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能親政的天子!

大漢·景帝時期

“巔峰過後便是谷底。”

劉啓揣着袖子蹲在壟邊,一副鐵口神算的模樣。

“張居正此時應該儘快讓皇帝親政,或者致仕歸鄉。”

“天下只聞首輔不聞天子。”

“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啊。”

一旁的小劉徹仰躺在地喘着粗氣。

肚子上蓋着一副大斗笠。

劉徹看着不搭理他的小子,順手撿起一支小樹枝,懟了懟小劉徹。

小劉徹胡亂拍手打飛樹枝,然後繼續躺着一動不動。

劉啓看着被打飛的樹枝搖搖頭:

“體力真差啊。”

“你還得練啊。”

……

大唐·玄宗時期

“上一個巔峰,還是朕呢。”

李隆基拍着一邊的扶手感嘆不已。

“然後就因朕之過,而急轉直下。”

“也不知大明會不會如此。”

“長源,你怎麼看?”

李泌想了想,保守了一下子言辭。

“自古權臣被清算是正常的。”

“因爲皇帝要清除權臣的影響,讓天下烙上自己印記。”

“唯一區別就是,新法會不會被廢。”

李隆基點點頭。

嗯,全是正確的廢話。

當初的正直小道士現在也變成老油子了。

……

大明·宣宗時期

“最爲富庶的時期……”

朱瞻基長身玉立,望着天幕。

腦中卻想起天幕說仁宣之治時的那句評言。

社會發展到明朝極盛水平。

“最爲富庶……”

“極盛水平……”

朱瞻基抿了抿嘴角。

國富?民富?

……

【萬曆六年(1578)正月,十六歲的萬曆大婚,娶工部所屬正九品文思院副使王偉之女爲皇后。】

【皇帝大婚,也就意味着他成年了。】

【三月初十,張居正奏請還鄉治理父親喪事,獲准。】

【三月十三日,萬曆照例視朝。這一天,是張居正離京的日子,他特命司禮監太監張宏到京郊爲張居正餞行,張居正拜別前來送行的同僚,即啓程上路。】

【張居正走後,次輔呂調陽本應代理閣務。朱翊鈞卻於三月十五日下了一道手諭給呂調陽等人,一切國家大事不得擅作決定。】

【他在手諭中特別強調:“一切事務都宜照舊,若各衙門有乘機變亂的,卿等宜即奏知處治。大事還待元輔來行。”】

【六月十五日,張居正回京。】

【萬曆又是一番恩遇,設宴、召見、賞賜自不待言。】

【待到秋天,張母由太監魏朝陪同,經由運河水道抵達北京,兩宮皇太后即派宮中管事太監慰勞,送去各種珍貴禮品及御膳、餅果、羊酒等賞賜,令張居正母子感激涕零。】

【不久,兩宮太后又召張母入宮相見,加恩免行國禮,行家人之禮。】

【對於張居正來說,1578年前後,是他個人榮耀的巔峰時刻。】

……

天幕上。

雖僅年過半百,但已鬚髮變白,呈未老先衰之態。

形神頓憊的張居正藉着燈火,伏案書寫着什麼。

『……作三詔亭,意甚厚。』

『但異日時異勢殊,高臺傾,曲沼平,吾居且不能有,此不過五里鋪上一接官亭耳。』

『烏睹所謂三詔哉!』

『蓋騎虎之勢自難中下,所以霍光、宇文護終於不免。』

……

【此時此地的張居正彷彿隱約有一種身後不保的預感。】

【他在給湖廣巡按朱璉的信中,談起爲他建造三詔亭的事。】

【因在歸葬亡父時,一天之內接連收到皇上三道詔書,湖廣地方官引爲一時之盛,在江陵建造三詔亭以資紀念。】

【此事讓張居正聯想到騎虎難下之勢,同時聯想到歷史上兩位與他相類似的大臣——霍光、宇文護。】

【萬曆八年(1580)二月十八日,萬曆皇帝舉行耕藉禮。】

【三月十四日,舉行謁陵禮。】

【三月二十二日,張居正上疏乞休。】

……

大漢·宣宗時期

劉病已皺着眉,不樂意道:

“他什麼意思?”

“朕對霍光還不夠好嗎?”

許平君白了他一眼。

劉病已憤憤不平道:

“他的身後名朕可沒抹黑,那霍家人才是咎由自取!”

“哼,希望霍光能好好管管他家那位吧。”

說罷,又嘆了口氣。

“此時就已經想到了身後結局嗎?”

“功高權重,非臣下之福啊。”

……

季漢·懷帝時期

劉禪第一次這麼快了解一個皇帝的處境問題。

他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

有這麼一個個心心念念爲國爲君的大臣盡心盡力。

皇帝居然還要有什麼懷疑嗎?

根本不需要懷疑!

“張居正先生還是多慮了。”

“如此尊重備至恩禮有加。”

“怎麼會有霍氏之禍呢!”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我都能看明白!”

諸葛亮看着一臉自信的劉禪,欲言又止。

陛下……算了,我還是想想一會兒怎麼安慰他吧。

……

北周·武帝時期

“位極人臣,功高權重。”

宇文邕看着天幕冷哼一聲。

“這纔是個聰明人。”

此時太后與皇帝對他尊重備至,但伴君如伴虎的後果也不得不有所考慮。

況且……

宇文邕看着一副氣血衰竭之相的張居正。

繁重的政務,錯綜的關係,新政的重重阻力,都已經讓他形神憔悴,疲憊不堪了。

與其中途翻車,不如急流勇退。

歸政乞休,既是一種政治姿態,也是一種自謀策略。

“奇怪,這還能出什麼差錯?”

