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三 濟州島

李子敬微微一笑,說道:“還是多虧了上國匠人的精巧心思,想不到這銃管如此形制,便是發揮出了這般威力。”

說着,他眼睛盯着火銃的槍口,往裡面看去,可以看出,銃管內部並不光滑,而是有兩根完完全全的膛線,實際上,這把火銃確實是李子敬平日用慣的了,但最重要的銃管卻是換了,換成了來複槍管,然而,李子敬驚爲神蹟的線膛槍管只不過是淘汰品罷了。

合衆國對於軍事科技的追求一直領先於這個世界,畢竟有李明勳這個穿越者指導,特別是海軍方面尤爲明顯,然而合衆國陸軍裝備的支持同樣巨大,比如,合衆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裝配燧發槍的國家,並且衍生出了‘排隊槍斃’線列步兵,燧發槍加刺刀的燧發槍營已經是合衆國的主力部隊,而合衆國也從未放鬆對於更高技術的探索,在單兵火藥武器方便,尤對線膛火槍重視。

線膛槍並不是新鮮事物,已經誕生了兩個多世紀,而有記載的螺旋線膛槍械,也就是來複槍早在1476年就被髮明出來,而在三十多年前,丹麥軍隊已經在軍隊中小批量裝配,線膛槍的遠射程和高精準度一直讓陸軍非常動心,但無法大規模裝配的原因在於技術和應用兩個方面,與理念突破完全沒有關係。

至少在這個時代,除了少數軍隊的獵兵之外,線膛槍仍舊只是上流社會的打獵用具,年輕貴族在不懂軍事技術的貴族少女面前打中百米之外的靶子或者獵物,以此獲得其青睞,這便是線膛槍的大部分時間的工作。

事實上,合衆國的線膛槍研發的主要經費來源就是滿足合衆國貴族和富商的打獵需求,一直到陸軍正式增加獵兵這一兵種,線膛槍才成系統的裝配起來。而李明勳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直接把米尼線膛槍的設計理念給了陸軍,由此希望讓陸軍的技術大踏步的跨越,但最終證明,目前合衆國的加工能力,完全不具備生產實用性的米尼線膛槍。

加工膛線不算什麼技術難題,膛線機在匠人們手中還不如一些紡織機械有技術難度,鑄造次口徑的米尼彈更是稀鬆平常,但關鍵的是,如何把兩者用在一起。

技術難題歸根究底還是在於精度,滑膛槍對於精度的要求是‘能把鉛彈打出去’,而線膛槍就不是如此了,一般來說,滑膛槍的槍管與鉛彈之間的遊隙在2.5毫米左右,而線膛槍的遊隙則是0.13毫米,在手工製造槍械和鉛彈的時代,技藝嫺熟的匠人可以達到線膛槍需要的加工精度,但加工出來的產品並非軍隊的槍械,而是貴族手裡的藝術品和玩具。

如果線膛槍的槍、彈遊隙不合格,那會帶來巨大的問題,遊隙太小,米尼彈會過度膨脹,緊貼膛線,導致炸膛,而遊隙太大,鉛彈在槍膛之中就碎裂成小塊,畢竟這個時代的鉛彈也不是那麼的合格。因爲這個時代還是前裝槍,要考慮清理彈膛,所以膛線不能像後世槍械那麼深,如此,更容易造成掛鉛,掛鉛嚴重的槍械要麼不能使用,要麼裝填效率很低,實用性很差。

合衆國陸軍兵工廠試製的米尼線膛槍經過試驗,掛鉛、炸膛、堵塞的概率實在太高,成本也很高,裝配就是花錢玩弄士兵的生命,因此很快就被放棄,兵工廠開始尋求另外設計的線膛槍,第一種批量裝配的就是贈送給李子敬的這類線膛槍,槍管直接是用滑膛槍的槍管改造而來,加了兩根膛線,而使用的鉛彈則是不同,球形鉛彈外面有一層鹿皮的丸衣,使得彈藥略大於槍管直徑,需要用小錘敲打才能裝填,敲打過程中,鹿皮丸衣嵌入膛線之中,由此達到彈丸旋轉和閉氣的作用,射程可以達到四百米,在一百五十米仍然有相當的精準度。

這種線膛槍相對於滑膛槍在精度和射程都有極大的進步,但裝填速度很慢,如果彈丸製造出現失誤,很有可能出現彈丸卡在槍管之中的現象,所以陸軍一直不滿意,而經過了試製米尼線膛槍,兵工廠的匠人對此進行的改進,在槍管之中鉚接一段‘脛骨’!

