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書聲琅琅環此軒

?葉應武從深山中的火器製造工坊出來,並沒有急着回永興縣,而是信馬由繮,緩緩向着原來謝枋得通山別院的方向走去,那裡還有另外一個人和一羣人在等着他。

山間的道路並不崎嶇,陣陣風吹動,說不上是寒冷還是涼爽,兩側的竹林依舊茂盛,彷彿這寒風並沒有讓他們退縮。葉應武緩緩地策馬向前,身後江鐵等人也是遠遠的跟着。

這周圍深山內外不知道有多少天武軍的哨探,再加上暗中保護的六扇門和錦衣衛,所以葉應武的安全根本不需要他們操心。幾匹快馬迎着這支緩緩前行馬隊而來,領先一人一身全黑的勁裝,馬鞭揚起,四蹄飛揚,卻是楊絮親自趕過來了。

&nb=豬=豬=島=小說=sp;葉應武一怔,身後江鐵等人已經圍了上來。

“屬下見過使君,”楊絮在外依舊是以天武軍六扇門和錦衣衛的統領自居,稟報起來也是一絲不苟,“襄陽傳來急報。”

葉應武輕輕吸了一口氣:“襄陽怎麼了?”

這個時候最不希望襄陽出事的便是葉應武,畢竟整個興州的政事還沒有安排好,若是就這麼急匆匆的提兵北上,葉應武並不是很放心,沒有天武軍的武力震懾,難保會出什麼亂子。

“今天襄陽城外的斥候戰突然激烈起來,雙方偵騎和哨探都是傾巢出動,從蒙古軍的鄧州、唐州,一直到黃州和襄陽南面的郢州,各處都是打得不可開交。”楊絮平息一下氣息,勉強鎮定的說道,“同時蒙古兩個萬人隊嘗試着想要度過漢水包抄襄陽南側,但是城中呂文煥發覺之後帶隊出擊,蒙古萬人隊不戰而退。”

試探。還是在試探,這和當初葉應武和劉整在瀘州城外展開的斥候戰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時在劉整的逼迫下葉應武無奈不得不將天武軍百戰都這樣的親衛精銳都派出去,總算是沒有被劉整佔到便宜。

斥候戰的加強和蒙古萬人隊對於渡過漢水的嘗試,不啻於在宣告蒙古大軍準備在這個冬天或者來年春天大規模進攻襄陽,畢竟他們現在陸陸續續從各地抵達的軍隊兵力已經超過襄陽守軍。再加上有足夠的輜重糧草囤積,可進可退。

沉默片刻之後,葉應武還是咬牙說道:“命令天武軍各廂不得輕舉妄動,左廂下田的命令不改變。天武軍前廂的斥候可以向黃州派出,不過不可和敵人交鋒。另外傳令鄱陽湖口,讓楊寶、劉師勇加快整編訓練的速度,興州水師必須儘快形成足夠戰力。”

楊絮點了點頭,不過還是遲疑的說道:“就這樣?左廂不動?”

葉應武搖了搖頭:“告訴王進他們,該幹什麼幹什麼。怎麼辦某心裡還是有數的。”

見到葉應武堅持,楊絮就不再說什麼,徑直打馬回走。

看着自家娘子奔波的身影,葉應武無奈的嘆息一聲,卻也無能爲力,畢竟現在整個天武軍就像是瘋狂運轉的機器,缺了誰也不行,更何況還是楊絮這樣。有資格前來葉應武當面稟報消息的,也就只有楊絮有這個資格和能力了。

對於襄陽。葉應武並不相信阿術會這麼早就發動進攻,畢竟現在還是鹹淳二年,真正的歷史上阿術一直到明年冬天才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從四面八方合圍襄陽,而現在的阿術更是經過了自己的幾次削弱,實力比歷史上的還是要弱三分,此時發動攻擊的話豈不是自不量力。

葉應武隱隱約約察覺到阿術這樣做。十有八九還是想要迷惑襄陽,畢竟阿術心中也很清楚,放眼周圍駐軍,有資格和能力突破他的包圍前來支援的也就只有天武軍,所以若是能夠通過自己的幾次小動作。讓襄陽守軍和天武軍疲於奔命,那麼就再好不過了。

而如果葉應武不上當,也能讓自己對於襄陽周圍以及城中力量了解更多,自然是何樂而不爲。

葉應武冷冷哼了一聲,阿術這是在棋盤上又走了一步,而且這還是襄陽城中呂文德和呂文煥兄弟不得不全力應付的一步,就算是他們察覺到這是一個圈套,也得跳進去。

但是在整個圈子外面的葉應武自然就不同了,他現在依舊可以按兵不動,甚至不用着急。歷史上襄陽城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硬生生的堅守了六年,自己還有的是時間。

目光打量着周圍的茫茫山巒,現在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將興州並不穩固的基礎徹底打牢,畢竟這是自己少有的時間和機會,能夠妥善經營這個天武軍後方重地。

