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六四 轉守爲攻

如果說大年初一的大規模戰鬥是一場‘意外’的話,那陸軍接下來的戰鬥就打的有板有眼了,與大年初一的突出部爭奪不同,從初四開始的戰鬥就是非常慘烈的攻防戰鬥,便是陸軍主動進攻,一寸一寸的去奪取清軍的青州大營陣地。

陸軍可以說是手段全出,在第一次進攻前就使用兩千枚火箭彈覆蓋性轟炸,繼而就是十英寸臼炮、十三英寸攻城炮和十六英寸重型火炮以及各軍、師、旅直轄的輕重榴彈炮的火力準備,炮彈和火箭彈足足打了兩個時辰纔是發動了進攻,一寸一寸的清掃清軍的主陣地。

而清軍顯然不具備如此強大的技術兵器,特別是各類重型火炮,但清軍卻捱過這類武器的毆打,所以在工事和陣地的佈設上很有章法,手榴彈、震天雷、鐵蒺藜以及各式能噴灑鉛彈的輕型火炮,以及詭雷、地雷都是清軍進行抵抗的手段,二十年前還足以縱橫天下的清弓大箭在這等陣地攻防中完全成了笑話。

陸軍在初四、初九和初十三發動了三次猛烈的進攻,戰鬥在元宵節之前告一段落,雖然佔領了青州大營至少四分之一的陣地,但進攻卻再難打下去了,願意很簡單,彈藥已經消耗的支撐不住了,如果繼續進攻,只能用人命去填了。

元宵節過後,在臨朐城的行在,統帥部及北洋戰區司令部舉行了一次規模龐大的軍事會議,從前沿回來的,帶着殺氣的年輕將領臉上是憤怒和不甘,他們不理解爲什麼元首和陸軍司令會下令停止進攻,而統帥部和北洋戰區司令部高級參謀們臉色則不好看。

叫停進攻的是李明勳,原因很簡單,傷亡太大,損耗太多,傷亡太大並不是一個什麼大問題,畢竟有戰爭就有傷亡,陸軍士兵的死傷在真正的高層眼裡就是一個數字而已,將軍們雖然在乎,卻不認爲這是叫停進攻的理由。

傷亡過大,有清軍傷亡大嗎?再者說,這場戰役是決定天下格局的戰役,合衆國只要贏了,覆滅滿清不敢說,但橫掃中原就在旦夕之間,一戰而得半國,別說幾萬條性命,就算是十萬人的死傷也能接受。

但損耗過大卻是無法接受的,三次陣地進攻已經證明,在那些半地下的工事面前,火箭彈和榴彈炮、加農炮就是撓癢癢,可有可無,只有重炮營的那些五十公斤以上的重型炮彈才能一寸一寸的啃下陣地,如果沒有這些大傢伙,士兵們就要冒着槍林彈雨去進攻,清軍別的不說,就是火炮多,火藥多。

滿清有整個北方可以掃硝,火藥是不缺的。雖說滿清少有長身管加農炮、榴彈炮和重型臼炮這類技術兵器,但各類輕炮和小炮卻是不缺的,特別是佛朗機,裝滿了鉛彈,打起來比燧發槍都快,在陣地攻防中,就跟後世的機槍一樣。

再有,就是陸軍根本不擅長打陣地攻防戰,陸軍雖然在軍官和士官的素養上遠遠超過清軍,但還沒有到能組織散兵線進攻的地步,燧發槍時代,火力持續性差的情況下,也沒法組織散兵進攻,只能用重型炮彈一寸一寸的去啃。而清軍在有皇帝坐鎮的情況下,也不過是一兩次勝利或者傷亡巨大就可以打崩潰的。

更爲關鍵的是,從統帥部到北洋戰區司令部,都沒有想到會與清軍在陣地攻防中進行決戰。

軍事會議上都是軍人,考慮的問題也都是軍事、戰術頂多涉及到技術罷了,但是李明勳卻要考慮的更全面,合衆國戰事不順究竟是受限於何人何物?

