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永樂大帝朱棣!

【縱觀朱棣的帝王生涯可謂極其充足。】

【對外五徵漠北,南征安南,向西設立哈密衛,行使中央對西域的主權。】

【派陳誠出使帖木兒帝國,使其恢復與明朝的朝貢關係。】

【更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航海行動:鄭和下西洋,引得萬國來朝。】

【向大明朝通貢稱臣的國家,更達三十多個,最遠到達今日西非地區。】

【對內更修治皇皇鉅著《永樂大典》】

【遷都北京,重修京杭大運河。】

【文治武功讓他做了個遍,但問題來了。】

【錢從哪裡來?】

……

{靠鄭和拉外貿唄,不然就農業帝國那些稅賦,能支持他遷都和通運河就已經到頭了。}

{鄭和下西洋雖然是賺了很多銀子,但是幾乎全部進了皇帝的腰包。}

{其實你要說皇帝派船隊出去掙點錢也沒啥說的,但問題是,那造船的錢是讓國庫來買單的。}

{於是永樂朝就形成了一個有意思的循環,國庫出錢,鄭和出海,貿易往來,皇帝掙錢,貼補國用。}

{但在外朝來看,這就是虧了國庫肥了皇帝一個人!}

{國庫虧損國家財政就得出問題,雖然皇帝能自掏腰包補足虧空,但是外朝依然不能答應下西洋繼續下去。}

{因爲朱元璋時代雖然實行海禁,但海外貿易是禁不掉的,走私隨之誕生。}

{到永樂時期,東南沿海已經形成了很多華人爲主的海盜集團。}

{海盜集團進行走私貿易,但畢竟見不得光,走私來的貨物怎麼處理,就少不了東南地區的官僚集團幫助銷賬。}

{逐漸就形成了海盜——官僚這種奇怪又合理的黑色渠道。}

{但鄭和的橫空出世打碎了這一切,國家隊一出手,這些個人勢力無論在武力還是商品財貨方面,都完全無法與皇家代表相競爭。}

{最要命的是鄭和的行爲是合法的,而他們的地下貿易是違法的,連堂堂正正的較量都沒可能。}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鄭和此舉跟掘了這些官員的祖墳無異,不知被多少官員所詛咒。}

{這也就是爲什麼明清兩代官場一直對鄭和下西洋一事持堅決反對態度的根本原因。}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看着天幕嘴裡唸叨着。

“萬乘之國有萬乘之賈,千乘之國有千乘之賈。”

“非君之所賴也,君之所與。”

“故爲人君而不審其號令,則中一國而二君二王也。”

“你知道爲什麼管仲要如此說了嗎?”

劉啓揉了揉抄書時久而疼痛的手腕。

“商人乘民之危來控制百姓手中的糧食、物資,使貧者喪財物。”

“又趁百姓急於交稅,而壓低價格。”

“所以管子才說商人若不嚴加看管,就是一國之中的第二君主。”

劉恆點點頭。

“重農抑商,就因此而論。”

“但此一時彼一時。”

“春秋時,士與世卿有世祿。”

“漢至宋末,百官也有職田俸祿。”

“這些都是依託於皇帝,依託於土地。”

“但朱元璋改變了這一切。”

劉恆捻了捻手指,

“他斷了官員的土地,官員只能選擇貿易。”

“若此時能學管仲之事,明朝未必不能以外臣而養天下。”

“一如齊國稱霸一般。”

“但他又斷了海禁。”

劉恆想到此處心中頓生一股荒唐。

君視臣爲草芥,則臣視君爲仇寇。

這麼簡單的道理他不懂嗎?

“而此時這些人已經嚐到甜頭,朱棣又開了海禁以君身入場納財於內庫……”

劉啓順着思路思索下去。

“這麼一說……阿父,這大明官員恐怕與皇帝是離心離德啊。”

劉恆笑了笑。

“你忘了鄭和是什麼人了嗎?”

“他們早就離心離德了。”

“朱元璋啊……”

皇帝語氣莫名的搖了搖頭。

“那朱允炆其實是唯一能再次重新建立兩者之間信任的皇帝。”

“可惜,天真的皇帝碰上了古板的臣子。”

“最後是篡位的藩王繼續爲了法理而延續太祖的政策。”

劉啓感覺一陣陣的腦袋大。

“這纔剛開國啊?怎麼到阿父你嘴裡就是一股亡國味兒啊?”

