈何!】

【此時的劉縯可謂是勝券在握,但他並不着急。】

【在佔領藍鄉的第二天清晨,劉縯下令兩面夾擊。】

【公元前23年正月甲子日,劉縯劉秀率兵自西南方向攻擊甄阜軍,下江兵自東南方向攻擊樑丘賜軍。】

【激戰到早飯之時,樑丘賜士卒潰逃。甄阜軍見狀,也失去抵抗的勇氣,紛紛逃竄。】

【起義軍緊追不捨,逃散的新軍被逼至黃淳水邊,欲渡卻無舟無橋,欲戰無力,被殺或溺水死亡者近兩萬餘人,甄阜、樑丘賜也被殺死。】

……

{自古以來,富則火力覆蓋,窮則戰術穿插!(狗頭)}

{劉縯志向想當高祖,劉秀想安分過生活,殊不知高祖是劉秀(狗頭叼花)}

{真當自己是項羽或韓信啊?}

{騙別人不可怕,騙自己就不行了!}

{一般大衆都注意劉秀,但其實劉縯的能力也可以的,可惜,性格不如劉秀沉穩啊。}

……

大漢·武帝時期

看着天幕上勝利歡呼的起義軍,劉徹若有所思。

“陛下,怎麼了?”

身旁的衛子夫貼心詢問。

“啊?沒什麼…朕只是在想…”

“不是說劉秀才是光武帝嗎?這麼大篇幅講他哥是何意?” “莫非後面是兄弟鬩牆?”

劉徹摸着下巴思索着。

他想了想自己阿父的脾氣秉性,深以爲然。

……

大唐·太極殿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劉縯劉秀倆兄弟齊心協力的樣子,不由得想起當年。

那時,他與大哥的關係很好。

倆人同領左右三軍,行軍打仗都是無往不克。

但,究竟是什麼時候……

殿下的一衆大臣看着自家陛下直立望天追憶往事的樣子,俱是一言不發。

……

大宋·涿州某個荒涼之地

徹底甩掉遼軍的趙匡義看着天幕,目光閃爍不定,隨後低頭處理腿上的箭傷。

……

【乘戰勝之威,綠林軍直接揮師北進,兵鋒直指宛城!】

【隨後遇到了嚴尤和陳茂所指揮的新軍。】

【嚴尤是新朝中頗具才幹的將領,到荊州後,招兵買馬,以原地方軍爲基幹,很快組織起一支較有戰鬥力的部隊。】

【而面對新軍,劉縯也不畏懼,他“陳兵誓衆,焚積聚,破釜甑,鼓行而前”】

【在淯陽城下,與新軍展開激戰。起義軍,斬首新軍三千,新軍敗退,義軍乘勝追擊,將宛城團團包圍。】

【此戰過後,劉縯聲名大噪,自稱柱天大將軍。】

【因爲連續擊敗新莽將領,王莽下令斬劉縯首級者“封五萬戶、賞十萬金、位列上公”】

【並且下令上至長安下至鄉、亭等天下大小官署都在大門的側堂懸掛一副劉縯的畫像。】

【要求官員們每天上班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朝劉縯的畫像射箭,以發泄他的仇恨。後來,命人隨便抓個百姓,說是劉縯,遊街示衆後殺掉了。】

【在打敗新軍後,綠林軍已經發展到了10多萬人。】

【此時,起義軍的將領們都認爲,應該擁立一位劉氏宗室爲皇帝,以便於對整個義軍的統一領導。】

【但在人選上,起義軍將領起了分歧。】

【當時起義軍中的漢宗室基本上都是舂陵侯的後代,以劉縯與劉玄爲代表。】

【南陽舂陵軍與下江軍等希望擁立劉縯,因爲此時的劉縯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但綠林軍的其他將領對劉縯的威名有點害怕,擔心一旦被立爲皇帝就不易左右,就屬意性格怯弱的劉玄。】

【當時綠林軍勢大,南陽舂陵軍與下江軍無力反抗,然後將劉縯從宛城前線召回,要他在劉玄爲帝的問題上表態】

天幕上,

一衆人騎馬狂奔!爲首一人目光熠熠。

片刻後到了一處軍營。

衆人下馬直奔軍營大帳。

掀開營簾,看到坐在營帳內衆將軍後。

爲首的降衣將軍面色微變,隨後正色直接說道:

“衆將軍想立一個劉姓宗室爲帝,這說明人心向漢,這很好。”

“但就此時的形勢而言,在下卻有不同的看法。”

話音落下,營帳內的衆將也不開口。

看着衆將們的表情,絳衣將軍察覺不對面色一暗,沉默一瞬後開口道:

“如今赤眉軍在東邊擁兵數十萬、勢力是起義軍中最強大的,如果他們聽說綠林軍這裡立了皇帝,恐怕也會立一個皇帝,如此一來天下陷入分裂之中,不利於我們推翻王莽霸權。”

看着衆人依然一言不發,絳衣將軍硬着頭皮繼續說道:

“並且,率先出頭真的好嗎?”

“當年秦末暴亂,率先自立爲王的如陳勝吳廣等人,都沒有好下場。”

“如果我們現在挑頭稱帝,天下的目光都會看向這裡,王莽也會將兵力集中在這裡。”

“如有不測,豈不是給後來人賺便宜嗎?”

“所以,我們不如先稱王,如果赤眉軍緊隨其後,那就看看他們是否選出了一個英明之主。”

“如果是,我們就去投奔他。”

“如果不是,那等滅了王莽之後再稱帝也爲時不晚。”

說完自己的想法,絳衣將軍看向衆人。

除了幾個將領默默點頭,其餘都一言不發。

而就在絳衣將軍再要開口時,衆將中一龐大腰圓鬚髮橫張之人越衆而出。

“噌!”

