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閉關鴉片·官場玄機
{嘉慶其實是個不錯的守成之君,雖然平庸,但不折騰。}
{但他的處境其實與劉禪差不多,當時沒外部環境實在是容不得一個守成之君坐在那個位置上。}}
{但嘉慶即便是晚年,精力狀態確實已經下降,也一直維持着一個基本在線的狀態,沒有擺爛過。}
{嘉慶最後七年,有六年都可以進行至少一次閱兵。}
{嘉慶二十三年,阮元當兩廣總督的時候,問嘉慶英國船要是鬧事,是否可以炮擊,嘉慶最開始批覆了個“不必存此念”,結果阮元很快又進行上奏,問如果真到了那一步,難道讓廣州炮臺全部束手就擒嗎?}
{結果嘉慶看了以後,還是改變了原有的想法,重新批示爲英國船需要在限定範圍活動,一旦越界就允許炮擊。}
{可見嘉慶直到最後時段,依然有足夠的自我糾錯能力。}
{確實,雖然接手個爛攤子,但嘉慶從沒擺爛過。就是這個能力有限。但爲人勤勉,聽得進去話,不折騰,也算說的過去了。}
……
大明。
朱元璋看着天幕的話,止不住的吹鬍子瞪眼。
“說什麼屁話呢!”
“他是皇帝!那本來就是他該做的事!”
“什麼時候當個好皇帝要求這麼低了?”
“勤勉就是應該的!”
馬皇后覷着眼睛看着他。
“什麼時候……從成化、嘉靖、萬曆,連年不上朝的時候……”
看着被自己一句話幹熄火的老朱,馬皇后想到大明朝後面的那些“奇葩”
“嘉慶的人品在皇帝羣裡算排的在上面了。”
“雖然治國拿人品一點用都沒有,但是最起碼有這個態度。”
“比一些又蠢又壞的皇帝好太多了。”
……
【外交策略:基本就是延續乾隆時的政策。按照嘉慶本人的話就是:“守成二字,所繫至重”。】
【他所做的《守成論》中則言:“亡國之君皆由於不肯守成也”】
【這也導致閉關政策繼續延守。】
【由於自然經濟和清朝閉關政策的抵制,英國等西方國家的商品不能無限制地進入清朝,佔有清朝的市場,因而英國等西方國家在對清朝的正當貿易中,一直撈不到什麼好處,處於入超的不利地位。】
【爲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英國便決定向清朝輸入鴉片,完全不顧人道的原則,用販賣殺人的鴉片來牟取暴利。】
【乾隆二十二年(1757)英國佔領印度鴉片產地孟加拉之後,即強迫印度農民大量種植鴉片。】
【此後,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主持下,鴉片從印度不斷流入中國,數量日益飛昇。】
【嘉慶五年(1800)每年進入爲四千五百餘箱(每箱約一百至一百二十斤)】
【嘉慶二十五年(1820)爲五千五百餘箱。】
【也是自此以後,鴉片流入越來越大,白銀流失也越來越大。】
【清朝的衰弱開始加快進程。】
【評價C級·得兩分】
……
大宋·真宗時期
趙恆看着“販賣殺人”這四字若有所思,道:
“這東西鐵定不是什麼好玩意。”
“不然天幕不會用這種詞語下了定義。”
“貿易……”
趙恆將心中的華夷之辯先按了下去,開始思考閉關政策對中原整體的影響。
對外來說,閉關政策其實也是一種防禦手段。
是爲了防止海外諸國的貿易侵吞中原。
但這不是真正的防禦力量,真正的防禦力量應當是富國強兵。
因爲如果對面恃強來攻,這種政策便會立刻被打破的。
對內來說,閉關政策完全是作繭自縛的作用。
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的發展。
“此消彼長……必有一戰!”
