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六 陝西

李明勳之所以親自過問這場並不大的軍事行動,並非是爲了攬權,實際是爲了威望不夠的許漢風彈壓綏靖區,畢竟許漢風現在面臨的事情着實簡單。

綏靖區草創,別說框架,就連頭緒也剛剛理清,雖說漠北的滿清也需要時間整合和休息,但是絕對會派遣兵馬南下騷擾,而己方呢,平定邊牆之內纔是重中之重,相對於燕北綏靖區,雲中區的境況更要艱難,隨着京城光復和京畿平定,由天津港到京城再到燕北的交通線是打通的,瀋陽到燕北也是暢通無阻,有事也可隨時支援,平日也可以接濟糧草物資,而云中距離京城上千裡,關山阻隔,邊牆南北都未安靖,與內地交流處於半阻絕狀態,這也是李明勳要厚待蒙古貴酋,以免其作亂的緣由。

待三人走後,二人繼續商討綏靖區的事情,李明勳讓侍從官拿來一份工作報告,竟然厚達兩紙,卻是完全由人書寫,一看落款竟然是遼東軍管會李德燦,李明勳說道:“李德燦這傢伙手腳倒是快,幾日便是到了,再過三五日,他派來的三十名官吏也是要到了,要說安撫羣蠻,遍尋整個合衆國,也無人有他那般有經驗,這工作報告你要仔細研讀,遼東來的人也要重要,一定要先穩定住局面。”

許漢風連連稱是,李明勳一招手,袁凱文走了進來,李明勳說道:“袁凱文在遼東待了近一年,對李德燦的治政比較熟悉,他爲你解說一二。”

“將軍手下並不缺兵,彈壓地方震懾蒙酋倒也便宜,但拿擒賊捕盜的事情,萬萬不要去做,吃力也是不討好,實際上,只要牧民安頓得體,生產秩序恢復,賊盜之事也就少了很多,如今雲中是百廢待興,將軍首先要做的就是選官!”袁凱文倒也不客套,直接了當的說道,實際上他與許漢風很熟悉,二人都是侍從室出身的。

許漢風點點頭:“雖說內屬蒙古的旗、參、佐三級職位都可以獎賞平定漠南的有功將士,但軍卒領兵尚可,治政則完全無經驗,前段時日我到下面看過,官將初臨治所,要麼手足無措,不知工作如何展開,要麼就是封建奴隸習氣不改,待治下之民如奴僕,任意凌辱,平白多生事端,實在不堪使用。”

袁凱文笑了笑:“我們在遼東之時也是這般,官將治民,非得經過培訓傳授之後尚可,直接接管地方,多害而少益,甚至不如無官無治的好,正因如此,首要在於選官,我在遼東與李長官總結有二,其一,兵民分治。直轄佐領中,有兩大要職,佐領章京和驍騎校,前者總攬一切,後者將兵訓戰,有功之將士,擔任章京多有弊端,做一驍騎校,卻是正相合適的,因此,旌獎將士官職,以驍騎校、管兵章京這等武職爲主,如今雲中初定,與我同心者執掌各地兵權,方不會有叛逃之事情,至於牧民之官,長遠要培養旗佐之中仰慕中華的青年少年,中期要對備選之官進行培訓進修,但短期卻是要有臨機之法,這便是其二,事急從權。

基層官員選調,無需長遠打算,日後還是要用經過我們培養改造的人,但短期內可用罪官、行推舉、供喇嘛,原屬滿蒙的罪官雖然有罪,但對旗佐百姓熟悉,上手便可建立秩序,不怕遷延時日,但用罪官的旗佐,都是輪牧輪休的旗佐,佐中有兵,在驍騎校之手,罪官縱有二心,也不敢妄爲,在禁錮其親族爲質,倒也可臨時取用。

行推舉,便是讓各佐領牧民推舉德高望重者、薄有仁名義舉者擔當什長、領催這等最基層的官員,以親治親,用長御幼,上可遏罪官盤剝,下能行連坐之法,倒也妥帖。其三便是供喇嘛了,實在是官員不夠用,便先讓喇嘛頂替,喇嘛平日便居於上位,又爲蒙古人信服,暫管旗佐,至少可安定民心,若有築城、征伐等事,營中有喇嘛,倒也相得益彰。短期內,巡檢、調停之事,也可搭配一二喇嘛。”