腰間的利劍拔出,豎插在地。

聲色俱厲指着絳衣將軍說道:

“婆婆媽媽的!怎麼成大事!立劉玄爲帝之事今天就說定了!不得有二!”

衆將中本有猶豫之人一如此情形,也不敢提出異議。

而絳衣將軍掃了一眼虎視眈眈的衆將,又看了一眼插在地上的利劍。

閉目點頭。

……

【公元23年二月,綠林軍首領王匡、陳牧,擁立陳牧手下的更始將軍,同時也是劉縯與劉秀的族兄,西漢宗室的劉玄爲帝,劉玄在淯水之畔稱帝,改元更始,是爲更始帝。劉縯升爲大司徒,封漢信侯,劉秀爲太常偏將軍。】

……

大漢,

“婦人之仁!婦人之仁啊!”

劉邦看着天幕上的這一幕,恨鐵不成鋼!

“他們這是擺明了要對付你了!你居然還不跑!還當什麼狗屁漢信侯!”

“他又沒有大義在身!”

“都是宗室子弟!誰比誰高!”

“愚!愚不可及!”

……

大漢·武帝時期

“狼子野心是昭然若揭啊…”

劉徹喝了一口美酒。

“也不失爲一個英雄豪傑。”

“可惜了,心不夠狠,城府不夠深。”

“名義已失,若是不走,必死無疑!”

……

【劉玄登基儀式舉行完畢,劉縯就在南陽宗室的不服聲中率部奔赴宛城】

【此時平林正在圍攻新野,但遲遲不能攻克。】

【守城的新野宰潘臨得知劉縯來到宛城前線後,站在城頭高呼:“得司徒劉公一信,願先下。”】

【劉縯率軍趕到城下,潘臨就開城投降了。】

【而宛城在被劉縯包圍數月後,城中人復相食,宛城守將岑彭無奈出降。】

【綠林衆將想殺掉岑彭,劉縯反對道:“彭,郡之大吏,執心堅守,是其節也。今舉大事,當表義士,不如封之。”】

【劉玄接受他的建議,封岑彭爲歸德侯】

【另一邊,因爲綠林軍立更始帝劉玄,複用漢朝旗號。】

【這一舉動震驚了新朝朝堂,新始祖王莽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發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萬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力圖一舉消滅綠林軍。】

【而就在宛城攻克後的第三天。】

【劉秀也昆陽城大秀了一把!】

劉秀他大哥要是不死,也是員大將。

(本章完)

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802章 慈禧宣戰八國聯軍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第55章 千古一帝?完美一帝?第761章 《廣州和約》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643章 睢州人袁可立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154.第150章 劉裕:單手指天!卻月陣!開!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第794章 一把抓住!頃刻第451章 元世祖忽必烈第732章 文字獄第681章 天下之號曰大清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753章 虎門銷煙!第762章 百姓的血勇三元里之戰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第810章 清朝正式進入倒計時第627章 萬曆三大徵平倭御朝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578章 應州大捷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第736章 閉關鎖國?閉關鎖漢!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732章 文字獄第728章 乾隆盛世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第521章 當藩王能打就行了,當皇帝可第728章 乾隆盛世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617章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能親政的天子!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325章 招安與沖天大將軍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516章 白溝河之戰(上)第590章 明君卡到期昏君卡開啓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第45章 大漢補丁降臨!第430章 “小堯舜”金世宗101.第99章 劉備入川,劉徹扔棋盤第434章 黃金家族的誕生之初。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第565章 漢文帝真正的堯舜之君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451章 元世祖忽必烈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187.第183章 北齊裡唯一的正常人和一點皇帝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258.第250章 請陛下稱呼我爲太子!第754章 九龍之戰鴉片戰爭第318章 遺忘的大唐名將張義潮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254.第246章 一窩“世民”出場。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第620章 萬曆:事事由朕獨斷!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341章 周世宗功績(下)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760章 虎門之戰關天培第350章 宋太祖功績。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第559章 大明與漢唐的斬首區別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
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802章 慈禧宣戰八國聯軍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第55章 千古一帝?完美一帝?第761章 《廣州和約》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643章 睢州人袁可立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154.第150章 劉裕:單手指天!卻月陣!開!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第794章 一把抓住!頃刻第451章 元世祖忽必烈第732章 文字獄第681章 天下之號曰大清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753章 虎門銷煙!第762章 百姓的血勇三元里之戰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第810章 清朝正式進入倒計時第627章 萬曆三大徵平倭御朝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578章 應州大捷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第736章 閉關鎖國?閉關鎖漢!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732章 文字獄第728章 乾隆盛世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第521章 當藩王能打就行了,當皇帝可第728章 乾隆盛世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617章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能親政的天子!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325章 招安與沖天大將軍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516章 白溝河之戰(上)第590章 明君卡到期昏君卡開啓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第45章 大漢補丁降臨!第430章 “小堯舜”金世宗101.第99章 劉備入川,劉徹扔棋盤第434章 黃金家族的誕生之初。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第565章 漢文帝真正的堯舜之君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451章 元世祖忽必烈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187.第183章 北齊裡唯一的正常人和一點皇帝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258.第250章 請陛下稱呼我爲太子!第754章 九龍之戰鴉片戰爭第318章 遺忘的大唐名將張義潮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254.第246章 一窩“世民”出場。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第620章 萬曆:事事由朕獨斷!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341章 周世宗功績(下)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760章 虎門之戰關天培第350章 宋太祖功績。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第559章 大明與漢唐的斬首區別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