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

【外交策略:沒有。】

【基於大明國政的潛規則,與清和談之事斷無可能。】

【蒙古與朝鮮的求援也無力應對。】

【評價E級·得零分】

……

大宋。

趙匡胤又一次捂着心口。

這是因爲誰,因爲什麼,他難道還不懂嗎。

“大宋,絕不能再步後塵!”

“幽雲,必須收復!”

他看向自己的雙手,握成雙拳。

自今天起,朕也要兵形勢了!

……

【民生經濟:自萬曆爲籌措軍餉,下令全國畝加徵田賦九釐,每年得銀五百二十萬兩,是爲“遼餉”。】

【崇禎十年(1637年),在舊額田賦的基礎上,每畝加糧六合,每年得銀近二百萬兩,稱爲“剿餉”。】

【崇禎表示,這次的加派是臨時性的“勉從廷議,暫累吾民一年”】

【然後崇禎十一年收了半數,崇禎十二年,因練兵七十三萬需要軍餉,遂於天下田土中,畝加賦銀一分,計得七百三十餘萬兩,稱作“練餉”,三者合稱“三餉加派”。】

【到了崇禎十七年正月,軍餉欠款已經達數百萬兩,從南方來的稅款只有幾萬兩。國家的糧倉已空。】

【而在17世紀上半期那場巨大的氣候冰河期打擊下,北半球從西向東沒有多少國度能夠抵擋的住,明王朝也絕不例外。】

【在天災與人禍的合力下,大明走向末路】

【評價E級·得零分】

……

{所謂小冰河期的氣溫變化,主要是依據亞洲之外地區的史料重構出來的。}

{後來根據對四川以西的青藏高原冰川中碳同位素的測試發現,13世紀後半期冰川開始推進,這才確定亞洲的小冰河期與歐洲的大致相同。}

{而正史和方誌中對極端天氣的記載,也證實了這一描述。}

{大約自1270年起,地球與之前的中世紀暖期相比變冷了。}

{1370年左右,是第一個降溫階段的最低點。}

{例如在整個元代,只有一年,即延祐三年(1316),氣候比往年暖和。除此而外的記錄都表明,氣候正常或異常的冷。}

……

大元·世祖時期

忽必烈半蒙半懂。

但也大概明白了一點,難怪這些年草原在老者們的口中要比以往要冷的多。

原來是因爲這什麼冰河期?

“你們說這算不算迫不得已?”

衆人互相看了看。

迫不得已?從何談起?

哪年草原下雪了不南下啊?又不是隻這兩年。

……

{到洪武二十七年至正統三年(1394—1438)天氣逐步恢復正常,之後的十五年間又再度轉寒。}

{景泰四年(1453)的冬天,從東北部的山東到中部的江西竟普降大雪。}

{戶部奏報,長江下游“凍死人民無算”,長江南岸的常熟縣凍死一千八百人,而長江以北死傷更。}

{第二年冬,長江三角洲普降大雪,積雪深達一米。太湖沿岸港口結冰,船隻全部停航。}

{成化十三年(1477)冬,大寒,運河結冰,厚達數尺,使江南交通中斷達數月之久。}

{此後四十年,一波波寒潮不斷來襲。一直到嘉靖十五年(1536)停止,天氣回暖。}

{萬曆五年(1577)寒潮再次來襲,次年冬天,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湖都凍結,寒風能將湖面的冰碴兒捲起,一直送上十米高的山丘。}

{如此低的氣溫一直持續到大明結束,其中崇禎二年到十六年(1629—1643)的氣溫之低是史無前例的。}

{明朝註定要亡,小冰河與土地兼併雙管齊下,就大明的以農立國完全扛不住。你土地是多,但它就不長糧食你有什麼辦法?}

{但崇禎很可能把這個過程加速了十幾年乃至於幾十年。}

{勤勞但是無能多疑,很多時候反倒是添亂了。}

{崇禎可以當個藩王、賢王,但同是藩王半路做天子,論做好人,他比不上景泰帝無條件信任於謙,論帝王心術,更是遠比不上耍了羣臣幾十年的嘉靖帝。}

……

大明·天啓時期

“陛下,臣有本奏。”