清軍嗎?清軍確實還有不錯的戰鬥力,但是也只能是在修建完善的陣地中與陸軍拉鋸罷了,而且無論進攻還是防禦,與陸軍的傷亡交換比都很大,清軍也只能是拖延和防禦,根本無法靠這個取得勝利。

李明勳很清楚,戰爭打成了這個樣子,陸軍無法快速取勝的原因還是在於士紳階層,是這羣山東士紳在陸軍登陸之後立刻籌措糧餉軍需運抵青州,給了滿清打持久戰的基礎,他們還提供了超過十萬人的鄉勇民兵,還有幾十萬可以用來修築工事和運輸糧草的壯丁努力。

清軍能夠支持,打的是人命是糧草還有陣地,這些都是山東士紳提供的,滿清佔領區境內的士紳已經明白,合衆國方面是不會給他們活路的,他們想要維護自己的特權和現有利益,只能不遺餘力的支持滿清王朝,取得對東番的戰爭勝利。

當強攻青州大營這個選項被剔除之後,陸軍只能選擇其他的辦法取得勝利,實際上想要取勝非常簡單,清軍依仗的就是青州大營那完善的防禦體系,但如此防禦體系是需要海量的糧食、人力和火藥支援的,只要斷絕了進入大營的補給線,清軍只能投降或者自取滅亡。

也就是說,陸軍只要青州大營周邊就可以了,但這就需要騎兵部隊能夠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安全局收到的消息,順治已經命令杭州大營和江寧大營派遣精銳三萬北上青州,相信很快就會抵達山東境內,據說,這其中光是八旗就有兩萬人!”何文希在軍事會議上向衆人告知滿清的重要軍事情報。

高鋒冷笑一聲:“看來滿清是要在這青州之地,與我合衆國決一死戰了。”

實際上,順治雖然親征山東,但八旗精銳的至少一半還是在姜娜嶽樂重兵集團麾下,而這一次調遣精銳北上,嶽樂麾下八旗數量已經不超過一萬,也就能維持局面罷了。

“這也是好事,畢其功於一役,省的山東打贏了,再滿世界的追殺那些韃子,麻煩。”當即便是有人笑道。

“如果是這樣的話,山東清軍中的騎兵數量就很快超過八萬了。”何文希提醒道。

只要江南的八旗到了順治麾下,那麼順治麾下的八旗數量就會在三萬五千人左右,此外還有外藩蒙古、關外八旗、綠營騎兵、漠北喀爾喀和漠西蒙古,雜七雜八的騎兵加起來肯定上十萬,其中能打的不下八萬,而這八萬騎兵就是滿清最精華的力量了。

聽了何文希的話,陸軍將領們臉色變了,因爲在騎兵力量如此懸殊的情況下,陸軍已經沒有多少把握能切斷青州大營與外界的聯絡,如果運河帶來的江南糧食一直能夠進入青州大營,那這陣地戰就要一直打下去。

一直以來,騎兵都是合衆國的弱項,雖然大量投入,也是如此,陸軍在建設騎兵的時候就是有貴精而不貪多的主旨,這造就了陸軍精銳騎兵大量使用純血西洋戰馬,普通騎兵也能大量使用混血戰馬的盛況,合衆國陸軍的戰馬水準遠遠超過滿清八旗和蒙古。

實際上,還有就是運輸的問題,即便是濟州軍馬場的戰馬運輸到青島,也至少會有百分之十的戰馬折損,大本營和南洋的就更不要多說了,南洋來的戰馬還不使用北方苦寒的天氣,濟州軍馬、永寧軍馬和大本營的高山牧場軍馬是北洋戰區戰馬的主要來源,來源少而且要求高,陸軍騎兵規模不大也就情有可原了。即便算上還滯留在濟州的軍隊,北洋戰區所有的騎兵部隊加起來也不會超過四萬,其中還包含了騎馬步兵的龍騎兵。

“如今看來,只有逼着清軍出營作戰了。”裴成義說道。

李明勳看向裴成義,這個年輕將領素來是有主意的,他微微點頭,示意裴成義繼續說下去。

裴成義說道:“要麼避實擊虛,要麼攻其所必救。我們完全可以效仿當年皇太極的‘搶西邊’的戰略,派遣精銳的騎兵深入中原,橫掃四方。”

“糧草後援如何操持?”高鋒問道。

裴成義道:“搶啊,嗯....咳咳咳,卑職的意思是繳獲和軍稅徵集,偌大的中原,士紳遍地,其鄉下多半是有糧食的,而滿清也不能把整個北方的城市全部戒嚴,突襲到哪裡,便是清算哪裡的士紳,若是清算不到,便是勒令無法設防的鎮甸和碼頭提供軍稅支援,或者索性如元首當年橫掃全魯那般,要贖城銀,贖罪糧,也就是了。”

“若真如此,滿清必然會出戰,只恐其派遣騎兵追殺我方騎兵,我方在敵境作戰,諸多不便。”武行說道。

高鋒也是說道:“武將軍所言甚是,清軍不欲與我野地決戰,並非其如崇禎時的朱明一般,失去了野戰能力,若是騎兵孤軍深入,無其他兵種配合,怕是不美。”

李明勳道:“說一說攻其所必救的法子。”