趙恆微微後仰,嘆了口氣。
“若是勝了,一切好說。”
“若是敗了……”
一旁的劉娥看着他,輕搖團扇道:
“騰蛇遊霧,飛龍乘雲,雲罷霧霽,與蚯蚓同,則失其所也。”
“八國之因,找到了。”
……
大清·道光時期
道光皇帝閉上眼睛,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從道光元年開始,鴉片年輸入就已經高達七千箱了。
上到皇室官吏,下至平民百姓甚至軍隊官兵,吸毒成癮的人愈來愈多。
白銀大量外流,財政造成極大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怎麼能不下決心着手禁菸?
這是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
“不知道林則徐能不能……”
道光想着他新任命的欽差大臣。
“該說的朕都說了……希望不負朕之所託。”
“至於閉關……”
道光看着天幕裡的閉關二字。
臉上陷入沉思。
想解決這政策,不比解決鴉片來的容易。
……
【用人識人:嘉慶的用人識人能力很微妙。】
【在自己親手能觸碰到的範圍內,他很厲害,就像乾隆一樣厲害。】
【但超出自己能接觸的範圍,就與沒有一樣。】
【拿一事舉例。】
……
天幕上。
畫面自上而下,越過層雲山脈,來到淮安市淮安區。
此時渾濁的河水淹沒農田房屋,衝擊着附近山石。
山嶺餘脈處,一羣男女老幼相互扶持,望着鄉土悲泣不已。
……
【嘉慶十三年(1808年)秋,黃河決口,淮安一帶人民流散,朝廷下詔放賑。】
【江蘇山陽縣,當年領得賑銀九萬餘兩,知縣王伸漢通過多報受災人數多領了二點三萬兩,個人貪污了一點三萬兩。】
【這時,兩江總督鐵保按照慣例派官員赴各地檢查賑災工作,派到山陽縣的官員是新科進士、剛分配到江蘇工作的李毓昌。】
……
天幕上。
一名中等身材,時值壯年的官員領着三個隨從在鄉間住戶那裡覈查戶口、分發賑票。
每到一個村子,他都親自核驗民戶造冊、老幼人數,勘驗受災程度以及有無漏賑和冒領現象。
百姓叩拜着,口中呼喊:
“李青天!”
畫面一轉。
一名身材顯瘦的官員執着酒壺,他給“李青天”到着酒,笑道:
“皋言辛苦了。”
“這天寒地凍的,你又天天下鄉檢查,太累了,真是辛苦。”
“你剛剛做官沒有經驗,爲兄癡長几歲,今天與你推心置腹。”
“似你這般做,只能留個虛名,沒什麼實惠,可不是爲官之道。”
李毓昌聞言,一手拿過酒杯,開口反駁道:
“爲官之道,貴在清廉,攫取饑民之口食,非民之父母之所爲。”
“對剋扣賑銀之事任公自爲之,在下實不敢自污以欺天也!”
“然我必呈之上臺,以救生民於水火,以正朝廷之律令!”