許漢風聽着,分外感覺有理,他很清楚,漠南平定,這些原本屬於貴酋的牧民如今成了內屬蒙古,旗佐之中的貴酋及其親族被一網打盡,實際上要是打破了舊秩序,毀壞了軍政架構,軍政體系中,上層還好說,關鍵是中下層,如果無法快速形成統治,那秩序何在,聽了袁凱文的建議,他此時倒是感覺此事倒也不多困難了。

一邊聽着,許漢風偷偷觀察李明勳的反應,見他並無多少表情變化,顯然對這些任用官員的政策沒有什麼反對的意思,便與袁凱文系統性的討論了一下綏靖公署的架構問題,綏靖公署本質上是一個永久性或者長期的軍管區,這與遼東不同,遼東和中原各地的軍事管制很快會被行省制度取代,實際上海外的行政長官區也會被省取代,他這個雲中將軍也是軍政結合的職位,底下的官員也是如此。

許漢風也明白,綏靖公署的設立最重要的是完成對漠南的有效統治、恢復生產和積蓄力量,最終作爲北伐漠北的基地,所以在綏靖公署架構完成之後,練兵、屯田、養馬就成爲了主要的任務,但實際上,一切都還要着眼於屯田。

藩屬蒙古各部先不談,內屬蒙古中,有的是能騎馬持矛的漢子,本身就是很好的騎兵兵源,但真正能打的軍隊必然是脫產的常備軍,而未來要發生的戰爭中,也必然會消耗大量的糧食,而養馬同樣是需要糧食的,特別是在戰爭中,缺乏豆料這種高熱量高營養食物情況下,戰馬的體力和耐力都有巨大的損耗,但關鍵在於,草原上沒有多少人會墾荒種田,雖然邊牆之內的戰爭勝利後,會進行大規模的清算和問罪,以此產生以百萬計數的可遷移人口,可那些也多是習慣了享受的官宦人家,也不是種田墾荒的好手。

“陝甘人口本就損折嚴重,且也是屯墾備邊之地,倒是不宜移民,但河南、山西等地這些年倒是有所恢復,倒是可以遷移一些,再不濟,打一打朝鮮的主意也就是了,遼東的朝鮮人表現也是不差。”李明勳知曉許漢風的難處,微笑說道。

袁凱文也是說道:“遷移關內百姓一時半會不好解決,但墾荒之事卻是不能耽擱的,特別是俘虜的那些貴酋和兵卒,殺了一文不值,養着還廢糧食,要編入勞改營,就算他們不會種糧食,挖溝平地也是不用教的,再者,新墾荒地和熟地可完全不同,早些開墾出來,來日安置移民也更便宜,歸化城一帶土地肥沃,又有黃河灌溉,本就是農耕之地,周邊又多是牧民,以牲畜糞便肥田倒也合適,再者,新墾之地,就算產量不豐,種植玉米、高粱,便是無法成熟,秸稈與半熟之糧混雜也是上好的飼料,再不濟種植苜蓿,也比普通牧草易於養肥牲口。

如今百廢待興,需要的倒不是人,而是鐵質農具和種子,需得從速運來。”

李明勳哈哈一笑:“凱文到底是在地方歷練良久的,漸知實物,漢風呀,你可還得多學着點,有多大鍋就下多少米,別一味地好高騖遠,雲中能長出一斤糧食,總勝過中原轉運的五斤,有總比沒有強吧。”

陝西,延安府。

即便是生機勃勃的夏季,這片土地仍然顯得荒涼,四野望去,黃橙橙的沙漠和灰褐色的戈壁灘就佔了大部分,飽經北風侵蝕的溝壑之底和貧瘠無比的乾枯河牀中央才能看到少許的綠色,但那也多是戰馬不食的刺草,水窪裡也是人畜不得飲用的苦鹹水。

李明勳穿着一身淺色罩袍,用亞麻布裹着腦袋,宛若一個西域商人的打扮,眼瞧着滿目荒涼,少有綠色,風吹沙地之下還隱隱有白骨露出,他便知道已經到了陝西境內,悠悠然說道:“可憐無定河邊骨,這就是無定河吧。”

曹禺道:“是,前面就是無定河,咱們現在已經進入邊牆了,陛下,這裡雖然荒涼,但也是英才輩出的好地方,沿着無定河往南走,就是米脂和綏德了,這幾十年,大江南北聲名鵲起的漢子,多少都是這個地方的啊,李自成、張獻忠還有晉王李定國,哈哈,可都是出自這個地方。”

