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以我之身,撞沉吉野!

【光緒二十年(1894)春,朝鮮爆發東學黨領導的農民起義。朝鮮要求清廷派兵鎮壓。日本政府認爲有機可乘,一面慫恿清朝出兵;一面密下動員令,準備大規模武裝侵朝,挑起對中國的戰爭。】

【五月(6月)初,清軍一千五百多人開抵牙山以後,日本即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爲名,陸續派一萬多陸軍和幾乎全部海軍侵入朝鮮,佔領從仁川到漢城一帶的戰略要地。】

【6月12日,東學黨起義軍和朝鮮官軍達成協定,起義暫時平息。】

【同一天,駐朝鮮交涉通商大臣袁世凱奉李鴻章命與日本駐朝公使大鳥圭介舉行會談,商討雙方撤兵問題。朝鮮政府也先後照會日本和中國撤兵。】

【日本政府拒絕撤兵,繼續派遣部隊入朝,至6月16日,日本派遣部隊四千人全部在朝鮮登陸。】

【另有“鬆島”、“吉野”等八艘軍艦停泊仁川,兵力遠在清軍之上。】

【同時,日本又向清朝提出“共同改革朝鮮內政”方案,即由中日兩國向朝派出若干常設委員,查覈朝鮮的內政。】

【李鴻章和總理衙門據理駁斥了日本的提案,表示不干涉朝鮮內政,仍然堅持兩國同時撤兵,但沒有作出單方面撤軍的決定。】

【日本一面準備單獨“改革”朝鮮內政,一面極力尋找事端挑起中日衝突。】

【7月13日,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明確訓示大鳥:“促成中日衝突,實爲當前之急務,爲實行此事,可以採取任何手段。”聲稱決不撤退駐朝日軍,“嗣後因此即有不測之變,我政府不任其責”】

……

炎漢·靈帝時期

“竟然如此挑釁……”

“其依仗不小。”

曹操的話得到衆人的認同。

誰也不傻,撮爾小邦如此逆上,定是有信心。

這信心何來?

天幕所言已然透徹。

“工業化……確實了得。”

劉備感嘆着這改天換地的工業化。

“一如春秋戰國之時的申韓之術……”

“強國變法。”

“日本開啓工業化,短短時間就敢劍指宗主……”

劉宏早就收起了那副吊兒郎當的模樣。

老劉家的人對利益都有極大的敏感性。

“諸位,這纔是國之大計啊。”

劉宏眼中閃過一絲興奮。

三國羣英已盡入朕手。

若是再能掀起千百年未有之變革!

哪怕只是開個頭,打個地基。

那以後世代子孫也得認朕的功績!

朕,未必不能與太祖高皇帝,世祖光武皇帝比肩!

……

大唐·玄宗時期

“得想個辦法……”

李隆基摸着鬍鬚若有所思。

他記得,太宗皇帝手裡似乎是有好東西在手的。

“得想個辦法。”

“薅他一下!”

“都是爲了大唐好嗎!”

太宗皇帝也不想看到我們以後被日本欺負吧?

“桀桀桀~”

楊玉環斜睨着發出怪笑的李隆基。

又想什麼壞事呢?

……

【面對日本的戰爭挑釁,清朝輿論上是要求阻止日軍侵略,駐紮牙山的直隸提督葉志超也一再電請李鴻章派兵增援。】

【光緒帝在帝黨官員的影響下主戰態度比較堅決,不斷電諭李鴻章預籌戰備。】

【李鴻章則想通過外交途徑來扼制日本的侵略,進行所謂的“以夷制夷”的外交活動。】

【而1894年正是慈禧太后的六十歲壽辰,她忙於準備自己的萬壽慶典,一意力保和局,對李鴻章的求和主張予以支持。】

【7月23日,駐朝日軍闖入朝鮮王官,劫持國王,另立以大院君爲首的親日傀儡政權。】

【25日,大院君按日本意圖,與清朝斷交,並給予日軍驅逐中國軍隊的權力。】

……

{在甲午戰爭前夕的遠東國際政治格局中,英國一直在遠東保持政治、經濟優勢,俄國與中、朝接壤,具有地理上的有利條件,列強在遠東的爭奪主要是在英俄兩國之間進行。}

{當時英國的遠東政策以防俄爲主要目標,所以把中日兩國都看做是英國在防俄上可以利用的緩衝力量,因而不希望中日之間發生戰爭,擔心中日戰爭會給俄國造成在遠東進行侵略的機會。}

