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九三 陰謀

很快,錢謙益就以魏長生爲首自己的學生爲輔,打造了一個‘政策研究小組’,對於這個小組,錢謙益是很有信心的,他認識到一個事實就是,大明朝廷無需李明勳承認,只要自己在還都南京這個過程中的行爲符合他《華盟條約》,那麼李明勳也得承認南京朝廷的合法性。

在這一點上,錢謙益認爲自己畢生,畢竟這是士大夫的強項,那便是‘辯道’,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再從條約中找到些漏洞,就足以做到這一點,只不過把內容從士大夫們最擅長的儒家經典變成《華盟條約》罷了。

可隨着研究的深入,錢謙益發現,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華盟條約》是一部具有法律意義的文本,不是那種一句話能解析出八個意思的禮學講義和宗教經典,這個條約的擬定者是合衆國的法學家,整個條約擁有近乎完美的邏輯關係和法律基礎,漏洞不可避免,但科不是錢謙益隨便找幾個人就能研究出來的。

研究之後,才發現,所有參與還都南京的人都是漢奸佞臣,皇帝是失德免權之君,無論是參與這次行動的人還是行動本身,都在《華盟條約》中找不到任何依據,唯一的成果就是打嘴炮的時候,能適應對手的論點,做到有來有回。

“時間過的真快,已經入冬了。”從皇宮出來,錢謙益抱着一個暖爐,望着點點落下的冰雨嘆氣說道。

“真是好快啊,錢兄,局勢吃緊啊。”洪承疇在一旁說道。

錢謙益知道洪承疇催促什麼,說道:“洪大人,左右無事,不如去我府上?”

洪承疇點點頭,二人一起去了錢府,經過前院的時候,洪承疇聽到有人在激烈的爭辯,走過去,藉着窗戶縫看了一眼,裡面有七八個士子打扮的人,正在討論什麼,面前的桌子上擺滿了寫滿字的紙和大量的文獻法條,錢謙益示意不要打攪,二人去了書房。

“真是朝氣澎湃啊,大明的官員若都這般廢寢忘食,也不會有這般光景。”洪承疇感慨說道。

錢謙益再次嘆息:“唉,努力又如何,忙活了半個月,一無所得,想來還不如吳世子那句話,動嘴皮子不如動刀把子。”

洪承疇見他態度軟化,連忙說道:“首輔大人也是盡心了,可東番李賊那等梟雄,豈是尋常計策可懾服的。既然道義不成,只能動用力量了。”

“力量?你還是力主進兵?”錢謙益問道。

洪承疇道:“這些年,老夫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擁有地位和財富和其擁有的力量是匹配的,實際上,你我都知道,李賊是不可能作勢我們佔據江南,甚至他不願意看到大明中興,這廝早有一統天下,稱帝建統的野心,既然道義上逼不得他認輸,那隻能用力量,進兵!”

“進軍山東嗎?”錢謙益問道。

洪承疇道:“自然,東番與清廷在青州鏖戰一年有餘,清廷有地利優勢,東番奈何不得,可清廷卻已經缺糧,若我們不採取行動,這個冬季便會看到清廷覆滅,那個時候,再無制約東番之人了。

我們可以進討滿清爲由進兵山東,要求與東番協同作戰,共滅滿清,其若是同意,便是承認我大明朝廷。”

“若是不同意呢,我們還能聯合清廷攻殺東番嗎?”錢謙益問。

洪承疇當即道:“自然如此,若不然,便是坐看東番攻滅清廷後,南下再攻大明瞭。”

“兵力呢,靠現在江南這十幾萬人馬嗎?”錢謙益問。

洪承疇似乎早有準備,他說道:“自然不可能,三五萬兵馬北上根本不足以決定勝敗,考慮到戰鬥力的差距,我們需要更多的兵馬,緊靠江南這些人自然不行,您要知道,東番在閩浙還有十萬以上的軍隊,抽調江南兵力過甚,一旦雙方決裂,那江南就會不保。因此,在出兵之前,我們要保證閩浙這十幾萬人不能趁虛而入。”

錢謙益搖搖頭,失望說道:“老夫若有那撒豆成兵的能力,也就不用這麼惆悵了。”

