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

【崇禎十四年(1641)二月十二日,李自成撤離洛陽,轉攻開封。】

【封在開封的周王朱恭枵和其他嗜財如命的藩王們有點不同,他奉行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保命哲學。】

【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時,他一狠心把府中累朝積攢的銀子搬出,“下令民間,有能出城斬賊一級者賞銀五十兩,能射殺一賊者賞三十兩,射傷一賊或磚石擊傷者賞十兩”】

【開封城內的軍士與百姓紛紛上城同義軍爲敵。】

【儘管義軍攻城非常勇敢,“射終日,箭插城如蝟”,但是奪取開封的計劃卻未能實現。】

【十七日,李自成親自到城下觀察形勢,以便決定下一步的攻城方法。不料行蹤不密,被城上的官軍射中左眼。後來傷口雖經治癒,左眼卻從此失明。】

【李自成負傷,保定總督楊文嶽所統官軍也正向開封進發。】

【於是義軍決定停止進攻開封,主動向西轉移到登封、密縣、嵩縣一帶。】

……

{原來李自成瞎了一隻眼啊?難怪你做不成皇帝(霧)}

{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狗頭)}

{這句話算梗,也不算梗,查了查明末資料,只能說那個局面誰來都救不了。}

{明末有三餉,遼餉、剿餉和練餉。}

{其中除了遼餉起自萬曆年間,剿餉和練餉都是崇禎年間的產物。}

{楊嗣昌爲了剿寇,提出徵收剿餉,三百萬兩,打算“下三個月苦死功夫,了十年不解之局”,結果寇越剿越多,三個月苦死功夫下了,不解之局卻也真無解了。}

{楊嗣昌不放棄,打算練兵,於是又增加了七百三十萬的練餉。}

{前後一千多萬下去了,加上遼餉,更達兩千三百萬兩白銀。}

{注意,這還是加派,除此之外還是有正賦的。}

{正賦就少些了,四五百萬。但你換個角度看,加派竟然是正賦的四五倍!}

{朝廷徵收一份錢,那麼底下的盤剝必是以數十倍起。}

{無數地方官員和小吏藉着朝廷徵餉之名大肆斂財、勒索百姓,不從就是軍法處置,人性盡失。}

……

大漢·文帝時期

“天子用人不用力。”

劉恆靠在壠邊,吹着微風淡淡道:

“吏治是朝廷運行之根本,其腐敗至此,怎可能贏得前線戰爭,怎可能讓百姓安享太平?”

“蛀空萬丈高樓的,正是那些不起眼的螞蟻。”

劉啓則抱着陶罐往嘴裡塞着大餅,一邊塞一邊口齒不清道:

“阿父,你說,皇帝知道嗎?”

劉恆輕笑了一聲。

不言而喻。

暫累吾民……

對於這一點皇帝心裡沒數嗎?

他太有數了。

那他能解決嗎?

怎麼可能。

……

{而且明朝有一個歷代都沒有的,最燒錢,最龐大的利益集團——皇族藩王集團佔有社會最大份額的財富。}

{皇族在明朝中葉之前被禁止從事任何職業的,完全由國家財政來供養,且標準非常高。}

{親王“之國就藩”還要佔有大量的土地收取賦稅,數量多達幾百萬畝,甚至一個省的肥沃耕地半數歸藩王。這些財富都不會歸朝廷所有。}

{萬曆初年有一本《萬曆會計錄》,裡面記載全國財政支出一千八百多萬兩銀子,其中宗藩俸祿達到五百五十多萬兩,佔了將近百分之三十。}

{也就是說,國家正常的財政支出有將近百分之三十用於供奉皇族,而這些皇族並不從事任何職業。}

{明朝中後期全國每年供給北京的糧食有四百多萬石,而供給皇族的糧食超過八百萬石。有的省份如山西、河南全年的糧食產量還不夠供給本省宗室的一半。}

{這還只是糧食一項,絲綢、棉布、銀錢等的供給問題也是一樣。}

{明朝皇族人口每三十年翻一番,到了明末人數已經多達幾十萬,這些人沒有任何生產能力,卻佔有社會上最大份額的財富。}

{所以,明末天下大亂時,藩王皇族就成爲義軍與清軍的“提款機”}

……

大秦。

嬴政每到這個時候,都更加敬愛商君。

其他暫且不提,世卿世祿這個廢的好啊!