{不過,在對待中日兩國的態度上,英國政府的天平更傾斜於日本,因爲在英國看來,日本是一個足以在遠東與俄國抗衡的強國,所以英國的態度是慫恿清廷向日本讓步,以承認日本對朝鮮的侵略來避免戰爭的爆發。}

{而利用俄國來制止日本是李鴻章一貫的外交主張,他希望通過俄國來進行調停。}

{李鴻章認爲俄國在遠東地區擴張的重點爲朝鮮和中國的東北,這就與日本企圖侵佔朝鮮和中國東北的利益發生了衝突,日本一旦佔領朝鮮,將危及俄國在遠東的利益,所以他認爲可以通過俄國調停來遏制日本。}

{但是當日本保證“無意”佔領朝鮮後,俄國便表示對朝鮮問題採取不干涉的態度,而且俄國還擔心若在調停中傾向於清朝,又會促使日本倒向英國,造成對英國有利的局面。}

{日本外交政策是利用英俄之間的矛盾,爭取英俄兩國在中日交戰時保守中立,這一外交目的是達到了。李鴻章的“以夷制夷”的外交……結果是很明顯了。}

……

大清·雍正時期

“制夷制夷……”

雍正心裡憋着這個氣啊。

“你還想制什麼夷!”

“一羣有眼無珠的蠢貨!”

“人家都來打你了!還想着制夷!”

“驅狼吞虎是那麼好做的嗎?!”

“宋朝怎麼死的不清楚嗎!”

“一羣蠢貨!”

弘曆看着無能狂怒的雍正,悄悄往後撤了一步。

與辛辛苦苦開始操勞大清江山的雍正不同。

弘曆還沒接手江山,還能保持基本理智判斷。

就大清如今的這個局面啊……

它能維持住就已經很不錯了。

因爲早晚都要爆的。

大勢所趨,不是一人所能改的。

而且……

弘曆擡眼瞥向天幕。

這對他來講也是一件好事。

看着已經開始戰鬥的局面,他如此想着。

最起碼知道問題在哪了。

也不算白死了。

……

【1894年7月25日,日本艦隊在豐島海面突襲清朝軍艦及運送援朝士兵所僱用的英商船“高升”號。】

【護送艦廣乙、濟遠兩艦受重創。】

【高升號沉沒。船上的清軍官兵除兩百四十五人遇救外,犧牲八百七十一人。】

……

大宋·哲宗時期

司馬光覺得這一幕太眼熟了。

“李鴻章大體是消極備戰的。”

趙煦不是很理解啊。

“不能吧?就算清朝不願意打仗,可常人也知道必須做兩手準備,何以一味只求和不備戰?”

司馬光看着年輕皇帝,心下嘆氣,還是年輕。道:

“日本不宣而戰,朝廷主戰論肯定高漲,避戰求和已經不可能,而戰事一旦擴大,就清朝的模樣……則勝負實在難料。”

“而且高升號是英國的商輪,日本將其擊沉,英國必不答應,如果英國出面向日本施壓,日本也許會有所收斂。”

“再加上俄國……”

“所以,如果日本知難而退,和平可望,就再好不過了。”

趙煦真覺得滿心荒唐。

你大清跟塊肉差不多,英國不來開一刀就不錯了還幫你?

但他看着司馬光一臉認真的樣子,沉下心想想……

這種想法不是沒有可能啊……

……

【豐島海戰爆發的當天,日本混成旅團長大島義昌少將率四千餘日軍由漢城龍山出發,分兩路南下,準備進攻牙山的清軍。】

【此時駐守牙山的清軍已增至三千八百八十人。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獲悉日軍南犯的消息後,於7月26日率軍兩千八百人移駐牙山東北二十公里的成歡部署防禦。】

【葉志超則率一營移駐背山面江的公州以爲後援,同時留下一營駐守牙山。】

【這一佈防結果使清軍兵力分散。

【7月28日夜,日軍進犯成歡。至次日凌晨,清軍四面受敵,聶士成被迫率軍突圍,與葉志超會合。】

【葉志超先行率部由公州渡江北退,聶士成收集餘部,隨後而行。】

【日軍攻陷成歡後直撲牙山。駐守牙山的清軍夜襲日軍,受挫而退。】

【成歡之戰,日軍死三十七人,傷五十人。清軍傷亡一百餘人,加上在牙山及北撤途中的傷亡,共約兩百人。】

【豐島、成歡之戰以後,中日雙方於8月1日正式宣戰。】

……

天幕上。

幹清宮。

光緒手裡拿着電報喜笑顏開,對着身前一位官員道:

“翁師傅,李鴻章總是說要厚集兵力才堪一戰。”

“這葉志超一軍不過三千餘人,在倭兵重圍中縱跨一千餘里,連連大捷,可見只要將士奮勇,是完全可以擊潰倭寇的!”