“這也是災難開始的地方。”李明勳倒是沒有那個情懷,明末清初的戰亂最開始的地方就是陝北,正是這裡走出的流賊們竄戰了前明的各處,消耗了朱明帝國的力量,最終被滿清韃虜佔了便宜。

曹禺看了看將要落下的日頭,對李明勳說道:“陛下,咱們還是加快速度,再過一個時辰就能到米脂,進了那裡在歇息吧。”

“哦,米脂已經打下來了嗎?”李明勳來了興致。

曹禺笑了:“什麼打不打的,如今陝北早就亂套了,米脂的官員這纔剛割了辮子多久,吳三桂給的官印也沒焐熱呢,聽聞是合衆國大軍,立刻就投降了。”

歸化城會盟結束後不久,李明勳便離開了歸化城,只是沒有立刻回京城,而是渡過黃河進入套內,遊覽了一番成吉思汗的陵寢之後,便是沿着黃河南下,進入了陝西境內,當初從京城出發時,左不過一萬兵馬,平定燕北後,收攬各部,西征便是三萬多人,平定雲中後,兵力不下五萬,但多半還是駐軍兩處,此次南下,李明勳只帶了六千兵,其餘都是從邊牆進入山西、直隸,橫掃內長城去了。

陝西的政權可沒有料到李明勳會率軍從北面突入長城,實際料到也沒有什麼辦法,陝甘的軍隊本就在山東戰場被消滅了,臨時組建的也被吳三桂送到了關中,畢竟潼關已經丟了,整個邊牆都是沒有多少人馬。

從去年吳三桂支持永曆還都南京之後,趁着僞明、滿清和中國玩三國志合縱連橫,自己則東出湖廣,北上陝甘的吃現成,一開始拿着永曆給的正統地位,配合着刀把子在陝甘大肆佔領,即便是明清聯盟之後也是沒有停止,不管你是認朱明還是認滿清,都得給吳三桂繳納賦稅。聽聞山東戰場明清聯軍慘敗,吳三桂更是加快的手腳,一度把手伸進了河南和山西,除了能撈一筆就撈一筆的心理,吳三桂還是想擴大縱深,通過擴大地盤增加自己和合衆國談判的籌碼。

永曆還都南京之後,吳三桂的勢力如同吹氣球一樣立刻膨脹起來,原本只擁有四川一省的他很快掌握了陝甘之地,繼而又把勢力發展到了中原和湖廣,其實原因很簡單,在明清聯軍失敗之前,這些地區無人可以阻擋吳三桂的軍隊,而明清聯軍失敗之後,合衆國依舊是對士紳、官宦持有強硬態度,這樣士紳們不得不反抗自保,而吳三桂是目前和合衆國對抗的勢力中最強的一個。

李明勳抵達米脂的時候,這裡已經大體安定下來,因爲大軍是騎兵奇襲,沒有多少人逃跑,此刻所有人被悶在城裡,憲兵在本地‘進步士紳’的帶領下,按照《縉紳錄》清算抄家,只要捉到一家,就是相互攀咬,米脂縣‘上流社會’那點陳芝麻爛穀子都被翻出來,有時候,‘進步士紳’還在當帶路黨,後面自家就被抄了。

李明勳可沒有管這些,近衛軍對這些業務不太熟練,也是該練練手的時候,而城裡的基本秩序是有的,只是不得隨意出城,夜晚也要宵禁,縣衙的官吏此刻都戴着鐐銬,爲入駐軍隊安排住宿,特別是軍中戰馬,連月征戰,又是多是塞外,此刻都掉了膘,正尋精飼料好好養贍一番,李明勳則是來到了城中的一處澡堂,自從歸化城出發,他就許久沒有好好收拾乾淨了。