庭院內,朱由校跟徐光啓等人正在商談購買海外大炮與復刻事宜。

徐光啓看到天幕裡糧食長不出來的話,突然想到一件事。

“徐卿有何事,但說無妨。”

當明君的第一件事,不能阻礙言路。

嗯……鑑於大明的言論自由已經過於開放,朱由校遵循第二件事。

用人不疑。

徐光啓行禮回覆道:

“萬曆二十一年,福建商人陳振龍在呂宋島發現一株糧作物。”

“其產量高,耐旱,容易成活。”

“隨即躲過邊境檢查,秘密帶回此物的藤條,並試栽成功,經經巡撫金學曾支持,在福建大力推廣,救活很多饑民,所以人們將其稱做金薯。”

“金薯……”

朱由校總覺得這名頭怪怪的。

徐光啓再次躬身道:

“陛下可還記得漢文帝與唐太宗評績中所附帶的獎賞?”

朱由校尷尬住了。

你這麼問我怎麼說?

說那時候我正在鋸木頭,啥也不知道?

然後讓不能說本就不多,但也是幾乎沒有的明君形象再次大打折扣?

朱由校扭了扭身子,眼睛瞥向徐光啓身後。

魏忠賢正瘋狂向皇帝比劃嘴型。

這嘴巴嘟嘟的,什麼字?

豬?你罵朕?!

哦不是……是……書……薯!

然後開口道:

“這事情繁多,朕只是依稀記得好像都是什麼薯。”

徐光啓都沒抱希望,所以這時喜出望外!

“陛下英明!”

“臣曾託福建商人爲臣帶來這薯種,經試種,其耐旱、耐高溫、耐貧瘠,對土壤環境要求不高,易於栽培,扦插即可成活,產量較確實奇高。”

“而且據臣觀察,此物就是與文帝太宗手裡的薯種,一般無二!”

朱由校一愣,隨即就是大喜!

“卿手中可還有薯種?”

徐光啓拱手道:

“有,臣本就欲獻給陛下。”

朱由校按耐不住,從座而起,來回踱步。

“徐卿,朕會在萬歲山劃出一塊地,你將薯種種下。”

“但此事先不可生張。”

他看向庭院內的其餘四人,厲色道:

“朕若聽到宮外有關於薯種的風吹草動,朕就找你們算賬。”

幾人連聲應答,隨後退下。

望着幾人遠去的身影。

朱由校對魏忠賢輕聲道:

“派人保護好徐光啓。”

在皇帝的示意中,魏忠賢點頭退下。

朱由校繼續看着天幕。

若此物真像徐光啓所說那般……那此物的推廣就一定不能經大臣之手。

不然,一個種子都到不了百姓手裡。

摩挲着拇指上的扳指,朱由校再次陷入沉思。

既然文帝手裡有薯種,按照文帝的性子,這東西可能已經快長出來了……

這是個搭上話的由頭。

朱由校知道自己不是什麼天縱奇才,但他可以求助天才!

“想必文帝也不會拒絕一些先進的種植經驗吧?”

……

大清·雍正時期

弘曆突然一拍大腿!

“原來如此!難怪……”

雍正在聚精會神的看着奏摺,被他一嚇!眼鏡差點掉地上!

“大驚小怪!成何體統!”

弘曆陪着笑臉,指着天幕道:

“汗阿瑪可知,明代是最喜歡描繪雪景的?”

雍正冷哼一聲。

“一天竟關心些沒用的。”

“戴進的《冒雪返家圖》”

“文徵明的《關山積雪圖》”

“董其昌的《燕吳八景圖》”

“趙左的《寒崖積雪圖》”

雍正說着說着突然沉默了。

他緩緩摘下眼鏡,表情肅穆。

《冒雪返家圖》作於景泰六年。

《關山積雪圖》作於嘉靖十一年。

《燕吳八景圖》作於萬曆二十三年到二十六年。

《寒崖積雪圖》,作於萬曆四十四年。

“如此說來,確實與年份都對得上。”

“這種天災……”