……

【萬曆接到張居正的乞休是什麼心情,不得而知。】

【當天下旨挽留:“卿受遺先帝,爲朕元輔,忠勤匪懈,勳績日隆。朕垂拱受成,倚毗正切,豈得一日離朕!如何遽以歸政乞休爲請,使朕惻然不寧。卿宜思先帝叮嚀顧託之意,以社稷爲重,永圖襄贊,用慰朕懷,慎無再辭。”】

【兩天後,張居正再次上疏乞休。他在疏中流露了近來惴惴不安的心情。】

【萬曆什麼心情依然不得而知,但這次他沒有下旨挽留,而是去找了李太后。】

【如此人事更動,他作不了主,事情還得通過“垂簾聽政”的母后才行。】

【而李太后的態度很堅決“待輔爾到三十歲,那時再作商量。”】

【萬曆拒絕了張居正的乞休。】

……

武周。

“哇……她有病吧?”

太平小聲嘀咕着。

“輔佐到三十歲,這不就意味着,張先生在世一日,親政便一日無望?”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能親政的天子?”

“你乾脆直接在倆人之間扔把刀好不好呀。”

李旦看着遠處母后的耳朵好像動了動,懟了懟太平。

太平看着他,眼神透露出“你怎麼這麼慫”的情緒。

然後乖乖閉嘴。

……

【前面講過,萬曆是一個很有主見的皇帝,他也不像隆慶。】

【朱翊鈞從少年步入成年,從幼稚走向成熟,他已經不必元輔張先生攙扶,可以獨立行事了。】

【但是他還要在強有力的元輔扶持下處理朝政。】

【從自律堅持日講學習可以看出,萬曆是個有想法想做事的皇帝。】

【而對於一個皇帝而言,這種長期遭受壓抑的心情,是難以承受的,總有一天要爆發出來。】

【物極必反,萬曆對張居正由親至怨的轉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契機。】

……

大明·萬曆時期

小皇帝驚愕的看着天幕。

“胡言亂語!妖言惑衆!”

小皇帝又急又氣!

他拍着身前的案桌,拍的哐哐之響!

“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張居正看着發着脾氣的小皇帝,心中一時不知是什麼滋味。

要說對小皇帝有多忠心倒也未必。

但兩人之間此時也是親若父子。

他也明白皇帝這種存在是不能寄託情感的。

但……

他還是希望皇帝成爲堯舜之君。

“陛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小皇帝看着躬身行禮的老臣,噔噔起步上前。

兩隻小手扶着老臣的手臂。

嚴肅道:

“朕定全先生大義!”

……

大明·神宗時期

朱翊鈞面無表情的看着天幕。

袖子的手緊握成拳。

嘴角慢慢浮現一絲譏諷。

“使張先生聞,奈何。”

“但你終究不得聞了。”

……

第732章 文字獄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90.第88章 袁紹:這威武之師,天下誰能敵也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第547章 奪門之變!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666章 尚方“克主”寶劍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557章 河套之亂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684章 清章帝愛新覺羅福臨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第657章 崇禎帝的疑袁崇煥的忠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218.第212章 李淵:我不要臉,我要利益。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791章 同治:究竟TM誰是光緒!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465章 元順帝與脫脫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第448章 劉氏皇帝的嘴,騙人的鬼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第404章 還評績?評個鬼的績!第480章 朱元璋:你才騎牆呢!咱那叫遠交近攻!第511章 靖難無大將,耿炳文做先鋒第440章 金哀宗與完顏陳和尚第701章 雍正:朕只要略微一出手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620章 萬曆:事事由朕獨斷!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90.第88章 袁紹:這威武之師,天下誰能敵也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第661章 李自成:我有一計!陳奇瑜:我來配合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751章 茶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496章 朱元璋:咱又沒交過稅!我知道什麼叫空印啊!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359章 澶淵之盟!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第766章 美法條約狼煙四起第341章 周世宗功績(下)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75.第73章 亮有一言,請諸位靜聽。78.第76章 天幕的懲罰與袁神啓動!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第568章 “英”殺于謙“孝”棄王越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657章 崇禎帝的疑袁崇煥的忠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
第732章 文字獄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90.第88章 袁紹:這威武之師,天下誰能敵也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第547章 奪門之變!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666章 尚方“克主”寶劍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557章 河套之亂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684章 清章帝愛新覺羅福臨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第657章 崇禎帝的疑袁崇煥的忠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218.第212章 李淵:我不要臉,我要利益。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791章 同治:究竟TM誰是光緒!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465章 元順帝與脫脫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第448章 劉氏皇帝的嘴,騙人的鬼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第404章 還評績?評個鬼的績!第480章 朱元璋:你才騎牆呢!咱那叫遠交近攻!第511章 靖難無大將,耿炳文做先鋒第440章 金哀宗與完顏陳和尚第701章 雍正:朕只要略微一出手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620章 萬曆:事事由朕獨斷!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90.第88章 袁紹:這威武之師,天下誰能敵也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第661章 李自成:我有一計!陳奇瑜:我來配合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751章 茶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496章 朱元璋:咱又沒交過稅!我知道什麼叫空印啊!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359章 澶淵之盟!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第766章 美法條約狼煙四起第341章 周世宗功績(下)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75.第73章 亮有一言,請諸位靜聽。78.第76章 天幕的懲罰與袁神啓動!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第568章 “英”殺于謙“孝”棄王越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657章 崇禎帝的疑袁崇煥的忠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