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

大唐·高宗時期

李治覺得同治兩字真是太妙了。

“可比那天聖、明道的年號妙多了。”

長孫無忌也如此覺得。

因爲這兩個字的妙處只可意會,各有各的解釋。

在太后看,是兩宮同治。

在臣子看,是君臣同治。

在民間看,是上下一心。

同臻郅治,足以號召人心。

“這朝廷裡還是有高人的。”

一個年號,怎麼解釋都行。

……

【同治元年之後,兩宮太后名義上是垂簾聽政,實際上把一切都交給了奕訢。】

【奕訢以議政王的身份主持軍機處,操控一切政務,“所承之旨,即軍機之旨。所書之諭,即軍機之諭。”】

【而軍機處的廷寄格式也發生了改變。】

【軍機處所發廷寄,開首語書寫“議政王、軍機大臣字寄”字樣,突出了奕訢的政治地位。】

【此時,兩宮將大政都託付給了奕訢。慈禧也“小心謹慎,不便明攬大權。但事事留心,以得政治學術之經驗”。】

【而奕訢控制了內府、外廷、宗室,其權力之大,爲清代前所未有。】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緩緩閉上眼睛。

他讓親王不得入軍機處,就是爲了保證皇權不入他人手。

“朕算到了一切。”

偏偏沒算到還會有這個情況。

……

天幕上。

奕訢端坐在軍機處大堂,案上的奏摺堆得像一座小山。

他順手取過一封,見是浙江巡撫的加急奏報。

“太平軍……”

奕訢看着摺子,又翻到摺子最後的留白處。

上有兩宮太后的硃批:

『議政王辦』

奕訢合上摺子,嘴角微翹。

……

【軍事成績:定太平天國。】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出現朝中無將的局面。】

【洪秀全吸取教訓,提拔年輕將領陳玉成爲前軍主將,李秀成爲後軍主將。】

【1858年9月,陳玉成、李秀成攻破清軍江北大營。】

【11月,李秀成揮師西進,在三河鎮殲滅湘軍數千精銳,太平軍收復皖北、皖南和贛北許多失地,解除了清軍的軍事封鎖。】

【1862年,陳玉成在河南壽州被地方團練詐降誘捕,不久後被殺。】

【就在陳玉成兵敗之時,李秀成率軍大舉進攻上海,李鴻章率淮軍增援。】

……

天幕上。

一名體型消瘦,雙目精光熠熠的大臣看着點將臺下的兵將。

一杆黃面大旗立於身後。

『李』

……

【李鴻章是著安徽文人李文安之子。】

【李文安曾是曾國藩的進士“同年”。李鴻章考中舉人後,便被父親送到北京,師從曾國藩。】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李鴻章先是隨父親返回家鄉辦理團練,接着成了安徽巡撫福濟的幕僚。隨後不久,他便加入了曾國藩的幕府。】

【咸豐十一年(1861年)在曾國藩幫助下,李鴻章對安徽團練武裝進行擴充和整編,按照湘軍的編制由七萬名訓練有素、餉銀優厚的團勇組建淮軍,成爲鎮壓太平天國的另一支武裝。】

……

{淮軍其實跟湘軍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啊,基本從湘軍到果軍,風格理念一脈相承。}

{比如,湘軍初起的時候,精神紀律均好,戰鬥力也強。後來人數多了,事業大了,湘軍就退化了。}

{收復南京以後,曾國藩自己就承認湘軍暮氣很深,所以他遣散了好多。}

{此外湘軍既充滿了家族觀念和家鄉觀念,兵士只知道有直接上級長官,不知道有最高統帥,更不知道有國家。}

{某次,曾國荃回家鄉去招兵,把原有的部隊交曾國藩暫時管帶,這些部隊就不守規矩。曾國藩沒有法子,只好催國荃趕快回營。所以湘軍是私有軍隊的開始。}

{而湘軍的精神以後傳給李鴻章的淮軍,而淮軍以後又傳給袁世凱的北洋軍。}

{我們知道民國以來的北洋軍閥利用私有的軍隊割據國家,阻礙統一。追究其源頭,就是治軍的舊法根本是有毛病的。}

……

大秦。

嬴政看着天幕裡文字。

“袁世凱……”

“北洋軍……”

劉邦揣着袖子,搖頭道:

“真是一點也不意外啊。”

“到頭來還是這條老路。”

……

大漢·武帝時期

“前面說法是認同的,但是結論我不贊同。”

霍去病扶膝正色道:

“軍隊後期的弊病並非舊法練兵的弊端,而是事情發展下必然抉擇的一種。”

“新生事物總是充滿活力的,但會隨着歲月增長而暮氣顯露。”