雍正欲言又止。

弘曆撓了撓光滑的腦殼。

天災天災……非人所能干擾的。

與其擔心這個,不如想想怎麼提高作物收成。

說起作物收成……

多虧了自己雜書看得多啊。

弘曆突然想起,前明的徐光啓寫過一本農學作品。

叫《甘薯疏》

……

【用人識人:在崇禎皇帝統治明朝的十七年中,內閣首輔換了二十人,大學士多達五十人,刑部尚書十七人,殺總督七人、巡撫十一人。】

【首輔、總督的位階有多高、權力多大,能上到這種位階的人沒有多少。】

【但在崇禎這裡,他們竟然個個都那麼糟糕、那麼無能。】

【如果個個都那麼無能,那麼他們怎麼當上首輔與總督的?】

【如果不是那麼無能,又爲什麼個個被貶被殺被下獄?】

【在位十七年,比起他的祖父萬曆皇帝,崇禎勤奮百倍,做了很多事,光是不斷的人事調度,任用這個、罷黜那個,加上流放這些、誅殺那些,就夠他忙的了。】

【很忙,然而他做的所有事情都很草率。】

【評價E級·得零分】

……

{刑部的主要職責就是斷獄,但這十七位尚書大多數的罪名就是“坐議獄”。意思就是因皇帝對刑部議獄的結果有意見,然後將其革職,罪名是議獄。}

{見了鬼了,刑部尚書不“議獄”那要幹嗎?他做他被交付的工作,然而只要他做出來的決斷和皇帝想法不一樣,皇帝就追究他的責任?}

{怎麼?不行啊?懂不懂什麼叫集權頂峰的皇帝啊!}

{就這位,那態度完全不可測,你這樣判會惹怒他,但並不表示你反過來判他就會同意。}

{因爲他運用權力的主要方式,就是表現他的不同意。}

{他高於任何人的判斷,並且對於他認定的錯誤,無限上綱施加不相稱的嚴厲懲罰。}

{他不只挑剔、苛刻,還看所有的人都不順眼……}

{真服了他了……}

{所謂“亂世用重典”,崇禎年間社會是開始亂了,但官僚體系並不亂,而皇帝動用重刑處罰的,不是流寇,不是女真,那些他根本抓不到處理不了,他罰的甚至殺的,是自己的大臣。}

{如果說他的朝中真的有很多桀驁不馴的大臣,必須嚴格規範不然就會濫權亂政,那還的確需要用這種方式恐嚇約束他們。}

{然而崇禎面對的,就是已經在絕對皇權下被深度洗腦的一羣人。}

{也正因爲他們已經被深度洗腦,崇禎才能要換就換、要殺就殺,換得那麼頻繁,殺那麼多高官。}

……

大漢·宣帝時期

“崇禎一朝的十七年,他一直在自相矛盾中徘徊。”

“可怕的不是懶政,而是在錯誤的方向上勤政,還堅定認爲自己勤政的方向就是對的。”

劉病已也第一次見這麼彆扭的人。

時而看起來意志決絕,時而看起來又猶豫躊躇。

時而看起來信心滿懷,時而看起來又如影隨行。

寬容與猜忌、熱情與陰冷、高傲與自卑、自信與虛僞、理性與偏執、謹慎與衝動同時在這個皇帝身上體現。

“既折磨自身,又折磨大明。”

劉病已是真不知道這皇帝究竟圖什麼。

不只是沒有國家治理上的道理,甚至從鞏固統治的角度看,也沒有任何意義。

崇禎不曾有過任何統治權力的危機,也不曾有任何因素威脅到皇帝的絕對權力地位。

所以他的行爲,只能從個人狀態上去解釋。

那他眼中堅持的,就是絕對的是與非,而自己必須、必然是在對的那一邊。

不容任何人否定、反抗。

……

【後世影響:大明這個帝國所背的包袱太沉重了,就這一點上絕不是崇禎一個人的責任。】

【因爲所有僵化的政策在大明王朝建立初期就已經確定了。】

【推而廣之,它在“靖康之變”的時候就已經確立了。】

【繼續推而廣之,它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就已經確立了。】

【崇禎並不明白這一點。】

【矯枉不能過正,但不過正又不足以矯枉,然矯枉過正後,在日後的歲月中還要繼續不停矯枉。】

【在大明王朝御宇的兩百七十六年裡。】

【不和親、不賠款、不議和、不割地、不納貢。】

【最後以崇禎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贏得一個剛硬的形象。】

【評價S級·得五分】

……

大唐·玄宗時期

“哎呀!你幹嘛!”