所謂脛骨便是一截啞鈴狀的鋼棒,鉚接在槍管底部,而使用的子彈則是次口徑的錐形鉛彈,因爲彈丸比槍管小,所以可以迅速的裝填進去,而到了底部之後,則用小錘猛敲擊鐵質推彈杆,在鋼棒與推彈杆的作用下,錐形鉛彈的裙部與膛線緊密結合,完成旋轉和閉氣的功效,而這類仿製後世圖溫南式的的線膛步槍,迅速成位了合衆國獵兵的標配。

雖然同樣是使用次口徑槍彈,圖溫南式和米尼式還是有巨大區別的,米尼式線膛槍完全依賴加工精度,沒有十九世紀的機械加工能力根本無法批量裝配(俄國人1860年才完全搞定),而圖溫南式的次口徑線膛槍則更依賴槍械使用者的個人經驗,鉛彈粗一些就少敲兩錘,細一些就多敲兩錘,新槍少敲,磨損膛線厲害的老槍多敲兩錘,如是而已。

“判官大人,現在可不是感慨器械精良的時候,李長官交給您的任務........。”李子敬身邊的官僕一邊把那火繩槍裝起來,一邊笑着提醒。

李子敬道:“你放心便是,本官一切皆按方略行事。”

李子敬與合衆國也算是頗有淵源,其父親死於清軍入寇,李子敬一直不滿朝廷和順清廷的態度,而金允澈對其的排擠而朝鮮朝中不斷的黨爭更是讓其深惡痛絕,而真正的淵源則是四年前,合衆國往永寧行政長官區的移民船遇到風暴在濟州島擱淺,李子敬提供糧食住房,維修船隻,由此開始了與合衆國的深入合作,逐漸發展爲了濟州島的內應。

收拾完監營的東西,李子敬翻身上馬,幾十個牙兵前往了濟州城,濟州島是朝鮮最南面的領土,島上氣候宜人,但土壤卻不適合種植水稻,因此長久以來不受重視,一直到元朝把蒙古馬帶到島上,濟州島成爲了主要的馬場,這裡才稍稍發展起來。

等到壬辰倭亂的時候,濟州島成爲了抗倭的前線,但巔峰時期也不過駐有兩千人規模的軍隊,而濟州島上人口不豐,實際上一直到二十一世紀,濟州島人口也沒有超過六十萬人,這個時代更是稀少,濟州島上共同三邑,濟州、大靜縣和旌義縣,濟州作爲行政中心,配有牧使金允澈和判官李子敬文武官僚隊伍,而其餘兩縣只有縣監。

除了三座城市,還有九鎮、十水戰所和幾十個烽火臺,這構成了濟州島一整套的防禦體系,但那是倭亂之時,實際上,目前濟州島上的士兵在兩千人左右,還分佈全島,最爲集中的也不過是濟州城,此時約麼有八百人作用,當然,除了這些正兵,島上還有義兵,在戰時由貴族和豪商組織,在倭寇入侵的時候,這些保衛家鄉的義兵比正兵表現的還要好。

李子敬騎馬來到了濟州城中,發現金允澈已經登上了城牆,此時他一身戎裝,身披披風,腰挎弓袋,站在城牆上,觀察着港口,城內城外已經亂作一團,城外港口附近的烽火臺和煙臺不斷升起狼煙,居住在城外的小吏、賤民和官奴則大包小包的跑進城內,城中到處是哭喊嚎叫之聲,而在海面上,倭寇越發看的清了,有船隻六艘,都是板屋船,其中有兩艘尤爲巨大,六艘船少說也有四五百人。

金允澈神色嚴正,不解的說道:“怎生鬧起倭亂了,莫非倭國國內又生了什麼事端?”

也難怪金允澈不解,濟州島有近半個世紀沒有經歷過陣仗了,少有的幾次變亂,除了本地的官奴造反就是吃不飽飯的漁民作亂,很快就被平定了。

“觀察使大人,倭奴人數不少,不知大人有何章程?”李子敬沉聲問道。

金允澈瞥了他一眼,宛若看一個死人一般,他早就想把這個判官整垮,換上自己的人,這次倭亂被他看做一個機會,倭寇來襲,作爲濟州職銜最高的軍事長官,李子敬自然難辭其咎。

“判官大人放心便是,本官已經命令崔中軍率領精銳隱藏在港口北面的山林之中,另遣斥候前往附近各鎮徵召戍兵,城內組織義軍,不出三日便是有兩千兵馬。今日先對倭寇半渡而擊,讓其知道我東國之勇,三日後,定然全殲倭奴,向漢京奏捷!”金允澈信誓旦旦的說道。

