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廣州街道上。
因昨宵一夜風雨,地上飄滿了摧落的枯葉。
一位高大虛胖、凸顴凹目、臉色蠟黃的男人臉上滿是陰鬱。
他揪了揪已經多半花白的鬍鬚,望着國子監外張貼的榜文。
隨後狠狠的罵了句“丟佢老母黑!”
又急速用旁人難解的客家話罵了幾句什麼。
憤然轉身離開那面貼有中第舉子名字的黑牆。
……
【洪秀全生於嘉慶十八年陰曆十二月十日(1814年1月1日)】
【出生地是廣東花縣一個名叫“福源水”的地方,後遷至官祿埗村。】
【此地距廣州幾十公里,現在的花縣稱爲“花都”,已經併入廣州市。】
【洪秀全原名字叫洪火秀,依排行又名洪仁坤,“秀全”是他爲自己起的“號”。】
【道光八年(1828)十六歲的洪秀全首次參加科舉考試,縣試高中,但府試失敗了。】
【於是,他在獲得一村塾師職位後,仍繼續苦讀,準備再考。】
【道光十六年(1836)、十九年(1837)、二十三年(1843)他又去考了三次,皆落第。】
【此時,他已近三十歲,終於失望了,憤憤不平道:“等我自己來開科取天下士罷。”隨手持鋤頭,把家中所供的孔聖人牌位砸得稀爛。】
【誰也沒料到,這麼一個花縣落第青年,日後成爲開挖清朝第一杴墓土的人。】
……
大唐。
“這是個黃巢啊……”
李世民想到了那位沖天香氣透長安的大唐掘墓人……
也不對,大唐掘墓第一人應該是李隆基那王八蛋……
“你們說,若是沒有黃巢……”
幾人聽得李世民未盡之意。
“這把火,洪秀全不點,也有別的人來點。”
魏徵看着天幕裡憤憤不平的男人,對李世民叉手行禮道:
“一片森林,不是鬱鬱蔥蔥,而是枯枝爛葉遍地,那早晚都是被燒的命運。”
“人總會注重了這個點火的人以及點火的時機,而忽略了能形成熊熊大火的環境。”
“而後者纔是星火燎原的根本所在。”
……
大明。
朱元璋想到了李自成。
“若不是崇禎採納臣下意見,撤掉驛站,李自成沒了工作,後來開始造反,後來進了京……”
“大明也不會亡……”
“最起碼不會讓女真人撿了大漏!”
馬皇后給他倒了茶水,嘆聲道:
“就明末那模樣,沒有李自成,也會有張自成、王自成。”
“就如同這清朝,世事糜爛如斯,遍地烽煙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一個眼神下去,身邊的太監立刻緩緩退步離去。
“哼。”
……
【聖賢書他是讀不下去了,洪秀全找來道光十六年(1836年)他二次赴廣州趕考時,在龍藏街的貢院門前得到一份基督教免費派發的小冊子《勸世良言》。】
【研讀之中,又聯想到道光十七年他落第後大病四十餘日夢中的種種異象,突然發現自己就是天父上帝賜封的“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受命降世斬邪扶正。】
【於是,他便自施洗禮,自行傳教了。拜上帝。】
【此後,他與小時玩伴馮雲山、族人洪仁玕一起,開始把“上帝”當成件事來做,發展徒衆,宣揚“教義”,結會禮拜。】
【大概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前後,在紫荊山地區傳教的效果明顯,皈依的信徒達兩千餘人,使這一地區成爲拜上帝會活動的中心,纔有了“拜上帝會”這個正式名稱。】
【手下有了幾個信奉者,洪秀全膽氣倍增,他用“教友”捐贈的銀錢,立刻去找鐵匠打製了一把名叫雲中雪的“斬妖劍”,大吟歌詩以明志: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爲家共飲和。
擒盡妖邪歸地網,收殘奸宄落天羅。
東南西北效皇極,日月星辰奏凱歌。
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一統樂如何!
【道光二十七年(1847),馮雲山被捕,洪秀全出奔廣東謀求營救,紫荊山拜上帝會會衆一時羣龍無首,陷於癱瘓。楊秀清挺身而出,控制住了局面。】
……
大清·康熙時期
“癡夢!”
康熙看着天上的一幕幕臉色鐵青。
看看這詩!
讓你落第還冤枉你了嗎!