劉恆看着一臉迷惘的兒子,勾了勾嘴角。

“亡國倒不至於。”

“還有勳貴在呢,文武平衡一下也勉強能行。”

“只是皇帝與大臣相互防備。”

“天下百姓又要在夾縫中動盪不安了。”

……

【這就不得不提朱棣身後的男人了。】

【建文帝朱允炆手下的“後勤部長”——大明戶部右侍郎。】

【夏原吉。】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一臉難言的緊着臉,

“什麼背後的男人……”

“怎麼聽着這麼彆扭呢?”

……

大明·宣德時期

“夏尚書,大才也。”

朱瞻基揹負雙手望着天幕。

爺爺的那些大工程要是沒自家老爹調控,夏尚書出主意。

“……爺爺做的最對的事就是沒有殺掉夏尚書。”

……

大明·建文時期

朱允炆看着天幕臉色變化。

夏原吉這人他是瞭解的。

他不是那種臨陣變節者,他眼中只有國而無君。

既然他能在燕王手下當值,那就是燕王得到了他的認可。

他認爲燕王比朕更適合當皇帝……

“罷了罷了……”

……

【掌管天下財賦不是個容易的事。】

【特別是在剛剛經歷過靖難戰火的大明。】

【國庫裡的錢糧是有限的,小到給官員發工資、修繕宮殿,大到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對外打仗】

【一切事務都要由戶部撥款支持,稍有差池便是掉腦袋的事。】

【而朱棣偏是個需要用豐功偉績來證明自己的君主。】

【編修《永樂大典》、六下西洋、五徵漠北、攻安南、修紫禁城、通運河……】

【每一個都是“燒錢”的大項目。】

【國家剛剛遭遇戰爭,能正常維持朝廷的日常開支就很了不起了,哪還有餘錢去完成皇帝的理想?】

【沒看到有開皇之治的隋朝都被隋煬帝開挖大運河給“挖”沒了嗎。】

……

大隋。

“我就知道!”

楊堅氣呼呼的一拍案桌!

“朕的大隋明明能達到漢唐的成就!”

“就是讓這混賬連累了!”

“現在一提大隋,誰記得開皇之治!?”

“只記得那混賬挖河亡國!”

獨孤伽羅看着他,眼睛一轉,笑道:

“你也往好處想想。”

“那小子是做事沒分寸導致亡國。”

“總比胡亥強吧?”

“那是正兒八經標準的亡國之資啊!”

楊堅一時不知是該笑該哭。

比點好的人行嗎。

……

【但面對這一切,夏原吉很有辦法。】

【“裁冗食,平賦役,嚴鹽法、錢鈔之禁,清倉場,廣屯種,以給邊蘇民,且便商賈。”】

【通過裁撤多餘的機構和人員,縮減國家財政支出。】

【通過減輕全國賦稅,嚴厲打擊私鹽買賣,將囤積在倉庫裡的物品變現,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推廣屯田種植方式,讓邊防軍士在平時也能耕種,自給自足,減輕對國家財政的依賴。】

【鼓勵沒有分到土地的農民到邊境去落戶開荒,與民休息。】

【通過頒佈一些新政策惠及商人,讓他們爲大明經濟發展提供助力。】

【對富人增收稅款,減免窮人的稅款,且要允許人們出錢來代替勞動。】

【賞賜臣下或外來使節時,夏原吉建議進行一次性封賞。】

【雖然一次性封賞數額巨大,但可以有效減少因封賞的長期性造成的大明財政資源的持續浪費。】

【面對數量日益龐大的大明宗室,則提出開放鹽引】

【允許宗室藩王運銷食鹽,自給自足,減少朝廷每年需要支付及賞賜給藩王的大筆經費。】

【這些措施,爲永樂盛世下每一次大手筆的花銷提供了保障。】

【在支撐朱棣的“理想”順利進行的同時,也讓大明在提高國家影響力、增加國庫收入、改善民生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鄭和、宋禮等人才有了用武之地,也初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用人識人:評價S級·得五分。】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打了個哈欠,隨後抹了抹眼角。

不就是桑弘羊嗎。

沒什麼了不起的,朕有!

