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

大漢·宣帝時期

在這一點上,劉病已想對乾隆說。

朕懂你。

許平君在劉病已懷裡輕泣着。

他一邊安撫着,一邊輕聲道:

“花朵盛開,觸目皆是。”

“但唯有一朵,與衆不同。”

“因爲它是自己親手種下的。”

……

【三月二十二日,乾隆發佈諭旨,給皇后加諡號“孝賢”。】

【這是所有皇后諡號中最好的一個。】

【所以後來人們都稱富察皇后爲孝賢皇后。】

【孝賢皇后去世,乾隆非常悲痛。】

【但斯人已逝,能做的,只能是爲她辦一個盛大的葬禮。】

【所以乾隆對孝賢皇后的葬禮非常重視,要求每一個細節都要辦得完美無缺,在每一個環節,都做到百分之二百的好。】

【但是,大臣們不瞭解皇帝的心思。】

【在他們心目中,孝賢皇后的喪事和別的皇室喪事並沒有什麼區別,他們只需要例行公事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程序就可以了。】

【所以這個葬禮辦得就和皇帝的要求有了差距。】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想到了另一件事。

是關於他爹孃的。

歸去之人不可追,滿腔的悲痛無處宣泄。

對我最重要的人已不在,活着的那麼多人無一人能和她相比。

悲痛之情會化作憤恨。

“乾隆的寬仁給了他們錯覺啊。”

……

【在備辦孝賢皇后喪禮中,因備辦喪禮“失職”,十六名官員被革職問罪,六十九人受處分。】

【有些官員被降級的理由,僅僅是因爲皇后的冊書和寶璽製造得不夠精良,行禮儀的桌子不夠乾淨。】

【但事實依然沒完,滿族舊習,遇到皇帝皇后的喪事,一百天之內,大臣們不能剃髮,表示自己光顧着專心致志地悲痛了,顧不上收拾自己的儀表了。】

【不過這只是一種不成文的風俗,法典《大清會典》中並沒有記載。】

【天長日久的,也就把這個事忘了。】

【雍正皇帝去世時,很多大臣在百日內已經剃髮了,當時也沒有任何人追究。】

【所以孝賢皇后死後,許多人也正常剃了頭髮。】

【然後乾隆上朝後發現了。】

【結果就是,一品大員,江南河道總督周學健,以及湖廣總督塞楞額,被乾隆賜令自盡。】

【湖南巡撫、湖北巡撫兩人也因此革職。】

……

{處於喪偶期的人,最容易出現人際關係不協調的狀態,經常是無緣無故地指責別人,對別人發脾氣。}

{原因很容易理解,他們內心很痛苦,也希望所有人都能體會理解他的痛苦。}

{身處巨大痛苦中的人,總覺得別人對他的關心同情不夠。}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你的天塌了,對別人來說不過是個談資罷了。}

{乾隆就是這樣,他不明白天都塌下來了,他最親愛的人都去世了,他的世界已經變得暗無光彩了,爲什麼那麼多人,卻若無其事,該吃吃,該睡睡呢?}

……

大漢·昭帝時期

劉弗陵擡頭望天。

心中一片無言。

你說巧不巧,他又想起他阿父了。

“在極度悲痛中,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加節制地釋放自己內心的痛苦,通過懲罰他人來泄怒。”

“然後就造成了天下那麼多人倒大楣,掉了腦袋。”

巫蠱之禍的延續不就是如此嗎?

皇帝逼死了廢太子,然後又後悔了,他悲痛、憤怒、最後指責那場禍事裡的一切人。

但他有沒有指責過自己呢?

劉弗陵眼神晦暗不明。

……

【乾隆十三年十月,翰林院要爲剛剛去世的皇后寫祭文。】

【乾隆對把祭文拿來親自檢查了一遍,看了之後,認爲其中“泉臺”之詞不妥。】

【他認爲“泉臺”這兩字不夠“尊貴”,“豈可加之皇后之尊”,皇后這樣尊貴的人?】

【隨後下令,把主管翰林院的大學士張廷玉,罰俸一年。】

【而在乾隆十三年(1748)正月,年過七旬的張廷玉就上奏請求告老還鄉,沒有批准。】

……

大明。

朱元璋眉頭突然一跳。

他看向馬皇后出聲詢問道:

“正月……”

“咱記得乾隆與富察的第二位嫡子就是年三十沒的吧?”