——————————————————

拾階而上,通山別院就在山路的盡頭,葉應武緩緩走着,這條路自己曾經和謝枋得一起走過,也曾經和綺琴、陸婉言一起走過,說句實話這一次還算是自己第一次走。

就在山路盡頭,一個一身儒雅長衫的男子正靜靜地看着葉應武,片刻之後方纔說道:“葉使君來得到倒是很快。”

葉應武一笑:“是麼?想來還是讓羣玉(廖瑩中的字)兄久等了。”

廖瑩中擺了擺手:“這可不敢當,鄙人也不過是聽聞消息,剛剛趕過來而已,葉使君這邊請了。”

兩個人相視一笑,一起向前走去,絲毫沒有不相識不久之前劍拔弩張的兩個仇人,更像是迎着風衣帶飄飛的兩個讀書仕子,只不過依舊可以看得出來,葉應武年輕氣盛,自有非凡氣概。而廖瑩中則是眉宇之間帶着淡淡的憂愁,似乎對於前途還有着擔憂。

“在這裡還算習慣嗎?”葉應武輕聲笑道。

“書院麼,自然是讀書人修身養性、探尋道理的地方,怎能不習慣。”廖瑩中輕聲說着,流露出的除了無奈還有一種從容和妥協,“既來之,便安之,鄙人還沒有別的要求。”

孩子們玩耍的聲音已經從院牆之內傳來。原來通山別院小小的匾額,已經被另外一塊匾額取代,當先的是四個燙金的大字,“通山書院”,龍飛鳳舞,飛揚跋扈。雖然並不算漂亮,但是卻帶着一股凜然的氣勢,這種字放眼整個天武軍,也就只有葉應武寫的出來。

當然葉應武也不會讓人去猜,就在這四個字的一角,“葉遠烈”三個字雖然不大,但是卻在無聲的提醒着人們,這是天武軍的書院,是葉應武的書院。也是未來興州文武的後備力量。

文天祥、謝枋得、陸秀夫以及張世傑等大大小小將領官員的子女都在這裡,書院外面是茂密的山林掩映,還有天武軍來往巡邏屯駐,如果說找出另外比這裡更好的書院,放眼整個贛北是沒有了,即使是整個江南西路,恐怕也就只有久負盛名的白鷺洲書院可以略勝一籌。

不過這通山書院當中也有從白鷺洲書院請來的老先生,當然也不乏像廖瑩中這樣的在一個領域堪稱“大家”的人。更重要的是,還有天武軍傷殘的老兵在這裡。教授孩子們一些基本的殺敵技巧和簡易的排兵佈陣方式。

葉應武知道,自己不可能像白鷺洲書院那樣通過漫長的時間磨礪和知識的教化培養學生,這種中國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方式,所能培養出來的也就只能是讀書人,而不是自己需要的允文允武的人才。

要知道白鷺洲書院再赫赫有名,這麼多年香火延續。真正名垂青史的也就只有創始人江萬里和文天祥兩個人。

見到廖瑩中和葉應武並肩走進來,原本還在玩鬧的孩子立刻快速的跑到房屋門口和走廊上下,不知道是誰先帶頭,所有人都是雙手前伸,搭在一起。然後衝着兩人的方向有些生疏的彎腰行禮。

漢唐古禮,與焉再現!

“徒兒參見山長,先生!”一衆學生朗聲說道,或許聲音還帶着稚嫩,但是臉上都是肅殺。而這些孩子當中,年齡大一些的帶頭的便是當初隆興府血案中沈家的遺孤,只不過這個七八歲的孩子現在似乎已經融入了全新的生活,讓葉應武心中總算是愧疚減少了一些。

葉應武一笑,這是他親手創建的書院,也是他要爲天武軍培養延續後代的地方,自然不會將山長(又稱教授,學院的執掌者)這個最重要的位置拱手讓給別人,而實際上整個通山學院日常主要是學正劉辰翁和學錄廖瑩中來負責,廖瑩中也不過就是幾天前剛剛趕到,所以主要一直是劉辰翁主管。

劉辰翁是白鷺洲書院走出的另外一個文人墨客,不久之前曾經擔任臨安府學教授,不過很快江萬里被貶,劉辰翁這個江萬里的門下弟子自然也是跟着遭殃,徑直被罷黜回家,後來受到葉應武的邀請和江萬里的吩咐,劉辰翁重操舊業來到這裡主持通山書院。

對於這個愛國詩人來說,自然也明白自己肩負着什麼,這些看上去頑皮的孩子,實際上就是未來的天武軍棟樑,所以雖然以時間從高空摔落很是無奈,不過劉辰翁還是很快振作起來,將整個通山書院上下打點的井井有條。

這個也不過就是三十三歲的中年人,所表現出來的能力還是讓葉應武很讚賞的。不過自己這一次難得前來一次,竟然沒有見到劉辰翁出來迎接,就算是葉應武向來並不是很在意這些細節,還是有些心中不快:“不知道劉會孟(會孟是劉辰翁的字)在何處?某還想和他對飲三杯,商量一下書院的各項事務呢。”

廖瑩中無奈的說道:“回稟使君,不是劉會孟不出來見人,不知道使君可曾聽過鄧中甫的名字?”

