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零五 火燒孝陵

噠噠的馬蹄聲在南京城中的石板街道上響起,七八騎策馬疾馳,進入了城中校場之中,這裡已經搭好了臺子,校場之中有數百精卒分列,而臺上臺下卻是有官宦士子二百餘,簇擁着一個着官袍的男子,便是招撫大學士洪承疇了。

爲首騎士是一身大明官袍,下的馬匹來,高聲道:“本官乃是大明魯監國殿下使者沈廷揚,特入城勸解爾等投降的!”

“這是我大清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洪大人,你見天朝上官何不下跪!”中軍官高聲喝道。

“洪大人?哪位洪大人?”沈廷揚昂首問道。

中軍官道:“自然是洪承疇洪大人!”

“假話!洪承疇洪大人乃是我大明薊遼總督,已經陣亡在鬆錦前線了!”沈廷揚傲然說道。

洪承疇眉頭一緊,從臺上走下,畢恭畢敬到了沈廷揚面前,徑直跪在地上:“洪承疇拜見恩公!”

“洪承疇,你乃我大清重臣,如何向僞明使者下跪!”一個官員跑過來,拉起洪承疇。

洪承疇道:“下跪的是知恩圖報的末學後進洪承疇,而非大清招撫大學士也!”

“大學士高風亮節,不愧是我朝官員之典範!”人羣之中爆發出一陣喝彩之聲。

這裡人大多知道洪承疇與沈廷揚之間的關係,當年沈廷揚去福建泉州做生意,停留在一個飯館之中算賬,因爲喝了酒,賬房不在身邊,一時算不清,那時還是窮酸秀才的洪承疇出現,不多時便是爲沈廷揚做好了賬目。

沈廷揚知道了洪承疇的情況,也聽聞南安洪家的忠孝之名,便是贈銀數百兩讓洪承疇繼續求學,洪承疇二十三歲便是中舉,然後步步高昇,成爲崇禎朝的重臣,可以說,若無沈廷揚也不會有洪承疇的今日,洪承疇知恩圖報,讓士子們大爲感動。

沈廷揚冷冷一笑:“原來是投降滿清的叛逆洪承疇,以前的事情煙消雲散了,你的東西也是還你!”

說罷,身邊甲士走上前,兩人一人持有一泛黃卷軸,洪承疇看到那捲軸不禁動容,那是洪承疇中舉之後,爲了答謝沈廷揚寫的一副楹聯,上聯,恩重如山,下聯,情深似海!洪承疇雖然是在做戲,但是想起年輕時的往事,不免心潮澎湃,他伸手去接那楹聯,甲士卻是打開了楹聯。

楹聯舒展落地,竟然接上了一段,上聯下聯多了一個字,上聯,恩重如山矣!下聯,情深似海乎?

此聯展露在衆人面前,一羣人指指點點,洪承疇暗自握了握自己的拳頭,咬着牙讓人收下。

沈廷揚朗聲說道:“我大明王師今日兵臨南京,爾等俱是我大明舊臣,如今國難當頭,監國殿下寬以待人,爾等若願意助王師奪得南京,則免去前罪。諸位,辮髮胡服,難道沒有一絲愧疚之心嗎?”

一羣官宦士紳低下頭,他們若是真信這大義之言,當初就不會投降了,如今能說動他們的不是什麼微言大義,而是刀槍劍戟,只要明軍夠強,南京城破在即,他們定然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可如今這些人俱是清楚,城外只有不到三萬明軍,而且在江岸邊屢屢受挫,若非城中清軍更少,肯定也不會有圍城之勢!

“沈廷揚,你休要猖狂,我大清援軍已經在路上,不日就會趕到,倒是讓你們這些前明餘孽死無葬身之地,也在這裡叫囂,也不過是狂犬吠日罷了!”人羣中到底還是有不少投降滿清的鐵桿漢奸的,當即便是高聲叫嚷道。

沈廷揚聽了這話大怒,斥責問道:“爾等若如此,爲何還要與我王師談判,哼,若是存了拖延之心,大可不必,我王師今日祭奠孝陵,告慰太祖,明日便是要大舉攻城,我王師擁有紅夷大炮上百門,另有精兵十萬,不日即可破城,那個時候,爾等怕是無活命指揮了!”

洪承疇忍着心中怒火,拜了拜:“沈大人,晚輩邀請你入城談判,便是爲了祭祀孝陵之事!”

