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西北民變大明末路

天幕上。

奉安皇考神主的祧廟前。

諸臣門外立着,全是素服。

朱由檢從廟裡出來,更是一身重孝。

“王承恩,告訴諸臣工,皇陵損失幾何。”

宦官上前一步,躬身道:

“皇陵罹變,賊焚燬撫按府公署、留守司府廳,共計五百九十四間。”

“焚燬鼓樓、龍興寺六十七間。”

“民房兩萬兩千六百五十二間,殺官六名、生員六十六名、陵牆班軍二千二百八十四名、高牆軍一百九十六名、精兵七百五十五名、操軍八百餘名。”

朱由檢一臉疲意的揮了揮手:

“國事日衰,祖陵大劫,全是朕身之罪。”

“宣詔吧。”

衆臣聞言嘩啦跪倒。

宦官跨前一步,展開詔書:

『罪己詔』

……

【崇禎八年(1635)正月十五日,起義軍進攻鳳陽,鳳陽明軍不戰自潰,隨後義軍劫掠三日,挖掘皇陵。】

【十月,崇禎帝因盜陵民變而下罪己詔,移居武英殿,減膳撤樂,表示與將士同甘苦。】

……

大明。

朱元璋整個人跟打擺子一樣指着天幕。

看着馬皇后嘴脣顫抖着道:

“祖墳……”

“他……”

娘字未出口,人已暈厥過去。

徹底失去意識前,腦中就一個想法。

黃巢?

……

【當一個朝代即將滅亡時,各種問題會扎堆的出現,且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爲轉移。】

【朝堂上,後金軍撤退之後,上到皇帝下到朝臣,沒有人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而是藉機傾軋,進行黨爭,自我殘殺。】

