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擦了擦手裡的紫紋桃,咬了一口。

“還是那個老問題。”

“皇帝在作出一些重大的錯誤決策後,要麼是奸佞之臣作祟,要麼是皇帝向上天發出罪己詔。”

“但做爲最終負責人的皇帝不會對此真正負責。”

劉徹給小劉據也扔了顆桃,笑道:

“明朝之前有宰相,有宰相的最大好處就是皇帝可以尋人問責。”

“出了事還可以罷免宰相。”

“而沒有宰相,皇帝就既是責任人又是問責人。

“出了事還指望皇帝罷免懲罰自己嗎?”

“那可真是想多了。”

“而這裡的問題也顯而易見了。”

劉徹透過清朝之變,看到一絲跳出中原藩籬的其他景色。

“過於專制集權的制度對皇帝個人要求過高,使得帝制政治具有很強的偶然性。”

“遇到個人才能很強的一些神君聖君可能會出現一些盛世,但整體上制度具有極大的漏洞纔是必然性。”

小劉據有些迷茫了。

他捧着桃子,有點呆愣的看着一臉饒有趣味的阿父。

什麼漏洞?

皇帝是漏洞嗎?

劉徹吃着桃子,思考着這種前所未有的例子。

這麼一種決策機制攤上道光這麼一位決策人。

其犯錯誤的概率是極高的。

因爲道光面對的是陌生的敵人,全新的問題。

他根本就無祖制可守可循。

對於一名守成之君來講,這簡直就是塌天大禍。

……

【七月二十三(8月20日),道光發給琦善兩道諭旨。】

【第一道諭旨指示琦善如何“駕馭”“外夷”。】

【一、對於英方的“冤抑”,告以將逐一訪查,以折服其心。】

【二、對於割讓海島,告以清朝准許英人通商已屬“施恩”,不能再“致壞成規”。】

【三、對於商欠,告以應由兩國商人自行清理。】

【四、對於“貨價”,告以鴉片本屬“違禁之件”,又已銷燬,“不得索價”。】

【而對於中英平等外交、賠償軍費兩項,道光未給予指示。】

【第二道諭旨是讓琦善向英方宣佈的,謂:

大皇帝統馭寰瀛,薄海內外,無不一視同仁,凡外藩之來中國貿易者,稍有冤抑,立即查明懲辦。

上年林則徐等查禁菸土,未能仰體大公至正之意,以致受人欺矇,措置失當。

茲所求昭雪之冤,大皇帝早有所聞,必當逐細查明,重治其罪。

現已派欽差大臣馳至廣東,秉公查辦,定能代申冤抑。

該統帥懿律等,著即返棹南還,聽候辦理可也。】

……

大宋·哲宗時期

“不是……他哪裡來的自信啊?”

趙煦實在是憋不住了,指着天幕裡的諭旨吐槽着:

“你看看他說的這話。”

“致受人欺矇,求昭雪之冤?”

“禁菸可是你一手推動的!”

“還代申冤抑?這是要找替罪羊啊!”

“還著即返棹南還,聽候辦理可也……”

趙煦覺得最荒唐的就是這句。

換種意思講就是,北遼突然打到家門口了。

然後自己給北遼的領軍大帥下了道命令說:你們哪來的回哪去……

他們會聽才見鬼了!

……

大明·天啓時期

“好傢伙……更加眼熟了……”

朱由校都不用猜了。

下一步肯定是處理林則徐嗎!

這不妥妥替罪羊嗎……

“爲了解脫朝廷的困境,別說是冤枉,就是犧牲個把大臣,那又算得上什麼?”