洪承疇當然知道,如今江南的兵力也就比東南戰區稍占上風罷了,但他有自己的法子,洪承疇說道:“其實在我們和東番之間,還有西南三藩擁有改變平衡的能力,西南三藩也是我們打破僵局的突破口。”

錢謙益道:“老夫何嘗不懂這個道理,早在十數年前,老夫便於西營各部有所聯絡,這麼些年下來,西營兩藩越發心向東番,瓊藩更是不用多提。”

“倒也不盡然,西南三藩說到底還是咱們大明的臣子。”洪承疇微笑說道。

錢謙益擺擺手,但看洪承疇笑的意味深長,細細一想,便是明白了他的意思,確實,西南三藩還屬於大明,如今南京朝廷擁護的是大明正統,即便李定國、劉文秀和瓊藩三公依舊支持東番或者保持中立,但東番會相信嗎,閩浙那些精銳,想來也不只是震懾江南的吧。

“對,洪公說的對,我們要聯絡西南三藩,還要大張旗鼓的聯絡他們,西南雖是藩王地界,士紳力量薄弱,但西南三藩何嘗不想維持現在的局面,大權在握,自鎮一方,總比投效東番要好的多,即便李定國、劉文秀等人願意投效東番,麾下那些實權領主可未必願意........。”錢謙益已經逐漸明白了過來,李明勳所在的合衆國,抗清御虜只是個幌子,或者說只是表面,其是想擊敗所有擁有法律和稅收特權的階層,試想,就只有士紳是特權階層嗎,當然不是,藩鎮也是。

但凡享受過特權的人都不會輕易放棄,士紳是這般,藩王也是這般,這個道理李明勳不會不明白,所以他必然會擔心西南三藩支持南京朝廷。

二人略微一商議,很快定下了章程,準備組建一支規模龐大的使團,前往西南,宣慰各藩,以酬其庸,而這個使團的組建不僅大張旗鼓,錢謙益還會命令禮部詢問閩浙,可否由東南過境前往兩廣、雲南,目的就是告訴合衆國,南京朝廷要拉攏你們的傳統盟友西南三藩了。

南京朝廷的使團抵達西南,西南三藩肯定不會拒絕,原因很簡單,合衆國還沒有對南京朝廷表示敵對,那麼西南三藩不能做這個出頭鳥,而只要使團進入西南,就會造成三藩內部不穩,爲了威懾、戒備,合衆國就要動用東南戰區的力量,屆時江南和洪承疇所在的湖廣地區就會解放出兵力來,北上參與山東的戰事。

“洪公不愧是國之柱石,一計而困精兵三十萬,便是諸葛在世,也不會有洪公之能啊。”錢謙益不住的讚歎。

洪承疇呵呵一笑,提醒道:“目前僅有一條需要確定,我等率軍北上,或暗結清廷或威懾東番,假設能迫使李賊屈服,是否爲長久之計,不然李賊對我們虛與委蛇,借勢滅掉清廷,我們豈不是落得一個脣亡齒寒的結局?”

錢謙益細細一想,這也是個問題,李明勳屈服了,能代表東番屈服嗎?或者說會不會只是暫時屈服?

二人如此犯難,便是正中了當年李明勳力主簽署《華盟條約》的計策,《華盟條約》的作用不僅讓朱明對內對外的政策都無法繞過合衆國,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設立了一個程序正義的框架,所有的政策,都必須從這個框架裡挑選,洪承疇的計策再好,也需要《華盟條約》來確保取得效果。

“這就要請教對夷學夷制瞭解的人了,錢福,去把魏長生叫來。”錢謙益說道。

洪承疇皺眉問道:“這位孝悌郎可靠嗎?”

“放心便是,其祖魏庸是南京有名的士紳,如今是我大明的禮部侍郎,其父輩也多在朝中爲官,還都南京的時候,魏庸等人也是出力不少。”錢謙益說道。

洪承疇稍顯放心,至少魏庸家是典型的士紳家庭,這樣的家庭是不可能支持東番的。

不消多時,魏長生到了書房,向二人行禮之後,錢謙益問:“長生,今內閣有秒策可使東番李氏降服,承認我大明南京朝廷,老夫與洪大人想知道,若是李氏降服,其國內可有機巧使得政策反覆?”

