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六 浙江局面

在任何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對土地進行重新的分配都會引發規模宏大的戰爭,改朝換代是基本元素,因此李明勳不會輕易着手去做,因爲這種對根本制度的改革的前提是擁有掌控局面的力量,合衆國目前只是擁有強力的軍隊,卻未曾建立系統化的行政隊伍,這也是李明勳讓何文瑞先‘東南開考’的原因。

目前關於土地所有權的問題,只有兩點,第一便是所有戰犯、漢奸和反動勢力的資產全部收爲國有,不許買賣交易,只准租賃。而第二點涉及到庶民地主和富農階層,那就是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存在的投獻問題。

要知道,封建王朝時代,皇親、勳貴和縉紳士大夫擁有法律和稅收等方面的特權,而普通百姓或者庶民地主沒有這種特權,卻想享受這類特權,在土地上就要投獻的行爲,雖然明朝對各層的讀書人的稅收特權進行了限制,但實際操作之中,特權階層可以通過欠稅等各種方式免除或者部分免除稅款,而所謂投獻就是普通百姓把自家的土地委託於特權階層的名下,躲避來自朝廷的徵稅。

在這個過程中,百姓只需要繳納低於徵稅的地租,減少了負擔,而特權階層憑空得到了土地和地租,雙方都佔了便宜,唯一倒黴的是國家,而在這個過程中,庶民地主和富農是投獻的主力軍,而如今被清算的士紳則是‘納獻’的主體,可以看出,如果把士紳的土地全部收爲國有,那麼庶民地主和富農的部分利益也受到損害,要知道,這些人的屁股也不乾淨,一刀切的政策會導致東南科考付出的努力全盤淪喪。

李明勳最終選擇了折中的方案,首先,對永曆十三年之前的投獻人進行全面的特赦,這也就是說過去的事情就讓他過去吧,日後若有投獻便是偷稅漏稅的違法行爲,當然,在合衆國體制下,幾乎不存在投獻的行爲,因爲合衆國國民在法律上人人平等,而納稅就是實現平等的重要一環,當初李明勳宣誓就職合衆國元首一職後,便是公開了自己的稅單和財產,同樣,公職人員公開財產清單和提供稅收清單是就職的必要條件。

雖然進行了特赦,但並不意味着投獻者就可以從合衆國手中無償拿回自己的土地,投獻分爲兩種,一種是妄獻,這是把別人的田產妄稱‘己業’投獻給特權階層,或者把無主閒田進行投獻,這一類,全部收爲國有,不予返還,而後一種,則是自獻,即向特權階層投獻自己的土地,這一種,想要拿回自己的土地,只有一種出路,那就是補足因此投獻而免繳的稅款,但是按照合衆國的稅收標準進行補繳。

顯然,這是合情合理的要求,因爲合衆國的稅收比明清都要低很多,所以這些人還是佔了便宜的,但需要指出的是,當土地投獻超過一定年限,補交的稅款就已經高於了土地本身的價值,所以最終只有三分之一的投獻者拿回了屬於自己的土地。

當然,關於土地的一切規章制度都是在規劃之中,實際上,一直到五年之後,合衆國真正做到了‘皇權下鄉’之後,才真切的踐行了這些規章制度。

李明勳在溫州呆了近兩個月,主要的工作就是會見了部分閩浙一帶的士子,李明勳身爲國家元首,其與士子的會見本身就是對接納庶民地主和富農階層政策的肯定,到了九月,秋雨綿綿的季節,李明勳趕往了浙江前線。

一個夏季的時間,已經可以確認一件事,那就是滿清的主攻方向在浙江而非江西,江西方向只掌握着杉關一個優勢,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而從浙江進攻好處就很多了,首先浙江本身就富裕,就背靠江南這一賦稅重地,糧餉是不會缺的,也能支應起更多軍隊的運轉,其二,滿清實際上也是以守爲攻,保住江浙地核心區域。

東南軍區進行了簡單的部署,仿照滿清,在光澤一帶立下大營防守,堵住杉關,然後派遣少量兵馬駐守過武夷山入閩的各個交通要道和關隘,把兵馬囤積在後方。面對杉關前重後輕,面對其他關口,前輕後重,這要,僅僅一個旅,外加閩粵義從軍和部分治安軍隊,合計不過三萬人就防守住了福建西北寬大的正面。