馬皇后體會了一下這種心情。

愛子剛剛夭折大臣就避嫌告老。

年輕氣盛的皇帝當然會記恨於心。

於公,你是朋黨領袖。

於私,你不體朕心。

不弄你真是念頭不通。

朱元璋覺得乾隆還是挺能控制情緒的。

他代入了一下自己……

這些傢伙一個都活不了。

活了也得是殘廢。

老朱心下突然升起一絲怪異。

他真的愛富察皇后嗎?

……

【乾隆十四年,張廷玉再次上奏請求退休,乾隆批准了。】

【張廷玉臨走前對雍正許諾給他的“配享太廟”一事念念不忘,生怕乾隆不兌現,就要乾隆留個保證書給他。】

【往小了說,這是他不信皇帝,蔑視君威。】

【往大了說,這形同逼宮。】

【乾隆不樂意,但又不好發作,還是擬了手詔,重申雍正的遺命,保證等張廷玉死後讓他配享太廟。】

【第二天,張廷玉寫了個謝恩折,讓他兒子張若澄入宮謝恩。】

【乾隆本來被逼着寫保證書心裡就有火,今天見張廷玉還不親自來謝恩,火氣一下上來,命軍機大臣傅恆、汪由敦代寫諭旨,要張廷玉交代清楚爲什麼不親自來謝恩。】

【結果這邊聖旨還沒下達,第二天天不亮,張廷玉就跑到內廷見乾隆。】

【乾隆更加火大,說這一定是軍機處走漏了消息,不然張廷玉怎麼知道,而且“今日既可來,何以昨日不來?”】

【於是,乾隆不僅將通風報信的汪由敦革職,還削掉了張廷玉的伯爵之位。】

【但乾隆終究還是尊重他父親的遺願,准許張廷玉身後配享太廟,保留了雍正賜予他的大學士頭銜。】

【但乾隆自己賞賜給張廷玉的東西,包括伯爵爵位、物品、在京的府邸等統統收回。】

【乾隆二十年(1755),張廷玉在惶恐、屈辱中終於得以善終,並配享太廟。】

【乾隆也沒有放過已經去世十年,但仍有政治影響的鄂爾泰,藉着《堅磨生詩鈔》案處死了鄂黨的胡中藻、鄂爾泰的侄子鄂昌。】

【並將鄂爾泰撤出賢良祠,不準入祀。】

【鄂、張二黨被徹底清除。】

……

{張廷玉小心謹慎了一輩子,偏偏就乾隆十三年開始昏招跌出。}

{但如果單純覺得這事就是乾隆控制不住情緒,小題大做,那就錯看乾隆了。}

{在任何重大歷史事件的背後,都有着更爲深刻的原因。}

{張廷玉太會揣摩皇帝心思了,乾隆又不像雍正,他最煩這種太過精明的人了。}

{乾隆晚年曾寫了一篇文章,回憶自己駕下曾經工作過的五位大學士。}

{其中關於張廷玉,乾隆是這麼寫的。}

{“張廷玉雖有過,餘仍不加重譴,仍准以大學士銜休致,及其既卒,仍令配享太廟。餘於廷玉曲示保全,使彼泉下有知,當如何銜感乎?”}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張廷玉雖然犯了錯誤,我仍然沒有嚴懲他,仍然讓他退休了。及至他去世之後,我仍然允許他配享了太廟。我對張廷玉是如此的優容,如此地好,如果他地下有知,是不是得感激得在地下還要再死一回啊?”}

{……他可真狗啊……}

……

大清·雍正時期

雍正心裡憋着一團火發不出來。

他算明白了。

那小王八蛋就是故意跟自己對着幹的!

張廷玉啊!

多善解人意的一人啊。

居然讓他逼成這樣!

“勢力大點你就修嗎,可苦這麼爲難他呢?”

“弘曆如何了?”

身後的太監躬身回答道:

“回陛下,太醫言寶親王爲急火攻心,需好好靜養一些時日。”

雍正點了點頭,強壓心中火氣。

“朕曉得了。”

“讓他養着吧,準噶爾叛亂……就先不要去了。”

……

大清·乾隆時期

老皇帝臉一黑,憤憤道:

“盡說些粗鄙之言!”

“什麼叫真狗?朕乃真龍天子!”

“一羣大不敬的小混蛋!”

永琰的臉色毫無變化。

他爹能說出這種話那簡直是太平常不過了!

這纔是他爹嗎。

自戀。

……

{而且,這些大臣確實太會搞事情了。}

……

天幕上。

年輕的皇帝坐在龍椅上看着摺子。

越看臉越黑,最後將摺子拍在御案上!

“混賬!可惡!”

