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

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

【周太祖對歷代的進貢制度作了改變。】

【此前各藩鎮包括邊遠的異族,如回鶻、高麗等都有進貢“寶物”的“慣例”,到了郭威這裡全都免了。】

【同時他下了一篇專門減免進貢的詔書,大約意思就是:

天下百姓還沒有過上好生活,我哪裡能過分奉養自己。

與其耗費奢靡而讓人辛苦勞作,不如我自己剋制慾望過節約生活。

宮中日用所需,一律減損。

四方貢獻的珍巧奇物,一律終止。】

【這些可能有點老生常談,屬於明君標配。】

【真正讓他跟其他明君同樣節儉詔令區分開的是下一條。】

【下令天下州府藩鎮,停止貢獻奇珍美食。】

……

天幕上,伴隨詔令的是一份長長的十分細緻的進貢美食名單。

……

大唐。

李世民捻着鬍鬚,看着那份長長的列表不由真心感嘆道:

“此等之物,雖都出於土產,但也都是從百姓家裡所取,未免勞煩當地之人。”

“而且還都不便宜,再加上勞役負擔,遠途運輸,運到京師之後,還要囤積在有司,甚爲無用之物!”

“這周太祖郭威能從這些不算大的事件中看出其中可能調用的民力,這個就是聖賢之心!”

“朕不如也。”

“下詔!天下州府停止進貢奇珍美味!”

……

【同時,他真的大愛天下百姓。】

【公元952年,契丹轄地瀛州、莫州、幽州澇災,發大水,流民進入邊塞,散居在河北各地,總數有數十萬人。】

【契丹無力拯救這些受災人,各州、縣也不加禁止,任憑難民南下。】

【周太祖聽到消息後下詔:有關各州、縣必須救濟接待流民。】

【經此一事,此前被搶掠或逃亡到契丹去的中原百姓回來了一大半。】

【公元953年七月,南唐旱災。淮南一帶的井水、泉水,都已乾涸。淮河干得露出河底,可徒步走過。】

【饑民們渡淮河北上,人流接連不斷。】

【但南唐濠州、壽州發兵阻止不許百姓逃亡。】

【百姓與士兵爭鬥後,有幸運的,就朝後周奔來。】

【因爲這樣要消耗屬於後周的糧食,有人就提出要阻止南唐流民北上。】

【周太祖言:“他們的百姓和我們的百姓是一樣的人。讓他們自由買糧回去好了。”

【南唐人卻因此蓋了許多倉庫,大量地買米,以供軍隊的需要。】

【八月,周太祖不得不下詔說:“准許南邊的百姓用人力和牲口拉糧食。但用船隻、車輛運糧的不準賣給他。”】

……

大秦。

嬴政突然想起一事。

當時秦、晉兩國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穆公之時,晉國糧荒求助穆公,秦借糧於晉。

第二年秦國災荒,晉國豐收,穆公求助於晉惠公,晉惠公卻不援助糧食。

最後秦國人人同仇敵愾,大敗晉國。

若當時晉國同樣借糧……

兩家秦晉之好或許會更久遠一點?

……

大漢。

“這小子想對南唐用兵啊……”

劉邦盤算着一陣突然開口道。

呂雉微微皺眉,點點頭,又搖搖頭道:

“此人頗有心懷天下萬民的仁心,但還是受制幾分眼界。”

撓了撓頭,劉邦伸了伸腰道:

“也沒辦法。這都分裂多少年了,快斷了兩代人了。”

“雖說若救糧於南唐兵將對南唐的百姓也是一種紓解,不會讓這些兵將去搶百姓糧食。”

“但這些兵將能否領情也是兩說。”

劉邦揣着袖口想了想道:

“就看這些藩鎮處處翻臉不認人的模樣。”

“吃肚子裡然後不認賬的可能更大。”

……

大漢·武帝時期

“唯保天下者可以有天下。”

劉徹看着天幕裡發善心的周太祖略有幾分感慨。

易地處之,非我子民,管你如何!

朕得錢糧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那是大父阿父留給朕打匈奴的!