“他說湘軍遲暮,淮軍初創,這是時期不同而已。”

劉徹倚着軟枕,看着霍去病。

這套思維……確實,孫子與老子有不謀而合之處。

“事物有兩面性,軍隊本就是服從上級爲天職。”

霍去病豎起一根手指,侃侃而談:

“只服從自己將領的沒什麼不好,相反,將領跟部下關係不牢固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

“宋朝軍隊制度導致的戰鬥力低下,實在是讓人痛心疾首。”

“所以是要戰鬥力,還是要防止割據,就要看當時的取捨了。”

……

大清·康熙時期

捻着玉扳指,康熙發現自己比預想的要冷靜。

畢竟,在湘軍一出之時,基本走勢也就明瞭了。

又有大清滅亡的前提所在。

康熙覺得自己還挺能接受。

至於洋人……

“洋人並非我等心腹大患。”

胤禛如此道:

“其逞一時之威,無非是不知國情而已。”

“因不知而無備。”

“今派人走洋,探得虛實,不恥下問,結我大清物寶天華,所謂聯軍無非笑談。”

“其根本在於,體制不改一切還是會回到原點。”

胤禛看着康熙,指出歷代最大的問題。

“人治,總有懈怠之時。”

“官氣,無有斷盡之日。”

“如何能保證亂不內生?”

康熙點了點頭,又看向這個未來幹出一份天大事業的兒子,正色道:

“那你是怎麼想的?”

胤禛舔了舔因乾渴而開裂的嘴脣。

“不能囿於土地。”

“土地總有用完的一天,兼併沒有消失的一天。”

“要另謀出路,而那條路……”

胤禛擡頭對上康熙微沉的雙目。

“宋朝曾走過。”

……

大清·光緒時期

“袁世凱……”

光緒皺着眉。

他曾聽康有爲提過這麼一句。

似乎是手握七千新建陸軍……

慈禧眼皮子一跳。

那這人是維新派還是保守派?

慈禧又看了一眼思索的皇帝。

不管是什麼派,這話一出他也只能是本宮一派的人。

至於割據不割據的……

她有自信,只要她在的一天。

他們就翻不起大浪。

……

【然而,雙方鏖戰之時,列強的介入使戰爭形勢發生了逆轉。】

【最初,外國侵略者對清廷與太平天國之間的征戰持中立態度。】

【可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法侵略者爲保住既得利益,決定與清朝聯合鎮壓太平軍。】

【同治元年(1862年2月),“中外會防公所”在上海成立,負責統一規劃防守上海的方案。】

【英、法軍在上海的駐兵也已達數千人之多。洋槍隊擴編至五千人,改稱爲“常勝軍”。與清軍聯合進攻在上海周圍的太平軍。】

……

炎漢·靈帝時期

劉宏看着羣臣,正色道:

“這咱們就要有一說一了,朕讓匈奴平叛,那也是因爲他們當時態度良好對不對。”

羣臣眼觀鼻鼻觀心。

於夫羅留在中原後,待漢室衰微,天下大亂之時,這支匈奴部落便成爲了流寇,到處劫掠百姓。

與西河白波賊合,破太原、河內,抄略諸郡爲寇。

都是外人,沒什麼區別。

……

大唐·代宗時期

李豫看的腦仁發疼。

這一幕多麼類同啊。

請外人來平叛,最後的代價呢?

他現在也忘不了回紇兵都幹了些什麼。

爲了平叛而付出這等代價,真的值得嗎?

……

大宋·寧宗時期

趙擴捏着鬍鬚沉思。

從理性上來講,他不應該去聯蒙。

但從感性上來講。

金國不滅,靖康之恥就永遠存在。

雪恥?還是亡國?

趙擴開始認真思考起來。

……

【同治元年(1862年)初,李秀成率五路大軍離開杭州,從蘇州出發,分別從水路和陸路,第二次進攻上海。】

【他沿途對外國侵略者發出警告,讓他們最好不要干涉太平軍的行動,應當各宜自愛,互不干擾,倘助逆爲惡,則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

【李鴻章的淮軍與外國侵略者聯合起來,對其進行瘋狂反撲。】

【雙方在奉賢南橋鎮激戰,法國海軍司令卜羅德中彈身亡。太平軍最終也不得不退出南橋鎮。】

【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中旬,李秀成親率大軍對侵略軍發起反攻,接連收復嘉定、青浦等縣城。】

【在青浦又活捉了“常勝軍”副統領法爾思德。】

【五月初,當太平軍逼近上海城郊時,侵略者顫顫驚驚地躲在上海城內不敢出戰。】

【左宗棠致函曾國藩,稱:“青浦、嘉定二處,發賊麇至,夷兵遽遁。夷人之畏長毛,亦與我同。委而去之,真情畢露。”】

……

大明·洪熙時期

“就說嗎!”