說罷,放下酒杯,拂袖而去。
……
【李毓昌到達後,山陽知縣王伸漢就派出自己的長隨包祥,與李毓昌的長隨李祥接觸,討論利益如何分配的問題。】
【這是清朝官場規矩,貪污者不能獨吞,監督者總會憑藉自己的加害能力得到或大或小的份額。】
【李毓昌的長隨李祥告訴王伸漢的長隨包祥,自家老爺到各鄉巡視了,看到災民瀕死的慘狀,十分震驚,回到縣裡調集戶冊覈對後,發現了嚴重的貪冒情況,正打算擬文呈報呢。】
【王伸漢立刻明白,開出了價格,讓自己的長隨傳話,願意拿出一萬兩銀子。】
【但李毓昌一心要當個清官,當即嚴詞拒絕,還要把王伸漢行賄的事情向兩江總督彙報。】
【王伸漢被逼急了,派包祥出面和李祥等三人談判,只要他們下手害死李毓昌,不僅重金酬謝,還要替他們另找新主人。】
【李祥等人於是他們在茶水中投毒,然後又用繩子將李毓昌勒死,僞造了一個自縊身亡的現場。】
【查賑官員自縊這種大事,論理論法都應該立刻立案調查。】
【但王伸漢拿了兩千兩銀票找淮安知府王轂活動,王轂再擬一道呈文到省。】
【布政使和按察使都接受了自殺的結論,兩江總督鐵保也點頭同意,這個事兒就掩蓋了過去。】
【然後,王伸漢通知死者家屬來領棺柩,再把李祥推薦給長州通判當長隨,把另外兩個長隨也推薦了出去,又給了重金酬謝,事情就算處理妥當了。】
……
{黑,真他媽黑。}
{我想起來前幾天偶爾看到的一份報道,一名曝光貪污12億盧比的印度記者慘死化糞池……}
{還有墨西哥的那些反毒市長、警察……男的慘,女的更慘……}
{這世上的每個地方都不乏心懷天下、有經世濟民之心的人,但這樣的人在黑暗的世界裡很難出頭。}
{李毓昌,爲了災民,連命都搭進去了。}
{但凡有點良心、想真正爲國辦事的人,進了官場就會發現,自己根本辦不成事。}
……
季漢·懷帝時期
這些東西對劉禪的衝擊有點大了。
他雖然單純,但也不是什麼事都不懂。
但黑成這樣……
“這是爲什麼?”
諸葛亮輕搖羽扇,嘆息道:
“是啊,爲什麼呢?”
“因爲天下污濁了。”
“你要做事,就要擔責任、冒風險。”
“尤其是爲國家做事,往往要得罪許多在任官員。”
“例如想建營擴編,大家找些無業遊民糊弄上,然後私分軍餉,個個都撈得盆滿鉢滿。”
“假如某個軍官說,我不吃空餉,就要實打實地爲國家建立兵營、招兵練兵,那麼其他人就得少撈錢。”
“這就成了斷人財路……”
“李毓昌就是這麼死的。”
“你做清官可以,你不能讓大家跟着你一起做清官啊。”
劉禪聽得臉色發白。
“那這……這天下……”
諸葛亮回想着歷朝歷代,搖頭道:
“自明朝開始,腐敗就開始擴散,直至乾隆朝滲透入大清的骨髓。”
“表面看起來光鮮輝煌,實際上到處是膿包爛瘡,不堪一擊。”
“因此,對於做官者來說,尸位素餐纔是最佳選擇。”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辦法。”
諸葛亮眼中閃爍精光,擲地有聲道:
“從頭再來。”
……
大明·隆慶時期
朱載坖坐在搖椅上,一晃一晃的。
“可惜了……這李毓昌命不好。”
“初入官場,沒有海瑞那麼高的人氣、名氣,更沒人家那麼好的運氣。”
“如此想學海瑞,打破官場潛規則,那是必定要碰得頭破血流的。”
一旁的張居正剛想說話,朱載坖百無聊賴的揮了揮手,平靜道:
“朕知道,朕明白。”
“做官就是要清廉,愛民如子,爲國分憂。”
“李毓昌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但是叔大,你我都明白,這是擺在檯面上說的明規則,十分正確。”
“可在這官場下,這個明規則沒有任何可行性,通行幾乎無阻的是無法宣之於口的潛規則。”
朱載坖躺坐在搖椅上,看着天幕裡的嘉慶皇帝,平淡道:
“百姓就像韭菜,被割了一茬又一茬。”
“你不割,也會有別人來割。”
“所以嗎,鵪鶉嗉裡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這才成了做官的真諦。”
“廉潔奉公、勤政愛民那只是十分正確卻又毫無可行性的廢話。”
“利益,纔是引導官員言行舉止的指揮棒。”
“在利益面前,皇帝也不好使。”
“叔大啊,大明有你纔是真的有福氣。”
“但根子爛了,扶是扶不住的。”
“咱們只能,另起爐竈。”
張居正看着一直懶懶散散的皇帝,躬身至地道:
“臣,願效犬馬之勞!”
