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曾國藩到達長沙後,其最主要的敵人,並不是已經北上的太平軍,也不是本省活躍非常的天地會,而是自家人。】

【湖南本省的軍政各大員。】

【如前所述,咸豐命曾國藩出山,是讓他“幫辦團練”,也就是訓練“民兵”,出發點是怕湖南治安不靖,巡撫一個人忙不過來,讓曾國藩幫着打打土匪而已。】

【諭旨中“幫同”“團練鄉民”的用語,已經非常明確地限定了曾國藩的工作性質和任務範圍。】

【然而曾國藩志不在此,他早就知道,訓練團練對天下大局沒有任何作用。】

【於是,他在“團練”兩字上做文章,曲解其意思。】

【將由鄉紳控制的保境安民的武裝,即本意上的團練,稱之爲“團”,而將集中僱募離鄉作戰的僱勇,稱之爲“練”。】

【結果,他在鄉團僱勇中發展了一支數千人的武裝,成爲其日後新軍的基礎。】

【而咸豐交待的搜查土匪的工作,幾乎沒有花他多少力氣。】

【他以“團”爲耳目,以“練”爲機動部隊,隨時開赴各地鎮壓。】

【不消幾個月,湖南境內的局勢大體平定下來了。】

【而他與湖南地方官的矛盾卻已如水火,無法相容。】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看着天幕上的老小子,笑着點了點他。

“這人有點意思。”

朱瞻基也同意道:

“這確實,此人若非大忠,即爲大奸。”

“但看他唯我獨革、憤世嫉俗、矯激傲岸的模樣。”

“忠多奸少。”

朱棣則是想着太平軍的大勢。

“太平軍之勢乃天地共力造就。”

“這曾國藩面對的不僅僅是太平軍,更多的是官場上的那幫人。”

“人生長進,全在受挫辱之時。”

“咸豐若能從百端拂逆之時打通困難。”

“大清還真能續下去。”

朱瞻基沉默了。

大清續下去,真的是好事嗎?

……

大清·乾隆時期

官員們深深佩服着這土頭土腦的老頭。

這種自作主張是要殺頭的!

他膽可真大!

“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這纔是我大清真正的官員!”

羣臣聽着乾隆的誇讚一個個波瀾不驚。

誇吧誇吧,信你纔是傻子。

那可是漢人。

……

【在平定各處反叛中,曾國藩拿獲了大批“匪首”,會治安成了當務之急。】

【他在自己的公館裡開設了一個“審案局”,自定罪名。】

【凡有地方土匪、流氓、搶劫犯被抓獲,不必經過州縣,直接送到這裡。】

【只要捆送來者,一不需要參照法律,二不需要任何實際證據,只以舉報者口辭爲信,稍加訊問,立即結案。】

【處理方法只有三種:一是立刻砍頭,二是活活打死在棍下,三是施以殘酷的鞭刑。】

【用曾國藩自己的話說就是:“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敝處所爲止此。”】

【四個月內,審案局“計斬決之犯一百零四名,立斃杖下者二名,鑑(監)斃獄中者三十一名”。】

【被鄉人呼爲“曾剃頭”。】

……

天幕上。

一身灰撲撲的曾國藩坐在太師椅上。

底下是一片對其怨忿的官員胥吏。

但這些人面對曾國藩再憤恨也得低着頭。

只因在他身後,是一片望之不盡的軍隊。

……

【按清代制度,一省刑名由按察使負責。】

【曾國藩悍然成立了不倫不類的“審案局”,將自布政使到各府州縣長官的社會治安權收歸自己名下,“巨案則自行匯奏,小者則惟吾專之”。】

【他對那些地方官吏本來就極不信任,所以常常越過他們,直接下達命令。】

【規定,任何人都可以捆送土匪流氓,不必經過過去那些層層手續,“一切勘轉之文、解犯之費,都行省去。寬以處分,假以便宜”。】

【辦案總是徑自決定,從速處理,以免有人來說情糾纏:“期於立辦,無所掛礙牽掣於其間。案至即時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還挺喜歡這種人物的。

“辦事幹淨利落,不錯。”

楊玉環則不太理解。

“他這不就惹惱了通省文官。”

“按照明清的世態,案子就是錢,不是現錢也是天大的人情。”

“把抓捕、審判、監禁、處決權通通收歸自己所有,別人還有什麼活路?”