“凡我大秦掌權有名者,大都來自異邦,且有由微賤出身者。”

“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爲屬籍。”

“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至此,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

自豪且驕傲!

嬴政昂着頭。

我大秦先進啊……

“商君開道通上顯貴,陛下則導之以下城旦,陛下真天縱奇才啊!”

誰?!哪個在大放……你母婢的劉邦……

皇帝臭着臉看着那張老臉。

劉邦則一臉“純真”的看着皇帝。

其餘四人再次往外擠了擠。

你要死就死,別濺我們一身血。

……

炎漢·靈帝時期

“就……幹養啊?”

劉宏迷茫了。

藩王不是爲了做爲最後的勝負手而存在的嗎?

完全不求回報嗎?

你們老朱家究竟懂不懂世襲罔替這四個字的意義啊?

世襲罔替,那就是皇帝的兒子除一位繼承皇位外,其餘都封親王。

親王嫡長子不降等承襲爵位,其餘諸子降一等繼承。

親王的嫡長一脈永遠是親王,其餘諸子爲郡王,以此類推。

算數不會嗎?

當漢武帝下推恩令是爲了好玩嗎?

“諸卿,朕的頭好痛啊!”

他擡眼一看,殿內羣臣同樣面帶痛苦。

……

{而在皇族之下,還有士大夫官僚集團。}

{明朝施行科舉取士制度,兩百多年間,通常每三年舉行一次進士考試,每次錄取二三百人。}

{這些人有了科舉功名和官職後可以免除賦役,於是大量底層農民爲了脫避賦役,將自己的財產田地託寄在這些人名下。}

{比如說,農民按規定每年要給國家交十兩銀子的稅,現在把財產和田地託寄在官僚和貴族的名下,每年只需付給官僚或貴族七兩銀子,這樣農民就可以省下三兩銀子。}

{官僚和農民都得利,但皇帝和朝廷的稅收就損失了。}

{所以,有的大官僚可以佔有幾萬畝免徵稅的土地,甚至幾十萬畝,更糟糕的是,底層民衆承受的實際賦稅,遠高於國家明文規定的標準。}

{正稅之外的隱形稅賦“不知其數”。}

{比如地方官去北京朝覲,接受考覈,路費少則五六千金。每次中央考覈地方官,全國就要加派數百萬賦稅。}

{同樣,中央派巡撫到各地查訪,每次也要兩三萬兩銀子,於是全國又要加派百餘萬兩銀子。所有這些並不是由國庫出,而是出自當地的老百姓。}

{此外,地方在徵稅的時候還要加徵一筆“耗羨”。}

{就是說老百姓拿着碎銀子去交稅,官員要把碎銀子按標準鑄成銀錠,再將其送到太倉的國庫。}

{但在鑄造的時候會有損耗,因此徵稅的時候就要多收一點兒。而耗羨的額度是官員自己定的,所以耗羨後來額度很大,有時候甚至是正稅的好幾倍,這又成爲老百姓一個沉重的負擔。}

{直到清朝,雍正纔將耗羨革除。}

……

大宋·哲宗時期

趙煦捏着眉間,一臉疲憊,

冗官這個問題看來很難解決了。

除非不用科舉,但不用科舉就要用世家、外戚……

最後走的還是漢唐老路。

趙煦嘆了口氣,又擡頭看向天幕。

“也罷,最起碼大宋的問題還算少的。”

“你大明可就慘了……”

……

大明。

好心辦壞事。

朱元璋深刻理解了這五個字的含義。

天幕和後世人說他給大明挖坑他本是不服氣的。

畢竟你們懂個屁?咱那是避開前朝與前前朝的各種禍國之機!