“你們都是這麼想的吧……”

……

大清·道光時期

道光現在是十分糾結。

他不能保證自己以後會不會這麼做。

因爲如果在陸戰中不逞的英軍退至海上,南北竄犯,清朝勢必要在全國幾千裡海岸線上部署持久的防禦。

這種看不到結局的戰爭,正是自己希望避免的。

張格爾之役、河工諸項,開支動輒以千萬兩計。

由於“永不加賦”的祖制,自己也沒有辦法改善財政,多闢來源。

而打仗是世界上最花錢的事……

“今年國庫存銀僅爲一千零三十四餘萬兩了……”

道光喃喃細語着。

英軍“船堅炮利”,水師非其對手,清軍的戰法只能是七省戒嚴,郡縣有備。

而這種坐待敵方進攻的方法,不能及時全殲來敵,擒獲敵酋。

戰爭將會無止境地拖延下去。

“進不得,又退不得……”

道光絕望的發現,哪怕知道了未來,自己也做不了什麼。

……

【七月二十五(8月22日)琦善收到道光帝決意主“撫”的兩道諭旨後,立即派人尋找正在山海關一帶遊弋的英軍艦隊,告知大皇帝已有“恩旨”,“速來聽宣”。】

【此後的二十多天裡,他與英方的往來照會共達10通,並於八月四日(8月30日)在大沽海灘的帳篷裡與懿律和義律直接面談。】

【琦善公然“坦白地承認英國人是受虐待了”,應允代申冤抑,懲辦林則徐、鄧廷楨。】

【義律則堅持賠款、割海島、雙方官吏往來以平行禮等條款。琦善表示俟奏請皇帝后再復。】

【八月十八日(9月11日),琦善照會懿律,勸其回粵,靜候欽差大臣前往辦理一切,必有解決之道。】

【兩天後,英軍竟然真的同意了。】

【而懿律和義律所以同意南下,是因爲長達一個多月的交涉毫無結果,如此無基地的海上漂泊不知將結束於何時。】

【北方的軍情、地理不熟悉,貿然進攻感到沒有把握。】

【更何況季風將要過去,北方冬季海洋冰凍,將給艦船的行動帶來不便。】

【加以軍中疾疫流行,氣候又將轉寒,艦船不宜在北方港口久留,遂同意南返廣州談判。】

【八月二十日(15日),英軍起碇南返。】

【八月二十二日(9月17日),道光就命琦善爲欽差大臣,赴廣東查辦,諭沿海督撫,勿向英船開放槍炮,令浙江、山東、江蘇等沿海諸省裁撤兵勇,“以節糜費”】

【九月八日(10月3日),道光以“辦理不善”、“誤國病民”的罪名,將林則徐,鄧廷楨撤職查辦。】

【九月十八日(10月13日)因英軍已果如其命,“返棹南還”了。】

【道光不無豪邁地寫下“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

【十月二十七日(11月20日)英軍抵澳門。】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看着道光志得意滿的樣子,心中一時莫名感慨。

“大皇帝撫有萬邦啊……”

在中國的傳統的政治術語中,“撫”的意義大抵相當於“和”,但其中又有重要且微妙的差別。

“撫”與“羈縻”可以互通互換。

它是指中央朝廷對各地的造反者和周邊地區的民族或國家,採取妥協的方法來達到和平。

其結果不外乎對受“撫”者作出一些讓步,並加官晉級。

它有着由上而下,居於主動的地位,也意味着受“撫”者對施“撫”者的臣服。

施“撫”者與受“撫”者在地位上有高下之分。

一如唐朝對周邊國家可以用撫。

但宋朝對周邊國家只能用和。

“這撫就如同剿一樣,是帝王們交併輪番使用的兩種重要手段。”

朱棣對着朱瞻基道:

“一般說來,可戰而勝之時用剿,戰而不能勝時則用撫。”

“用剿時命將出兵,討而伐之。”

“用撫時往往換馬,諉過於主管官員,實爲替罪羊,另宣皇帝新恩,以能循歸常態。”

“縱觀歷史,剿與撫都有諸多的實例和經驗,道光也知詳用通。”

“這點其實你爹最懂。”

朱棣不知想到什麼,突然笑道:

“按照儒家的理論,皇帝是天下共主,對於負屈的外藩理應爲之申冤,方顯得大公至正。”

“按照此時清朝的觀感,英國本屬化外,若非問鼎中原而一時難以剿滅,作一些遷就,宣示一下大皇帝的浩蕩皇“恩”,也不失爲是一種恰當的解決方法。”