章七四 馬威章七八 備胎們章三六七規矩章五六 彼得大帝又叫李烏拉章八九 以鐵換鐵章十一 暗潮涌動章三十 戰犯們章四八八 爲何而哭章三九 義軍的待遇章一五零 需求章三七一 國聯總部章四七 如願章一零一 蒸汽機章一 新生章一一五 銜尾蛇章一九五 小人物的手段章二九二 那道光章四一八 人爲失誤章四一八 得道多助章五零四 蘇伊士運河傳銷化章三七一 國聯總部章五二 河原田兵衛章一零八 所謂皇帝章一四六 噶爾丹的幸與不幸章六七 參戰無益章二一 亂起章一九七 出兵章七十 班特里灣章四八 西南章四四八 白教章六四 路途坎坷的鐵壁級章九四 軍事會議章七四 熔岩炮彈 開花彈章十二 問罪章八二 打破反華聯盟章二十 收服章十二 總督楚尼斯章三七零 獎勵章一零九 爪哇海戰 四章五五 金幣的碰撞章三五 滿清計議章一零七 轉向,戰列線決戰章一零九 賺大了章四九一 理想國度章一一零 水雷章二二零 直布羅陀章三八九 李君威的陰招章一九二 條約的力量章二八零 讓當權者有一怕章十四 舟山淪陷章八五 粵西防線章八四 鍊鐵與鑄炮章一二八 聲名狼籍章三十 團練 中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四一零 一個請求章十三 觀察使章一零七 應付章十四 成棟反正章三四零 原委章三四四 白象章一零七 轉向,戰列線決戰章十三 內政外交章三六九 長子的缺憾章一五六 忠告章四一 遠征加勒比章二二六 禪位風波章七二 安化公主章一零九 爪哇海戰 四章八 華人的自強章四零五 解決問題章五六 女人章二一九 勸說章九六 倒黴章四三八 突尼斯章四零一 夫人們章一百 狡猾的李君威章七四 熔岩炮彈 開花彈章五六 家臣章一零八 被土豆擊敗的戰艦章十 結論——社團是個怪物章二一 不一之戰 無利可圖章二九 結交章一五二 女人,越多越好章四五二 日本公主章四十 不真心的朋友章一六四 轉守爲攻章四六二的前面一章章八九 公投呢,嚴肅點!章二一二 明暗把戲章一七八 父親的認可章一一五 決議章五零一 改朝換代章十七 事態章四十 困局章四六 盛怒章三十 戰犯們章十九 天下驚變章九二 大幕拉開章一四三 一個測試
章七四 馬威章七八 備胎們章三六七規矩章五六 彼得大帝又叫李烏拉章八九 以鐵換鐵章十一 暗潮涌動章三十 戰犯們章四八八 爲何而哭章三九 義軍的待遇章一五零 需求章三七一 國聯總部章四七 如願章一零一 蒸汽機章一 新生章一一五 銜尾蛇章一九五 小人物的手段章二九二 那道光章四一八 人爲失誤章四一八 得道多助章五零四 蘇伊士運河傳銷化章三七一 國聯總部章五二 河原田兵衛章一零八 所謂皇帝章一四六 噶爾丹的幸與不幸章六七 參戰無益章二一 亂起章一九七 出兵章七十 班特里灣章四八 西南章四四八 白教章六四 路途坎坷的鐵壁級章九四 軍事會議章七四 熔岩炮彈 開花彈章十二 問罪章八二 打破反華聯盟章二十 收服章十二 總督楚尼斯章三七零 獎勵章一零九 爪哇海戰 四章五五 金幣的碰撞章三五 滿清計議章一零七 轉向,戰列線決戰章一零九 賺大了章四九一 理想國度章一一零 水雷章二二零 直布羅陀章三八九 李君威的陰招章一九二 條約的力量章二八零 讓當權者有一怕章十四 舟山淪陷章八五 粵西防線章八四 鍊鐵與鑄炮章一二八 聲名狼籍章三十 團練 中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四一零 一個請求章十三 觀察使章一零七 應付章十四 成棟反正章三四零 原委章三四四 白象章一零七 轉向,戰列線決戰章十三 內政外交章三六九 長子的缺憾章一五六 忠告章四一 遠征加勒比章二二六 禪位風波章七二 安化公主章一零九 爪哇海戰 四章八 華人的自強章四零五 解決問題章五六 女人章二一九 勸說章九六 倒黴章四三八 突尼斯章四零一 夫人們章一百 狡猾的李君威章七四 熔岩炮彈 開花彈章五六 家臣章一零八 被土豆擊敗的戰艦章十 結論——社團是個怪物章二一 不一之戰 無利可圖章二九 結交章一五二 女人,越多越好章四五二 日本公主章四十 不真心的朋友章一六四 轉守爲攻章四六二的前面一章章八九 公投呢,嚴肅點!章二一二 明暗把戲章一七八 父親的認可章一一五 決議章五零一 改朝換代章十七 事態章四十 困局章四六 盛怒章三十 戰犯們章十九 天下驚變章九二 大幕拉開章一四三 一個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