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

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

天幕上。

金光降落。

『消除病痛,予壽七載』

趙匡義面無表情的坐看金光沉浮。

七年?

爲什麼是七年?

……

【宋太宗有九子,其長子趙德崇自幼聰明機警,相貌像宋太宗,宋太宗也很屬意這個長子。】

【公元982年三月,十六歲的趙元佐出閣,住內東門別宅,拜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爲衛王,並赴中書門下辦公。】

【第二年十月,遷居東宮,改賜名“元佐”,加任檢校太尉,進封爲楚王。】

……

大漢·武帝時期

“若朕所料不差……”

劉徹盤算了一陣,緩緩開口道:

“這人一定不是皇帝!”

一旁的衛子夫正哄着小劉據,眼睛一瞥也沒搭話。

皇帝的身子一僵,似坐久一般活動了一下身子,又往二人身邊挪了挪屁股,清了清嗓子道:

“嗯,一定不是!”

沒人搭理。

有點羞怒的劉徹斜睨了一眼那邊母子倆。

輕哼一聲,身子往反方向一倒,倚靠着軟枕開始自顧自的生悶氣。

要不是朕理虧,朕能受這個氣!

……

曹魏。

“若孤所料不差,這人就是皇帝!”

曹操捋了捋大鬍子,斬釘截鐵下了結論。

劉備孔明沒有搭話,一旁的孫權眼睛一轉笑道:

“魏王,此見何得?”

曹操笑得眼睛都眯起來了,大聲道:

“其子類父爲一,其父愛子爲二。”

“而最關鍵的……他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太子繼位!”

……

大唐。

這幅場景李世民是越看越眼熟,越看越彆扭!

同樣是太……宗……

同樣繼位的不正常。

同樣有個聰明機敏的好長子。

同樣讓名正言順的嫡長子入東宮位。

李世民的視線不由自主的瞥向已經昏昏欲睡的小李治。

還同樣有九個兒子!!!

後面不會也同樣讓其他兒子撿漏吧?

……

大宋。

趙匡胤看着天幕卻心生不妙。

惟吉自幼張於宮中,由朕親養。

好文受學,一覽成誦。

懂事理,知道義。

唯有一點,太重情重義。

這是好事,但碰上他父親那陰私之人恐怕是要父子成仇的。

身後傳來的陣陣慘叫打斷他的思路。

趙匡胤一拍桌子回頭怒吼道:

“把他嘴堵上!”

“煩死了!”

“上個藥而已!喊個甚麼!”

“再喊!鞭子上抹藥抽你!”

慘叫聲戛然而止!

……

【公元982年五月,宋太祖三弟,秦王趙廷美被人告發驕橫恣肆,有異謀,宋太宗罷免其開封尹之職,出爲西京留守。】

【十一月,又有人告發趙廷美與宰相盧多遜來往詭密,私贈弓劍,陰謀篡位。被宋太宗貶爲涪陵縣公。】

【楚王趙元佐不滿三叔被無證貶謫,從而憤憤不平,公然質問宋太宗,從此失寵。】

【公元984年,趙廷美死於房州的凶訊傳來,趙元佐一氣之下,精神失常。】

【公元985年九月,疾病基本痊癒,宋太宗“發德音”大赦天下。】

【但重陽節家宴那天宋太宗沒讓其出席。】

【趙元佐悶悶不樂,自斟自飲,酒後舊病復發,縱火焚燒宮殿。】

【宋太宗將他廢爲庶人,軟禁起來。】

……

大隋。

楊堅看着此子感嘆不已。

爲叔叔出頭,也是真性情,可惜生在皇家。

“宋太宗有一句話說的很對。”

“有什麼事,等你當了皇帝再說。”

獨孤伽羅不認同他言下之意,沉聲反駁道:

“此子有情有義,開口求情許能讓其三叔得一線生機。”

“若不說,他三叔必死無疑。”

……

大唐·高祖時期

“這孩子有點軸啊……”

李淵皺着眉頭理解不能。

趙光義除掉趙廷美是爲了讓你趙元佐可以繼承皇位啊!

你這孩子分不清哪頭重哪頭輕嗎?

居然能把自己逼瘋?!

“趙家……人才濟濟啊。”

……

【趙元佐被廢,二子趙元僖上位。】

【公元986年十一月,趙元僖出任開封尹,並進封許王,加中書令。】

【按理說他的皇位應該是板上釘釘了。】

【但就在淳化三年十一月(公元992年),他突然暴斃了!】

【《宋史》給出的緣由是他的妾室想毒死王妃,但下錯了藥。】

【然而趙元僖的王妃早在七年前就死了。】

【這件事成了宋朝上的又一出離奇死亡案。】

……

大唐·高宗時期

李治翻手按下書卷,看着天幕若有所思。

但也不是他心理陰暗,只是這事看起來很像多方勢力下做的。

其中最有可能下手的就是下一個順位繼承人。

而幫手……許是趙匡義。

而原因,就在趙元佐的身上。

趙元佐是嫡長子又受其喜愛,他的位置本應該是不可動搖的,但一坐上那個位置他就成了衆矢之的。

而質問君父這一行爲徹底動搖了他的位置。

隨後他就瘋了……不管是真瘋還是假瘋。

這都是一個可以操作攻忤的理由。

而這裡,二子趙元僖的可能性最大。

尤其是放火燒殿這事……究竟是他自己無意識做的還是讓人引導的?