洪承疇道:“本官聽說,東番朝制與大明不同,有所謂元老院、議院之屬,可駁李氏之命,你可要想全面些。”

魏長生臉上是苦思,心中卻是無比震撼,他很想知道,這兩個傢伙有什麼能耐能讓李明勳屈服,但是又不能直接問,思來想去,他只能以退爲進,畢竟聽這二人的意思,是希望李明勳一言九鼎,無法悔改的。

“兩位大人,學生所知,東番李氏所做重大決斷,尤其是關乎國運前程的,須得元老院多數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纔有效力,李氏與他人不同在於,其可以否決任何一項決議,但不能保證其命令必然得到實施。”魏長生說道。

錢、洪二人臉色微變,難道好不容易討論出的策略,完全無效,魏長生則是說道:“學生以爲,還需看何種事情,便如首輔大人方纔說,使得李明勳承認我大明朝廷爲合法政權和盟友,那這肯定不能是李明勳一人可決斷的,可若是換一種思路,緩緩而行,漸次而上,倒也不是沒有可能。”

“哦,你快些說說。”錢謙益說道。

魏長生道:“兩位大人,如今東番只是不認可我南京朝廷,卻不是不認大明朝廷,也非不認我大明皇帝,學生以爲,我朝首先要做的是讓李明勳與天子會面,知天子之真僞,只要天子是真,且執掌大權,那按照《華盟條約》,李明勳就應當歸還華盟領袖之位於天子,待天子還位領袖,雖然不可完全駁李氏之亂命,卻也可讓其不可施行。”

“如何不可施行?”洪承疇非常感興趣。

魏長生侃侃而談,說道:“按照盟約,凡涉及宣戰、媾和、特赦、誅殺、分封等大事,須得大明內閣四閣臣、西南三藩和東番七元老(當時)中,絕對多數,即十人以上同意纔可,比如.......兩位大人,可否以兩位舉例?”

錢謙益微微點頭,魏長生道:“比如兩位大人,盟約中已經將兩位大人列爲不赦之人,若天子爲領袖,便和李明勳一道獲得提請表決權,雖說天子提請赦免兩位大人,得不到絕對多數支持,但李明勳提請殺二位大人,也得十人以上同意纔是,然而,大明原有四閣臣多死於戰亂,而兩國投票之人,都是自行決斷,屆時兩位大人便可得內閣和天子共五票,東番便不可得絕對多數票,若有機會把平西王、延平王安排進去,東番就更不可能得票了。”

魏長生說到這裡,感覺自己說的多了,似乎真的爲二人出了主意,他連忙說道:“東番李氏何等樣人,想讓他還位天子,着實難辦,學生還是想,另從盟約中找到一些漏洞吧。”

“哼,待本官提二十萬虎狼之師北上,看他敢不同意。”錢謙益憤憤說道。

魏長生表現出崇拜的模樣,卻是把這件事記下,洪承疇連忙遮掩:“提兵不提兵的,以後再說,長生,老夫且問你,那盟約中可有漏洞讓西南三藩先承認我朝正統?”

西南三藩?魏長生心中暗記下這件事,嘴上卻是說道:“大人,自古以來,藩鎮之流都是竊公肥私、投機取巧的蠹蟲,他們只會順從強者,正統誰屬他們並不關心啊。”

“是了,是了,倒是老夫不知足了。”洪承疇淡淡說道。

待洪承疇走後,錢謙益又問魏長生,願意不願意去西南一趟,用其夷學知識,幫着對付東番,魏長生當即回問去做什麼,錢謙益把派使團去西南的事情說了出來,魏長生纔是說要準備明年的春闈,怕趕不回來,錢謙益纔是作罷。

而不到三天的時間,南京朝廷要派使團去西南宣慰,且有提兵北上之意的情報便是出現在了李明勳的案頭,李明勳也第一次知道安全局還有一個已經成功潛伏到明廷首輔身邊的魏長生。

