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大唐。

李世民又又又想起了李隆基。

“國都六陷,天子九遷……”

手握成拳,一拳砸向扶枕,恨恨道:

“所有出奔都是早有計劃的!”

杜如晦早就想說了,見李世民如此憤怒,頓了頓,開口道:

“現在回頭看看,也多虧玄宗出奔。”

羣臣皆側目而視。

杜如晦又繼續道:

“否則玄宗等人落入安逆之手……”

“靖康之恥可能就變成天寶之恥了……”

靖康之恥四字一出,衆人色變。

一時間竟也說不好玄宗是跑的好還是不跑的好。

李世民更氣了!

“還不都是那混賬做的好事!”

“不然哪裡還會有這等選擇!”

“諸卿,朕去去就回!”

……

大唐·玄宗時期

自看到慈禧逃跑,李隆基就身體前傾,屁股微擡,整個人蓄勢待發。

李泌看着姿勢非常不雅的皇帝,若有所思。

“陛下……你就這麼確定嗎?”

李隆基緊緊盯着面前虛空處,聞言頭也不回的自信道:

“當然,長源,當然。”

“說起出奔,大唐自朕肇始。”

“太宗不可能不想起朕!”

“羣臣爲了消解太宗鬱氣,一定以靖康之事做例,爲朕辯解。”

李隆基嘴角一翹,自信一笑:

“殊不知,龍鳳之姿天日之表,一路勢如破竹登臨大寶的太宗皇帝根本聽不得這種向下比較的提氣話。”

“但他也不能苛責羣臣,畢竟臣子心也是好的。”

“所以!”

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閃,斷定道:

“朕有十足的把握,太宗皇帝一定會來!”

李泌環抱玉笏,覷着眼睛看着一臉自得的皇帝。

你在驕傲自信個鬼啊?!

突然間,李隆基面前金光驟起!

李泌立刻正色整衣,剛剛準備稽首,就見眼前黑影一閃。

然後就是叮咣一陣響。

他擡頭一看,傻在原地。

李世民一屁股坐在地上,一腳踹着一坨東西。

而李隆基抱住李世民飛踹過來的大腿,挨着踹也不鬆手。

只是哭嚎道:

“太翁啊!太孫兒苦啊!”

“沒有工業化!外國人就打過來了!”

李世民臉一僵,隨後更氣了!

好小子!打秋風打到朕身上來了!

“我踹死你!”

瘋狂連踹!

李泌看着那腿都殘影了,立刻上前一步,伏身叩拜道:

“臣,翰林學士李泌,叩拜大唐文皇帝。”

瘋狂連踢停住了。

李世民看向李泌,憤怒的表情頓時軟化下來,眼中透露出一絲欣賞,又浮現出一絲愧意,長嘆道:

“孩子,苦了你了……”

李泌伏在地上,差點哭出聲來。

苦嗎?

誰人能知當他看到安史之亂後的一切,他有多崩潰呢?

物寶天華的泱泱盛唐啊!

怎麼就突然間淪落到藩鎮割據,天子惶惶了!

突然,一雙有力的大手將他托起。

李泌擡頭看去,李世民正半蹲着扶起他。

“臣惶恐!怎敢……”

“多虧有你啊。”

李世民打斷了李泌的話,託着他,兩人一同起身。

“朕曾去了李適那裡,他滔滔不絕講你對大唐的貢獻。”

“平定安史之亂,幫助大唐重歸秩序。”

“你有迴天之智!”

“可惜……”

李世民拍了拍李泌的肩膀,惆悵道:

“那時大唐已無回天之力了。”

李泌悲泣不已。

李世民又拍了拍他肩膀,隨後拉着李泌的手臂向外走去。

“走,跟朕說說你的想法!”

李泌聞言,收拾情緒。

等等,自己好像忘了什麼吧?

“朕叫長源如何?”

“長源啊,你打算怎麼開展工業化啊?”