老臣也捋須笑道:

“皇上,葉志超看來是知兵敢戰的人,他到了平壤,軍威大震,南進有期,大捷可望。”

光緒連連點頭。

一旁的慈禧也看完了電報,笑道:

“這個葉志超也是李鴻章的老部下,淮軍還是能打仗的。”光緒聞言,笑道:

“親爸爸,這個葉志超的確給大清爭了臉面,皇兒想給他壓壓擔子,讓他總統平壤各軍。”

慈禧也笑道:

“你是皇帝,你和軍機們商議着辦。”

……

【在朝的清軍四大軍共三十二營,總兵力一萬三千五百餘人,於8月9日集結於平壤。】

【由葉志超任各軍總指揮。】

【日軍各部則在第五師團長野津道貫中將指揮下,先後集結漢城、朔寧、元山一帶,與大島義昌少將所率第九混成旅團會合,總兵力達一萬九千六百人。】

【日軍進攻平壤的前一天,葉志超就主張棄城逃走,被總兵左寶貴強力制止。】

【9月15日,日軍分四路進攻平壤。負責北門的左寶貴,親自上城指揮,士兵奮勇抵抗,擊殺大批日軍。日軍以排炮轟城,左寶貴中彈陣亡。】

【北門失守後,葉志超在城頭豎起白旗,乞求日軍讓路回國。】

【當夜八時,清軍冒傾盆大雨倉皇出城,向北撤退。】

【日軍乘勢埋伏截擊,清軍潰不成軍,死傷甚衆。】

【一夜之間清軍被擊斃一千五百餘人,被俘六百八十三人。】

【9月16日拂曉,日軍佔領平壤城,繳獲清軍大量槍彈軍需。】

【而葉志超則“一夕狂馳三百里”渡過鴨綠江,退至中國境內。】

……

猝不及防。

觀看天幕的一衆皇帝腦子裡只有這四個字。

『漢太祖高皇帝:我有點沒看懂@康熙帝,這是清朝特色嗎?』

『謊報軍功?』

『還有……算了,不說了。』

劉邦真真是一臉複雜。

他突然看向呂雉,感嘆道:

“還好有你啊,娥姁。”

呂雉不明所以。

然後劉邦又看向劉盈,感嘆道:

“還好你只是單純不是蠢。”

又看向小劉恆,道:

“還好你不傻。”

最後感慨自己。

“還好乃公的種好。”

……

大清·康熙時期

臉色鐵青的康熙看着劉邦的話。

氣得嘴脣發顫。

“一對蠢人……一對蠢人!”

“欺君罔上!該殺!”

胤禛心裡只有一個想法。

大清爛透了。

爛的比明朝還透。

還有……

皇帝爲什麼管慈禧叫親爸爸?

“搞不懂……也懶得搞懂了。”

這些都是疥癩之疾罷了。

他看着天幕裡的海天一色。

“甲午……”

……

天幕裡。

日艦十二艘自海平線而起。

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艘快速巡洋艦編成第一遊擊艦隊。

鬆島、千代田、巖島、橋立、比睿、扶桑六艦航作爲本隊。

第一遊擊艦隊在前,本隊在後,首尾相接,駛向北洋艦隊的方向。

五龍旗下。

清軍擺出夾角雁行陣。

定遠左翼依次是靖遠、致遠、廣甲、濟遠。

鎮遠之右翼依次是來遠、經遠、超勇、揚威,依次橫排。

一律艦首向敵。

……

【平壤戰役兩天後,日本海軍在大東溝以南的黃海海面向北洋海軍發起進攻,挑起了黃海海戰。】

【9月16日,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大小艦船十八艘護送運兵輪到達鴨綠江口西岸的大東溝。】

【17日上午,艦隊準備返航旅順港時,突見西南海面有黑煙一簇,測望來船,共十二艘。丁汝昌立即下令各艦升火起錨,準備迎敵。】

【正午,當雙方艦隊相距約五千七八百米時,旗艦定遠號管帶劉步蟾首先發令開炮。】

【戰鬥開始不久,丁汝昌從定遠號的飛橋上跌落,負重傷。劉步蟾接替指揮。】

【在海戰中,中國艦隊猛轟敵艦,日旗艦鬆島以及主力吉野、赤城等艦先後中彈受傷。】

【但日艦憑藉其高速的優勢,急駛橫越中國主力艦定遠、鎮遠兩鐵甲,繞攻中國艦隊右翼,超勇、揚威相繼中彈起火,致遠、經遠被隔在陣外。】

……

天幕裡,五色團龍旗在硝煙中飄蕩。

定遠艦上的木製構件引發了熊熊烈火,濃煙滾滾。

日軍數艘戰艦迅速接近定遠艦。

“管帶!着火的位置緊鄰主炮,濃煙遮蔽視線!主炮無法射擊!”

