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王者之師自大同向東南方紫荊關行進。
……
【如果按照原路撤退,基本是萬無一失。】
【然而王振非要回老家蔚州耍威風。】
【這一下大軍又要繞道,改成從紫荊關回京。】
【此時,幾十萬士氣低落、疲於逃命的軍隊,直接暴露在瓦剌軍眼皮底下。】
【這樣做的嚴重後果,大臣們不是不知道。】
【但王振的背後是皇帝,皇帝又十分信任王振,大臣們也無能爲力。】
【最後就連精通軍務的英國公張輔也乾脆一言不發。】
【而經過多日觀察後,久經沙場的也先摸清了這支明軍的底,開始嘗試尾隨追擊。】
……
大漢·武帝時期
“朕看明白了。”
劉徹舔了舔嘴脣。
“什麼王振不王振的。”
“全是幌子。”
霍去病看不得這麼蠢的操作,隨即皺眉看向皇帝。
“陛下的意思是,這都是朱祁鎮自己的決定?”
劉徹一甩袍袖,一抹譏笑自嘴角涌起。
“算一算,這朱祁鎮此時已經二十二歲了。”
“在位也十四年了,就算他生於深宮長於婦手,在如此重大的事情上,真的能聽之任之?”
霍去病眼眸一沉暗自思索,衛子夫也同樣陷入沉思。
劉徹看着天幕,眼中精光閃過。
“即便那王振說動了明英宗親征。”
“但在前線幾番折騰,他真能被王振徹底矇蔽從而對前線情形一無所知,聽之任之嗎?”
……
【事實上從大同到紫荊關的這一路原本應該十分安全。】
【早在洪武年間起,這條線上就有明朝的大批衛所。】
【然而時過境遷,各處衛所不是淪陷就是裁撤。】
【這一條線路,早就變成蒙古騎兵的自由通道。】
【於是數萬瓦剌大軍尾隨追擊,很快逼近了明軍。】
【然而弔詭的事情發生了。】
【據史書載,王振在確定了從紫荊關回京後,又生怕大軍踩壞了老家的莊稼。】
【眼看就要到蔚州,立刻又下令全軍向東而折!】
【改從居庸關入京!】
……
{我特麼怎麼想怎麼覺得這理由扯淡,扯他孃的螺旋昇天大臭蛋!}
{你一太監能牛逼到讓大軍隨你旨意而動?!你特麼以爲你是晚唐宦官啊!}
{王振找朱祁鎮說唄。}
{就是有沒有一種可能,是王振給朱祁鎮背鍋呢?}
{感覺朱祁鎮出征的想法是:也先不敢主動碰明朝大軍,他帶着大軍去耀武揚威一番後也先主動撤退。}
{後面明軍也是後勤爆炸導致崩潰的,瓦剌軍並沒有一開始就敢和大批明軍正面作戰。}
{但明朝對也先的實力肯定是有所認識的,在之前的四月份就已經搞綏靖政策了。}
{明史對於這次行軍的過程描述的極其荒誕,讓人感覺制定計劃的人甚至連當代初中生都不如。}
{但你知道它瞎寫,並不代表就能“反推”出真實的場景。}
……
大明。
“這還重要嗎!”
朱元璋不知摔碎幾枚茶盞了!
“兩日急徵大軍出征是不是事實!”
“沒有廟算直接出兵是不是事實!”
“朝令夕改又是不是事實!”
“你們憑什麼看不起草原部落?”
“就因爲北伐北征?”
“那你們想沒想過爲什麼要頻繁北伐北征!”
朱元璋叉着腰,唾沫橫飛的謾罵着。
征戰沙場多年他從沒怕過。
但現在他怕了。
一羣勳貴被一個沒卵子的貨牽着鼻子跑。
他們怕的是那太監?
不,他們怕的是皇帝!
一個四六不懂的皇帝!
一個大權在握任性妄爲的皇帝!
而這種人會給大明帶來什麼?
胡亥、宋徽宗。
這倆名字不停的在他腦子裡來回播放。
此時就連隋煬帝都不配進這個名單!
最後,胡亥兩字漸漸隱去。
只留宋徽宗三個字在老朱腦子不停跳躍着。
老朱被這想法嚇一個踉蹌。
“不……”
馬皇后上前攙扶着他,他的手一直顫抖不停。
此時,他連騙都很難騙自己了。
明軍這麼一鬧,就等於走了個折返跑!
撤軍的最佳時機早就沒了!
盛頭時期的草原騎兵有多快、多猛,他難道不知?
除非拋棄輜重連夜不停的急行軍,不然……
這些已經銳氣盡失的大軍,就是草原騎兵嘴裡的肉!
……
【八月十一日,皇帝車駕次宣府東南,行五十六裡。】
【八月十二日,車駕次雷家站,行二十里。】
【八月十三日,車駕仍在雷家站。】
【是日,“車駕將發,宣府諜報虜衆襲我軍後,遂駐蹕,遣恭順侯吳克忠爲後拒”】
【也先的主力部隊追上了負責斷後的明軍。】
……
大宋·真宗時期
趙恆下意識的算了一下。
兩眼不由驚愕圓睜!