長源二字一出,李泌頓時將忘了什麼拋諸腦後,開始激動的講述細節想法。

大殿角落。

臉上一張紅色鞋印的李隆基正安詳入睡。

……

大清·康熙時期

“吸氣~呼氣~”

康熙不停的深呼吸着。

“生氣沒有意義,解決不了問題。”

“嘻嘻……朕不生氣!”

胤禛後背都快貼牆上了。

嘻嘻個什麼啊?

阿瑪,你這樣更嚇人啊!

康熙扯出個笑容,笑着道:

“老四啊,朕憋屈啊。”

這話落在胤禛耳裡就是。

老四啊,朕想殺人!但朕又不能無罪而誅,你想個辦法!

他眼皮子直抽搐,硬着頭皮道:

“二哥是太子啊。”

康熙頓時不嘻嘻了。

殿內一陣冷森之氣遊動。

“你,在逼迫朕?”

胤禛低頭道:

“兒子不敢,但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或者說,阿瑪還有傳位打算?”

胤禛知道自己賭對了。

大清未來or大清現在。

他阿瑪會爲未來的事生氣,但一定更注重現在。

康熙也從憤怒中回過神來。

“哼。”

“難怪最後是你繼位。”

“老四啊老四……”

……

大清·乾隆時期

“我要你們回去,每個人都上一道摺子。”

氣到極點,乾隆反而冷靜了下來。

他坐在龍椅上,似乎毫無波動,只是說着尋常小事。

“根據天幕所言之事。”

“講講大清改手之處。”

“講講對外之事。”

“朕不求一時之功。”

“你們明白嗎。”

羣臣明白不明白也得明白。

畢竟脖子上開始發涼了。

乾隆冷眼看着羣臣伏地而跪,繼續不鹹不淡道:

“朕知你們的心思。”

“但朕以前不在意,所謂水至清則無魚嗎。”

“不過現在變了。”

“朕給你們時間處理一下手頭事。”

“希望你們有人不會辜負朕的良苦用心。”

“不然……”

乾隆森寒冰冷的語氣讓羣臣心肝一顫。

“朕也不介意上下官員連坐一事。”

……

大清·光緒時期

寂靜……

幹清宮裡一片寂靜。

慈禧一時有些恍惚了。

她經歷了一次逃跑。

那時是英法聯軍攻入北京。

咸豐帝帶着她一路北逃,到了熱河。

沒想到……幾十年後她再次倉皇出逃!

她都已經是當家人了。

“問題出在哪裡?”

慈禧有些迷茫的詢問着。

她確實不在乎大清具體如何如何,但她也知道大清倒了沒她好果子吃。

與皇帝也確實有分歧,但那些摩擦在她眼裡都是可接受的。

畢竟她是太后。

也只是太后。

但後面的情況她就看不懂了。

從進諫官員被殺一事看出,此時皇帝毫無權力。

換句話說,皇帝被她嚴加看管起來了。

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

【1900年8月至11月,京師大學堂總教習丁韙良提出主張“以華制華”。】

【希望列強與持“東南互保”立場的南方督撫合作,廢黜慈禧、扶植光緒,限制清廷軍力,由洋人入主軍機處。】

……

{扶持光緒靠譜,但洋人入軍機處基本沒可能。東南重臣就不同意。}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大清真的有近代化的可能了。}

{想屁吃,你當列強是來做慈善的啊。}

{但這種意見在當時真的極具代表性。}

{因爲義和團事件後,西方世界普遍認爲清廷內部存在兩股價值觀截然相反的勢力——慈禧被視爲“排外運動”的罪魁禍首,光緒則被視爲新文明秩序的擁抱者。}

{丁韙良勸告西方世界,不要將清廷視爲鐵板一塊,“得區分進步的光緒帝和排外的慈禧太后”,“光緒因熱烈支持進步而被剝奪權力,因此他特別值得我們的同情”}

{他還將自己對清廷的具體處理意見,公開刊登在了《京津泰晤士報》}

……

大秦。

“他這是什麼意思?”