……

{我覺得這五分給高了,別的不說,就說夏原吉,朱棣挺對不起他的。}

{當初朱棣打算三徵漠時,夏原吉直截了當說:國家連年戰爭,基本都無功而返。}

{軍馬儲備損失十之八九,災荒不斷,內外交困。況且你年級也大了,身體不好,出征漠北這種事找個將領代表一下就行。}

{這些話哪個不是肺腑之言?但朱棣直接下詔抄了夏原吉的家,並將他下了詔獄。}

{而這位“永樂盛世最強保障”掌管天下財賦數十年,家裡除了皇帝賞賜之物以外,就只剩下些破衣爛衫、瓶瓶罐罐。}

{一輩子跟錢糧打交道的他能將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使永樂盛世威名遠播,卻沒能爲自己留下半分餘財。}

{清廉至此可見一斑,人家是爲國爲民二十年,你朱棣真以爲人家是爲了你啊。}

……

劉徹覺得天幕在針對他。

這種大臣給朱棣幹嘛!

應該給朕!

桑弘羊在這點上還是差一點啊。

“莫有完全體的諸葛亮。”

“給朕一個內政類的諸葛亮也行啊!”

“朕又不挑!”

霍去病撓了撓鬢角。

這還不挑呢?

諸葛亮還能組合嗎?

……

季漢·懷帝時期

諸葛亮下意識的緊了緊衣襟。

劉禪看見了,扭頭大聲道:

“來人!拿大氅來!”

隨後關心道:

“相父,我們要不進去看吧。”

“莫要受了風着了涼。”

諸葛亮擺擺手。

“無事,只一陣涼風吹過,不礙事。”

……

【公元1403年七月,朱棣命侍讀學士解縉採天下圖書編爲一書】

【“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理、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爲一書,毋厭浩繁。”】

【前後共動員接近三千位學者參與,於1407年十月完成。】

【全書共22877卷,裝成11095冊,約3.7億字。】

【全書按《洪武正韻》的韻目編排,以韻統字,以字系事。】

【舉天文、地理、人倫、國統、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聞異見。】

【日、月、星、雨、風、雲、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隨字收載。】

【全書分門別類,記錄上自先秦,下到明初的八千餘種古書資料。】

【凡入錄之書,不許任意刪節塗改,必須按原書一字不差地整部、整編、整段分類編入。】

【這種編輯方法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學、歷史、地理、語言、文學、藝術、宗教、科學技術等方面豐富而可貴的資料。】

【朱棣賜名爲《永樂大典》,並將其珍重地保管在修建後的南京文淵閣中。】

【《永樂大典》也被稱爲“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成爲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

{然後就被燒了。}

……

大明·永樂時期

“燒了?!!”

有點愧疚夏原吉的朱棣,再看見《永樂大典》後非常得意。

又見了了幾句說完,還有點不滿。

然後就看見被燒了!

打仗都沒跳出來的心差點跳出來!

……

{燒的原稿,正稿還在。}

……

朱棣長長舒了一口氣。

……

{但也陸續遺失的只剩八百多捲了。}

……

朱棣:“什麼!!!”

……

{陸續遺失的是嘉靖抄錄的副本。}

……

朱元璋:怎麼哪都有他啊?

朱棣:乾的好!

……

{但原本確實是沒了。}

……

朱棣氣的全身顫抖。

那可是他寄託法理的希望啊!

一旁的朱瞻基擔心的看着他。

就見朱棣在那嘀咕着。

他悄悄走進兩步,聽清講的什麼。

“抄,必須的抄!”

“多抄!狠狠的抄!”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看着天幕皺眉。

“一本類書罷了。”

“因類取裁又不能使人窺書全貌,溯其源流,徵其來處。”

“朕的《四庫全書》纔是前人未做之事!”

和珅立刻豎起大拇指。

“萬歲爺說得對啊!”

“類書罷了,歷朝歷代誰不修纂?”