朱載坖微微一笑:
“好啊…好啊…”
“你我也效仿一下昭烈武候,給後人留下一場君臣相得的佳話。”
……
【沒多久,李毓昌的族叔李太清前來領屍】
【隨後,在李毓昌的遺物中發現了一份文稿,上面有“山陽知縣冒賑,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等語。】
【李太清仔細查看李毓昌的衣服,發現李毓昌自縊時穿的那件衣服上有一片若有若無的血跡。】
【他悄悄在山陽縣一帶走訪,災民們說起李毓昌之死,皆失聲痛哭,直言縣令王伸漢有殺人嫌疑。】
【李太清沒有返回去質問王伸漢,而是不動聲色的起靈回家。】
【回家後,李太清做主開棺驗屍,發現了中毒症狀。】
【李氏家族好不容易出了個進士,就靠着李毓昌光宗耀祖呢,剛上任就橫死在外,李家自然不肯善罷甘休。】
【當初在王伸漢的地盤上,李太清不敢輕舉妄動,現在回了老家,哪還有顧忌?】
【衆族人當即湊足了盤纏,由李太清出面,直接去京城督察院告狀。】
……
{古代宗族的團結在此刻表現得淋漓盡致。}
{爲啥其族叔去告狀?}
{清朝是不允許女人上大堂告狀的,但可以讓男性家屬代爲告狀,稱爲“抱告”。}
{所以古人拼死也得生個兒子,不然連打官司都打不了。}
{李毓昌死後,第一苦主是李毓昌的妻子李林氏,李太清是抱告人。}
……
【都說嘉慶平庸,但是嘉慶並不傻,相反,在很多地方比一般人要精明許多。】
【畢竟人家是身心正常、受過嚴格教育的皇子,不像司馬衷那樣。】
……
司馬衷指着天幕道:皇后,他再說朕!
賈南風給他擦着嘴:因爲陛下厲害。
司馬衷眼睛一亮。
……
【拿到狀子,嘉慶十分重視,當即召集羣臣討論案情,並提出了自己的幾個疑問。】
【首先,李毓昌登科及第,放任做官,正是春風得意之時,怎麼忽然就自殺呢?自殺原因是什麼?】
【其次,李毓昌的三個隨從和王伸漢非親非故,王伸漢怎麼那麼好心,在李毓昌死後將他們三人一一妥善安置?】
【再次,李毓昌是查賑欽差,怎麼一點查賑的資料、記錄都沒留下?他寫的這幾句話又是怎麼回事?】
……
大漢。
劉邦揣着袖子看戲,看到此處嚯了一聲:
“嘿!他不傻嘿!”
“這分析問題還挺有條理的。”
呂雉持保留意見,她淡淡道:
“事情捅到這兒了,皇帝肯定要查。”
“問題是,皇帝不能親自去查案,這事兒得交代下面的人去辦。”
劉邦眼珠子一轉,看向劉盈道:
“盈兒,你說該怎麼查?”
劉盈板着臉道:
“京官帶兵去查。”
劉邦一拍手對呂雉道:
“你看!他都知道!”