嬴政看懂了,但他不確定了。

如果真按他所想……

劉邦摸着下巴,回想着英國的內閣制度,又結合着兩週春秋之事,帶着幾分猜測道:

“他們應該是想着,由各大國共同議定,放逐慈禧,恢復光緒的權力。”“根據天幕所言,光緒應該是變法失敗。”

“既然失敗,慈禧爲了加強權力就一定會新出政令,這樣,從法理上來講就能取消慈禧所頒佈的一切政令。”

“既然擁護光緒,那光緒的變法就會由各國批准後執行。”

嬴政打斷了劉邦的話。

“那還是皇帝嗎?”

劉邦看着天幕,略微一頓,搖了搖頭。

“最起碼,明面上是皇帝。”

嬴政冷笑着,果然……事情若真按照自己與劉邦推算的這樣。

那各國一定要在中國疆土上劃分利益範圍。

並且指派代表監督各自利益範圍內督撫們的行動。

那這天下就不單單是重返諸國林立了。

這是戎狄封邦!

……

大明·永樂時期

“因熱烈支持進步而被剝奪權力,因此他特別值得我們的同情……”

朱棣捋了兩下鬍鬚,若有所思。

“變法?改革?”

朱瞻基抱着雙臂,倚在朱柱上。

“大差不差,反正一定是跟慈禧鬥起來了。”

“然後失敗了。”

“至於具體如何……”

“就得看天幕能不能說了。”

……

【廣學會的主持者李提摩太,也擬寫了一份關於“如何處置清廷”的意見書,供各國政府參考。】

【他說,時下的中國,已沒有“被各國信任並能執行條約義務的中央政府”,須由列強出面,組織一個聯合內閣,進而“使中國人和外國人獲得持久的和平與繁榮”。】

【這個聯合內閣有具體形態。】

【一、內閣由一半外國人與一半中國人共同組成。】

【二、每個能派遣一萬名常備軍駐紮中國的大國,可以派二人爲閣員。】

【三、中國的總督和巡撫,可以推派同等數目的人爲閣員。這些被推舉的人,必須得到列強的信任。】

【四、內閣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各國人民生命財產,保障中國領土完整。毫無歧視地保護所有國家的利益,而不是一國或幾國的利益。】

【五、新內閣不受任何一國的直接管轄。】

【六、組織一個最高國際法庭,處理這個聯合內閣產生的一切問題。】

【七、過渡時期,責成各省督撫負責各自轄區內的秩序,不可派遣軍隊援救北京。】

……

{這不就如今的日本嗎?}

{丁韙良與李提摩太的主張是“推翻慈禧,重組政府”。但列強的核心訴求是“與一個有所改良的政府完成議和”,兩者訴求就不同。}

{那爲什麼戰後對日本又使用了這一方式?}

{那時是列強,二戰後是兩強劃分勢力範圍。}

{佔領日本的只有美國,佔領也是有成本的,單獨佔領的投入產出的確定性很高。}

{庚子年這麼多國家在華,各有各的想法。}

……

大清·道光時期

“純是無稽之談!”

道光氣的破口大罵。

“讓洋人入主軍機處然後組建內閣?!虧你們想得出來!”

這不就是扶植一個傀儡皇帝!

那清朝就徹底淪爲殖民地了!

就算光緒發佈什麼改革詔書,被各國控制的軍機處會執行嗎?

“幸虧他們也不是鐵板一塊……”

道光突然想到這點。

“對啊……他們也不是鐵板一塊啊?”

爲什麼自己總想着一個人對抗全世界呢?

道光突然想通了一些問題。

他看向天幕,嫌棄道:

“都是讓慈禧帶偏了!”

反正肯定不是朕的問題!肯定不是皇帝的問題!