“那大人可向朝中上報倭亂?”李子敬問道。

金允澈呵呵一笑:“那是自然,通訊船已經在半個時辰前出發,判官大人放心便是,今年貢馬也已經入城,誤不了上國大事。”

李子敬心中冷笑,這廝倒是滴水不漏。

濟州港外,蜘蛛號上,河原田兵衛站在船頭,伸展雙臂,任由身邊小姓爲他披掛鎧甲,這具南蠻大鎧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見證了河原田氏在日本的輝煌歲月,保養的仍然良好,甲被擦的光彩照人,而在河原田兵衛的面前,有上百名精悍的日本武士,他們有些人正咀嚼着食物,大部分人在低聲抱怨着手中的武器。

這支部隊被稱之爲河原田隊,由河原田兵衛的家臣和郞黨組成,這些年,河原田兵衛在鬱陵島慘淡經營,先是通過在日本和朝鮮的走私貿易積累的第一桶金,繼而組建了自己的軍隊,這支部隊一開始只有幾十人,被永寧行政長官區僱傭,參與對庫頁島的女真部落的清繳工作,在戰爭中不斷壯大,特別是重啓山丹貿易後,河原田兵衛從蝦夷地獲得了直接僱傭日本武士的機會,最終,河原田隊一共有四百八十人,其中一百五十名日本武士,其餘也來自朝鮮、女真各部。

此次河原田隊接受了統帥部的僱傭,前來攻掠濟州,然而爲其提供的鎧甲和武器卻是破破爛爛的,讓士卒們很不滿意。

“主上,爲何讓我等穿着這般破爛,白白墮了河原田一脈的威名!”一個家臣提着一領破舊的大鎧,不滿的說道。

河原田兵衛道:“這是來自統帥部的命令,我們此舉不是攻城略地,而是讓濟州島上的朝鮮人以爲這是一次倭寇入侵,這次,我們扮演的是倭寇的角色,而非征服者,倭寇自然就要有倭寇的樣子!”

說罷,河原田兵衛用顏料把臉塗抹的花裡胡哨,擺出幾個放蕩不羈的動作,惹的衆人歡笑不止,那家臣卻是問道:“主上,以中華上國之未能,派遣一營兵足夠蕩平此島,爲何還要多此一舉?”

河原田兵衛道:“若是上國揮師來攻,以鮮人之怯懦,如何敢當,其本土水師必然龜縮,日後出擊,襲擾航線,而我等來攻,鮮人不明就裡,本土來援,屆時一網打盡,豈不美哉?家父曾說,稻子越密越是好收割,上國之軍略,便大致是這個道理吧。”

家臣道:“原來如此!”

河原田兵衛穿好大鎧,揮舞了一下手中的重型火繩槍,道:“雖說鎧甲差些,但要命的傢伙卻是不錯,這火繩槍比我族使用的威力大數倍,自可克敵制勝,平三郎,一會火繩槍部隊由你指揮!”

平三郎躬身施禮,河原田兵衛站起來,高舉太刀,喊道:“諸君,隨我上岸,但凡敢阻擋者,殺無赦!”

河原田隊順利的靠近了港口,直接從碼頭上岸,上得岸邊,便是列陣組隊,而在北面的樹林之中,中軍崔明秀看到這一幕,臉色微變,道:“這定然不是倭寇!”

“大人,這些人殺氣騰騰,模樣怪異,與傳言中倭寇一般無二,不會錯的。”一個老兵說道。

崔明秀堅定的搖搖頭,倭寇雖然兇惡與其相同,但所爲圖財,上岸之後不掠周邊商鋪,不抓女子牲畜,而是列陣行軍,這般軍紀嚴明,便是漢京所見的清軍也未曾如此,崔明秀不禁心中暗怕!

