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

{忘記在那看到的一句話,大概意思是:中國是今天世界上幾乎唯一一個鹹魚翻身的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

{這個世界上,也就中國才能鹹魚翻身。這些都基於統一的地理基礎,文化基礎和身份認同。}

{所以,真不好說洋務運動是成功好還是失敗好。雖然它的根底就已經註定它一定會失敗。}

{晚清歷史學者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羣人,因爲他們在研究歷史的時候很容易就高血壓發作。}

{去看看《南明史》吧,看不了一會兒就得站起來晃兩圈平復一下心情才能再坐下看。}

{晚清有的時候還能用歷史侷限性這種東西安慰自己,南明真的就是我上我也行,大概率你上你也行。}

……

大明。

“沒完了是吧!”

朱元璋臭着一臉,窩在椅子裡嘟囔着:

“你有能耐把南明放出來啊!咱倒要看看能有多你上你也行!”

“還你上,上牀你都費勁。哼!”

馬皇后給他倒了杯茶,岔開話題道:

“第一句話是什麼意思?”

“清朝被海外諸國遙控了?”

朱元璋接過茶杯,看着茶湯,想了想道:

“不好說……”

“有可能是因爲洋務運動失敗技不如人,也有可能是下一個朝代藉助海外勢力推翻清朝。”

“然後被洋鬼拿捏住了。”

“這都不好說。”

說罷。朱元璋抿了口茶湯。

馬皇后奇怪道:

“你似乎一點也不生氣?這可不像你啊?”

朱元璋擡起頭,斜睨着她,鼻子裡輕哼一聲道:

“最後不還是撥亂反正了嗎。”

“結果已經知道了。”

“心裡也算有個底吧。”

馬皇后看着天幕裡的話,又想到共同執政與人民萬歲。

下意識點頭道:

“也是,那真是一個從未聞見的天命啊。”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不會放棄讓大清億萬斯年的。

所以他可以付出一切能承受的極限代價。

但這個代價裡絕不包括讓清朝覆滅。

因爲……

“誰知愛新覺羅家的子孫還能活幾個……”

皇帝的喃喃細語之聲,在經過殿內獨特的構造後擴散在羣臣耳邊。

羣臣默默不語。

前朝覆滅,皇家宗室可沒好下場。

不過……

那也是你們愛新覺羅家的事兒了。

……

【外交策略:同治七年(1868)在美國人蒲安臣的推動和率領下,清廷組建了第一支正規的外交使團,啓程前往歐美。】

……

{1868年也是日本啓動明治維新的年份。}

{明治天皇頒佈詔書說,日本決定走“萬機決於公論”之路,要打開國門“廣求知識於世界”。}

{爲何大清沒能先於日本改革走進工業化時代呢?}

{這就是海外蕃邦在中華文化輻射下的後發優勢體現了,況且清廷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防漢上了。}

……

大唐。

“倭國,終究會成爲中原的心腹之患。”

杜如晦的話讓衆人都深以爲然。

倭國,彈丸之地。

想要達成英國那種體態,所需要的資源不是那一隅之地能滿足的。

而根據李鴻章的話,日本的改革已然成功。

既然成功,那就勢必要擴大資源收納。

問題來了,它身邊誰資源最豐富呢?

程咬金摸着鬍子,突然道:

“天幕說清朝海軍是擺設……”

“不會是沒打過倭國吧?”

衆人心裡咯噔一聲。

這不好說啊……

雖然不喜清朝……但你這時候不能拉胯啊!

……

【向歐美派遣外交使團,與“修約”有關】

【1868年是清廷與英、法、俄、美四國定好的《天津條約》修訂之期,範圍包括通商、徵稅、居住、傳教等諸多方面。】

【爲應付這次修約,清廷組織封疆大吏,做了兩次外交政策大討論。】

【總理衙門給各省將軍督撫下發文件徵求意見。】

【奕訢在文件裡的大概意思就是,自道光二十年(1840)以來,傳統羈縻之道在應付夷務方面越來越乏力。】

【這次修約,如果洋人的要求實在太過分,“萬不可行”,朝廷自然不會遷就,就算與洋人決裂也在所不惜,總理衙門也不會有別的意見。】

……

清初皇帝眼前一亮。

這是硬氣起來了?