李隆基則一臉正常的回答道:

“對啊!所以被架空的按察使自然不滿,而欲從審判中撈取種種好處費的大小胥吏,更是罵聲不絕。”

“這不就自絕於一地了嗎!”

“又能辦事,又不會結黨地方。”

“多好的臣子啊!”

孤臣,纔是忠臣!

……

【按當時的一般做法,地方平靜之後,練勇應立即遣散,至少得縮小規模,而曾國藩的部衆卻有補充擴大之勢。】

【而由此引起的鉅額餉銀,也使有理財之責的巡撫、布政使苦累不堪,憑什麼拿自家的錢養別家的兵呢?】

【團練也好僱勇也罷,以往都歸於官方的軍事長官節制。】

【但曾國藩把持的這支“練勇”,就連巡撫都難以過問,執掌一省兵權的湖南提督更難染指。】

【同時,曾國藩還利用其下屬插手於地方官軍,命令長沙的綠營隨同這種不上臺面的“練勇”一同操練!】

【這些平日不事操演卻有種種惡習的兵老爺拒不從命,被激怒的軍官更是挑起事端。】

【最後在湖南提督的慫恿下,亂兵衝進曾國藩的公館,曾國藩差點死於亂刀之下。】

……

{曾國藩的公館就臨時設在巡撫衙門的射圃裡,與當時的巡撫駱秉章的辦公室僅一牆之隔。}

{曾國藩以爲綠營兵膽子再大,也絕不敢武裝攻擊他這個二品大員。所以被綠營兵包圍後,他還若無其事地處理公文。}

{不料綠營兵竟然破門而入,連傷了他的幾個隨從,連曾國藩自己都差點挨刀。}

{他奪門而逃,幾步跑到隔壁巡撫辦公室門前,連連敲門。}

{綠營在門外鬧事,巡撫駱秉章聽得一清二楚,但是裝聾作啞。}

{直到曾國藩來叩門,他才故作驚訝,出來調停。綠營兵一見巡撫駕到,馬上規矩了。}

{駱秉章的調處辦法就是命人把領頭鬧事的捆起來,然後連連向他們道歉,說讓兄弟們受委屈了。}

{綠營兵面子掙足,直接退去。}

{最後剩下駱曾二人了,駱秉章一句安慰的話也沒對曾國藩說,只淡淡地說了一句:“將來打仗,還要靠他們啊!”就轉身走了。}

{而湖南官員們見曾國藩這被狠狠修理一次,把這事當成笑話,四處飛傳。“司道羣官皆竊喜,以謂可懲多事矣。}

{二品官員,屬於現在的省官員政治局委員,差不多跟高官一個級別了,竟然還出現這種情況。}

{換做現在如此大官被羞辱,想都不敢想,如今手下人誰又敢這麼做?}

……

大清·雍正時期

“堂堂二品官員!”

“差點讓鬧事的兵痞殺了!還沒處講理?!”

雍正氣的嗓子發緊。

“這種難堪差點就發生在大清朝了!”

雍正很欣賞這個曾國藩。

無他,只二字也。

剛強!

權力是這幫官員們的眼珠,是他們的命,也是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和得到他人尊敬、巴結、攀附的唯一資本。

因此官員視自己的權力範圍就如同狗看着自己食盆裡的骨頭。

絕不許人觸碰。

他們可以允許自己無所作爲,佔着茅坑不拉屎,卻絕不允許別人在這裡有所作爲。

而若以當時的官場規則來討論,曾國藩是違旨。

他本是“幫同”地方官辦理“團練”。

可卻利用昔日二品京堂的餘威,專摺奏事的權力,讓地方官“幫同”他來籌建一支“練勇”。

以此觀之,地方官的不滿是有“道理”的。

“但正是這些道理!使得我大清陷於如此危局之中!”

“要辦成事情,就必須身體力行!”

“決不能沾上那早已腐爛的陳規陋習!”

弘曆齜牙咧嘴的趴在一旁,任由太監宮女給他上着藥。

這是說給我聽呢?