他甩了甩袖子,宣揚道:“我大清入主中原,驅逐流賊,保衛百姓,對前明也是尊崇有加,我攝政王剛入中原,便是遣大學士馮銓祭故明太祖及諸帝,豫親王多鐸殿下平定江南,剛入城便是拜謁孝陵,先命靈谷寺僧修理,又遣內官二員、陵戶四十守衛,可謂仁至義盡,大清從未對孝陵有不恭不敬之所爲,可爾等身爲明太祖朱元璋之後裔,卻在孝陵大興土木,驚擾陵寢,纔是不肖子孫!”

“污衊!洪承疇,你這奸賊!”沈廷揚大喊道。

巴山在一旁看戲許久,忽然笑了:“明國官兒,你是洪大人的恩公,本將不殺你,但你回去告訴那些蠻子,祭陵我們不管,可若是在鐘山修炮臺,就不要怪我大清兵不客氣了。”

沈廷揚這才明白洪承疇所說驚擾陵寢大興土木的意思,他恍然想起,昨日軍議,王之仁已經派遣張名振把十八磅炮挪移到鐘山之上,準備攻城之時,先居高臨下,炮轟城牆。

“我太祖若知道王師收復河山,定然庇佑將士,如何能算得驚擾皇陵呢,有太祖在側,王師士卒必當奮勇,攻入城中,滅韃虜,誅叛逆!”沈廷揚當即說道。

巴山抱刀在懷,道:“話不投機半句多,你滾吧,把我的意思告訴那些明將,我巴山絕無虛言!”

沈廷揚還要再言,巴山一揮手,一衆白甲上前,便是把沈廷揚身邊甲士殺了個乾淨,沈廷揚罵了一聲無禮蠻夷,御馬而去。

洪承疇對身邊的官紳士子拱拱手,說道:“請諸位上城牆與本官一道見證,大清兵出戰,並非因爲明軍祭陵,只是爲了搗毀鐘山炮壘罷了,本官以招撫大學士名義下令,凡是擅入孝陵之兵馬,無論滿蒙八旗還是漢軍綠營,無論將帥兵丁,一律斬首!”

巴山故作恭敬,抱拳道:“謹遵大學士之命!”

數百官紳士子登上南京城的朝陽門,站在城門樓上向東北方面望去,那裡不少琉璃瓦建築掩映在林地和湖水之間,正是朱元璋的孝陵,遠遠看到有一支人馬進入孝陵,在下馬坊前下馬,看起來那支兵馬有上千人,實際上兵丁不多,站在前面有衣着華麗的十餘將官,而兩側則是三百六十名鼓樂手,一路敲敲打打,擡着祭品用具進入。

巴山指了指更遠處的鐘山,說道:“洪大人請看,明軍在佈設炮臺!”

洪承疇與身邊幾位重要官將紛紛拿出望遠鏡,向鐘山看去,果然有不少人在那裡構築炮壘,洪承疇對身邊諸官僚微微點頭,那些人把望遠鏡給身邊的官紳士子,並教授他們使用。

“諸位看到了吧,本官並未撒謊,孝陵雖非我大清皇陵,但朝廷早有命令,不得破壞,如今明軍破壞孝陵,我等豈能束手旁觀呢?”洪承疇朗聲說道。

“巴山將軍,於大猷,你二人各率一隊精兵出擊,驅逐那些不孝子,搗毀鐘山炮壘,本官再次警告,除了鐘山,孝陵之中一草一木都是不能破壞,誰敢毀壞驚擾孝陵,斬!”洪承疇威嚴說道。

“得令!”二人領命而去。

隨着兩聲號炮響起,朝陽門和北面的太平門皆是大開,無數的精兵疾馳而出,看起來不下萬人,實際上,這支兵馬只有六千左右,但過半是騎兵,因此看起來多些。

祭奠孝陵是明軍早有準備的事情,自然也對清軍出擊了有了預案,自從進入江南,明軍收降、招募和強徵了不少綠營和壯丁,又佔領了南京外郭城,已有五萬餘兵,但南京城實在過大,王之仁只得命令明軍分北、東、南三面圍城,西面有長江,自然無需佈置兵馬。

此次祭奠孝陵,王之仁命人抽調了萬餘精兵隨扈,在孝陵與南京城之間列陣,擺明了要在孝陵之南與清軍大戰,也可以背靠鐘山炮壘,得到支援。

但清軍從二門襲出,卻不衝擊正面之陣,一路騎兵繞開玄武湖直撲鐘山,而另外一股兵馬則以饒向孝陵衛方向,做出包抄之勢。

如此態勢,祭奠被迫停止,王之仁得知清軍包抄,忙收攏兵力,撤往北大營所在的鐘山,正此時,朝陽門再次洞開,又撲出一支兵馬,這支兵馬卻全然是滿洲八旗兵,前鋒白甲在前,普通甲兵在後,披堅執銳,攻擊而去,明軍本就沒有什麼精銳,麾下兵馬雖然多,但戰力不強,組織更是極差,撤退之時遭遇突擊,城牆之上又有十餘門火炮轟擊,登時大亂。

城牆之上,一隊甲兵押解七八名士卒到了洪承疇面前,中軍官道:“啓稟大人,這八人乃是紅夷大炮炮手,方纔炮擊孝陵的便是他們!”

