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

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

大唐·敬宗時期

大明宮。

李涵面無表情坐在龍座上。

下首的王守澄正對着殿內大臣們高聲道:

“劉克明僞造聖旨,絳王李悟意圖謀反,現今二人皆已俯首!”

“江王李涵!謙遜有禮,當承膺天命,繼承大統!”

大臣們俱都眼觀鼻鼻觀心,他們倒是想反對。

奈何周身的禁衛軍正持刀在手虎視眈眈。

天幕來得晚了些……其實來得早一些也無可奈何。

雖然沒有什麼證據,但王守澄謀害憲宗在朝中不是什麼秘密。

可是穆宗當時就定死了陳弘志一人,這事明顯就不了了之了。

現如今,宮外兵馬藩鎮掌控,宮內禁軍宦官在握。

除非太宗天降……還得帶着玄甲軍一起來。

不然……無可奈何啊。

王守澄看着殿內不說話的羣臣們,臉上浮出一抹冷笑。

這幫子窩囊廢在想什麼他心中肚明。

別說太宗來得可能性不大,一個如此明顯無能的君主有什麼好看的?連罵他一句都是浪費時間。

就算來了!

皇帝廢立只在我一念之間!

太宗又能奈我何?!

……

天幕上。

唐敬宗的評績並未出現,轉而出現了一位眉眼間帶着愁思的皇帝。

『唐文宗·李昂』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看着這個“文”字摸着下巴思考着。

文宗?文?

看了大唐自李隆基之後的發展,他總覺得此“文”非彼“文”

要問爲什麼……

“這大唐怎麼是個皇帝就能上廟號啊?”

劉徹摸不清這後世朝代的廟號規律,不滿的吐槽着。

一旁的霍去病則接話道:

“但這樣好記啊,到現在我也不記得這幾個皇帝的諡號。”

“我就記得李世民諡號是文皇帝,李治諡號是天皇大帝,李隆基……”

霍去病撓了撓頭。

“自李隆基開始就記不住了。”

劉徹聽得腦袋發暈,手不由自主的扶上額頭。

“怎麼什麼破事都追溯到李隆基身上?!”

……

【公元826年十二月初九,劉克明矯詔,欲立憲宗第六子絳王李悟爲帝。】

【同時以新君的名義向宦官們發號施令,欲更換樞密使、神策中尉的人選。】

【此時,不管朝臣與內廷都是譁然一片。】

【唐敬宗雖然荒唐,但精力旺盛身體健康,怎麼會一夜暴斃?】

【時,樞密使王守澄與另一位樞密使楊承和、左右神策中尉魏從簡、樑守謙聚集在一起,商議得出結論。】

【天子暴崩,兇手一定是劉克明這一夥人,他們爲了攫取更多權力,悍然弒君。】

【隨即決定引衛兵入宮誅殺叛逆,同時擁立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

天幕上。

一張簡單的人物導圖出現也天野上。

『宦官』在左,『朝臣』在右

在宦官之下又延伸出『南衙』

在朝臣之下則延伸出『北司』

……

【當時京畿的防禦分爲南衙和北司。】

【南衙在宰相主掌的中書門下,掌管十六衛軍,但基本名存實亡,只有金吾衛仍在維持京城治安。】

【北司就是皇帝的內廷,由宦官掌握皇室直屬的羽林、射生、飛龍等軍,以及當時最強的武裝,神策軍。】【可以這麼說,唐敬宗突然駕崩,朝中內外疑懼之時,王守澄、楊承和、魏從簡、樑守謙這四位實際掌握着長安城最強武裝的宦官,已經有了左右朝局的能力。】

【四人商議定之後,王守澄等人還不敢獨自行動,到翰林院請來了翰林學士韋處厚一起坐鎮。】

【並且設法徵求南衙宰相裴度的意見,得到了裴度的首肯。】

【南衙與北司,此時無比團結。】

【當天夜裡,在王守澄等人的調度下,駐紮在禁苑中的左右神策軍、飛龍軍進入了大明宮。】

【劉克明等人守在金鑾殿裡沒有做出任何有效抵抗便被一舉剿滅。】

【劉克明投井而死,絳王李悟也在亂軍之中出了“意外”,“不慎”亡故。】

【十二月十日,衆人選定穆宗李恆次子,敬宗李湛的弟弟江王李涵繼位。】

【十三日,李涵改名爲李昂,在大明宮宣政殿即位,是爲唐文宗。】

……

{好傢伙,宦官和朝臣通力合作,劉克明等人死的不冤啊。}

{這皇帝,想立就立,想殺就殺。}

{憲宗以後的皇帝都挺難的,沒機會接觸基層將領,想培植自己的勢力都沒有頭緒,只能挑動高官互相爭鬥以此制衡,可是鬥出來的贏家又往往一家獨大拿捏皇帝。}

{爲什麼皇帝自己不掌管神策軍啊?}

{因爲皇帝不能親自領兵打仗。讓官去,贏了他自己當節度使。讓太監去,就成了歷史那樣,站在皇帝頭上尿尿。}

{問題來了:權利如何才能回到大唐皇帝手中?}

……

大唐。

李世民瞥了一眼天上的光幕。

再回到皇帝手中?