在浙江方向,合衆國佔領了衢州、處州和溫州三府的大部分地區,但是在兵力配置上,三府並不相同,溫州只有一個旅的陸戰隊配合少量治安軍,溫州地處沿海,進攻此地要經過處州或者台州,處州由張世華的松江義從軍負責,陸戰隊爲其後繼,而台州方向就不用說了,滿清是不敢沿海進攻的,無論合衆國海軍還是舟山明軍,都是巨大威脅,因此,核心的戰場還是浙江衢州。

衢州位於閩、浙、贛三省通衢之處,位置便是極其重要,而起本身便是金衢盆地中的重要一部分,衢州在手,金華在望,若是不能抓住,配合合衆國在沿海作戰的能力,兩浙中面積最大的浙東便是要落入合衆國之手,而衢州又是位於錢塘江的上游,從衢州沿着衢江出發,攻下金華便可以向北進入新安江、富春江和錢塘江,而錢塘江又是京杭大運河的南部起點,從錢塘江出發便是能溝通江南、湖廣和中原的全部水系,如此一來,滿清賴以生存的所有重點區域全部都無險可守,衢州奪佔不下,那就無法把合衆國限制在福建一隅之地。

而滿清進攻衢州也有好處,那就是可以在江西和浙江兩個方向進行東西夾攻,更有效的發揮清軍兵力衆多的優勢。

目前來說,清軍北方援軍的大部分已經進駐了杭州府,一旦秋雨結束,必然是要發動攻擊的,在將帥的選擇上,安親王嶽樂仍然是滿清軍隊的主帥,只不過因爲丟失福建,他已經降爲了安郡王,而總攬南方作戰的大將軍多尼則是選擇在南京坐鎮。

實際上,這也是無奈的選擇,多尼只是一個少不更事的年輕人,在此次出征之前,從未有過上戰場的經驗,讓其擔任大將軍,指揮東南和西南兩個戰場的數十萬清軍,除了滿清實在無宗王可上戰場的原因之外,便是滿清內部的妥協,多尼被迫成爲了大將軍,他以爲自己可以大軍抵達西南,撈點戰功,然後凱旋迴京,卻不曾想被派往了東南,面對其最不想面對的合衆國。

多尼的父親和諸多親族死在了合衆國手中,但多尼卻沒有任何一點報仇的想法,他心中滿是無力,年幼時候被他視爲戰勝的父兄們都失敗了,自己肯定是不行的,在出徵之前,多尼在北京就玩了一出裝病,希望躲過一劫,但臨陣換帥是大忌,順治斥責了多尼,迫使其南下,到了江寧(南京),便是天高皇帝遠了,多尼又一次裝病,在北京時,他僞裝成滿清貴族最常見的疾病——天花,說是出痘,被識破了,這一次,未免被識破,多尼效仿洪承疇,直接說眼瞎了,就是不睜眼。

滿清朝廷對此毫無辦法,也不敢讓其執掌東南,便讓嶽樂在前線戴罪立功,多尼在南京總攬大局兼籌措錢糧。

多尼如此,跟隨他南下的那些貝勒也差不多,好在,多尼麾下還有固山額真,即都統級別的老將,充塞到了嶽樂的名下,嶽樂獲得強援,抵達杭州統帥的大軍再次超過十萬規模,雖然這些大軍也要在浙南三府展開,但江西方向同樣有軍隊夾攻,清軍進攻衢州的軍隊,不會低於十萬,而合衆國在衢州的軍隊數量則不會超過五萬人,主力則是陸軍東南戰區的兩個師。

衢州府的城頭,李明勳站在那裡,用望遠鏡看去,遠處塵土飛揚,一支支的馬隊在平坦的金衢盆地裡縱橫馳騁,追逐攻殺,好不熱鬧,從合衆國進佔衢州以來,這便是此地的常態,因爲當初進佔衢州的陸軍要進入江西,以協助延平的主力逼走福建清軍,因此沒能及時攻佔金華,導致這款浙南少有的平坦地面成了如今這般模樣。

“我們名義上佔據衢州一府,但實際因爲清軍騎兵的大肆破壞,我們在衢州的佔領並不穩固,一般來說,沒有必要的話,軍隊是不出城池和營地的,所以今年夏稅和秋稅都沒有收上來。”烏穆在一旁解釋道。