洪承疇:“那還猶豫什麼,斬!”

炮手連連求饒,但中軍官一揮手,八顆人頭滾滾落地,洪承疇道:“你持這些人頭到前線去,告知諸軍本官命令,前車之鑑在此,本官倒是要看誰再敢放肆!”

“孝陵起火了!”

忽然一聲尖叫從官紳羣體中響起,衆人向着東北孝陵的方向望去,只見幾十團煙柱騰空而起,在秋天的枯草之下迅速連接成片,這團大火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是連綿數裡,顯然是人爲縱火。

“這羣不孝子,竟然火燒孝陵!”

“明之亡國,便是有如此不肖子孫,亡國不冤啊!”

官紳們站在城頭看着一團團火焰把追擊的白甲兵和明軍隔開,自然認定那是明軍爲了逃走,火燒孝陵阻擋清軍,因此大罵道。

“哎呀,壞事了!”洪承疇一拳砸在城牆下,高聲傳令:“快些傳令,讓巴山將軍率兵停止追擊,先滅火保孝陵,諸位大人,快在城中招募義勇,出城救火啊!”

“洪大人仁義,這纔是我大清新朝氣象,胸懷寬廣,兼濟天下.......。”幾個人在一旁歌功頌德。

洪承疇撩起袍服,道了聲罪過,說道:“本官這便去率軍救火,諸位自便吧,實在想不到,明軍竟然卑劣至此,看來是真的氣數盡了,燒祖宗陵寢以保命,天道如何饒過呀。”

“洪大人,晚輩已經差人去叫家中僕從男丁了,願意隨大人一起去滅火保陵!”

“我等也是這個意思!”

洪承疇鄭重的拜過,連聲道謝,騎上馬慌慌張張的出城了。

待官紳士子與城中聞訊趕到的百姓趕到的時候,看到孝陵周邊已經燃起大火,火勢沖天,須知道,這孝陵幾百年來種植了各類松柏,秋季正是落葉十分,含有過多油脂的松柏燃起大火來,可非人力能施救的。

巴山一臉漆黑跑到了洪承疇面前,說道:“洪大人,火勢太大,撲滅不得了,如今之計,只能是把未曾着火的殿宇和樹木先行推倒伐清,才能隔絕火勢啊。”

“這豈不是讓我朝士卒破壞孝陵,有違天和,本官不能答應!”洪承疇斷然說道。

巴山臉一揚,斥責道:“迂腐!若是這般,孝陵全部燒光了,你們就不違天和了嗎?來人,把那片林子和殿宇推平了,出了事兒,我巴山去向攝政王分說!”

“巴山將軍說的極是,這個時候可是不能猶豫,大人下令吧!”

一羣年輕人紛紛請命,洪承疇滿臉熱淚,忽然跪在地上,道:“朱元璋,睜開你眼睛看看吧,你的後代子孫燒你陵墓,是我大清將士誓死撲火,你也該明白,爲何前明亡,大明興了吧.......。”

一羣人紛紛去救火,城中不斷涌出百姓加入其中,巴山看到周圍清淨了,對洪承疇說道:“洪大人,好計策,這下明軍可是擇不乾淨了,哈哈,擔了孝陵失火的罪過,江南不會再有人支持這等不孝子了,這下南京徹底安全了。”

洪承疇低聲問道:“放火的人處置乾淨了嗎?”

“放心吧,這些人全部被拴在了着火的林子裡,一個也跑不出來!”巴山道。

洪承疇道:“待大火撲滅,滿洲貴人名字也報來幾個,算作救火犧牲的。”

巴山想了想,道:“我也是這般想的!”