朱瞻基一拳砸在掌心上,一臉惋惜之意。

“怎麼可能打不動呢!”

“洋人並非不可戰勝的!”

大胖胖喘着粗氣坐在椅子上,張皇后拿着手帕給他擦着汗。

“說洋人畏長毛,這是不錯的,因爲事實俱在。”

朱高熾抿了口茶,又道:

“但說什麼忽然委而去之,不幹了,那是隻看皮骨未看血肉。”

朱瞻基又不是朱祁鎮,不傻。

朱高熾一提,他反應過來了。

“爹,我明白了,所謂的中外會防,其實是在共同保衛通商口岸這一點上,清廷與洋人雙方利益一致。”

“但對借師助剿,共同鎮壓口岸以外地區的太平軍。”

“雙方是矛盾重重,有着種種猜忌和疑慮的。”

……

大清·道光時期

道光補着衣服,唸叨着:

“如果洋人從事鎮壓太平軍叛亂,就能陷入一場廣泛戰爭之中。”

“如此,我們也能作壁上觀,把一切負擔和消耗轉嫁到他們身上。”

“歸其根本,洋人與清廷本就不是一條心。”

杜受田躬身對道光行禮道:

“借洋兵以助守上海,共保華洋之人財則可。”

“借洋兵以助剿蘇州,代復中國之疆土則不可。”

道光看着打着補丁的龍袍,半晌不說話。

杜受田也不知皇帝在想什麼,只能靜靜站着。

“你說……”

道光突然開口道:

“清朝與太平軍,能不能互相設計,唱紅白臉。”

杜受田懵了。

每個字他都識得,怎麼連在一起就不認識了?

道光看着『聊天羣』裡一直沒有迴應的咸豐,沉默不語。

他只所以想到這茬是因爲看到了老六的能力。

有老六這個保底在。

奕詝爲何不能效仿漢光武帝呢?

推心置腹·銅馬帝

……

【正當李秀成在上海近郊取得重大勝利之時,曾國荃率湘軍進圍天京,天京形勢開始全面告急。】

【洪秀全一日連下三道命令催促李秀成返回支援天京,李秀成只好暫時放棄攻取上海的計劃,帶兵趕回天京。】

【從八月二十日至十月初五,李秀成在天京城外率領大軍與湘軍浴血奮戰四十六天,湘軍已快支援不住,曾國荃面部受傷。】

【鑑於太平軍糧草奇缺,寒衣無備,難以堅持攻堅,李秀成便主動停止了進攻,並按照洪秀全的命令渡江進攻皖北,向湖北進軍,然後攻克武漢,佔領湘軍的後方,以迫使湘軍撤離天京。】

【同治二年(1863年)春,李秀成轉戰皖北。不料皖北正在鬧饑荒,太平軍將士餓死、病死的很多。】

【五月,淮軍又有所行動,攻佔了雨花臺。洪秀全再次急命李秀成迅速回軍救援。李秀成率軍正要渡江返回南岸之時,江水暴漲,再加上糧食奇缺,士卒死傷十萬多人,損兵折將,士氣衰退。】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看着各種意外橫生的戰場,感覺到了太平軍的大勢已去。

“太平軍啊……”

皇帝心裡一時心情複雜。

按理說,太平軍屬賊,對皇權的挑戰是每個皇帝都不喜的。

但清朝他也不喜歡,因爲清朝沒有承接漢家衣冠。

可也不能不承認清朝正統的位置,畢竟西域那麼大的地方是真的實控於清朝。

複雜,劉徹心情複雜。

“如果是漢家朝廷就好了……”

……

【當李秀成在天京城外奮力拼殺之時,李鴻章督率淮軍和“常勝軍”乘機反撲。】

【局勢開始對太平軍嚴重不利。】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英國軍官戈登統領“常勝軍”,和淮軍聯合作戰,在當年夏天攻陷太倉、崑山、吳江等地,朝蘇州進逼。】

【八月,派兵圍攻無錫。】

【十一月初二,無錫失守,太平軍後路被斷。】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一日,曾國荃率湘軍五萬人攻佔了紫金山巔的天保城。】

【二月二十四日,湘軍在太平門、神策門外駐紮,對天京形成合圍之勢。】

【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十七日,淮軍水陸協同作戰,攻佔了常州西南的陳渡橋,切斷了太平軍通金壇、丹陽之路。】