裴成義道:“如今盤踞在青州府及其周邊大營的清軍、士紳和百姓,沒有六十萬,也有五十萬,這些人都是靠着營中存糧過活,也就支持到夏糧收穫,而周邊州府已經遭遇破壞,糧草難以補給,清軍真正能依仗的便是臨清的糧食,無論從中原徵集的還是江南來的糧食,都是沿着臨清、濟南、青州這條線運輸。

我們若派遣騎兵和機動軍隊切斷補給線,很難說是否奏效,不如索性把現有的軍隊一分爲二,部分繼續與青州清軍對峙,其餘組織一支規模龐大的混編野戰部隊,步、騎、炮結合,直撲臨清,清軍若是不管,那就打下臨清斷了清軍的糧草,等其夏秋崩潰,若是出戰,正可與其在脫離城市和工事羣的野地決戰一場,依卑職來看,只要兩個野戰軍,配合部分騎兵,七萬人馬也就夠了。”

所有人眼睛一亮,都是贊成這個計劃,李明勳卻是問道:“這支野戰主力的補給該如何處置,從臨朐給運輸嗎?”

“那自然是不成的。”裴成義連忙說道,如果是從臨朐運輸,結果只能是清軍的優勢騎兵切斷陸軍的補給線。

“既是野戰主力部隊,可以攻下敵人城池,獲取補給。”裴成義想了想說道。

李明勳笑道:“山東去年的夏秋糧食都被青州大營捲去了,尋常的州縣城市,如何能供應起七萬大軍,難道一個個的敲打過去嗎,若是打濟南這等大城市,出現尚未攻下,清軍援軍到了的局面,如何是好,還不是與清軍進行城池攻防,與這青州戰場有何區別呢?”

裴成義等人都是沒了方纔的激動,低下了頭,李明勳道:“你的想法是不錯,但卻是選錯了方向。”

“您的意思是?”高鋒問道。

李明勳指了指地圖上的兗州:“此計還是繞行兗州爲上策,魯南地區與青州隔着大山,去年除了泰安府部分地方,沒有遭遇太多的戰事,也沒有被滿清搜刮太多,大軍繞行魯南,由青島方向提供軍用物資,糧食等物資在本地籌措,攻城也好,軍稅也罷,都好處置,攻佔濟寧,便是可以隔絕江南與山東的運河大動脈。

當然,這不足以切斷中原與青州大營的進攻,但滿清給了我們一個極好的機會,原本如果從南線進攻,沿着運河北上,會有可能比江南清軍從背後切斷補給,但現在,順治命令江南清軍北上,屆時再從南線進攻,我軍再無後顧之憂了。”

“那便要開春之後再進攻,不如冬季便宜。”高鋒說道。

冬季進攻有冬季進攻的好處,至少不會被河流阻礙,但李明勳不這麼看,他說道:“舟橋部隊多帶一些也就是了。”

說着李明勳站起來:“南線進攻由武行負責,北洋戰區拿出一個作戰方案來,散會,裴成義,你留下。”

作戰室裡只剩下了裴成義一個人,李明勳微笑說道:“軍隊的戰功有兩種,一是殺敵二是復土,裴將軍,你認爲哪個重要,我們又要哪一個。”

裴成義當即說道:“都重要,我們要兩者兼得。”

李明勳笑了,說道:“你說的對,我們都要,這一次山東作戰,合衆國全力以赴,帶來了二十萬軍人和幾千萬的物資、軍餉,而到目前爲止,我們回報元老院,回報合衆國兩千多萬國民的只有冰冷的數字,即便這次我們從南線展開進攻,秋季前,也不會有決戰勝利的消息傳來,這意味着,陸軍進攻一年,靡費千萬,拿不出一個無可指摘讓人信服的戰績,這對於我,對於陸軍,對於你們將軍來說,很不利。”

裴成義重重點頭,卻不明白李明勳的意思,李明勳說道:“安全局已經查明,這一次山東決戰,滿清調走了大半的關外八旗和科爾沁騎兵,所以,裴成義,帶上你的第六軍,去遼東,把中華在滿清手中丟掉的第一塊土拿回來,給大本營一個交代,也斷了滿清的退路,明白嗎?”