但事實勝於雄辯……

“……詔羣臣,議事。”

朱元璋掐算着時間,崇禎估計也沒幾個說頭了。

自己去幾趟,回來正好能趕上朝會。

……

{同時,明朝組織動員效率低下,各級政府的統計數據都是具文,流於形式,弄虛作假。}

{典型的像官方的土地數、戶口數在兩百多年間幾乎一成不變。}

{明初洪武年間曾統計過天下的戶籍人口,將近六千萬,到明末的時候是六千多萬,只有小幅變化。}

{這些數據出自黃冊,而按規定,黃冊每十年編造一次。}

{這些公文上的數據還真就是編造出來的。}

{每過十年,明朝官員重新編造黃冊時,不去核實,就在原來的戶口冊上給每個人加十歲,結果不斷地加,就加到有人活到兩百多歲。}

{而在玄武湖的黃冊庫,明朝的黃冊已經編造到了崇禎二十四年……}

{……申遺吧……}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搖着手裡的摺扇,心中嘆氣。

都一樣罷了。

不僅下級在糊弄上級,上級也知道下級在糊弄。

而且下級也知道上級知道他們在糊弄,但並不相互揭穿,就這麼一直相互糊弄。

不這麼做又能如何呢?

皇權不下鄉,你想治理就得用人。

汗阿瑪想法倒是挺好。

但逼急了弄得天下反清復明又該怎麼辦?

……

224.第218章 淺水原之戰(下)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殺之始第648章 聊天羣作用初顯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第470章 朱元璋字國瑞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第64章 嬴政:去吧!你們的封國就在那裡!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275.第267章 李隆基,登場!第566章 治水有功?治水有過?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第445章 岳飛:陛下我趙昚:準了!第717章 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第339章 天不假年。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565章 漢文帝真正的堯舜之君第385章 西夏:要地!司馬牛:給了!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第314章 唐宣宗李忱第652章 諸葛亮:亮有一計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129.第125章 高平陵之變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129.第125章 高平陵之變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761章 《廣州和約》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48章 昆陽之戰!劉秀首秀!第422章 以帝血!換衆生!第753章 虎門銷煙!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絕古今第370章 天下物貴之時!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第726章 確定新疆故土新歸利在千秋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第658章 己巳之變中興夢滅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第386章 元祐更化紹述熙豐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498章 明朝官員:只要人沒死,就得來上班!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566章 治水有功?治水有過?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第691章 《尼布楚條約》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第374章 宋英宗濮議之爭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第441章 李隆基:你們眼裡只有太宗!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433章 流浪的鐵木真第486章 洪武盛世!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第418章 順昌大捷岳飛北伐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第32章 巫蠱之禍(四千五百字)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658章 己巳之變中興夢滅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
224.第218章 淺水原之戰(下)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殺之始第648章 聊天羣作用初顯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第470章 朱元璋字國瑞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第64章 嬴政:去吧!你們的封國就在那裡!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275.第267章 李隆基,登場!第566章 治水有功?治水有過?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第445章 岳飛:陛下我趙昚:準了!第717章 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第339章 天不假年。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565章 漢文帝真正的堯舜之君第385章 西夏:要地!司馬牛:給了!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第314章 唐宣宗李忱第652章 諸葛亮:亮有一計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129.第125章 高平陵之變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129.第125章 高平陵之變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761章 《廣州和約》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48章 昆陽之戰!劉秀首秀!第422章 以帝血!換衆生!第753章 虎門銷煙!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絕古今第370章 天下物貴之時!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第726章 確定新疆故土新歸利在千秋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第658章 己巳之變中興夢滅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第386章 元祐更化紹述熙豐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498章 明朝官員:只要人沒死,就得來上班!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566章 治水有功?治水有過?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第691章 《尼布楚條約》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第374章 宋英宗濮議之爭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第441章 李隆基:你們眼裡只有太宗!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433章 流浪的鐵木真第486章 洪武盛世!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第418章 順昌大捷岳飛北伐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第32章 巫蠱之禍(四千五百字)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658章 己巳之變中興夢滅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