……

【曾國藩的第一反應當然是向皇上控告。】

【然而細一想,他就知道這種做法行不通。】

【一折奏上,能把湖南全省官員都扳倒嗎?如果扳不倒全省官員,那麼以後他在湖南的處境,豈不是更寸步難行?】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咸豐三年八月二十七(1853年9月29日)他忍氣吞聲地帶着三千人,南下衡州(今衡陽),對咸豐彙報說,要去鎮壓那兒的土匪。】

……

大漢。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這話真真說道劉邦心坎裡去了。

“苦啊……”

劉邦開始唸叨着跟項羽的那些破事。

“我說我不幹,他非要我幹。”

“乃公真進了咸陽他還不樂意!”

“我跟你講,當時乃公就想翻臉!”

“你項羽多個腦袋啊!你來我就得走?”

“但是乃公一想啊,我畢竟癡長几歲,忍了吧!算他贏。”

呂雉狠狠的白了一眼不搭話。

劉盈在底下眨了眨眼。

不對吧?

這事他聽留候講過,事情好像不是這麼發展的?

他剛想把疑惑問出。

一塊烤肉就塞到嘴邊。

“大兄!你吃!”

劉盈感動的看着小劉恆,接過烤肉。

“大兄不餓,你吃。”

小劉恆笑着搖搖頭,再次夾起烤肉。

“大兄!你吃!”

劉邦停止了追憶,看着下面,用手指了指“兄友弟恭”場面。

“娥姁,你看!多好啊!”

呂雉面無表情。

她想毒啞劉邦。

……

【太平軍的凌厲攻勢,使咸豐焦頭爛額,根本無暇顧及湖南的曾國藩。】

【曾國藩從幫辦“團練”到自辦“練勇”的角色轉換,他稀裡糊塗的認了。】

【曾國藩要求撥餉購炮造船,他也不假思索地批准了。】

【他只認一條理,只要對鎮壓太平天國有利,只要不從中央財政中拿錢,怎麼辦都可以。】

【他不清楚細節,也無時間無心思作具體的策劃。】

【也就是這麼一條縫隙,使曾國藩在湘南一隅,從清朝的軍政體制之外,不受干擾地完全依照自己的設計,編練出一支迥異於清朝各類武裝力量的新軍——湘軍。】

……

{湘軍啊……它的治軍方式一直到那位確立了更先進的三灣改編才徹底淘汰。}

{赤手空拳創立湘軍。}

{確實是赤手空拳,一無辦公場所,二無名正言順的職權,他想掛上“統轄湖南湘軍總營務局”的牌子,但諭旨中明確寫明他的權力是“幫辦”,而不是“統轄”。只好把牌子摘了下來。}

{三無經驗,他沒有當過一天兵,對於行軍佈陣、帶兵訓練,沒有一點實際經驗。}

{如何招兵,如何籌餉,如何採購武器,如何編營,如何訓練,如何制定營規,如何選擇軍官,如何設定軍餉標準,如何排兵,如何佈陣……太多環節要從頭學起。}

{四無朋友幫忙,長沙之辱使曾國藩臉面喪盡,人心離散。}

{不但通省官員們不齒於他,甚至他的那些好友郭嵩燾、郭昆燾、劉蓉、左宗棠,也都認爲他行事魯莽,難以成功,沒有一人願意前來幫他。}

{老曾說謀可寡不可衆,利可共不可獨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凡事想成大事還得靠自已。}

{真正的困難是第五條,無制度保障。}

{文人練兵,在大清史上是頭一遭兒。}

{湘軍從出生這一天起,在體制內就沒有安身之處。}

……

大唐。

“它的最大敵人,不是太平軍,而是舊體制。”

李世民深知其中的矛盾。

房玄齡也體會了一下曾國藩的難處,搖頭道:

“按理說,皇帝交給曾國藩的任務是練兵,軍費自然應該由中央財政供給。”

“問題是,國家財政收入是用來供給綠營軍餉的,不可能爲他專撥經費。”

“而湖南一省的官員既與他關係緊張,自然也不可能爲他慷慨解囊。”

“練兵這個任務是曾國藩自找多事,並非國家或者湖南府衙的計劃。”

“身爲不倫不類的“幫辦大臣”,又無財政權和稅收權,根本不可能開闢固定餉源。”

“然而對於一支建設中的軍隊來說,錢太重要了。”

“沒有錢,大至招兵買馬,採購武器,小至辦公經費,日常吃喝拉撒,哪一步也推不動。”

一直默默不語的李靖也開口道:

“籌餉更難於督兵。”

“大抵軍政、吏治,非財用充足,竟無從下手處。”

……

【湘軍,它不同清朝以往的任何一支軍隊。】

【一般用人單位往往會選擇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

【但是,曾國藩的選人原則恰恰相反。】

【他選擇湘軍將領,專用沒有打仗經驗的讀書人,而不用有經驗的綠營軍官。】

【在可以考證的湘軍一百七十九名將領中,書生出身的達一百零四名。這些人大多是鄉間的秀才和舉人。】

【曾國藩一貫認爲,精神的力量遠大於身體的力量。】

【行伍出身的莽夫雖有一時之勇,但是沒有堅定不搖的信仰。】

【曾國藩要建立的,是一支有信仰、有精神力量的軍隊,讓信仰出戰鬥力,讓精神出戰鬥力。】

【而程朱理學正是這些湖南書生的共同信仰。】

【在堅定的信仰之下,一個人可以迸發出驚人的勇氣和能量。】

【曾國藩認爲,太平天國不光是政治上的敵人、軍事上的敵人,更是文化上的敵人。】

【他所進行的,是一場中國傳統文化保衛戰。】

【只有號召起那些“抱道君子”,以“捨身衛道”“殺身成仁”的精神投身於這項事業中,湘軍纔有可能成功。】

……

第455章 崖山之戰宋史合頁232.第226章 虎牢關之戰(上)第370章 天下物貴之時!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第487章 走鋼絲的朱元璋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第614章 “奪情”“君臣”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第772章 金田起義迎主之戰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第358章 宋真宗決定雄起一把!第7章 秦二世胡亥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第319章 唐宣宗功績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163.第159章 齊高帝蕭道成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812章 最終章:麥子熟了幾千次,人民萬歲112.第108章 給西漢皇帝們一點漢昭烈帝的震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第625章 碧蹄館之戰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第9章 斷電了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第802章 慈禧宣戰八國聯軍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785章 咸豐功績第479章 陳友諒龍灣之戰。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第319章 唐宣宗功績第524章 朱高熾:忽悠,接着忽悠!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369章 慶曆增幣!第407章 宋高宗微微出手就能第384章 嬴政VS劉邦127.第123章 曹叡:朕怎麼能就這麼死了?!第721章 犁庭掃閭,一統西域!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114.第110章 魂斷白帝城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第483章 國號大明建元洪武!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242.今晚八點無更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第785章 咸豐功績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699章 年號雍正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第743章 乾隆:信息量巨大!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188.第184章 高湛也能洗白?第728章 乾隆盛世第477章 目標,南京!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114.第110章 魂斷白帝城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766章 美法條約狼煙四起第625章 碧蹄館之戰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第666章 尚方“克主”寶劍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452章 南宋滅亡。第434章 黃金家族的誕生之初。
第455章 崖山之戰宋史合頁232.第226章 虎牢關之戰(上)第370章 天下物貴之時!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第487章 走鋼絲的朱元璋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第614章 “奪情”“君臣”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第772章 金田起義迎主之戰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第358章 宋真宗決定雄起一把!第7章 秦二世胡亥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第319章 唐宣宗功績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163.第159章 齊高帝蕭道成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812章 最終章:麥子熟了幾千次,人民萬歲112.第108章 給西漢皇帝們一點漢昭烈帝的震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第625章 碧蹄館之戰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第9章 斷電了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第802章 慈禧宣戰八國聯軍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785章 咸豐功績第479章 陳友諒龍灣之戰。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第319章 唐宣宗功績第524章 朱高熾:忽悠,接着忽悠!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369章 慶曆增幣!第407章 宋高宗微微出手就能第384章 嬴政VS劉邦127.第123章 曹叡:朕怎麼能就這麼死了?!第721章 犁庭掃閭,一統西域!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114.第110章 魂斷白帝城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第483章 國號大明建元洪武!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242.今晚八點無更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第785章 咸豐功績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699章 年號雍正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第743章 乾隆:信息量巨大!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188.第184章 高湛也能洗白?第728章 乾隆盛世第477章 目標,南京!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114.第110章 魂斷白帝城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766章 美法條約狼煙四起第625章 碧蹄館之戰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第666章 尚方“克主”寶劍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452章 南宋滅亡。第434章 黃金家族的誕生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