“但像《四庫全書》這種涵蓋漢代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天下所有經集的叢書!”

“只有萬歲爺您能辦成!”

“這就是天意!”

和珅一甩袖子,跪在地上,大聲道:

“上天,以此告知陛下!”

“告知天下衆生!”

“唯我大清,千秋萬代!”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乾隆壓着嘴角,手裡的扇子都快扇冒煙了。

“你看看你,說就說,激動個什麼,快起來。”

和珅站起身,用衣袖抹了抹眼角。

乾隆看着這一幕,嘴角帶笑:

“你看看,還哭了。”

“前些日子暹羅上了象牙一百擔,你挑幾對拿回家玩去吧。”

和珅紅着眼睛,又行了一禮。

“奴才謝萬歲爺隆恩!”

乾隆擺了擺手,

“行了行了,繼續看。”

……

【後世影響:唯一一個漢人天子遠渡沙漠者。】

【設立奴兒干都司、營建北京、浚通大運河、鄭和下西洋、修《永樂大典》】

【歷朝歷代的皇帝幹成其中的任何一件都足可豎立一座豐碑。】

【所以,當我們全面衡量朱棣的功過時。】

【不難得出結論,朱棣是第一流的封建帝王,】

【在第一流的封建帝王裡,他也是傑出的。】

【永樂大帝四個字,就是對他最好的寫照。】

【評價S級·得五分】

【合計軍事、制度、外交、民生、用人、影響。】

【總分:二十六分】

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572章 鐵腕皇帝三選一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623章 火力覆蓋!火力覆蓋!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154.第150章 劉裕:單手指天!卻月陣!開!第745章 “儒家聖君”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第799章 以我之身,撞沉吉野!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殺之始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33章 漢武帝劉徹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405章 不得其生!不得其死!受盡苦楚!永墮無間!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28章 封狼居胥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第600章 明肅帝朱厚熜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27章 帝國雙璧!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59章 完美的“第二位”皇帝第320章 唐懿宗李漼256.第248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上)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748章 道光皇帝第59章 完美的“第二位”皇帝第812章 最終章:麥子熟了幾千次,人民萬歲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196.第191章 意氣風發時,壯志難酬日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488章 佃農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第568章 “英”殺于謙“孝”棄王越第754章 九龍之戰鴉片戰爭第49章 隕石:我特麼來辣!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266.第258章 李治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712章 設軍機處斬掉相權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第541章 朱祁鎮御駕親征朱祁鎮班師回朝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第64章 嬴政:去吧!你們的封國就在那裡!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451章 元世祖忽必烈第541章 朱祁鎮御駕親征朱祁鎮班師回朝第17章 漢惠帝劉盈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183.第179章 精神病皇帝。第665章 盧象升之死。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第418章 順昌大捷岳飛北伐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250.稿丟了,盡力趕。
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572章 鐵腕皇帝三選一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623章 火力覆蓋!火力覆蓋!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154.第150章 劉裕:單手指天!卻月陣!開!第745章 “儒家聖君”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第799章 以我之身,撞沉吉野!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殺之始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33章 漢武帝劉徹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405章 不得其生!不得其死!受盡苦楚!永墮無間!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28章 封狼居胥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第600章 明肅帝朱厚熜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27章 帝國雙璧!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59章 完美的“第二位”皇帝第320章 唐懿宗李漼256.第248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上)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748章 道光皇帝第59章 完美的“第二位”皇帝第812章 最終章:麥子熟了幾千次,人民萬歲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196.第191章 意氣風發時,壯志難酬日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488章 佃農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第568章 “英”殺于謙“孝”棄王越第754章 九龍之戰鴉片戰爭第49章 隕石:我特麼來辣!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266.第258章 李治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712章 設軍機處斬掉相權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第541章 朱祁鎮御駕親征朱祁鎮班師回朝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第64章 嬴政:去吧!你們的封國就在那裡!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451章 元世祖忽必烈第541章 朱祁鎮御駕親征朱祁鎮班師回朝第17章 漢惠帝劉盈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183.第179章 精神病皇帝。第665章 盧象升之死。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第418章 順昌大捷岳飛北伐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250.稿丟了,盡力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