龍顏大怒下,滿殿侍從驚跪一片。

乾隆拍案而起,恨恨道:

“一個山西布政使就敢翻倍收稅貪污一半!”

“這上上下下的大臣又有多少行不法之事!”

“朕以至誠待天下!”

“而這些人竟把朕當成了歷史上那些可以隨便欺負的無能之主嗎?!”

“可恨!”

……

【從乾隆即位到乾隆十三年的初政時期,乾隆的統治風格是行仁慈寬大之政。】

【但是仁慈之主不是那麼好當的。】

【乾隆對大臣們寬大仁慈,一開始他們確實曾經如沐春風,感激涕零,感恩戴德。】

【可是時間一長,有些人就故態復萌,又回到了康熙晚年那個懶散懈怠的老樣子了。】

【最關鍵的是,乾隆一寬大,貪污之風又刮起來了。】

【雍正年間,由於雍正大力整頓,大臣們基本都能安分守己,到了乾隆六年前後,朝中卻先後發生了數起大案。】

【孝賢皇后在時,乾隆的情緒一直很好,他主打一個平衡和徐徐圖之,期望自己與唐太宗一樣,百官也能和自己一心一德,共臻盛世。】

【但孝賢皇后死了,乾隆心情極度惡劣,羣臣的“不理解”也讓他不想再玩什麼徐徐圖之了,他懶得“好名”了。】

【乾隆十三年也就成了乾隆朝政治的一個分水嶺。】

【其統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換句話說,他開始理解雍正了,變成雍正。】

……

大唐。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坐在望雲亭內,看着天幕,握着皇后的手輕聲道:

“水這個東西看起來比較柔弱,所以很多人最後都是淹死在水裡。”

“君王仁柔是好的,但太過仁柔可能是導致更多的大臣陷入法網。”

“而且……”

李世民突然輕笑道:

“不是朕看不起他們。”

“就明清大臣的整體素質,能和我貞觀一朝的臣子相提並論嗎?”

“不能,他們沒有那個能力。”

“我以誠待人,大臣們同樣以誠待我。”

“但明清大臣們不會,他們並不會用相同的忠誠來回報君主。”

“相反,他們大多數只會把皇帝對自己的信任當成了可鑽的空子,拼命撈錢。”

長孫皇后仔細聽着,聽完後嘆氣道: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二郎說大臣之過,那明清君主不也是視臣子如草芥嗎。”

帝后二人對視一眼。

頓感大唐之幸!

最起碼大唐的問題沒有那麼複雜!

後面那些朝代……就是一顆亂線團。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真是覺得奇了怪了。

他怎麼在乾隆一人身上看到了多人的影子?

此時此刻就看到了他爹和他自己的影子了。

“難怪說,兒子總會變成父親。”

朱棣對着徐皇后笑道:

“因爲經歷過事情相同,在沒有知道其他解決辦法十,也就明白了父親爲什麼會那麼處理。”

徐皇后知道朱棣在說什麼,點頭稱是。

“雍正那麼嚴厲,那麼苛刻,也確實是大勢所迫。”

“康熙晚年留下的一些大臣們不容他寬大。”

“現在,輪到乾隆自己面對這些問題了。”

……

【自乾隆十三年起,乾隆徹底拋開了寬大仁慈的面具,放棄了“以禮治天下”的儒家夢想。】

【拿起了法家的屠刀和鞭子,像秦始皇那樣以“法”、“術”、“勢”來統馭大臣。】

【這是統治方針和思路的轉變。】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表示他一個字也不信。

都是千年的狐狸,朕還不懂你?

說到底還是借題發揮!

“這小子……真他孃的……光明正大的陰!”

衛子夫奇怪的看了一眼劉徹。

“天幕不是說了乾隆是因爲太過寬仁,所以才改變態度嗎?”

劉徹滿意的對衛子夫點頭道:

“很好,皇后繼續保持這種狀態!朕很喜歡!”

衛子夫:……

她袖子裡拳頭捏得死死的。

要不是打不過,她非得給他三拳!

朕朕朕!狗腳朕!