【邊境上,遼東戰略危機的嚴重性在己巳之變中暴露無遺。】

【而在和遼東恰成犄角之勢的陝西黃土高坡,成千上萬爲生計所迫的明朝子民們,悄悄點燃了造反的烽火。】

【從萬曆年間遼東戰事爆發以來,陝西三邊的軍隊徵調頻繁,經常領不到軍餉,日積月累,拖欠軍餉越來越嚴重。】

【截至天啓七年爲止,延綏、寧夏、甘肅、固原四鎮積欠餉銀二百四十四萬兩,常有幾個月甚至一年不發軍餉的事,到崇禎初年,有的地方欠餉達三十六個月。】

【士兵無以爲生,除了造反沒有別的出路,於是乎“稽餉而譁”,“亡命山谷間,倡饑民爲亂”。】

【同時,陝北接連大旱,屢屢發生饑民搶奪糧倉的情況。】

【爲節約經費,崇禎裁撤驛站,導致大量驛卒沒有生計。】

【最終,陝西爆發起義並迅速擴大,遍及全陝、三邊。】

【而這裡,就有一位大明掘墓人。】

【李自成。】

……

天幕上。

一隊服裝不整的騎兵走在羊腸小路上。

爲首的一人頭戴一頂舊氈帽,鐵甲外罩着一件半舊的羊皮長袍。

背上斜揹着一張弓,腰裡掛着一柄寶劍和一個朱漆描金的牛皮箭囊,裡邊插着十來支鵰翎利箭。

這人扶了扶氈帽。

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凝視前方。

……

【李自成,陝西米脂人,萬曆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出生於延安府米脂縣雙泉堡。】

【因其家居於懷遠堡(今陝西橫山縣)之李繼遷寨,故也稱爲懷遠人。】

【曾祖父李世輔、祖父李海、父親李守忠,世代都是養馬戶。】

【父親死後,李自成爲同村富戶艾萬年去放羊以抵債。】

【後不堪受辱,應募爲銀川驛的驛卒,充當馬伕,抽空挾弓矢習騎射,練得一身好武藝。】

【那時正是天啓六年,他二十一歲。】

【崇禎二年,朝廷下令裁撤驛站。】

【這年年底銀川驛被裁撤,李自成生活無着,又逢饑荒,便帶領同夥造反。】

……

{李自成也算富戶家道中落了。}

{《明季北略》《平寇志》《甲申傳信錄》說其“務農頗饒”“世農自饒”“家頗饒”。}

{聯繫到他八歲時與侄子同時進私塾讀書,可見上述說法是可信的。}

{他的家境並不貧窮,他也不是文盲,讀書“頗能記憶”。}

{造反大軍的基本羣衆依然是饑民、難民,只不過骨幹力量是叛卒、逃卒、驛卒、響馬。}

{而這六種人轉化爲造反者,是陝西各種社會矛盾,天災人禍激化的結果。}

{明末田賦加派,一律按畝分攤,陝西比別地受害更甚。因爲陝西土地貧瘠,民生窮困,加上連年災荒,人民已是飢寒交迫,官府卻仍敲骨吸髓,不顧人民死活。}

{崇禎二年行人司行人馬懋才向朝廷報告陝北的饑荒:

如安塞城西有糞城之處,每日必棄一二嬰兒於其中,有號泣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糞土者。

至次晨,所棄之子已無一生,而又有棄之者矣。

更可異者,童稚輩及獨行者,一出城外,便無蹤跡。

後見門外之人炊人骨以爲薪,煮人肉以爲食,始知前之人皆爲其所食。

而食人之人亦不免數日後面目赤腫,內發燥熱而死矣。}

{除了連年災荒,還有官府的催科。}

{崇禎雖然把救荒當作首務,但並沒有採取相應措施,也沒有督促地方官全力救荒,致使事態日趨惡化,以至無法收拾。}

……

大隋。

楊堅看到人相食的慘劇,便知這“起義”不能善了了。

“如此說來……這些造反隊伍的核心力量是大批譁變的士兵……”

獨孤伽羅捻着手裡的針線,低頭道:

“逃卒、叛卒……”

“經過正規的訓練,手中掌握武器。”

“與一般饑民、難民迥然不同。”

“這是一夥知根知底的流軍……”

楊堅撫案嘆息。

“又是彼知己,己不知彼……”

“剛走了皇太極,又來了個李自成……”

“天命已失啊。”

……

【南京刑部左侍郎武之望本已因年高申請致仕,在南京任閒職,因熟悉邊事而被調任三邊總督,結果無力鎮壓義軍,自殺而死,時年七十七歲。】

【朝廷上下羣情鬨然,迫切需要有人去收拾陝西局面。】

【然而人人視陝西爲畏途,都不願意挺身而出繼任武之望留下的空缺。】

【這一拖就是幾個月,沒有一名高官願意到陝西去挑起這副擔子,因爲既艱難又危險,而且吃力不討好。】

【吏部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推舉頗能顧全大局,對軍事一竅不通的左僉都御史楊鶴,出任陝西三邊總督。】

【崇禎召見楊鶴詢問方略,楊鶴認爲義軍四起原因在於饑荒,表示“剿撫兼施、以撫爲主”,很容易平亂。】

【崇禎大喜,從內庫調撥十萬兩白銀和藩王捐助的五萬兩白銀、二萬石糧食用於平叛。】

……

季漢·懷帝時期

諸葛亮覺得這是一個好案例,是個經典題。

“陛下,這一句應撫應剿呢?”

劉禪覺得應該撫。

因爲他覺得拿十萬兩去平西北叛亂那純純腦子被驢踢了,不可理喻!

諸葛亮看懂劉禪臉上寫的表情,笑道:

“亡命之徒揭竿相向,已養成燎原之勢,遂至不可向邇。”

“若欲剿賊,必先稽離伍之軍。”

“而欲查軍,必先給積逋之餉。”

“餉如不足,則士不宿飽,馬無餘芻,枵腹荷戈,即慈父不能保其子。”

“撫鎮怎安能制此洶洶驕悍之卒哉?”