……

天幕上。

頭戴赤紅巾,面容消瘦的洪秀全不復當年的意氣風發。

他透過宮門,看向天邊的朝陽。

隨後緩緩閉上雙目。

殿內悲泣之聲羣起。

轉眼間。

天京陷入一片火海。

清軍再次舉起屠刀。

一如當年入關之時。

……

【天京城內糧食斷絕,處境艱難。】

【李秀成要洪秀全降旨籌糧,以穩定軍心、安撫百姓。洪秀全下詔說:“合城俱食甜露,可以養生。”】

【李秀成因城中無糧,勸洪秀全將城中百姓放出城外。】

【洪秀全斥李秀成:“不顧國體,敢放朕之弟妹外遊。各遵朕旨,多備甜露,可食飽長生,不由爾奏。”】

【二月,曾國荃包圍金陵後,用雲梯攻城,但沒有成功。】

【三月,在朝陽、神策、金川門外挖掘十餘處地道,準備將城牆轟塌。太平軍一面組織力量從城內對挖,進行破壞,一面又加緊構築月城,以便城牆轟塌後繼續拼死抵抗。】

【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二十七日,天王洪秀全病逝,享年五十一歲。】

【五天之後,全朝文武扶幼天王洪天貴福即位,由忠王李秀成執掌一切軍政事務。】

【但此時太平軍大勢已去。】

【一個月後,湘軍攻陷天京。】

【在李秀成的掩護下,幼天王成功逃脫,而李秀成自己被俘犧牲。】

【湘軍在大肆搶劫之後,火燒天京城,全城上下,火光沖天,一直燃燒至七月二十五日。】

【城內的太平軍將士,或戰死疆場,或被抓捕殺害,或聚衆自焚,十餘萬人無一人投降。】

【湘軍圍城有兩年多時間,期間有一萬多人死於疾病,九千人戰死,同樣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十月,洪天貴福和洪仁玕等人在江西石城被俘,十一月在南昌被殺。】

【太平軍餘部又堅持鬥爭一年左右,最後被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鎮壓。】

【至此,太平天國運動徹底落幕。】

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第394章 朱棣:永樂?!第680章 清軍入關。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第59章 完美的“第二位”皇帝第474章 元朝最後的機會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295.第286章 朱元璋:剝皮?這咱熟啊!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546章 北京保衛戰!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第628章 萬曆三大徵定播州楊家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第598章 台州戰鴛鴦陣第382章 諡號“聖孝皇帝”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第598章 台州戰鴛鴦陣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143.第139章 李世民:賢比長重要!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41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250.稿丟了,盡力趕。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460章 劉邦與嬴政異父異母的兄弟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286.第277章 亡國之君李隆基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547章 奪門之變!第585章 大禮儀之爭!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213.第207章 換做是你,你反不反?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244.第237章 玄武門之變第765章 《南京條約》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199.第194章 延續千年的制度第606章 隆慶中興第437章 劉邦:乃公想了想,他可能不是乃公後代。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第445章 岳飛:陛下我趙昚:準了!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第597章 偉大的軍事理念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第400章 策權翊匡符謀弼佐,欽宗即位改元靖康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第333章 後晉後漢第367章 玄武門:我感覺你在針對我。宋法:你感覺對了!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283.晚八沒更。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800章 山川異域,不共戴天!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127.第123章 曹叡:朕怎麼能就這麼死了?!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
第472章 劉邦與朱元璋的區別第394章 朱棣:永樂?!第680章 清軍入關。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第59章 完美的“第二位”皇帝第474章 元朝最後的機會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295.第286章 朱元璋:剝皮?這咱熟啊!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546章 北京保衛戰!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第628章 萬曆三大徵定播州楊家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第598章 台州戰鴛鴦陣第382章 諡號“聖孝皇帝”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第598章 台州戰鴛鴦陣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143.第139章 李世民:賢比長重要!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41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250.稿丟了,盡力趕。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460章 劉邦與嬴政異父異母的兄弟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286.第277章 亡國之君李隆基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547章 奪門之變!第585章 大禮儀之爭!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213.第207章 換做是你,你反不反?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244.第237章 玄武門之變第765章 《南京條約》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199.第194章 延續千年的制度第606章 隆慶中興第437章 劉邦:乃公想了想,他可能不是乃公後代。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第445章 岳飛:陛下我趙昚:準了!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第597章 偉大的軍事理念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第400章 策權翊匡符謀弼佐,欽宗即位改元靖康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第333章 後晉後漢第367章 玄武門:我感覺你在針對我。宋法:你感覺對了!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283.晚八沒更。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800章 山川異域,不共戴天!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127.第123章 曹叡:朕怎麼能就這麼死了?!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