灰頭土臉的士兵向着同樣髒亂的軍官拱手急聲道:

“而且,炮彈用盡了!”

軍官站在艦橋上,雙眼死死的盯着越來越近的日艦。

“它們……是準備近距離施以最後的攻擊?”

“狗日的……還怕你不來呢……”

軍官轉身看向身後士兵,揚手道:

“我們從公爲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誓與敵寇同歸於盡!”

“擂鼓!”

“撞沉敵艦!”

……

【致遠艦中炮受創,船身傾斜,管帶鄧世昌認爲“倭艦專恃吉野”,即命開足馬力衝撞吉野號。】

【吉野一邊逃跑一邊施放魚雷,致遠艦被擊中,鍋爐爆烈,艦身破裂,十五時三十分,右舷傾斜,在東經123度34分,北緯39度32分的黃海海面上沉沒。】

【全艦二百五十餘人,僅七人遇救生還。】

【鄧世昌落水後,他的愛犬太陽犬咬住他的手臂試圖救他,他無意生還,抱着愛犬一同沉沒。】

……

{以我之身,撞沉吉野!}

{致遠號設計上來說就是帶撞角的,所以撞沉吉野也是戰鬥素質的一部分。}

{糾正下,最新的水下考古,根據對丹東一號,即致遠艦遺骸的考古發現,致遠艦在戰沉之前要撞沉的不是遊擊一隊的吉野號,而是聯合艦隊本隊的鬆島號。}

{撞沉吉野的說法是英國某學者在甲午海戰後提出的。

{撞本隊啊……這無疑需要更大的勇氣。}

{日本方面確實提到過致遠其實是撞鬆島的說法,但是沒有相關學術論文的確認。}

{並且現在主流和歷史都傾向先保持吉野號的說法……清史都沒編好呢,咱就別張牙舞爪的了。}

{不過當年晚清至少三位將領官員的奏摺都提到了致遠是炮擊沉的,不是魚雷。}

{炮擊應該是能達成共識的。}

{有公足壯海軍威!}

……

大唐。

“具體過程已經不重要了。”

“一個帝國的倒塌不是一個英雄能挽救回來的。”

杜如晦輕咳兩聲,道:

“只可惜了這樣的英雄。”

房玄齡嘆聲道:

“但正是因爲有這樣的人,纔會有無數英雄受到激勵站出來啊。”

李世民望着逐漸沉沒的軍艦,長嘆一口氣:

“無論是衝鬆島還是吉野……”

“致遠都是無可置疑的戰鬥到最後一息。”