“由此可見,道光此時主撫,依然是從祖法祖製爲根據。”

朱瞻基皺着眉頭,環抱雙臂道:

“但這都是道光的一廂情願。”

“那些英國人是要中國伏降,道光卻要英國人就撫……這……”

朱棣撣了撣落在身上的枯葉,淡然道:

“這般看來實屬荒謬,然決定撫計和執行撫策的道光和琦善,卻感到道順理合。”

“所以啊,這事還沒完呢。”

“因爲英國人要的可不是什麼撫啊。”

……

【十一月六日(11月29日),琦善抵達廣州。】

【同日,懿律因病辭職回國,英國全權代表由義律接任,侵華遠征軍總司令由伯麥接替。】

【琦善在赴粵途中就揚言:“現在辦理夷務,在柔遠不在威遠。”】

【“英夷強橫,非中國可能敵”】

【到廣州後,力反林則徐所爲:遣散水勇、拆除海防工事,裁減兵船,罷斥抗英有功將領,視廣東人民爲“奸逆”。】

【隨後與英國談判。】

……

天幕上。

英國人與清朝官員對面而坐。

一名翻譯對着官員附耳小聲道:

“大人,這條約與先前的《致中國宰相書》不符啊。”

官員面上不動聲色,只是開口道:

“詳細無誤的講來。”

翻譯拿起桌子上的紙張,瞥了一眼對面的英國人,豎紙遮擋視線,指着上面的文字對官員道:

“第一,他們要求我們開放廣州、廈門、福州、上海、寧波爲通商口岸。”

“第二,英國政府可在各通商口岸派駐官員,與大清官員直接接觸。”

“第三,割讓沿海島嶼。”

“第四,賠償被焚鴉片。”

“第五,要我們廢除行商制度,並賠償商欠。”

“第六,賠償軍費。”

“第七,未付清的賠款以年利百分之五計息。”

“第八,條約爲陛下批准後,他們解除對沿海的封鎖。而賠款全部付清後,他們纔會撤離。”

“第九,條約用英文和中文書寫,一式兩份,文義解釋以英文爲主。”

“第十,條約在規定期限內由雙方君主批准。”

“大人,這第一、七、八、九、十條均爲《致中國宰相書》中所無啊。”

……

【琦善在交涉之始,便予以同意賠償煙價五百萬兩,而對英方的其他要求均予婉拒。】

【在英方步步緊逼下,他又作出一些退讓。】

【一、煙價增至六百萬兩。】

【二、“代爲奏懇聖恩”,在廣州之外另闢一口岸,但只准在船上交易,不得上岸居住。】

【英國人並不滿意這個條件。】

【而道光也同樣不滿意英國人的態度。】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初二(1840年12月25日)】

【道光收到琦善關於廣東談判的第一批奏摺(十一月十四·12月7日發),態度已有轉變,即下旨讓琦善準備剿辦之事。】

【十二月初七(12月30日)道光收到琦善關於廣東談判的第二批奏摺(十一月二十一·12月14日發),認爲談判已進入死衚衕,毫無希望,遂下旨“乘機攻剿,毋得示弱”】

【同日,道光恐廣東兵力不足,命四川、湖南、貴州備兵共四千人,聽候琦善調遣。】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四(1841年1月6日)道光帝收到琦善關於廣東談判的第三批奏摺(十一月二十六·12月19日發),大爲光火,下了一道不留任何餘地的嚴旨:

逆夷要求過甚,情形桀驁,既非情理可諭,即當大申撻伐……逆夷再或投遞字帖,亦不準收受,並不準遣人再向該夷理諭……朕志已定,斷無遊移。】

【同時還下令啓用已被革職、在廣州聽候處理的林則徐、鄧廷楨,讓林、鄧協助琦善“妥爲辦理”】

……

大清·雍正時期

雍正沉着一張臉,倒也沒說什麼。

也正是因爲說不出什麼,反而心裡更加憋氣!

道光的舉動有錯嗎?