不過若是大父……

劉徹咂了咂嘴。

想不出來,大父這人摸不透……估計做的比這周太祖還絕。

弄不好這南唐當年就得舉國來投。

……

【唐末以來,中原大量駐軍,各大藩鎮所在之處都尋找無主之田地設置所謂的“營田”,然後招募富裕的農戶耕種,交租。】

【地方如此,中央戶部也另外設置相關機構,總管天下“營田”。這個機構所得租稅上繳國庫,不隸屬於地方州縣。】

【這樣一來,造成兩種情形:一方面,有許多青年想耕田卻沒田可耕,一方面又收容了奸盜不法之徒,使他們得到了庇護,州縣沒有權力過問。】

【後周之初,百姓弄不清這些營田究竟歸屬於誰,所以也不敢在所屬營田之上投資蓋房種樹等。】

【同時,因爲當年朱溫與淮南王楊行密大戰,從淮南搶回幾十萬頭耕牛。這些牛被分配給了農戶,農戶每年向朝廷交點牛租。】

【但樑亡之後,“自是歷數十年,牛死而租不除,民甚苦之”】

【這兩個爛攤子迭加在一起扔到了周太祖手裡。】

……

天幕上。

一道道身影自京師向各州、縣奔去。

一張張白紙墨字的詔令貼於牆頭。

百姓們交談接耳,隨後高呼萬歲!

一轉眼,

那一處處無人敢動的荒田立起了一座座草房木屋。

耕牛在田中,桑樹植於兩旁。

這副畫面又化作一封奏疏,呈於皇帝手中。

朝堂上。

郭威執着奏疏,對一衆大臣喜顏笑談。

突然一人出列,目藏貪婪。

“陛下,過去留下了那麼多營田,其中不少是肥沃富饒的,不如都收歸國有,然後將它們賣掉。”

“如此,至少可以得到幾十萬貫錢財來充實國庫。”

郭威的微笑僵在臉上,隨即緩緩收斂笑容,沉聲道:

“利在於民,猶在國也。”

“朕用此錢何爲!”

……

【當時有大臣提出各地方可以“便宜行事”,撤銷營田。】

【周太祖不同意。撤銷營田,那些已經耕種了幾十年土地的百姓怎麼辦?】

【隨即下了一道敕令,從此以後,取消戶部管理的營田事務,將耕種營田的農民,劃歸地方州、縣。】

【他們現在的田地、廬舍、耕牛、農具,同時一併賜給現在的耕種者作爲永久產業!】

【以前規定的牛租,從此以後,全部蠲免。】

【“是歲,戶部增三萬餘戶,民既得爲永業,始敢葺屋植樹,獲地利數倍”】

……

大漢·文帝時期

“治國有道,天下清明之氣初見端倪。”

劉恆敏銳的感覺到了時代再次開始發生變化。

“但前代積重難返的弊政,想要移風易俗而整飭天下,使萬民得以復甦,不是容易那麼容易的。”

這些消除損害百姓弊端的善政是匡救時局的好辦法。

但天下想要得到治理只有善政是不夠的。

人亡政息。

五代的問題是君王更替變化頻繁,沒有一條可以持之以恆的法令來修補弊政。

必須要有一個能制定法令的君王,將種種弊端堵上。

即使這個君王做得不夠好,也總比沒有法令的局面強。

一如漢承秦制,而對其加以損益。

……

後唐·明宗時期

李嗣源怔怔的看着那句話,嘴裡唸叨着:

“利在於民,猶在國也。”

“利在於民……猶在國也……”

還有這個人怎麼看着這麼眼熟呢?

李嗣源皺着眉頭苦思冥想着。

他一定是在哪裡見過……

哪裡呢……哪裡……

順州刺史……

等等!

李嗣源突然想起來了!

當年劉仁恭割據幽州,殺順州刺史!

莊宗破劉仁恭後納尋郭簡之子入親軍!

然後!

親軍被朕解散了……

再等等!

劉知遠!這人投奔了石敬瑭?!

也就說……他還在京師!

“砰!”

“來人!下榜!詔莊宗親軍從馬直郭威進宮!”

“朕要封賞他!”