但是……
康熙恨得牙癢癢啊。
所謂時勢造英雄。
張角、黃巢,莫不如此。
明太祖也不認識幾個字。
“大清,成大明瞭……”
……
【楊秀清,廣西桂平人,道光三年(1823)生於一貧苦農家,小洪秀全九歲,大咸豐八歲。】
【五歲喪父,九歲失母,靠伯父拉扯長大,以燒炭種山爲生。】
【其性格堅毅,雖沒有讀過書,但才識卓異,在山民中小有威望。】
【馮雲山在紫荊山區傳教時,那種人人都是上帝所養所生、大家都是兄弟姐妹的思想,打動了他。他也隨衆人入會,但一直未受馮、洪的重視。】
【道光二十八年三月初三(1848年4月6日),楊秀清突然跌倒,不省人事,隨後在昏迷中站起,滿臉嚴厲肅穆:衆小子聽着,我乃天父是也!今日下凡,降託楊秀清,來傳聖旨。】
【一番天父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說教,一下子震懾了信徒們的心。】
【這一天,後來被太平天國定爲神聖的節日“爺降日”。】
【既然天父選擇楊秀清,楊氏也天然的成了領袖。】
【這一年十月,天兄耶穌也降託蕭朝貴下凡了。】
【蕭朝貴是楊秀清的密友,由此也進入了領導層。】
……
{在英國發現的太平天國印書《天兄聖旨》,記錄了蕭朝貴在三年多中一百二十餘次扮耶穌下凡事。}
{而耶穌對拜上帝會特別關注,最頻繁時一日幾次下凡,給予指示。}
{那他還挺忙的……}
{洪秀全的基督教知識,得自《勸世良言》這一小冊子,對基督教沒有全面的瞭解。}
{這裡其實就已經出問題了,洪秀全認爲自己是天父皇上帝耶和華的次子,天兄基督耶穌的二弟。}
{而馮雲山、楊秀清也成了天父的三子、四子,蕭朝貴在塵世間娶了楊秀清的乾妹楊宣嬌,稱兄道弟幾乎亂倫,結果成了天父的女婿。}
{這種禮教中的君權神授和江湖上的兄弟結義,構致了拜上帝會領導層天人合一的小家庭。}
{好處是團結,壞處就是後期爭權奪利。}
……
大漢·武帝時期
“皇帝稱天子也,但天並非具體的人,故皇帝作爲天的唯一代言人掌管凡間一切事物。”
劉徹對洪秀全這個拜上帝教的缺點,一眼就看透了。
“洪秀全將天指代爲天父,洪秀全、楊秀清等人分別爲天父之子。”
“奪嫡及互相殺伐之舉就落下了法理。”
“爭權奪利不可避免。”
小劉據看着劉徹,小聲道:
“清朝還會繼續下去嗎?”
劉徹沒說話。
……
【洪秀全寫了一篇《原道覺世訓》的宣教文章,引用《禮記·大同篇》,結合基督教教義,提出“太平”世界很快就可以到來,“天國”應該建立在地上。】
【在這個社會中,沒有相凌相奪相鬥相殺,天下男人皆爲兄弟,天下女子皆爲姐妹。】
【與遙遠的天國相對應,又有人間的儘可享樂的“小天堂”。】
【一切財產歸公、人無私產的“聖庫”制度,更換來物質上的人人平等。】
【而要實現這一切,就必須與人間的“閻羅妖”拼鬥。】
【清朝皇帝被宣佈爲“滿妖”、“韃妖”,其祖先是白狐赤狗交媾所生。】
【洪秀全、楊秀清等人決定推翻清朝了。】
……
天幕上。
一坐高臺上。
洪秀全看着眼前坐在椅子上昏睡之人。
底下是一羣枯瘦的百姓。
他們期盼的看着眼前的一幕。
坐在椅子上的人突然抽動了一陣,片刻後,身體不動嘴也不張。
一道聲音從體內穿出。
“秀全,你要穿起黃袍嗎?”