按照以往歷史上的經驗當然沒錯。

甚至琦善處處代奏的做法也沒錯。

但事實就是往着不可知的方向去走了。

歸根結底……

“時事判斷錯了啊……”

這幫人從一開始要的就不是通商。

而是豎旗自治!

……

【而另一邊,琦善與義律的筆墨官司打了一個多月,雙方的來往照會共達十五通。】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初十(1841年1月2日),琦善照會義律,對其所提領土要求予以駁斥,指出:

“天朝準令外國之人前來貿易,已屬大皇帝格外恩施,斷無再給地方之理,亦經本大臣爵閣部堂備文照會,並據貴公使大臣來文內,聲明不再求地,今何以又有予給寄居一所之語?”】

【義律見琦善不肯就範,乃決定訴諸武力。】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三日(1841年1月5日)義律與伯麥分別向琦善發出最後通牒,聲言自本日起,即與中國動兵相戰。】

【“依照兵法辦行”】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上午八時。英軍向虎門要塞第一重門戶沙角、大角兩岸陣地同時發起進攻。】

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第394章 朱棣:永樂?!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665章 盧象升之死。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760章 虎門之戰關天培第451章 元世祖忽必烈第498章 明朝官員:只要人沒死,就得來上班!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第806章 借才合邦大東亞政變第5章 嬴政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662章 崇禎:再苦一苦百姓!131.第127章 孫權:我死的挺突然啊!第403章 靖康之恥。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78.第76章 天幕的懲罰與袁神啓動!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第753章 虎門銷煙!第413章 岳飛首戰建康大捷!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656章 五年平遼攻敵首腦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第650章 努爾哈赤的功績第773章 太平天國!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318章 遺忘的大唐名將張義潮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第802章 慈禧宣戰八國聯軍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186.第182章 齊孝昭帝高演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459章 康熙:倭子國,畏威而不懷德88.第86章 劉徹:朕有點喜歡曹操了。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第681章 天下之號曰大清第433章 流浪的鐵木真第746章 “朕遇斯時,大不幸也”第747章 閉關鴉片官場玄機第489章 你以爲是漢高祖,其實是秦始皇第325章 招安與沖天大將軍第664章 孫承宗滿門忠烈!但沒有諡號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644章 袁可立:什麼滿萬不可敵?沒聽說過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第519章 繼位的合法性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557章 河套之亂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第628章 萬曆三大徵定播州楊家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第699章 年號雍正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第341章 周世宗功績(下)第64章 嬴政:去吧!你們的封國就在那裡!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283.晚八沒更。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77.第75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
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第394章 朱棣:永樂?!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665章 盧象升之死。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760章 虎門之戰關天培第451章 元世祖忽必烈第498章 明朝官員:只要人沒死,就得來上班!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第806章 借才合邦大東亞政變第5章 嬴政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662章 崇禎:再苦一苦百姓!131.第127章 孫權:我死的挺突然啊!第403章 靖康之恥。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78.第76章 天幕的懲罰與袁神啓動!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第753章 虎門銷煙!第413章 岳飛首戰建康大捷!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656章 五年平遼攻敵首腦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第650章 努爾哈赤的功績第773章 太平天國!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318章 遺忘的大唐名將張義潮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第802章 慈禧宣戰八國聯軍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186.第182章 齊孝昭帝高演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459章 康熙:倭子國,畏威而不懷德88.第86章 劉徹:朕有點喜歡曹操了。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第681章 天下之號曰大清第433章 流浪的鐵木真第746章 “朕遇斯時,大不幸也”第747章 閉關鴉片官場玄機第489章 你以爲是漢高祖,其實是秦始皇第325章 招安與沖天大將軍第664章 孫承宗滿門忠烈!但沒有諡號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644章 袁可立:什麼滿萬不可敵?沒聽說過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第519章 繼位的合法性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第557章 河套之亂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第628章 萬曆三大徵定播州楊家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第699章 年號雍正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第341章 周世宗功績(下)第64章 嬴政:去吧!你們的封國就在那裡!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283.晚八沒更。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77.第75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