若是引導的,誰會最得利呢?

而宋太宗會不會忌恨這人害他愛子被廢呢?年歲越大身體越虛的他會不會怕這個兒子呢?

下一個順位之人又會不會暗害這第二個太子呢?

想着想着,李治腦中突然一道靈光閃過。

若是隻讓人知道有人被立太子,卻不說何人是太子,是不是就能避免太子被人盯着的風險了?

……

天幕上。

穿着白袍的趙匡義將手中的奏疏放下,看着眼前的大臣略有幾分埋怨道:

“平仲啊,你怎麼纔來!”

大臣俯首恭敬道:

“臣非召不得至京師。”

趙匡義聞言,雙眸閃過一絲精光。

捋須緩聲道:

“朕的箭傷不愈,近些日子身體越發虛弱。”

“你寇準是什麼樣的人朕深知,這次召你回來就是想問問你。”

“朕諸子中……誰可以託付神器?”

寇準沉穩回答道:

“陛下要爲天下選擇明君,不能和後宮的妃子、宦官商量。”

“也不能和我這樣的近臣商量,這件事,必須由陛下來做決定。”

趙匡義低頭沉默許久,揮手屏退左右的侍奉宮人,輕聲問道:

“元侃可乎?”

寇準身體微不可查的一頓,語氣卻不動搖:

“知子莫若父,臣愚鈍,不知與也。”

趙匡義站起身,雙手按桌身體前傾。

“伱爲人剛直明智,不阿諛奉承。”

“故朕問你,你如此推辭……是諸子無一人可用嗎。”

寇準聞言,知不能再次推辭,長躬一禮。

“臣觀諸子皇孫,無不令美。”

“只有襄王,得人心深矣。”

……

【公元994年九月,宋太宗任命第三子趙元侃爲開封尹,進封壽王。】

【公元995年八月十八日,立趙元侃爲皇太子,改名“恆”,兼判開封府。】

【宋朝第一個皇太子,誕生了!】

……

大唐·玄宗時期

楊玉環輕捧額頭,娥眉微蹙。

“一句話繞了好幾個圈子!到頭也沒看明白是何意思。”

李隆基捋了兩下鬍鬚,看着有顏無腦的女子露出笑容。

“簡單講,宋太宗問選哪個兒子當皇帝。”

“大臣的意思是隻要不是與宮中朝中有結黨勢力支持的就行。”

“宋太宗一琢磨,老二死了沒黨可結,老大瘋了但不是死了,還是有人暗中支持的。”

“那不就剩老三了?”

“大臣肯定了他的答案。”

楊玉環微張櫻脣,愣了半天。

最後嘟囔道:

“你們心裡彎繞可真多。”

……

大宋·真宗時期

趙恆仰望天幕,感慨道:

“若無寇卿,只怕朕不得安享此大位也。”

一旁的劉娥則在深思寇準爲何百般避讓且強調立儲之事必須乾綱獨斷,皇帝以外任何人不得參與。

寇準所說的后妃、宦官、近臣均是泛指?

還是在說明德李皇后、王繼恩、李昌齡與胡旦這些人?

畢竟他們是一致地支持趙元佐的。

隨後又瞥了一眼喜笑顏開的皇帝。

他是真命好啊。

受寵愛的大哥瘋,有能力的二哥亡,攔路石父親有大臣幫忙阻攔……

……

盛大的遊行在開封府內進行着。

短鬚男子坐在車輦上,目視前方一動不動。

被將士分於道旁的百姓看着太子真容,俱都高呼着:

“少年天子!真少年天子也!”

……

【自唐末之後,這是近百年第一次舉行皇太子典禮,百年未見之盛事極受百姓關注,而看到趙恆真容的百姓向趙恆歡呼雀躍:“真社稷之主。”】

【宋太宗聞言,對寇準怒氣衝衝地說:“四海心屬太子,欲置我何地?”】

【參知政事寇準以理相勸:“得社稷之主,乃萬世之福。”,太宗才轉怒爲喜。】

……

天幕上。

萬歲殿。

趙恆跪於靈柩之前。

身後,一位大臣正在一衆臣子面前宣讀遺制。

“…輔立太子恆,聽斷軍國大事……”

詔書宣讀完畢,在一位身材高大的紫袍大臣帶領下,文武官員集體退出萬歲殿。

衆人來到福寧庭,緊接着短鬚男子也移駕到福寧庭。

此時文武百官已經分列庭中,正要向新皇帝山呼萬歲完成典禮。。

就在此時,帶着他們移殿而來的紫袍大臣卻站着不跪。

衆臣低頭、擡頭,悄然側目。

然後在一衆難以置信的目光中。

一步一步,邁上了臺階,一直來到了簾幕低垂的帝座之前。

隨後……

“譁!”