敢拍板叫號了?

……

【但決裂要有預備,目前的預備並不充分,所以只要還有可能,便“無妨暫事羈縻”,不如還是暫時與之訂立條約,“以待異日之自強”,繼續韜光隱晦等待國力變強。】

……

大宋·真宗時期

趙恆一臉嚴肅。

“問題的關鍵,就是找到關鍵的問題。”

隨後臉一垮。

“這不廢話嗎?”

……

大明·天啓時期

朱由校扣了扣腦殼。

簡而言之就是,條約要修,但具體如何去修,總理衙門不想獨斷,希望有一個集體決定。

畢竟,獨斷也就意味着要獨自擔責。

“裡子我要,面子我也要!”

“真是甩的一手好鍋。”

……

【反饋回來的意見,大體可以分爲兩類。】

【一類以皇族爲代表。他們承認眼下打不過洋人,也理解“現在必應羈縻”這種策略,但既然朝廷與洋人“將來必應決裂”,也不妨利用“臣民義憤”將洋人曲線驅逐出境。】

……

大唐·高宗時期

李治都能猜到他們怎麼想的。

疆域廣大,必有感慨悲歌之士。

他們是想鼓動這些人以滅夷爲志。

然後就是焚燒洋人的教堂,搶劫洋人的貨物,誅殺來華的洋商,鑿沉洋人的艦船之類。

如果洋人去來總理衙門控告,朝廷就用查辦之詞緩之,拿一定嚴厲查辦之類的言辭來應付他們。

然後再一天一天拖下去。

“話術朕都想好了。”

李治諷笑道:

“就以地方督撫沒辦法管控住轄下每一個百姓爲由,將所謂的處理拖到天荒地老。”

長孫無忌笑了笑,捋須道:

“這麼做的前提是他們能壓得住洋人的反撲。”

“這些人可不在中原遊戲的規矩裡。”

李治指了指天幕,笑道:

“但他們可不這麼認爲。”

……

【另一類以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等地方督撫爲代表。】

【他們主張,目前形勢所迫,只能與洋人修約以維持和平關係,萬全之策“則自強而已”,只有改革自強這一條路。】

【總理衙門綜合所有回奏得出的結論是:與洋人講和,對洋人設防,二者不可偏廢。現在還不是與洋人決裂的時候,得繼續用條約對他們實施“羈縻”。】

【爲了利用好條約外交這一武器,知己之外還須知彼。】

【於是,派遣一個正規的外交使團出使歐美。】

……

炎漢·明帝時期

“看來還是不相信漢人給出的策略呀,還是相信他們自己人給出的策略。”

劉莊拄着手裡的木杖,冷笑道:

“根本沒有想過要自強,只是一拖再拖。”

“不過就清軍在鴉片戰爭裡所表現出的戰力……”

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還真不好說。

……

【而總理衙門在文件中又說,西洋各國都已按照條約互相派駐了使節,只有我大清還沒有。】【各國駐華使臣多次要求大清在外國派駐使節,本衙門的回覆一直是:各國在華有傳教通商之類的事情要辦,所以需要派駐使節,大清在外國並無應辦之事,所以無須派駐使節。】

【但這樣做的後果是,這十多年來,“彼於我之虛實無不洞悉,我於彼之情僞一概茫然”,這不符合兵家的知己知彼之道。】

【而且,外國使臣在我大清任性胡爲,我們在外國卻沒有使臣,就沒辦法向外國政府直接提出詰責,這也是個大問題。】

【但派遣駐外使節也有兩大難處。第一是遠涉重洋,很少有人願意去,去了之後要吃要喝要辦公,費用也不小,而且分駐各國,花銷更大,籌款也更加不容易。】

【第二是語言文字不通,萬事都要仰賴翻譯,也沒有辦理外交事務的專業人才。】

【而對外派遣使節這件事又非常緊要,“未可視爲緩圖”,不能一直拖着不解決。】

【所以,“究應如何亦希公商酌定”,請衆人一起來討論,看看這個事情究竟該怎麼辦。】

……

大宋·哲宗時期

“話雖如此。”