章三四六 籌碼章一六七 生死章四五二 我殺我自己章三七 一拍即合章一六三 原地爆炸章一四九 方法章一三一 定性章四 接舷戰章四五 應對之策章二七九 沉穩的人也會衝動章四六六 軍機會議章一零三 意外之喜章一七一 海外起波瀾章三三九 從頭開始章二八四 大進軍章九 進擊的哈士奇章四七九 阿曼章三八零 行動方案章一零七 應付章一二四 解決章二六二 獼猴章一六六 收尾章二二 登萊大撤退章一四六 對抗章四五一 國王與皇子章六十 東南開考章八四 鍊鐵與鑄炮章三二 拒絕統治章十一 第一波攻勢章五一一 一網成擒章一一九 兩洋公路與南華章二二九 兩件事章七六 建國提案章四八零 海外事務部章十七 施琅的野望章四八六 求變章十 對抗章二 三路齊奔寧古塔章一二八 別了,殖民者們章八三 棒子與泡菜章四十 不真心的朋友章一 進軍章三十 困獸之鬥章一九三 看開的皇帝章一六八 正進行的 團結章一七五 布里亞特章三三 營地大戰章二六 黨爭章七十 班特里灣章三二六 南洋風雲章五四 吃貨式的談判章二一零 粉絲營銷章一八九 合心意章五二 洲際貿易船隊 呂宋章二二八 分析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六六 抉擇章四九 早做準備章一三五 太子黨章二一 西蒙斯章六四 兵力和戰局章一零五 火燒孝陵章四一六 真誠的敵人章三七六 躲事章一五五 小人物的悲哀章二二八 覆滅的前夜章八二 停戰談判章一五九 相遇章二 小人物們章六零 海軍長遠規劃章二二六 一場風雨章十五 如願章七三 滿清應對_兵 餉章一百 狡猾的李君威章一 新生章二五一 孟德斯鳩章十八 海盜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職業章三四五 父子兄弟章十六 陝西章三一 團練 下章四二 處置鄭芝龍章五二 洲際貿易船隊 呂宋章八七 政策章一一三 清廷之議章九一 倒幕聯盟章四七三 改造的成果章四一七 民族理論章八零 超級戰艦章二一 智利在握章一零二 ‘洗劫’盟友章十五 國姓撿漏章十一 很不順利章三九五 定姻緣章三八三 不虧章八六 滿清的應對章十五 興師章十七 裝備與訓練章二二二 三皇之戰 優勢章九五 出征章三四五 不凡的王子
章三四六 籌碼章一六七 生死章四五二 我殺我自己章三七 一拍即合章一六三 原地爆炸章一四九 方法章一三一 定性章四 接舷戰章四五 應對之策章二七九 沉穩的人也會衝動章四六六 軍機會議章一零三 意外之喜章一七一 海外起波瀾章三三九 從頭開始章二八四 大進軍章九 進擊的哈士奇章四七九 阿曼章三八零 行動方案章一零七 應付章一二四 解決章二六二 獼猴章一六六 收尾章二二 登萊大撤退章一四六 對抗章四五一 國王與皇子章六十 東南開考章八四 鍊鐵與鑄炮章三二 拒絕統治章十一 第一波攻勢章五一一 一網成擒章一一九 兩洋公路與南華章二二九 兩件事章七六 建國提案章四八零 海外事務部章十七 施琅的野望章四八六 求變章十 對抗章二 三路齊奔寧古塔章一二八 別了,殖民者們章八三 棒子與泡菜章四十 不真心的朋友章一 進軍章三十 困獸之鬥章一九三 看開的皇帝章一六八 正進行的 團結章一七五 布里亞特章三三 營地大戰章二六 黨爭章七十 班特里灣章三二六 南洋風雲章五四 吃貨式的談判章二一零 粉絲營銷章一八九 合心意章五二 洲際貿易船隊 呂宋章二二八 分析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六六 抉擇章四九 早做準備章一三五 太子黨章二一 西蒙斯章六四 兵力和戰局章一零五 火燒孝陵章四一六 真誠的敵人章三七六 躲事章一五五 小人物的悲哀章二二八 覆滅的前夜章八二 停戰談判章一五九 相遇章二 小人物們章六零 海軍長遠規劃章二二六 一場風雨章十五 如願章七三 滿清應對_兵 餉章一百 狡猾的李君威章一 新生章二五一 孟德斯鳩章十八 海盜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職業章三四五 父子兄弟章十六 陝西章三一 團練 下章四二 處置鄭芝龍章五二 洲際貿易船隊 呂宋章八七 政策章一一三 清廷之議章九一 倒幕聯盟章四七三 改造的成果章四一七 民族理論章八零 超級戰艦章二一 智利在握章一零二 ‘洗劫’盟友章十五 國姓撿漏章十一 很不順利章三九五 定姻緣章三八三 不虧章八六 滿清的應對章十五 興師章十七 裝備與訓練章二二二 三皇之戰 優勢章九五 出征章三四五 不凡的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