衛子夫在腦海中狂毆了一頓劉徹,毆打的劉徹跪地求饒後,才放開臆想回到現實。

隨即揚起一個大大的笑臉,柔聲道:

“妾不明白,請陛下解惑。”

劉徹微笑捋須道:

“其實無惑可解,因爲天幕早就言之了。”

“乾綱獨斷。”

“皇后的死只是一個由頭,一個理由。”

“當然,朕相信帝后之間的真感情。”

“畢竟詩詞有感而發,不會騙人。”

“但朕也明白,這是一個態度轉變的天賜良機。”

劉徹看向天幕,眼中精光閃爍。

“哪怕是造成朝廷震動,史書也只會記載皇帝是因爲悲痛大臣們對皇后的不敬。”

“而且……太輕了……”

劉徹太知道皇帝是什麼玩意兒了。

如果真的氣憤,事情不會這麼高高擡起,輕輕放下。

換句話說,大臣死的太少了。

這不符合天幕和後人所說的真愛情形。

也不符合皇帝的心境。

那麼原因就只有一個。

乾隆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在這個時機選擇了對他最有優勢的決策。

再次平衡。

劉徹突然有了興趣。

看了這麼多皇帝,這是讓他最感興趣的一個。

其他皇帝只想把朝堂保持在一個靜態的環境內。

然後在這個靜態的環境中施展平衡術。

乾隆不是。

他不讓朝堂保持在靜態中。

而是保持在動態裡。

一切玩法都由他決定。

“這纔是……乾綱獨斷……”

衛子夫臉帶着柔情似水的笑意,一雙桃花眼卻斜睨着他。

狗東西!

一點感情沒有!

……

【我們一直有個認識誤區,那就是清朝懲貪最厲害的皇帝,是雍正。】

【但其實不對,是乾隆。】

【乾隆比雍正仁慈,那是乾隆十三年以前的事。】

【從乾隆十三年開始,乾隆掀起了一場懲貪風暴。】

【以此成爲了歷史上懲貪態度最堅決、手段最嚴密、手腕最強硬的皇帝之一。】

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337章 高平之戰!中國成其爲中國!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第546章 北京保衛戰!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236.第230章 快去請天策上將!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第71章 廁所政變!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第11章 打賞獎勵。第2章 六合一統!萬世永昌!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751章 茶第460章 劉邦與嬴政異父異母的兄弟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665章 盧象升之死。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第742章 乾隆:讓你們看看什麼是黃金家族!漢唐雄風!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48章 昆陽之戰!劉秀首秀!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第565章 漢文帝真正的堯舜之君第340章 周世宗功績(上)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第689章 平定三藩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425章 宋孝宗隆興北伐第308章 唐武宗李炎第486章 洪武盛世!第435章 草原版鴻門宴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342章 宋太祖趙匡胤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11章 打賞獎勵。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第486章 洪武盛世!第736章 閉關鎖國?閉關鎖漢!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第426章 宋朝特色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250.稿丟了,盡力趕。第342章 宋太祖趙匡胤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476章 大宋!復活!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第708章 賤民脫籍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140.第136章 太康之治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232.第226章 虎牢關之戰(上)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第349章 燭影斧聲千古謎團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405章 不得其生!不得其死!受盡苦楚!永墮無間!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675章 崇禎的功績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693章 西藏併入中國版圖第17章 漢惠帝劉盈第693章 西藏併入中國版圖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第349章 燭影斧聲千古謎團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702章 和通泊之戰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第627章 萬曆三大徵平倭御朝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
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337章 高平之戰!中國成其爲中國!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第546章 北京保衛戰!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236.第230章 快去請天策上將!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第71章 廁所政變!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第11章 打賞獎勵。第2章 六合一統!萬世永昌!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751章 茶第460章 劉邦與嬴政異父異母的兄弟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665章 盧象升之死。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第742章 乾隆:讓你們看看什麼是黃金家族!漢唐雄風!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48章 昆陽之戰!劉秀首秀!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第565章 漢文帝真正的堯舜之君第340章 周世宗功績(上)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第689章 平定三藩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425章 宋孝宗隆興北伐第308章 唐武宗李炎第486章 洪武盛世!第435章 草原版鴻門宴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342章 宋太祖趙匡胤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11章 打賞獎勵。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第486章 洪武盛世!第736章 閉關鎖國?閉關鎖漢!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第426章 宋朝特色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250.稿丟了,盡力趕。第342章 宋太祖趙匡胤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476章 大宋!復活!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第708章 賤民脫籍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140.第136章 太康之治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232.第226章 虎牢關之戰(上)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第349章 燭影斧聲千古謎團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405章 不得其生!不得其死!受盡苦楚!永墮無間!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675章 崇禎的功績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693章 西藏併入中國版圖第17章 漢惠帝劉盈第693章 西藏併入中國版圖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第349章 燭影斧聲千古謎團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702章 和通泊之戰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第627章 萬曆三大徵平倭御朝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