司馬光細細體察總理衙門文件裡的遣詞造句,然後說道:

“可以發現清廷的基本立場是主張對外派駐使節。但夷夏之防也深深地鐫刻在大清朝野的腦子裡。”

“這種觀念深深影響着朝堂政務的實際運作。”

“所以爲免成爲衆矢之的,奕訢只能小心翼翼避開獨斷,欲向各省督撫將軍們尋求一個集體決策。”

趙煦心中升起一絲疑慮,看向司馬光。

“公之所言……出乎朕之所料啊。”

司馬光則直白道:

“君子豹變。”

趙煦意味深長的看向司馬光。

這意思是奕訢不獨斷是不好的?

可這是說奕訢嗎?

還是在說朕?

而若是說朕……他可是士大夫啊……

共治天下啊……

……

【不過,總理衙門最終未能等待所有督撫將軍提交反饋,便於1867年底做出決定:由美國人蒲安臣爲領隊,率一個正規使團前往歐美。】

……

{不懂,爲啥是美國人領頭?}

{這可能是因爲蒲安臣已卸任美國駐華大使,返回美國的日期將近,時間上已經不容總理衙門繼續拖延等待地方督撫們的回覆。}

{同時清廷內部又找不出合適的領隊之人,必須仰仗蒲安臣的幫助。}

{找不到合適領隊?}

{派使團出洋是第一次,誰也說不準是好是壞,所以誰也不表態,而這邊時間到頭了,總理衙門又不想背獨斷的鍋,那就把鍋遞出去咯。}

{事後曾國藩與李鴻章也是這麼認爲的,覺得此後對外使節應該源源不斷,即便有很多人不合格,其中也肯定會有蘇武、班超這樣的人才,妥妥的事後表態。}

……

大明·永樂時期

朱瞻基抱着雙臂,一臉複雜。

“由洋人率領一支外交使團出使歐美,可謂鮮見的外交奇景。”

朱棣瞥了一眼天幕裡奇特的使團,輕哼一聲道:

“造成這一奇特任命的根源,就是清廷基於華夷秩序的另外一層考量了。”

“《天津條約》規定了清廷與海外各國可以互派使節。”

“但多年來只有海外諸國單方面對華遣使,清廷沒有任何動靜。”

“這種毫無動靜,正是爲了維護華夷秩序。”

朱瞻基皺了皺眉頭,不解反問:

“這跟華夷秩序有什麼關聯?”

朱棣橫了他一眼,沒好氣道:

“清廷在禮儀上強調“天朝上國”的榮耀,行跪拜禮。”

“而海外諸國在禮儀上強調握手鞠躬,這明顯是要國與國之間保持平等,不承認上下姿態。”

“而不向歐美各國派遣使節,就能迴避禮儀衝突。”

“迴避了禮儀衝突,也就回避了諸國外交對華夷秩序的挑戰。”

朱瞻基這時明悟過來。

“所以,這時是迫在眉睫了?”

“一方面,爲了應付修約,必須對外派遣使團。”

“另一方面,又不願放棄華夷秩序下的天朝榮耀。”

“於是,讓外國人來作清廷使團的領導者,就成了二者兼顧的最好辦法。”

“這可真是……”

朱瞻基不知怎麼形容了。

“面子大過天啊……”

……

天幕上。

在高樓大廈林立之間。

一位金髮碧眼的男人站在講臺上,一臉興奮的高呼着。

底下是一羣同樣樣貌的男女。

而男人的身後。

是一羣穿着清朝服飾的官員。

他們嫌惡的看着周邊一切。

……

【使團的第一站是美國。】

【蒲安臣本就是美國人,在舊金山,他充分發揮了演講特長,對外界說:自己此番出使,意味着清朝已經走上了進步的道路,這個偉大民族向近代文明伸出雙手的時機已經降臨,這樣的日子已經來到。】

【在公開場合,他不止一次說過類似意思的話:“我希望中國的自治能夠得到保持,我期望她的獨立能夠得到保證,我期望她能夠得到平等的待遇,從而使她能夠得到與所有國家同等的權利。”】