簾幕被猛得撩開!

“呂端?!”

所有人都驚了,文武百官齊刷刷瞪向着那個高大寬胖的身軀。

只見呂端用手撩着簾子,把坐在龍椅上的男子上上下下仔細打量了一遍。

確認無疑後,放下簾幕。

轉身一步步的走下臺階,站到自己應該站的位置上。

聲如洪鐘,躬身下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都鬆了口氣,趕緊跟着倒頭便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宋太宗駕崩之時,明德李皇后與宦官王繼恩聯合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勳和翰林學士知制誥胡旦,企圖擁立已經被廢的潞王趙元佐。】

【隨即讓王繼恩到中書召宰相呂端,呂端覺察事有不妙,恐有振盪。於是偷偷在笏板上寫“大漸”二字,派親隨催促趙恆進宮。】

【又設計將王繼恩鎖入詔書閣,入宮駁斥李皇后“立嗣以長”的意見,確保趙恆順利繼位。】

【但五代舊事太多,呂端怕後宮之人施調包計。】

【在“真宗既立,垂簾引見羣臣”時,他“平立殿下不拜”,請求捲簾。】

【自己升殿審視,確認新皇帝是趙恆後,方纔降階,率羣臣拜呼萬歲。】

【公元997年三月二十九日,福寧殿內,大宋第三位皇帝趙恆正式登基,爲宋真宗。】

……

大宋·太宗時期

趙匡義冷冷的看着天幕。

又一個想學唐末舊事的家奴!

此人不能留!

呂端不錯,雖最後的行爲有幾分僭越,但在皇位交替過程中有如此表現,可以說功莫大焉。

的確是大事不糊塗。

至於皇后……李繼勳……

趙匡義眼神晦暗陰沉。

太平興國二年李繼勳就死了。他怎麼陰與此事?

怕不是陰與此事的是李繼隆吧……

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第312章 唐武宗功績第740章 乾隆功績金瓶掣籤第618章 死而後已張居正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第514章 李景隆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799章 以我之身,撞沉吉野!第370章 天下物貴之時!305.第296章 他們,當得此禮!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224.第218章 淺水原之戰(下)第379章 國富 民窮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第504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第553章 劉弗陵:幸福感是對比出來的!第409章 過河!過河!過河!(上)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第38章 南園遺愛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225.第219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614章 “奪情”“君臣”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395章 海上之盟引狼入室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680章 清軍入關。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殺之始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452章 南宋滅亡。258.第250章 請陛下稱呼我爲太子!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367章 玄武門:我感覺你在針對我。宋法:你感覺對了!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第312章 唐武宗功績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完本感言。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256.第248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上)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261.第253章 無能爲力還是借刀殺人?119.第115章 《出師表》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440章 金哀宗與完顏陳和尚第28章 封狼居胥第318章 遺忘的大唐名將張義潮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第480章 朱元璋:你才騎牆呢!咱那叫遠交近攻!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第780章 天京事變!145.第141章 晉元帝司馬睿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第339章 天不假年。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第65章 李隆基:假的!都是假的!
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第312章 唐武宗功績第740章 乾隆功績金瓶掣籤第618章 死而後已張居正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第514章 李景隆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799章 以我之身,撞沉吉野!第370章 天下物貴之時!305.第296章 他們,當得此禮!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224.第218章 淺水原之戰(下)第379章 國富 民窮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第504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第553章 劉弗陵:幸福感是對比出來的!第409章 過河!過河!過河!(上)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第38章 南園遺愛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225.第219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614章 “奪情”“君臣”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395章 海上之盟引狼入室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680章 清軍入關。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殺之始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452章 南宋滅亡。258.第250章 請陛下稱呼我爲太子!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367章 玄武門:我感覺你在針對我。宋法:你感覺對了!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第312章 唐武宗功績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完本感言。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256.第248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上)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261.第253章 無能爲力還是借刀殺人?119.第115章 《出師表》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440章 金哀宗與完顏陳和尚第28章 封狼居胥第318章 遺忘的大唐名將張義潮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第480章 朱元璋:你才騎牆呢!咱那叫遠交近攻!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第780章 天京事變!145.第141章 晉元帝司馬睿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第339章 天不假年。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第65章 李隆基:假的!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