洪秀全拜了拜,恭敬道:
“是的,吾兄。”
聲音又道:
“既如此,要避吉,不可命外小見,根基不可被人識透也。”
“遵天兄命。”
……
【道光三十年二月二十一(1850年4月3日)】
【蕭朝貴扮天兄下凡,傳達天意,決定起義。】
……
大漢·宣帝時期
“看似荒謬愚昧,實質上是結合了百姓們渴望被救世的心理,順應人情。”
劉病已對洪秀全這一手感嘆不已。
儘管這種超越現實的設計能不能長久下去他很懷疑。
但在最初實施之時,定能吸引不少貧困無告的百姓。
“將人們召集起來互稱兄弟,給人們一種精神寄託。”
“再與本土傳統思想融合,增加與百姓的親近感,從而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
劉病已掂了掂懷裡的大胖小子,對許平君道:
“科舉確實選拔不出這種人才。”
“草莽龍蛇之輩。”
……
【道光三十年十月初一(11月4日)各地拜上帝會的首領根據天父、天兄的旨意各回所在,分頭髮動羣衆。】
【金田、花洲、陸川、博白、白沙等處的拜上帝會衆同時舉旗,宣佈起義。】
【楊秀清也於此日在金田公開露面,執掌兵權。】
【以軍師楊秀清、蕭朝貴共同名義發佈的起義文告,着力宣揚了天父上帝“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權能。】
【並號召各省有志之士“各各起義,大振旌旗,報不共戴天之仇,共立勤王之勳!】
【組成一支有兩萬人的太平軍。】
【太平天國史上被稱爲“金田起義”的偉大斗爭,就此揭開帷幕。】
……
{太平天國所謂的“金田起義”有其特定的具體內容,大體是指以金田爲中心的各路拜上帝人馬團營舉兵,共扶真主,也即仗義起兵勤王。}
{“金田起義”是太平天國自身文獻中的用語。與我們現在所理解的起義含義不是一回事。}
{考察一下太平天國人士所理解的金田起義,其確切含義到底是什麼,與現今的理解有何異同,還是有必要的。}
{起義一詞,《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爲了反抗反動統治而發動武裝革命。有時指反動集團的武裝力量背叛所屬的集團,投到革命方面。”}
{《辭源》的解釋只有四個字:“仗義起兵。”這是它的本義。}
{太平天國文獻中的“起義”一詞,用的正是其本義。}
{有時或不用“起義”而代之以“勤王”,其義爲“爲王事盡力”,多指起兵救援王朝。}
{所以所謂“金田起義”這個榮銜是洪、楊諸人在打下半壁江山之後纔回頭追封的。}
{“金田起義”其實是既沒個確切地點,也沒個確切日期,更沒一張正式文告,因此它不像是個有計劃的革命發難的行動。}
{洪仁玕事後追述說:“本不欲反,無奈官兵侵害,不得已而相抗也。”這句話大致是可信的。}
……
曹魏。
“所謂伸大義於天下嗎。”
曹丕奇怪的看着說出這句話的曹操。
這臺詞不是父親你該說的吧?
曹操感受到異樣的目光,橫了他一眼。
“怎麼?他大耳賊說得,孤就說不得?”
曹丕低下頭。
“兒子絕無此意。”
曹操冷哼一聲,看向庭院內停下動作的舞女,一揮袍袖。
“接着奏樂,接着舞!”
……
【有關州縣很快便得悉金田等處有人舉旗造反的情報。】
【十二月初五(12月8日),廣西巡撫鄭祖琛正式將此事向清廷奏報,清廷調派正規軍前往鎮壓。】
【這時,清朝官員尚不知這是與天地會造反截然不同的拜上帝會起義,甚至完全不清楚起義領袖是些什麼樣的人。】
【而在楊秀清的指揮調度之下,起義“勤王”的各路人馬加速向金田地區集結。】
【到道光三十年年底,連同陸續來投的客家人與天地會武裝,總人數已逾兩萬。】
【十二月十七(12月20日,清軍將領潯州協副將李殿元率軍到達思旺圩,平南知縣倪濤以爲後援紮實,遂率兵勇、團丁向花洲發動攻勢,被胡以晃部太平軍擊敗。】
【倪濤敵不過,便率兵退至思旺圩,與李殿元合軍。】
【吃了敗仗後,清軍不敢貿然進攻,便採用穩紮穩打的方法,先在外圍構築工事,遍插木樁,圍困花洲山人村。】
【當時洪秀全、馮雲山藏在花洲,洪秀全擔心被李殿元生吞,急令胡以晃帶人進攻李殿元,另派人從山間小路去金田求救。】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二(1850年12月25日)楊秀清在金田帶三千餘人攻打思旺圩。】
【先偷襲五峒山隘口的清軍哨卡。越過關隘後,分兵兩路,一路急奔思旺圩外圍的李殿元軍,發動突襲。】
【待李殿元軍與太平軍接仗時,太平軍佯退,李軍追擊之時,第二路太平軍發起圍攻,第一路太平軍也轉入反攻,清軍被打得潰不成軍。】
【太平軍直搗思旺圩,巡檢張鏞被殺。】
【楊秀清趁思旺圩會戰時,派遣偏師出鵬化、羅掩,二十五日(28日)迎接洪秀全回到金田村總部。】
【這次營救洪秀全的一仗,後被太平天國稱爲“迎主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