禁軍指揮權已經被宦官壟斷,要拿回兵權得同時殺死所有位於高位上的宦官。

除掉一個宦官容易,殺死一個團體很難。

何進怎麼死的?就是這麼死的。

而下首,魏徵等人繼續敘說和完善自己的想法,打算從根源上解決後面大唐遇到的問題。

“基於此,陛下,募兵制還是要實行的。”

“畢竟田地的數量有限是事實,但絕不能以藩鎮來治理地方。”

“秘閣建立有保於帝王在軍事上的下限。”

“並且不會讓大權流失於宦官之手。”

魏徵舉着笏板洋洋灑灑說了一通,房杜等人也皆深以爲然。

房玄齡上前一步道:

“陛下,魏侍中所言不無道理,但有一點需要注意。”

“對於勤政的皇帝來言,秘閣無疑是好的。”

“軍事直達秘閣由皇帝執掌,不會致使兵權旁落。”

“上傳下達,也不必經過臣子的討論而依靠皇帝自己決策。”

“對於庸碌無爲的皇帝,除了事必躬親會很辛苦以外,也不會因爲自身能力有限,參謀較少,而造成重大的決策失誤。”

“哪怕是如穆、敬這般不勞國事者,也不會因此失去戰機,憑白浪費大好機會。”

杜如晦白着一張臉,有氣無力道:

“陛下,一國的發展與希望,終究是寄託在制度上,而不是依賴於人。”

“人總是可變的,哪怕是聖人也會有缺點,而良好的制度則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人性的不足。”

李世民皺眉思考着。

衆臣所說的種種其實不算過於稀奇,歸根到底無非就是將軍權收納於皇帝手中,用而不放。

說簡單點就是效仿始皇帝那般唯吾獨尊說一不二。

但問題也在這裡。

若是碰到秦二世那種皇帝怎麼辦?

無比集權的制度碰上了胡亥那種肆意妄爲的人。

天下無人一能勸阻、能制衡。

雖然自漢高祖以來這種無比集權的皇帝只出現過一個漢武帝。

但秦皇漢武……

李世民眉頭越皺越緊……

還需要一個後手……需要一個能制衡似胡亥那般帝王的制度。

“衆卿所言朕已盡知。”

掃視大殿一眼,李世民正色道:

“然茲事體大,不能一蹴而就。”

“先觀天幕,數歷代之精融會貫通。”

“在做計較。”

房玄齡幾人對視一眼,陛下所言也對。

“唯。”

……

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544章 “叫門天子”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第721章 犁庭掃閭,一統西域!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55章 千古一帝?完美一帝?第33章 漢武帝劉徹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213.第207章 換做是你,你反不反?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295.第286章 朱元璋:剝皮?這咱熟啊!第37章 故劍情深,老劉家唯一的情種。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第760章 虎門之戰關天培第350章 宋太祖功績。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147.第143章 司馬睿也算可以了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第432章 成吉思汗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186.第182章 齊孝昭帝高演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第602章 天朝上國的“顏面”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119.第115章 《出師表》114.第110章 魂斷白帝城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1.第1章 盤點歷朝皇帝六維圖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第45章 大漢補丁降臨!第689章 平定三藩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140.第136章 太康之治140.第136章 太康之治第666章 尚方“克主”寶劍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第513章 真定之戰戰術穿插大師朱棣第454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77.第75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399章 大宋國情就是崩賣撤溜!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第504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第21章 劉恆的功績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782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84.第82章 呂布最後的高光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第579章 武宗南巡寧王謀反146.第142章 祖逖!第504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
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544章 “叫門天子”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第721章 犁庭掃閭,一統西域!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55章 千古一帝?完美一帝?第33章 漢武帝劉徹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213.第207章 換做是你,你反不反?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295.第286章 朱元璋:剝皮?這咱熟啊!第37章 故劍情深,老劉家唯一的情種。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第760章 虎門之戰關天培第350章 宋太祖功績。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147.第143章 司馬睿也算可以了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第432章 成吉思汗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186.第182章 齊孝昭帝高演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第602章 天朝上國的“顏面”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119.第115章 《出師表》114.第110章 魂斷白帝城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1.第1章 盤點歷朝皇帝六維圖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第45章 大漢補丁降臨!第689章 平定三藩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140.第136章 太康之治140.第136章 太康之治第666章 尚方“克主”寶劍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第513章 真定之戰戰術穿插大師朱棣第454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77.第75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399章 大宋國情就是崩賣撤溜!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第504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第21章 劉恆的功績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782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84.第82章 呂布最後的高光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第579章 武宗南巡寧王謀反146.第142章 祖逖!第504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