“他還在宣府住了一天?!”
……
大唐·玄宗時期
“從宣府東南到達雷家站,竟然只走了二十里就停留了下來?”
李隆基覺得在見過徽欽高三帝后,不會再有讓他驚訝下限的皇帝了。
但現在他發現,他錯了。
短短一段路走了兩天也就罷了。
得到“虜衆襲我軍後”的情報後,不僅未下令加速行軍。
而是在派出斷後部隊的同時,竟然停留下來!
這人有病啊?
該跑的時候你不跑?
這時候這麼硬氣的嗎?
這時候你該學宋太宗漂移就學啊!
……
【恭順侯吳克忠受命先率一萬五千人拒敵,結果被全殲。】
【隨後,成國公朱勇又率三萬人(一說四萬五千人)拒敵,結果在鷂兒嶺被瓦剌騎兵從兩翼伏擊夾攻,全軍覆沒。】
【大明親征軍戰力最強的精銳部隊,就此全軍覆沒。】
【八月十三日,得知軍隊覆沒的消息後,朱祁鎮和王振才領着這支敗象已露的軍隊開始撤離。】
【八月十四日,大軍到達土木堡。】
……
天幕上。
漫天的黃沙飛舞。
荒涼的古道上擠滿疲憊不堪仍在行進的兵卒。
一些騎馬的傳令兵從他們身邊策馬而過,蕩起的沙塵久久不散。
不時看見道邊蹲着一小撮兵卒。
一個個灰頭土臉眯着眼睛彷徨四顧。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坐在石墩上一動不動。
看到這一幕後。
他頓時如同身入冰窖。
整個心都涼了。
www ▪Tтkǎ n ▪C○ 若是軍心旺盛,也不是不能打。
但此時……
你看看這四周的亂象……
這看上去哪裡像大明軍隊!
簡直就是一羣烏合之衆!
要知道,他們的對手是草原上的瓦剌人!
那些人剽悍勇猛,又善騎射,充滿血腥!
再看看這些如同無頭蒼蠅般亂哄哄的兵卒……
“完了……”
……
天幕上的畫面順着軍隊向後推進。
土坡上一片空地,被密密麻麻的大帳佔滿。
中間的位置的營帳是這裡最大的一個營帳。
四周遍插旗幟,一羣太監宮女端着就寢時的各式用具,螞蟻搬家般跑來跑去。
此時,中間的大帳前佇立了一羣人。
在一位大臣的帶領下,衆朝臣緊跟在後默默站立着。
……
【土木堡距離懷來只有二十五里。】
【衆官主張先擁朱祁鎮撤入懷來,但王振因爲自家輜重千餘輛未至而要求留在此地等待。】
【禮部尚書鄺埜力諫,結果被王振呵斥,被左右拖出。】
【於是,明軍大軍駐紮土木堡,既無水源,又處在道路要衝。】
……
天幕上。
王振站在大帳前看着被拉走的大臣,冷笑着。
突然,前方猛然出現騷動!
一匹快馬自前方飛馳而來!
馬上探馬一路大喊:
“報——瓦剌自正前方攻來!”
“唰”的一下,王振臉色變得蒼白!
他大驚失色的鑽進營帳。
營帳前的衆大臣紛紛亂了陣腳,四周一片大亂。
帳篷裡的人往外跑,外面的人往裡面跑。
兵找不到將,將四處跑着找不到傳令的人。
四處都是跑動的兵卒。
而此時,
前面漸漸騰起塵煙。
鋪天蓋地而來!
……
【八月十四日,也先率瓦剌軍將明軍圍困於土木堡。】
【是夜,瓦剌兵連夜猛攻土木堡北面三十里的麻峪口。】
【明軍在此時竟然爆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結成軍陣數次打退瓦剌的進攻。】
【八月十五日,也先佯裝議和,王振一見對方兵退,急令移營。】
【行軍不到三四里,瓦剌兵再次合圍,又以鐵騎蹂陣而入。】
【明軍陣腳大亂自相踐踏,“傷亡居半,死者三分之一”】
【釀造這一慘禍的王振,也一併慘死於軍中。】
【而翻開陣亡名單,更令人痛心疾首:】
【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
【學士曹鼐、張益等數六十六位的仁宣兩朝文武大臣被殺。】
【只有大理寺右丞蕭維楨、禮部左侍郎楊善、文選郎中李賢等數人僥倖逃出。】
【騾馬二十餘萬匹,以及海量衣甲器械輜重,都被瓦剌繳獲。】
……
天幕上。
在那屍橫遍野的戰場上。
隱然飄揚着一面大明的龍旗。
身穿戰甲的朱祁鎮,在數名護衛的簇擁下。
淡然的下馬放劍。
……
【而也先的弟弟賽刊王在經過明朝俘虜的辨認後,也確認了一個驚天的事實。】
【大明皇帝朱祁鎮,被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