……

【周太祖還有其他種種善政。】

【例如不得再徵收“鼠雀耗”與“省耗”。】

【後漢之時,盜竊一文錢就要處死,不是重罪的人經常株連親族,周太祖規定,不是謀反和殺害親屬之類的大逆不道的重罪,就不再株連親族。】

【後漢對販私鹽打擊也極爲嚴酷。只要有私造鹽者被抓,無論多少都要死,哪怕是懷疑你手中的鹽是私鹽也要死。】

【周太祖下詔規定私制食鹽超過五斤者才論死。】

【當時牛皮禁止買賣,只能由輸官直收。】

【唐明宗還以鹽補償,後漢是直接“私犯牛皮一寸抵死,然民間日用實不可無。”】

【周太祖收納李谷的建議,‘約每歲民間所輸牛皮,三分減二;計田十頃,稅取一皮,餘聽民自用及賣買,惟禁賣於敵國。’】

【歷盡苦難的中原百姓終於有幸經歷消失多年的仁義和被遺忘已久的人性。】

……

大明。

朱元璋拿着大餅,一邊啃着一邊感嘆。

“周太祖郭威沒有飛騰之前,也沒有聽說有什麼聲譽。”

“但觀其所做,南宋遺民陳櫟稱讚五代之君“周世宗第一,唐明宗第二,周太祖第三”,不是沒有道理的。”

馬皇后揉着麪糰嘆聲道:

“這周太祖一輩子也不容易,早年喪父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

“人生三大不幸,一個也不少。”

朱元璋聞言也是心裡不得勁,但緩了口氣也就過去了。

“幸好,咱也就是過了一個大不幸。”

馬皇后白了他一眼。

但終究沒懟他一句,畢竟死生之事還是有點犯忌諱的。

……

【公元954年正月十七日,五十一歲的周太祖於汴梁滋德殿病故,諡號“武孝皇帝”,死後葬於嵩陵。】

【留下的遺言是:務必薄葬,不要強徵民力,不要傷人性命,不要陪葬宮人,不要石馬石人,只需立一石碑,上面鐫刻這樣一行字。】

【“大周天子臨晏駕,與嗣帝約,緣平生好儉素,只令著瓦棺、紙衣葬。”】

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第450章 小劉恆:糟了!我被二兄給演了!第650章 努爾哈赤的功績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第513章 真定之戰戰術穿插大師朱棣303.第294章 白髮孤城(上)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737章 爭當皇帝158.第154章 劉裕的功績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256.第248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上)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160.第156章 堪比文景之治的元嘉之治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395章 海上之盟引狼入室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第722章 阿睦爾撒納反叛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600章 明肅帝朱厚熜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1.第1章 盤點歷朝皇帝六維圖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253.第245章 天可汗!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第339章 天不假年。第481章 明朝第一守護神朱文正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第470章 朱元璋字國瑞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491章 沒有安全感的老朱安全感過剩的劉邦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38章 南園遺愛第439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第685章 李淵:你也配武功滿分?!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220.第214章 捅了皇帝窩了。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第702章 和通泊之戰第358章 宋真宗決定雄起一把!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754章 九龍之戰鴉片戰爭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第628章 萬曆三大徵定播州楊家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第379章 國富 民窮第619章 斫棺戮屍!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第727章 勇於背鍋的乾隆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128.第124章 李世民小課堂開課了!六句話,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
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第450章 小劉恆:糟了!我被二兄給演了!第650章 努爾哈赤的功績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第513章 真定之戰戰術穿插大師朱棣303.第294章 白髮孤城(上)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737章 爭當皇帝158.第154章 劉裕的功績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256.第248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上)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160.第156章 堪比文景之治的元嘉之治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395章 海上之盟引狼入室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第722章 阿睦爾撒納反叛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600章 明肅帝朱厚熜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1.第1章 盤點歷朝皇帝六維圖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253.第245章 天可汗!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第339章 天不假年。第481章 明朝第一守護神朱文正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第470章 朱元璋字國瑞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491章 沒有安全感的老朱安全感過剩的劉邦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38章 南園遺愛第439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第685章 李淵:你也配武功滿分?!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220.第214章 捅了皇帝窩了。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第702章 和通泊之戰第358章 宋真宗決定雄起一把!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754章 九龍之戰鴉片戰爭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第628章 萬曆三大徵定播州楊家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第379章 國富 民窮第619章 斫棺戮屍!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第727章 勇於背鍋的乾隆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128.第124章 李世民小課堂開課了!六句話,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