呂雉狠狠的白了他一眼。
……
【因爲此案關係到朝廷命官的生死,應當徹底追查,查個水落石出。】
【所以。嘉慶諭旨傳到兩江總督鐵保這裡,鐵保再轉達給淮安知府王轂,王轂一揮手再傳給山陽縣令王伸漢。】
【皇上說李毓昌死因可疑,命你好好查查。】
……
{王伸漢:不是……皇帝也是我的人?}
{自己查自己?荒唐到無語……}
{舉報一圈,發現信還在手裡。}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氣的臉都綠了。
但他只能忍着。
看了一眼滿朝大臣,他決定先辦正事。
……
【理所應當的,這事兒就一直拖了下去。】
【還是李太清在京城一直等到了來年夏天,江蘇那邊還是一點消息都沒有。實在等不下去了,再次去都察院擊鼓鳴冤,拼命催逼。】
【都察院不背鍋,轉身就把皮球踢給了皇帝,上奏說江蘇那邊耗費多時,毫無進展,原告催逼甚緊。】
【嘉慶龍顏大怒之下,直接給山東巡撫吉倫下旨,讓吉倫接手李毓昌一案,速速查清,不得有誤。】
【吉倫是山東巡撫,跟江蘇官場沒交情。】
【山陽縣那邊貪再多的錢,也上供不到山東這裡,自然也就犯不着爲毫無利益的事觸怒龍顏。】
【因此,吉倫接旨後事情很快水落石出。】
【山陽縣令王伸漢和包祥處斬,李祥和另外兩個參與謀殺的長隨被凌遲處死。】
【淮安知府王轂被判絞刑。】
【江蘇巡撫汪日章被革職爲民。】
【兩江總督鐵保被髮配新疆墾荒。】
【李毓昌被嘉慶樹爲官員的榜樣,親自寫詩褒揚,追加知府銜,還爲他過繼了一個兒子傳宗接代,並賞給這個兒子舉人功名。】
【李毓昌的族叔李太清四處奔波,爲李毓昌沉冤得雪作出巨大貢獻,也被賞了一個武舉的身份作爲褒獎。】
【從表面上看,嘉慶對此案的處理可謂天公地道、十分妥善,但案子折射出來的深層次問題,則表明清官場的貪腐黑暗已經達到一個令人絕望的地步。】
【嘉慶對此案的判罰也是賞罰分明,處理的是非常棒的。】
【但是他沒有抓住一個點打擊一個面。】
【嘉慶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缺點。】
【所以他想要延續康乾盛世的體制,所以沒有更多政策上以及動作上的大刀闊斧,導致治標不治本。】
【評價C級·得兩分】
……
大清·雍正時期
雍正看着天幕裡的淮安案,牙都要咬碎了。
“真是……匪夷所思……真是目無法紀!”
“知縣貪污賑災銀兩也就算了,還敢毒殺查賑大員!”
“真是駭人聽聞!”
“而知縣的上司淮安知府收了區區兩千兩銀子,就能把查賑大員的命案給壓下去?!”
“朝廷欽差的命就值兩千兩銀子嗎?!”
“而知府的上司一點兒辦事能力都沒有!”
“還什麼兩江總督!大清的封疆大吏都是這種貨色!”
雍正氣的來回踱步。
“不行!”
他越想越氣。
“一個個,憊懶無比!”
“想舒舒服服的當懶豬?”
“朕不答應!”
“都得給朕幹活!往死裡幹!”
“來人!”
小太監從門外跑跪下。
雍正黑臉道:
“召集羣臣,太和殿議事!”
……
【後世影響:清朝在嘉慶時期由盛而衰是客觀事實。】
【但說實話,這和嘉慶本人沒多大關係。】
【嘉慶非常勤政,僅次於雍正,一天不看奏章就渾身難受,勤勤懇懇,不敢有絲毫懈怠,而且非常節儉,不喜歡到處去玩。】
【但嘉慶那會兒已經是十九世紀了,世界格局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歐洲工業革命蓬勃發展,美國也已經獨立並發展起來。】
【嘉慶單靠自己的勤政是無法改變清朝這麼大一個國家的格局與發展大勢的。】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時代侷限性。】
【在他的崗位上,當然的嘉慶至少是非常合格的,兢兢業業地將清朝平穩地支撐了二十五年。】
【一個幾億人的大國,有着幾千年的沉重傳統,想要靠一個人在二三十年的時間裡做出徹底的改變,猶如做夢。】
【評價C級·得兩分】
【總分:十三分】
無獎問答。
請問“這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要不然怎麼對付得了那些壞人?!”
這句話出自哪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