……

【而列強此時也提出了兩個議和的前提條件:一是懲兇,即處分朝廷中的“頑固勢力”。】

【二是兩宮迴鑾,即要求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回到京城。】

【於是,如何處置慈禧太后,便成了善後問題的核心。】

【這時的西方媒體,對慈禧的觀感已降至冰點。】

【他們支持恢復光緒的權力,同時主張“必須對中國人明白指出,挑起目前戰爭的是慈禧太后”】

【“不同慈禧集團相聯繫的新皇帝”】

【“迅速和適當地懲處起自慈禧太后的所有煽動暴亂的官員”】

【但與輿論的一致聲討不同,列強內部對如何處置慈禧,存在不同意見的。】

【德國堅持將“懲辦真正的禍首”作爲和談的先決條件,且明言所謂禍首“必須是些大傢伙”。】

【英國則認爲“懲辦皇太后是絕對不可能的”,理由是從現實利益角度考慮,這實際上等於“冒着廢棄中國整個國家組織的危險”,無論是對英國還是對整個歐洲,都是不利的。】

【而就在列強衡量得失之際,慈禧太后最後決定做點事來回應列強。】

……

天幕上。

李鴻章跪倒在地,聽着天使宣告諭旨:

“本年夏間,拳匪構亂,開釁友邦。”

“朕奉慈駕西巡,京師雲擾。”

“迭命慶親王奕劻、大學士李鴻章作爲全權大臣,便宜行事,與各國使臣止兵議款。”

“昨據奕劻等電呈各國和議十二條大綱,業已照允。”

“仍電飭該全權大臣將詳細節目悉心酌核。”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既有悔禍之機,宜頒自責之詔。”

“今茲議約,不侵我主權,不割我土地。”

“念友邦之見諒,疾愚暴之無知,事後追思,慚憤交集。”

李鴻章靜靜聽完諭旨,低下頭,高舉雙手接過旨意。

“臣,領旨。”

……

【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900年2月14日),慈禧太后發佈了一個上諭,裡面出現了一句令人至今憤慨的話。】

【“仍電飭該全權大臣將詳細節目悉心酌核,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

【在慈禧的授意下,奕劻和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德、奧、比、西、美、法、英、義、日、荷、俄十一國代表簽訂了合約,歷史上稱之爲《辛丑條約》】

【條約共有十二條正文和十九個附件,主要內容是。】

【第一,派醇親王載灃爲頭等專使赴德國謝罪。派戶部侍郎那桐爲專使赴日本謝罪。在德使克林德被殺處立碑;對杉山彬“從優榮之典”。於外國墳墓被挖掘及被損壞之處,建立“滌垢雪侮”之碑。】

……

一衆皇帝本就在震驚“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種明目張膽的賣國護己之辭。

看到這條約內容更是當頭一棒!

技不如人,城下之盟,他們也能理解。

立碑?!

慈禧你瘋了!

而聊天羣中的一句話,讓清朝皇帝個個咯血不止。

『宋孝宗:這是靖康恥的報應。』

……

【第二,懲辦“首禍諸臣”。賜令莊王載勳自盡,端王載漪、輔國公載瀾斬監候,發往極邊,永遠監禁。】

【其餘主戰大臣,最輕的是斬監候,基本都是被賜令自盡。】

【而其他各省凡經發生教案和義和團的地區,文武官員百餘人分別斬首、充軍或革職永不敘用。】

【第三,在外國人被殺的城鎮,停止文武各等考試五年。頒行佈告永遠禁止成立或加入敵視諸國之會,違者皆斬。】

【各省督撫文武官員於所屬境內如復有傷害外國人等情事,必須立時彈壓懲辦,否則,該管之員,即行革職,永不敘用。】

【第四,向各國賠款白銀四點五億兩,加年息四釐,分三十九年付清,本息合計九點八億兩,以海關、常關及鹽政各進款爲擔保。】

【此外,還有各省地方賠款兩千多萬兩,總數超過十億兩。】

……

大明。

“十億兩……”

朱元璋眼睛都發空了。

這究竟有多少錢啊?

他做夢都夢不出來!

“這些錢……全給那些洋鬼子了?”

馬皇后則是更痛心那些百姓。

羊毛出在羊身上。

廣大百姓什麼也沒做,卻要承擔上面人的錯誤。

真是天大的諷刺。

……

【第五,將大沽炮臺及自北京至海的所有炮臺“一律削平”】

【在天津周圍二十里內,不準駐紮中國軍隊。】

【准許各國派兵駐紮在京榆鐵路沿線的黃村、廊坊、楊村、天津、軍糧城、塘沽、蘆臺、唐山、灤州、昌黎、秦皇島、山海關十二處戰略要地,以控制北京至海的交通。】

【禁止軍火和製造軍火的各種器材運入中國,爲期兩年,並可延長禁運期。】

……

大宋·真宗時期

劉娥看着欲言又止的趙恆,用團扇拍了拍他。

“想說什麼就說唄。”

“吞吞吐吐的作甚?”