【而使團在美國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蒲安臣條約》。】

【條約中,美國保證不干涉清廷內政,另有涉及保護華僑、自由移民、宗教信仰自由等條款。】

【尤爲重要的是,美國政府在條約簽訂之後,即知會其他國家,表示美國將不承認任何干涉清廷內政的行爲,且要求美國駐歐洲各國公使協助蒲安臣使團順利完成此次出訪。】

……

大秦。

嬴政被那些獨特的建築晃了一下心神。

隨即又收攏回神思,感嘆道:

“難怪……難怪這洋鬼能有這種心胸……”

劉邦也強行按下眼中驚異。

“是了……因爲他們纔是那個居高臨下,想要施以教化的人……”

……

大漢。

“嬴政得虧沒看到過……”

劉邦揣着袖子,笑道:

“不然咸陽宮就得變個樣子了。”

呂雉頗爲無語。

這人的關注點總是這麼奇特。

“但話又說回來……”

劉邦欣賞着天幕裡奇異景色,嘆聲道:

“這算是自鴉片戰爭以來,最平等的條約了。”

“可惜啊……”

清廷認不認也很難講。

……

【1868年9月,使團抵達倫敦。】

【恰在此時,國內發生了“揚州教案”。英國駐上海領事麥華陀調軍艦開往南京威脅兩江總督曾國藩。】

【清廷交涉數月無果,遂令蒲安臣使團借訪英之機,直接與英國政府交涉。】

【依賴蒲對歐美外交規則的熟悉,交涉成功,武力衝突被化解。中英兩國還訂下協定:此後再發生同類事件,即按此次的辦法處理,“不得擅調兵船向地方官爭執”。】

【英國外交部也發表官方聲明,承認擅自調兵威脅中國地方官員的行爲欠妥,重申尊重中國的主權和司法權,但保留使用武力“以便保護(英國民衆)生命財產受到迫切的危害”的權利。】

【該官方聲明發表後不久,又發生英國駐中國臺灣淡水領事吉必勳擅調兵船,向臺灣地方官勒索白銀的事件。】

【清廷依據蒲安臣達成的協定照會英國政府。英國政府遂令吉必勳繳回所索銀兩,向淡水中方官員賠禮道歉,且將吉必勳革職,“以告誡領事人員不要採取肆無忌憚的暴力行動”】

【這一次外交成功,對清廷來說,是一種非常新奇的政治體驗。】

……

大清·道光時期

道光皇帝的眼睛瞪得溜圓!

這種處理結果……

還有這種辦法?!

自己是不是也要找個外國人當使臣啊?

道光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可能性。

然後下一秒就打消了念頭。

……

【1869年1月,蒲安臣前往法國。可惜的是,他與拿破崙三世政府的商談沒有什麼實質成果。九個月後,他放棄了在法國推行《蒲安臣條約》率團前往瑞典、丹麥和荷蘭,然後在同年的11月抵達柏林。】

【使團在普魯士受到了非常正式的高規格接待。首相俾斯麥與蒲安臣的會談結果是普魯士出具了一份照會,承認“中國本宜存自主之權”,願意與清廷和平相處、互相通商,以“助中國自主之權”。】

【蒲安臣很興奮,在給好友衛三畏的信中說,“美國、英國和普魯士這三個中國的貿易大國一致”,都認同《蒲安臣條約》的精神與準則。】

【1870年2月,使團抵達俄國首都聖彼得堡。】

【俄國此時與清廷在西北和黑龍江流域的關係十分緊張。】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會見中故意與蒲安臣大談無關痛癢的美俄關係,對中俄關系避而不談,這令蒲安臣感覺交流十分艱難。】

【2月18日,蒲安臣突然病倒,多方診治均不見好轉。】

【1870年2月23日,美國人蒲安臣病逝於中國欽差使節任上。】

……

{隨行的中國官員志剛,記載了蒲病重後仍不放棄工作的情形:

病勢日加,猶日閱新聞紙,以俄國之事爲憂。蓋蒲使長於海面商政,而至俄國,則與中國毗連陸地將萬數千裡,而又各處情形辦法非一,恐辦法稍差,失顏於中國;措語未當,貽笑於俄人。乃日夜焦急,致病勢有加無已。}

{出使歐美之前,蒲安臣特意爲中國製作了一面黃色的國旗:“藍鑲邊,中繪龍一尺三長,寬二尺,與使者命駕之時以爲前驅。”}

{自此,龍旗成爲晚清中國的一個象徵。}

{中國也首次以主權國家的面目出現在國際社會中。}

{蒲安臣以他的演說才能,將中國打扮成一個溫和、開放的形象。}

{每到一處,他都極力歡呼中國正準備衝破傳統的藩籬,投入世界的懷抱,投入到近代文明中來。}

{可惜的是,這一形象營銷雖然在歐美取得了成功,卻未能反哺中國。}

{他演說中的那個正在走向開明的清廷,仍對近代文明抱持着極大的敵意。}

{更可惜的是,這樣的重要人士在歷史教科書上都沒有任何記載。}

{蒲安臣,崇高的理想主義者。}

我對一切理想主義者都抱有崇高敬意。

在這一點上,本人不分國家。

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48章 昆陽之戰!劉秀首秀!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566章 治水有功?治水有過?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第573章 買定離手!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163.第159章 齊高帝蕭道成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第401章 玄宗卸甲 徽宗卸天下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220.第214章 捅了皇帝窩了。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254.第246章 一窩“世民”出場。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165.第161章 皇帝皇后各玩各的。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199.第194章 延續千年的制度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第693章 西藏併入中國版圖第683章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第63章 十三歲,滅外戚,掌國政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519章 繼位的合法性第11章 打賞獎勵。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第728章 乾隆盛世第434章 黃金家族的誕生之初。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477章 目標,南京!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第435章 草原版鴻門宴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470章 朱元璋字國瑞第312章 唐武宗功績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559章 大明與漢唐的斬首區別101.第99章 劉備入川,劉徹扔棋盤第450章 小劉恆:糟了!我被二兄給演了!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328章 最後的餘德秦王破陣樂!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第71章 廁所政變!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236.第230章 快去請天策上將!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第71章 廁所政變!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511章 靖難無大將,耿炳文做先鋒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第581章 明毅帝朱厚照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626章 萬曆二十三薊州兵變第439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第338章 光明之世成於周世宗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第774章 定都天京太平極盛第712章 設軍機處斬掉相權第514章 李景隆第341章 周世宗功績(下)第386章 元祐更化紹述熙豐90.第88章 袁紹:這威武之師,天下誰能敵也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第697章 爲什麼不算千古一帝?
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48章 昆陽之戰!劉秀首秀!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566章 治水有功?治水有過?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第573章 買定離手!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163.第159章 齊高帝蕭道成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第401章 玄宗卸甲 徽宗卸天下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220.第214章 捅了皇帝窩了。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254.第246章 一窩“世民”出場。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165.第161章 皇帝皇后各玩各的。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199.第194章 延續千年的制度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第693章 西藏併入中國版圖第683章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第63章 十三歲,滅外戚,掌國政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519章 繼位的合法性第11章 打賞獎勵。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第728章 乾隆盛世第434章 黃金家族的誕生之初。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477章 目標,南京!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第435章 草原版鴻門宴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470章 朱元璋字國瑞第312章 唐武宗功績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559章 大明與漢唐的斬首區別101.第99章 劉備入川,劉徹扔棋盤第450章 小劉恆:糟了!我被二兄給演了!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328章 最後的餘德秦王破陣樂!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第71章 廁所政變!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236.第230章 快去請天策上將!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第71章 廁所政變!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511章 靖難無大將,耿炳文做先鋒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第581章 明毅帝朱厚照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626章 萬曆二十三薊州兵變第439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第338章 光明之世成於周世宗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第774章 定都天京太平極盛第712章 設軍機處斬掉相權第514章 李景隆第341章 周世宗功績(下)第386章 元祐更化紹述熙豐90.第88章 袁紹:這威武之師,天下誰能敵也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第697章 爲什麼不算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