李明勳對此很清楚,南方多水網,所以東南戰區的騎兵數量較少,炮兵也以輕炮爲主,重點建設的是獵兵、擲彈兵、山地步兵等精銳步兵,以圖在山谷、河邊等狹小空間取勝,還有數量較多的舟橋和工兵部隊配合大軍,這類小股騎兵對抗,掌握騎射的滿蒙清軍反而更佔據主動性。

“此次清軍來攻,氣勢洶洶,你們準備如何應戰?”李明勳問道,從福建之戰開始,他已經開始把指揮權下放,讓東南和北洋兩大戰區司令真正的發揮作用,因此統帥部中大量經驗豐富的參謀人員直接下放到戰區司令部。

“我們的計劃是在衢州府收縮,層層抵抗,以守住仙霞關爲底線,從溫州方向北上,與清軍對攻。”烏穆說道。

整個夏季,陸軍的主力都是在衢州,意圖是奪取金衢盆地,然後利用千里崗山脈和會稽山埋的狹小山路來阻擋來自江南和浙西的攻擊,然後再吞併浙東各州府,可是關鍵是,一整個夏季,大軍都是無法奪取金華,只能在廣袤的盆地之中進行鏖戰。

烏穆的計劃西守東攻,避實就虛之計,原因很簡單,別說清軍已經破壞了金衢盆地的農業生產,就算沒有,衢州的大軍也要通過仙霞關從福州獲得物資補給,從衢州到福建境內的浦城,沿途三百多裡,完全沒有水運條件,特別是仙霞嶺南北長達百里的山路,更是連馬車都無法使用,只靠人抗馬馱的話,是無法支應數萬大軍在前線進行大規模戰爭的,而清軍則完全不同,通過錢塘江水系,清軍的補給完全可以從下游直接運送到金華、衢州,補給非常方便。

按照東南戰區司令部的規劃,留守少量的精銳騎兵和山地旅防守衢州到仙霞嶺,然後主力從溫州北上進攻,佔領沿海的州府,迫使清軍分兵,在整個浙東打大規模的混戰。

顯然,烏穆仍然是那個衝勁十足的閤中國式將領,戰必究得失,賠本便是失敗!在合衆國短短的戰史之中,這都是是否應戰的一個準則,因爲合衆國相對滿清來說很弱,輸不起任何一場大戰,所以打仗都是錙銖必較,因此,在大陸作戰,長久以來就是搶一把便跑的節奏,一直到兩廣會戰之後,合衆國全力經略大陸,此時錙銖必較是不可能了,搶一把便跑也是過眼雲煙,這個時候勝敗已經不由賺與賠決斷了,而是由光復城池數量和敵我損傷對比來看,後者從來不是問題,而前者則已經成爲大陸作戰的怨念,無論在戰鬥中殲滅多少敵人,只要丟失了地盤便是失敗,因爲烏穆纔有了對攻的打算,衢州丟了也就丟了,大不了在沿海再找回面子來。

“做事不要太計較眼前的得失,莫要爲撿芝麻,而丟了西瓜。”李明勳搖搖頭,對於烏穆的計劃並不感冒。

如今福建在清剿地方,本身就需要兵力支持,如果在浙南再打大規模的混戰,投入將是巨大的,更何況,東南戰區第一次開戰便是奪去了閩浙十二個州府,這一次規模不亞於上一次,卻最多能奪佔兩三個府,還要丟掉衢州府,簡直就是不可想象。

聽完了李明勳的解釋,烏穆眉頭微皺:“那您的意思是?”