趙恆看着她,認真道:

“朕現在突然覺得,遼國還算下手輕的了。”

“大宋情況可比清朝好多了!”

劉娥看着他,慢慢放下團扇,捋起袖口。

“啪!”

趙恆看着落在座位上的巴掌,慶幸自己躲得快。

“你幹嘛!”

劉娥直接罵道:

“瘟桑!”

“你啷個不跟唐太宗比類!”

“盡跟些不三不四的朝代比!”

“一天神戳戳嘞!你是個寶氣邁!”

“一天天莫冒皮皮!除了冒皮皮還能做哈子!”

說着,站起身,一把推開一臉懵的趙恆。

“先人闆闆!”

“看到你就惱火嘞很!”

“爬起!”

……

【第六,在北京東交民巷劃定外國使館區,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民人居住。】

【第七,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爲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變通諸國欽差大臣覲見禮節。】

【《辛丑條約》簽訂後,各國聯軍於八月初五(9月17日)退出北京城。】

【李鴻章一病不起,於11月7日死去。】

【慈禧太后等到聯軍撤走,才從西安啓程“迴鑾”。】

【獲得外國赦免與保護的皇太后,又恢復了往日的窮奢極欲。】

【她不顧深重的國難民災,大肆鋪張,發卒數萬人,驅車三千輛,拉着各省進貢的金銀財寶、綾羅綢緞,一路黃土墊道、懸燈結彩。】

【1902年1月7日,回到北京。】

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第359章 澶淵之盟!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第562章 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爹是朱祁鎮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573章 買定離手!171.第167章 劉邦:乃公有個大膽的想法!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623章 火力覆蓋!火力覆蓋!第754章 九龍之戰鴉片戰爭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75.第73章 亮有一言,請諸位靜聽。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698章 一切解釋權依本天幕所有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第684章 清章帝愛新覺羅福臨303.第294章 白髮孤城(上)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第684章 清章帝愛新覺羅福臨297.第288章 叛亂終結洛陽三月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第477章 目標,南京!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第374章 宋英宗濮議之爭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第556章 成化犁廷!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第685章 李淵:你也配武功滿分?!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244.第237章 玄武門之變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806章 借才合邦大東亞政變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693章 西藏併入中國版圖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第422章 以帝血!換衆生!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殺之始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555章 李泌:吃飯睡覺罵李隆基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第565章 漢文帝真正的堯舜之君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722章 阿睦爾撒納反叛第604章 朱厚熜:勁吔!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489章 你以爲是漢高祖,其實是秦始皇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773章 太平天國!第700章 乾隆:你懂個球!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第439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第359章 澶淵之盟!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第562章 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爹是朱祁鎮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573章 買定離手!171.第167章 劉邦:乃公有個大膽的想法!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623章 火力覆蓋!火力覆蓋!第754章 九龍之戰鴉片戰爭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75.第73章 亮有一言,請諸位靜聽。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698章 一切解釋權依本天幕所有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第684章 清章帝愛新覺羅福臨303.第294章 白髮孤城(上)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第684章 清章帝愛新覺羅福臨297.第288章 叛亂終結洛陽三月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第477章 目標,南京!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第374章 宋英宗濮議之爭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第556章 成化犁廷!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第685章 李淵:你也配武功滿分?!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244.第237章 玄武門之變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806章 借才合邦大東亞政變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693章 西藏併入中國版圖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第422章 以帝血!換衆生!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殺之始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555章 李泌:吃飯睡覺罵李隆基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第565章 漢文帝真正的堯舜之君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722章 阿睦爾撒納反叛第604章 朱厚熜:勁吔!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489章 你以爲是漢高祖,其實是秦始皇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773章 太平天國!第700章 乾隆:你懂個球!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第439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