劉禪聽得半明半悟,小心翼翼道:

“相父的意思……是要剿?”

諸葛亮笑着嘆了口氣:

“饑民從賊,饑荒使然。”

“剿不易結,必須撫之。”

劉禪呆愣愣的睜着兩隻眼睛。

那是剿?還是撫啊?

諸葛亮沒說剿還是撫,只是話頭一轉,道: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

“關中一變,川、蜀、晉、楚脣齒俱爲動搖,天下事將不堪設想。”

“其剿也,所斬獲皆饑民也,而真賊飽掠以去矣。”

“其撫也,非不稱降,聚衆無食,仍出劫掠,名降而實非降也。”

“但最後依然是要看帝心剛毅否。”

聽了一通的劉禪依然是那副癡樣。

相父在說啥?

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791章 同治:究竟TM誰是光緒!第689章 平定三藩第488章 佃農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785章 咸豐功績第590章 明君卡到期昏君卡開啓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628章 萬曆三大徵定播州楊家第693章 西藏併入中國版圖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14章 劉邦的功績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302章 遊幸無度之主唐敬宗李湛第562章 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爹是朱祁鎮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183.第179章 精神病皇帝。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37章 故劍情深,老劉家唯一的情種。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337章 高平之戰!中國成其爲中國!第65章 李隆基:假的!都是假的!第728章 乾隆盛世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第764章 五虎制敵吳淞失陷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佈個事!第648章 聊天羣作用初顯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第344章 杯酒釋兵權?土地買兵權!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第697章 爲什麼不算千古一帝?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413章 岳飛首戰建康大捷!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481章 明朝第一守護神朱文正161.第157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第524章 朱高熾:忽悠,接着忽悠!第401章 玄宗卸甲 徽宗卸天下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第3章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張之戰!第37章 故劍情深,老劉家唯一的情種。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701章 雍正:朕只要略微一出手第700章 乾隆:你懂個球!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48章 昆陽之戰!劉秀首秀!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第29章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395章 海上之盟引狼入室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700章 乾隆:你懂個球!220.第214章 捅了皇帝窩了。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第521章 當藩王能打就行了,當皇帝可146.第142章 祖逖!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160.第156章 堪比文景之治的元嘉之治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第55章 千古一帝?完美一帝?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第399章 大宋國情就是崩賣撤溜!第426章 宋朝特色225.第219章 別人家的孩子。
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791章 同治:究竟TM誰是光緒!第689章 平定三藩第488章 佃農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785章 咸豐功績第590章 明君卡到期昏君卡開啓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628章 萬曆三大徵定播州楊家第693章 西藏併入中國版圖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14章 劉邦的功績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302章 遊幸無度之主唐敬宗李湛第562章 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爹是朱祁鎮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183.第179章 精神病皇帝。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37章 故劍情深,老劉家唯一的情種。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337章 高平之戰!中國成其爲中國!第65章 李隆基:假的!都是假的!第728章 乾隆盛世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第764章 五虎制敵吳淞失陷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佈個事!第648章 聊天羣作用初顯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第344章 杯酒釋兵權?土地買兵權!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第697章 爲什麼不算千古一帝?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413章 岳飛首戰建康大捷!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481章 明朝第一守護神朱文正161.第157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第524章 朱高熾:忽悠,接着忽悠!第401章 玄宗卸甲 徽宗卸天下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第3章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張之戰!第37章 故劍情深,老劉家唯一的情種。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701章 雍正:朕只要略微一出手第700章 乾隆:你懂個球!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48章 昆陽之戰!劉秀首秀!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第29章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395章 海上之盟引狼入室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700章 乾隆:你懂個球!220.第214章 捅了皇帝窩了。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第521章 當藩王能打就行了,當皇帝可146.第142章 祖逖!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160.第156章 堪比文景之治的元嘉之治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第55章 千古一帝?完美一帝?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第399章 大宋國情就是崩賣撤溜!第426章 宋朝特色225.第219章 別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