章二一三 御試玄機章四九 戰象章一九七 出兵章一零四 洪承疇章一四五 要有榜樣章三一一 一場成就之旅章二零八 基本穩定章八二 抵達北美章五三 吳三桂章四四零 說服章二一四 全面動員章二七 崇明海賊章四七 洲際貿易船隊起航章九 僱傭軍的覺悟章一三九 被侄子教訓章五六 彼得大帝又叫李烏拉章二六零 爲戰爭而結束戰爭章一零六 爪哇海戰 上章三六 八百萬銀子章一五四 投效章四二六 主動上鉤章七三 四方戰廣東章一四一 理想與朋友章九八 荷蘭人的反應章一五四 母馬計章四二一 最後的歲月 上章二五五 第三等級的奮起章二五一 孟德斯鳩章六十 臭味相同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五一 火攻章十六 割地以酬章十 擁抱世界章二零八 基本穩定章八一 銅錢章四二零 屁股上的信息章二六 黨爭章四七八 囑託章十九 橫生枝節的鄭成功章二四八 最好的皇帝章三二 護送章一五三 順藤摸瓜章一四一 政治問題章四九四 操縱章四四一 棋盤章一一二 戰後章三四九 吞併章二五 鏖戰章十 結論——社團是個怪物章四九 史上最強的豬章六三 酒瓶炮和西瓜彈章九 僱傭軍的覺悟章三七 颶風計劃章三一零 一個記者章四零八 波拿巴章二二六 一場風雨章八二 鴨綠江章二一七 三皇之戰 正名章一零二 一人與一國章一三零 公債的魅力章三二 馬吉翔章四七 培養安東尼奧章三九七 李君威的信章一四二 奉旨貪污章七四 馬威章四九三 反奧斯曼聯盟章二一五 旁觀者清章五五 海戰章三一七 治沙章八六 滿清的應對章十三 總督的決斷章一七八 父親的認可章五一 公平合理與面面俱到章三五五 新計劃章一一二 急轉直下章一二九 膠州的繁榮章三二一 紡織品份額章八七 加徵公投章二八二 平衡章二零五 勾結章一二四 解決章三九七 李君威的信章四八六 求變章五十 以死相拼章七二 清繳章八五 拍屁股走人章四二 移陛滇京章四八九 名字的重要性章二五一 孟德斯鳩章五三 海賊夜襲章九二 三面出擊章二二 較射章一三八 父子傳承章七八 備胎們章二九六 達成的共識《里斯本條約》章四六三 人口大案章三七三 奔馬 奔哪?章四四二 用人章七十 誘導
章二一三 御試玄機章四九 戰象章一九七 出兵章一零四 洪承疇章一四五 要有榜樣章三一一 一場成就之旅章二零八 基本穩定章八二 抵達北美章五三 吳三桂章四四零 說服章二一四 全面動員章二七 崇明海賊章四七 洲際貿易船隊起航章九 僱傭軍的覺悟章一三九 被侄子教訓章五六 彼得大帝又叫李烏拉章二六零 爲戰爭而結束戰爭章一零六 爪哇海戰 上章三六 八百萬銀子章一五四 投效章四二六 主動上鉤章七三 四方戰廣東章一四一 理想與朋友章九八 荷蘭人的反應章一五四 母馬計章四二一 最後的歲月 上章二五五 第三等級的奮起章二五一 孟德斯鳩章六十 臭味相同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五一 火攻章十六 割地以酬章十 擁抱世界章二零八 基本穩定章八一 銅錢章四二零 屁股上的信息章二六 黨爭章四七八 囑託章十九 橫生枝節的鄭成功章二四八 最好的皇帝章三二 護送章一五三 順藤摸瓜章一四一 政治問題章四九四 操縱章四四一 棋盤章一一二 戰後章三四九 吞併章二五 鏖戰章十 結論——社團是個怪物章四九 史上最強的豬章六三 酒瓶炮和西瓜彈章九 僱傭軍的覺悟章三七 颶風計劃章三一零 一個記者章四零八 波拿巴章二二六 一場風雨章八二 鴨綠江章二一七 三皇之戰 正名章一零二 一人與一國章一三零 公債的魅力章三二 馬吉翔章四七 培養安東尼奧章三九七 李君威的信章一四二 奉旨貪污章七四 馬威章四九三 反奧斯曼聯盟章二一五 旁觀者清章五五 海戰章三一七 治沙章八六 滿清的應對章十三 總督的決斷章一七八 父親的認可章五一 公平合理與面面俱到章三五五 新計劃章一一二 急轉直下章一二九 膠州的繁榮章三二一 紡織品份額章八七 加徵公投章二八二 平衡章二零五 勾結章一二四 解決章三九七 李君威的信章四八六 求變章五十 以死相拼章七二 清繳章八五 拍屁股走人章四二 移陛滇京章四八九 名字的重要性章二五一 孟德斯鳩章五三 海賊夜襲章九二 三面出擊章二二 較射章一三八 父子傳承章七八 備胎們章二九六 達成的共識《里斯本條約》章四六三 人口大案章三七三 奔馬 奔哪?章四四二 用人章七十 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