……

【經遠艦在追擊受傷敵艦時中魚雷下沉,管帶林永升和官兵繼續開炮擊敵,最後全艦二百七十餘人除十六人獲救外,其餘都爲國殉難。】

【鎮遠號管帶林泰曾指揮官兵猛擊敵旗艦鬆島號,使該艦中彈起火,失去作戰能力。】

【靖遠炮手執牽索正在瞄準之際,被打來的敵彈擊飛頭顱,粉碎的頭骨打在周圍炮手的身上。】

【身邊的士兵立即伸手將其扶住,然後將軀體移交給後面士兵,自己取而代之,緊握牽索,矯正標尺,繼續發炮射擊。】

【來遠艦尾起火,火勢熾烈,關閉通風管繼續戰鬥,最後艦內輪機人員長時間身處高溫的包圍之中,無不焦頭爛額、雙目俱盲。】

【這場激戰歷經五六個小時,傍晚,日艦首先退出戰場,北洋艦隊也退返旅順。】

……

{實際當時北洋水師絕大多數打的很英勇,用落後的軍艦和日本戰鬥到最後一刻,要不是陸軍拉胯,甲午戰爭最起碼敗的不會那麼慘。}

{在這場海戰中,中日參戰的軍艦數目大致相等,力量對比各有長短,日艦略佔優勢。}

{交戰結果,中國海軍損失軍艦五艘,日五艘主力艦受重創,中國海軍損失較大。但北洋艦隊主力尚存,仍可與日再戰。}

{可惜李鴻章經此一戰後,爲保存實力,故意誇大損失,命令艦隊全部躲進威海衛港內,不準再巡海迎敵,造成坐守待斃的局面。}

{李鴻章怎麼怎麼樣不好說,也說不清,就我所知,清艦在戰略、戰鬥、裝備上是被全方面降維打擊。}

{首先,戰前沒有規定代理艦,因此整個艦隊缺乏統一有效的指揮協調,再加各艦航速不一,陣形混亂,各艦處於各自爲政的狀態,對受傷的敵艦不能圍攻痛擊,讓它們能夠死裡逃生,而對處於危急中的己艦不能及時相救。}

{而且雙方艦炮不僅在射速、爆炸力上差距巨大,在瞄準設備上也不可同日而語。}

{北洋海軍的火炮射擊還延續着較爲複雜原始的六分儀“水平測距法”,需要軍艦桅杆上的觀測人員手持儀器進行觀測測距,然後報告給炮手,但戰場上的煤煙、硝煙、爆炸激起的海浪和橫飛的彈片,都會極大地影響實際操作。}

{日本最新銳的吉野等艦上卻已經裝備了劃時代的先進測距儀,操作者只需像使用望遠鏡那樣對準目標,讓目鏡合焦,就能快速顯示出目標距離。}

{因此日艦在保持速射的同時,準確度也並不遜色。}

{還有北洋的魚雷艇,這是比對手明顯多出的優勢,但由於技術差,幾乎沒有發揮作用。}

{四艘魚雷艇進入戰場的時候,他們正巧與西京丸相遇,福龍號魚雷艇高速逼近,施放魚雷。}

{日本軍官都準備等死了,他媽的三顆魚雷竟然一發也沒有命中!西京丸直接撤離戰場!}

{唉!苦呀,我想流淚……}

說啥呢……

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第624章 平壤之戰!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295.第286章 朱元璋:剝皮?這咱熟啊!第379章 國富 民窮第416章 岳家軍收復襄陽第409章 過河!過河!過河!(上)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第697章 爲什麼不算千古一帝?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256.第248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上)第678章 嬴政:請問你母親在哪裡?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424章 趙二絕種?趙大繼嗣!第652章 諸葛亮:亮有一計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191.第187章 獎勵高緯牌不老藥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第437章 劉邦:乃公想了想,他可能不是乃公後代。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第562章 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爹是朱祁鎮147.第143章 司馬睿也算可以了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434章 黃金家族的誕生之初。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第693章 西藏併入中國版圖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第470章 朱元璋字國瑞第433章 流浪的鐵木真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第435章 草原版鴻門宴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第684章 清章帝愛新覺羅福臨第799章 以我之身,撞沉吉野!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236.第230章 快去請天策上將!第582章 始!武!玄!洪!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227.第221章 秦王破陣曲!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699章 年號雍正第610章 湊不出三對家庭美滿的皇帝第783章 條約!條約!還是他媽的條約!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127.第123章 曹叡:朕怎麼能就這麼死了?!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第699章 年號雍正第799章 以我之身,撞沉吉野!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559章 大明與漢唐的斬首區別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第769章 道光功績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
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第624章 平壤之戰!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295.第286章 朱元璋:剝皮?這咱熟啊!第379章 國富 民窮第416章 岳家軍收復襄陽第409章 過河!過河!過河!(上)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第697章 爲什麼不算千古一帝?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256.第248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上)第678章 嬴政:請問你母親在哪裡?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424章 趙二絕種?趙大繼嗣!第652章 諸葛亮:亮有一計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191.第187章 獎勵高緯牌不老藥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第437章 劉邦:乃公想了想,他可能不是乃公後代。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第562章 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爹是朱祁鎮147.第143章 司馬睿也算可以了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434章 黃金家族的誕生之初。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第693章 西藏併入中國版圖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第470章 朱元璋字國瑞第433章 流浪的鐵木真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第435章 草原版鴻門宴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第684章 清章帝愛新覺羅福臨第799章 以我之身,撞沉吉野!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236.第230章 快去請天策上將!第582章 始!武!玄!洪!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227.第221章 秦王破陣曲!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699章 年號雍正第610章 湊不出三對家庭美滿的皇帝第783章 條約!條約!還是他媽的條約!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127.第123章 曹叡:朕怎麼能就這麼死了?!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第699章 年號雍正第799章 以我之身,撞沉吉野!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559章 大明與漢唐的斬首區別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第769章 道光功績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