“審慎開戰,控制戰鬥規模,能不打就不打。”李明勳認真看向自己的愛將。

章三七二 人員章一九一 裁軍良策章八八 學堂章十八 達成一致章二三一 西班牙章一零七 沒有選擇章九七 新盟友章四四八 白教章十一 大肚番章十四 南美聯動章二二五 變更著作權章二五八 分贓不均章六四 李倧章十九 虎門章九 捕魚和鹽場章一六五 大決戰章六六 抉擇章十二 滿清亡命章三一 甕中殺鱉章三五 施壓之策章三七五 最佳人選章六一 秘戰章二一一 泰山章七四 藩務章八 血契章一二五 明帝的價值章一四六 噶爾丹的幸與不幸章九一 即可宣戰章二三九 解決章一八四 老朋友章六七 吃幹抹淨章四一五 北美新經濟章一零九 賺大了章三三 千里追擊章二九零 邊疆區的經濟發展章九 進攻章二一三 御試玄機章八十 騷擾章一二三 老大的不甘心章三三 光明磊落章一六六 超越射擊章十三 內政外交章六零 吳三桂之死章三六七規矩章四八八 爲何而哭章一六一 援軍章一八一 天牢裡章四零八 波拿巴章十二 派遣艦隊 上章一四二 登聞鼓章六九 愛耍手段的英國佬章一八五 一齣戲章四三三 退出章三二 馬吉翔章四七 洲際貿易船隊起航章六二 蒸汽鐵甲艦章三一二 往牆縫裡澆水章二四 收爲己用 下章一二二 談判章三 北美又叫大東北章三七九 海戰章一二零 兩難章九一 兒子論與閨女論章一一八 突擊 突擊章一二三 老大的不甘心章五五 繼續培養章一 國姓爺章四三八 突尼斯章二零四 李君度的老師章四九七 內政外交章三三五 歸鄉章三三 押送章八八 南非衝突章六七 承包章五八 澳洲開拓計劃章二一一 泰山章八七 加徵公投章一一八 宗教改良章二零三 野火燒不盡章六九 洲際貿易船隊 南非 美洲章十四 成棟反正章一一零 欲擒故縱章一一四 尾聲章四八 太子的教育章十五 和平震懾行動章一三九 青州章一七八 夷兵兇猛章一七一 登陸章四四九 爲了裕王的健康和帥章一五一 騰籠換鳥章二零五 大西洋城章四三一 刺殺章五 瀕死章三九五 定姻緣章一七零 藏地遊記 下章一五三 津疆聯動章二二六 一場風雨章五八 潛流章三八三 不虧章四四一 棋盤
章三七二 人員章一九一 裁軍良策章八八 學堂章十八 達成一致章二三一 西班牙章一零七 沒有選擇章九七 新盟友章四四八 白教章十一 大肚番章十四 南美聯動章二二五 變更著作權章二五八 分贓不均章六四 李倧章十九 虎門章九 捕魚和鹽場章一六五 大決戰章六六 抉擇章十二 滿清亡命章三一 甕中殺鱉章三五 施壓之策章三七五 最佳人選章六一 秘戰章二一一 泰山章七四 藩務章八 血契章一二五 明帝的價值章一四六 噶爾丹的幸與不幸章九一 即可宣戰章二三九 解決章一八四 老朋友章六七 吃幹抹淨章四一五 北美新經濟章一零九 賺大了章三三 千里追擊章二九零 邊疆區的經濟發展章九 進攻章二一三 御試玄機章八十 騷擾章一二三 老大的不甘心章三三 光明磊落章一六六 超越射擊章十三 內政外交章六零 吳三桂之死章三六七規矩章四八八 爲何而哭章一六一 援軍章一八一 天牢裡章四零八 波拿巴章十二 派遣艦隊 上章一四二 登聞鼓章六九 愛耍手段的英國佬章一八五 一齣戲章四三三 退出章三二 馬吉翔章四七 洲際貿易船隊起航章六二 蒸汽鐵甲艦章三一二 往牆縫裡澆水章二四 收爲己用 下章一二二 談判章三 北美又叫大東北章三七九 海戰章一二零 兩難章九一 兒子論與閨女論章一一八 突擊 突擊章一二三 老大的不甘心章五五 繼續培養章一 國姓爺章四三八 突尼斯章二零四 李君度的老師章四九七 內政外交章三三五 歸鄉章三三 押送章八八 南非衝突章六七 承包章五八 澳洲開拓計劃章二一一 泰山章八七 加徵公投章一一八 宗教改良章二零三 野火燒不盡章六九 洲際貿易船隊 南非 美洲章十四 成棟反正章一一零 欲擒故縱章一一四 尾聲章四八 太子的教育章十五 和平震懾行動章一三九 青州章一七八 夷兵兇猛章一七一 登陸章四四九 爲了裕王的健康和帥章一五一 騰籠換鳥章二零五 大西洋城章四三一 刺殺章五 瀕死章三九五 定姻緣章一七零 藏地遊記 下章一五三 津疆聯動章二二六 一場風雨章五八 潛流章三八三 不虧章四四一 棋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