章七七 詹姆斯之子章三三 做工章四五 軍紀章四四一 遠疆 西疆 北疆章三七三 奔馬 奔哪?章二五七 局勢複雜起來章二三九 解決章四四 教訓皇帝章一七五 贈書章四五 打動李君威的法寶章四七九 阿曼章一三四 好兒媳可旺三代章五五 關外屍橫遍野章五四 敵情章一零六 心安即可章一八六 真相章四七 洲際貿易船隊起航章四五五 勘界定邊章九六 馬來章一五九 山東快板章三三零 上鉤章五五 叩門而入章一三七 準備章九一 即可宣戰章三五 擊斃阿巴泰章一七六 送行章七一 安排章八七 懷柔章一三六 不歸奴章四六六 一朵奇葩章三八一 迪馬利亞章三九三 李君威要搞事章三一九 屬於你的陽光章三零四 蘇伊士地區章一二七 別了,東印度公司章七八 南非章二六 擊賊章二九 團練 上章七七 進步之說章三六五 一種陰險章八一 出家章十二 問罪章二六 新首都章十一 人心散了章一五九 山東快板章二九零 邊疆區的經濟發展章九八 荷蘭人的反應章四八八 爲何而哭章二八一 調整政策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六十 臭味相同章四一 巖野先生章十四 實力與計劃章三三一 就是針對小日本章二八五 再起戰火章一九六 意外章十六 強強對壘章一八七 各方章三零四 蘇伊士地區章二三零 禪位章一五零 需求章三二 馬吉翔章三九九 李君威的政治智慧章十三 東南生變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章四四六 李家傳承章九 僱傭軍的覺悟章十六 強強對壘章四零四 說服章三三 做工章一零五 陰謀章五一零 直搗虎穴章一六四 俄羅斯輪盤賭章三六一 態度章二三二 迴歸章一零三 意外之喜章一三一 定性章一三一 實力章十七 成棟的覺悟章四百 做選擇章三五八 舊事章三三 覺悟章二一三 戰爭邊緣章四三四 終戰的原則章一六零 兌子章三三五 歸鄉章三三 裕王的真誠章四七 意見章三二 最後一策章三八二 一個屁章一七八 一羣瘋子章一七五 布里亞特章四七五 金融法案章一零二 ‘洗劫’盟友章九八 登陸戰章一四零 安排章三九一 奴隸章三一五 新的合作形式章四四 教訓皇帝章四 舟山的走私
章七七 詹姆斯之子章三三 做工章四五 軍紀章四四一 遠疆 西疆 北疆章三七三 奔馬 奔哪?章二五七 局勢複雜起來章二三九 解決章四四 教訓皇帝章一七五 贈書章四五 打動李君威的法寶章四七九 阿曼章一三四 好兒媳可旺三代章五五 關外屍橫遍野章五四 敵情章一零六 心安即可章一八六 真相章四七 洲際貿易船隊起航章四五五 勘界定邊章九六 馬來章一五九 山東快板章三三零 上鉤章五五 叩門而入章一三七 準備章九一 即可宣戰章三五 擊斃阿巴泰章一七六 送行章七一 安排章八七 懷柔章一三六 不歸奴章四六六 一朵奇葩章三八一 迪馬利亞章三九三 李君威要搞事章三一九 屬於你的陽光章三零四 蘇伊士地區章一二七 別了,東印度公司章七八 南非章二六 擊賊章二九 團練 上章七七 進步之說章三六五 一種陰險章八一 出家章十二 問罪章二六 新首都章十一 人心散了章一五九 山東快板章二九零 邊疆區的經濟發展章九八 荷蘭人的反應章四八八 爲何而哭章二八一 調整政策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六十 臭味相同章四一 巖野先生章十四 實力與計劃章三三一 就是針對小日本章二八五 再起戰火章一九六 意外章十六 強強對壘章一八七 各方章三零四 蘇伊士地區章二三零 禪位章一五零 需求章三二 馬吉翔章三九九 李君威的政治智慧章十三 東南生變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章四四六 李家傳承章九 僱傭軍的覺悟章十六 強強對壘章四零四 說服章三三 做工章一零五 陰謀章五一零 直搗虎穴章一六四 俄羅斯輪盤賭章三六一 態度章二三二 迴歸章一零三 意外之喜章一三一 定性章一三一 實力章十七 成棟的覺悟章四百 做選擇章三五八 舊事章三三 覺悟章二一三 戰爭邊緣章四三四 終戰的原則章一六零 兌子章三三五 歸鄉章三三 裕王的真誠章四七 意見章三二 最後一策章三八二 一個屁章一七八 一羣瘋子章一七五 布里亞特章四七五 金融法案章一零二 ‘洗劫’盟友章九八 登陸戰章一四零 安排章三九一 奴隸章三一五 新的合作形式章四四 教訓皇帝章四 舟山的走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