李隆基煩死了!

說大明就說大明!

又扯朕做甚?!

什麼東西都能扔朕頭上啊!

李泌則完全同意!

要不是這位拉了坨大的,也不會有五代十國,那也不會以文抑武,後面的事也不會這麼束手束腳。

所以,一切都是玄宗的錯!

……

大明。

朱元璋看着天幕裡的風雲變色。

起身緊了緊護腕。

“終於輪到咱了!”

馬皇后整理了一下老朱身上的鐵甲。

有幾分擔憂道:

“你確定時間了?”

朱元璋點了點頭,隨即大聲道:

“老四!”

穿着一身小號鐵甲的小朱棣從一旁蹦出來!

他扶了扶有點大的頭盔。

“在呢!”

朱元璋斜睨着他道:

“交代你的,記住了?”

小朱棣點點頭,晃了晃手裡的東西。

那是一根擀麪杖。

朱元璋點點頭,一把抓住小朱棣。

“那就先試試吧。”

“走!”

……

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第566章 治水有功?治水有過?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583章 朱厚照:所有缺點都避開!剩下的都是優點!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第48章 昆陽之戰!劉秀首秀!第329章 大唐落幕。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430章 “小堯舜”金世宗第586章 朱厚熜:看好了歷代先帝,我只演示一遍!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第746章 “朕遇斯時,大不幸也”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第585章 大禮儀之爭!第603章 劉恆:天授即民授!第341章 周世宗功績(下)第806章 借才合邦大東亞政變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第328章 最後的餘德秦王破陣樂!第620章 萬曆:事事由朕獨斷!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第802章 慈禧宣戰八國聯軍第745章 “儒家聖君”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第495章 慈鳳墜臥紫山下再無柔音喚重八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第504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第697章 爲什麼不算千古一帝?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第388章 平夏城七千降三萬!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581章 明毅帝朱厚照第27章 帝國雙璧!第3章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張之戰!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第700章 乾隆:你懂個球!305.第296章 他們,當得此禮!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第441章 李隆基:你們眼裡只有太宗!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614章 “奪情”“君臣”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384章 嬴政VS劉邦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726章 確定新疆故土新歸利在千秋第488章 佃農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553章 劉弗陵:幸福感是對比出來的!84.第82章 呂布最後的高光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第453章 空前的大元疆域!171.第167章 劉邦:乃公有個大膽的想法!第684章 清章帝愛新覺羅福臨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
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第566章 治水有功?治水有過?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583章 朱厚照:所有缺點都避開!剩下的都是優點!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第48章 昆陽之戰!劉秀首秀!第329章 大唐落幕。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430章 “小堯舜”金世宗第586章 朱厚熜:看好了歷代先帝,我只演示一遍!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第746章 “朕遇斯時,大不幸也”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第585章 大禮儀之爭!第603章 劉恆:天授即民授!第341章 周世宗功績(下)第806章 借才合邦大東亞政變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第328章 最後的餘德秦王破陣樂!第620章 萬曆:事事由朕獨斷!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第802章 慈禧宣戰八國聯軍第745章 “儒家聖君”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第495章 慈鳳墜臥紫山下再無柔音喚重八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第504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第697章 爲什麼不算千古一帝?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第388章 平夏城七千降三萬!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581章 明毅帝朱厚照第27章 帝國雙璧!第3章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張之戰!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第700章 乾隆:你懂個球!305.第296章 他們,當得此禮!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第441章 李隆基:你們眼裡只有太宗!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614章 “奪情”“君臣”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384章 嬴政VS劉邦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726章 確定新疆故土新歸利在千秋第488章 佃農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553章 劉弗陵:幸福感是對比出來的!84.第82章 呂布最後的高光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第453章 空前的大元疆域!171.第167章 劉邦:乃公有個大膽的想法!第684章 清章帝愛新覺羅福臨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