章八二 抵達北美章六七 危險的話題章一零一 巴達維亞的選擇章二一 智利在握章一零四 驚變章三八三 一種構想章四三 政治遊戲章十一 釀酒章十 對抗章二七七 大公子在巴拿馬章十五 國姓撿漏章四十 不真心的朋友章四五八 必然章七七 枕頭章八六 中國人豎起大拇指章六八 大節無虧章三 炮臺、護航和保險業務章四零四 會費章一六八 下毒章三七七 招募章六七 吃幹抹淨章二三零 禪位章七三 四方戰廣東章三六二 覆滅章一四六 民間章一五七 條件章一五八 對奧國策章二二 唐通事章三八 山東本地義軍章二一四 決戰所在章三八 監獄風雲章一七零 死前誅心章四九 戰象章二零七 安全形勢章二三 先下一程章一一一 爪哇海戰 完章一四八 秘密組織章四七 如願章四八二 蘇伊士運河章一三四 教育章三七 一拍即合章四一一 麥克司章三六六 李家要當狗大戶章一七四 你大爺章三三 押送章一八三 復明計劃章四五 預備變天章十五 爭議章十一 很不順利章一八七 瑞典章三四八 政治的邏輯章二五六 猛獸出籠章四一一 麥克司章一四一 虧空章一三九 你知道什麼叫穿越嗎章十四 公開章六一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章二四七 皇室驚變章二零五 沒有欺負章一九四 無爲章六一 圍攻章二十 鄭森章五七 對策章十一 第一波攻勢章一八七 南京 南京章三五八 舊事章十一 暗潮涌動章八一 糧食海章二 冬眠毒蛇——日本章三七三 奔馬 奔哪?章四九三 反奧斯曼聯盟章二二八 作戰處章一七五 贈書章一四九 真實身份章二五八 分贓不均章七十 鄭芝龍降清章三二 統戰學堂章四二六 實情章一一零 爪哇海戰 五章二五 海賊來襲章四一三 瑞典之旅章四四零 宗教歸化章九二 三面出擊章三四零 打仗是爲了停戰章四三四 挑選章四二四 莫斯科條約章十六 必然的鴻門宴章一六九 刨他祖墳章一三三 人老多情的皇帝章四一二 黑夜中的刀章八四 鍊鐵與鑄炮章一七零 計劃章二三五 英國的信譽章一二六 分而治之章一八四 改名字章十六 出兵章三九八 落子章四二四 最後的歲月 下章四十 剪除士大夫章四七二 黃河治理
章八二 抵達北美章六七 危險的話題章一零一 巴達維亞的選擇章二一 智利在握章一零四 驚變章三八三 一種構想章四三 政治遊戲章十一 釀酒章十 對抗章二七七 大公子在巴拿馬章十五 國姓撿漏章四十 不真心的朋友章四五八 必然章七七 枕頭章八六 中國人豎起大拇指章六八 大節無虧章三 炮臺、護航和保險業務章四零四 會費章一六八 下毒章三七七 招募章六七 吃幹抹淨章二三零 禪位章七三 四方戰廣東章三六二 覆滅章一四六 民間章一五七 條件章一五八 對奧國策章二二 唐通事章三八 山東本地義軍章二一四 決戰所在章三八 監獄風雲章一七零 死前誅心章四九 戰象章二零七 安全形勢章二三 先下一程章一一一 爪哇海戰 完章一四八 秘密組織章四七 如願章四八二 蘇伊士運河章一三四 教育章三七 一拍即合章四一一 麥克司章三六六 李家要當狗大戶章一七四 你大爺章三三 押送章一八三 復明計劃章四五 預備變天章十五 爭議章十一 很不順利章一八七 瑞典章三四八 政治的邏輯章二五六 猛獸出籠章四一一 麥克司章一四一 虧空章一三九 你知道什麼叫穿越嗎章十四 公開章六一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章二四七 皇室驚變章二零五 沒有欺負章一九四 無爲章六一 圍攻章二十 鄭森章五七 對策章十一 第一波攻勢章一八七 南京 南京章三五八 舊事章十一 暗潮涌動章八一 糧食海章二 冬眠毒蛇——日本章三七三 奔馬 奔哪?章四九三 反奧斯曼聯盟章二二八 作戰處章一七五 贈書章一四九 真實身份章二五八 分贓不均章七十 鄭芝龍降清章三二 統戰學堂章四二六 實情章一一零 爪哇海戰 五章二五 海賊來襲章四一三 瑞典之旅章四四零 宗教歸化章九二 三面出擊章三四零 打仗是爲了停戰章四三四 挑選章四二四 莫斯科條約章十六 必然的鴻門宴章一六九 刨他祖墳章一三三 人老多情的皇帝章四一二 黑夜中的刀章八四 鍊鐵與鑄炮章一七零 計劃章二三五 英國的信譽章一二六 分而治之章一八四 改名字章十六 出兵章三九八 落子章四二四 最後的歲月 下章四十 剪除士大夫章四七二 黃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