“鄧中甫,你是說鄧光薦?”葉應武遲疑片刻之後說道,鄧光薦的字正是中甫,這個人和劉辰翁、文天祥是同窗,當初江萬里和文天祥都給自己提起過這個名字,葉應武也知道這個人在歷史上也算是留存名字的愛國義士。

鄧光薦此人也算是很有趣,江萬里爲了南宋幾番輾轉的時候,曾經多次想要讓他前來相助一臂之力,可是都被鄧光薦婉言謝絕了,一直到南宋滅亡在即,文天祥從北面匹馬過江。召集義軍,鄧光薦方纔向轉了性子一樣,拖家帶口投奔文天祥,並且爲了文天祥的義軍着實出力,一直任到南宋的禮部侍郎。

只不過江萬里此時已經投水而死。

葉應武細細揣摩,估計這個鄧光薦實際上是已經看穿了南宋朝廷沒有挽救的可能。所以方纔多次拒絕江萬里,不過後來面對一腔熱血的同窗好友文天祥,他終究還是不能眼睜睜的看着好友孤身一人爲了已經分崩離析的南宋赴死。

所以對於鄧光薦,葉應武也沒有強求他,只是委託江萬里和文天祥寫了一封信詢問他出山的意見,後來得到的回信上面說法也是模模糊糊,顯然鄧光薦自己也在猶豫,當時葉應武着急東去江南,也沒有再把他放在心上。現在廖瑩中突然提起來,葉應武方纔回憶起這麼一個有些古怪的人。

“沒錯,就是鄧光薦。”廖瑩中輕輕點頭,說起這些自己曾經針鋒相對的敵人,他的眼眸中沒有絲毫的波瀾,彷彿這一切都和他沒有太大的關係,“鄧中甫這一次單車北上,已經到達隆興府。劉會孟已經急匆匆的趕過去迎接了,畢竟若是能把這樣的人才拉進書院。對於書院來說不啻遇得到一筆莫大的財富。”

葉應武沉默片刻之後,突然笑道:“這個鄧中甫還是很有脾氣和個性的,某還真的想要見見這個人。速速派人告訴會孟兄,不管鄧中甫是不是真心想要來,先儘量把他請到永興縣,某有一事想要和他商量一二。”

廖瑩中一怔。能讓葉應武突然這麼感興趣的,向來都不是凡人,急忙鄭重一點頭,此時孩子們已經在另外的先生帶領下走進教室,琅琅書聲從窗戶中飄出來。一直順着風向遠方。

葉應武猶豫片刻,舉步走上竹子鋪就的迴廊,原本通山別院當中的水池已經被填了一般,另外一點兒剩下的也是用籬笆圍起來了,生怕孩子們掉進去。填平的地方上面有些格格不入的豎立着幾個草人,而就在草人的前面幾把精緻的弓弩零散分佈着,幾名天武軍士卒在走廊中來往,見到葉應武,都是一怔,不過旋即下意識的站得筆直:

“參見使君!”

他們有的人衣袖空空,有的人褲管飄飛,這些都是天武軍在幾次大戰中傷殘的將士,其中有幾人被葉應武遴選出來安排在這裡,負責孩子們最基本的弓弩射擊、格鬥等,雖然當時劉辰翁等人很是排斥和反對葉應武這樣的安排,不過葉應武只用了一句話就把他們的堵了回來:“某不想看着那一天天崩地裂的時候,這些孩子手無縛雞之力。”

對於葉應武這樣的解釋,劉辰翁等人沉默片刻之後,終究還是選擇了讓步,不過他們對於這些陸續而來的天武軍傷殘將士還是很尊敬的,把他們看作和自己一樣教書育人的先生,畢竟劉辰翁等人多數是白鷺洲書院走出來的,愛國的思想貫徹到了骨子裡,而天武軍這些將士正是將這一觀念貫徹到底的,所以在劉辰翁他們心中,這些看上去風就能吹倒,但是卻依然帶着凜冽殺氣的將士,值得他們的尊重。

葉應武鄭重的衝着他們一拱手:“有勞諸位了。”

“使君有所託付,咱們怎能小覷,”領頭的那名都頭笑道,“雖然弟兄幾個都已經不是完人了,沒有辦法追隨着使君衝殺在前,但是在這裡呵護這些孩子們,還是綽綽有餘的。”

葉應武點了點頭:“你們也要注意休息,此間就拜託了,某需要的不是一羣手無縛雞之力只知道侃侃而談的士子,你們明白嗎?”

“屬下明白,牢記於心!”幾名士卒急忙回答。

目送幾名士卒離去,葉應武方纔無奈着搖了搖頭,這已經是他所能給他們的最好的安排了。而他身後的廖瑩中輕聲說道:“這些將士們對使君是感恩戴德的。”

葉應武目光深邃,看向迴廊另外一側的竹林,良久之後方纔一笑:“因爲某從未辜負他們,他們也從未辜負某,初心未改,便是如此。”

第三百零三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下)第三百五十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中)第三百一十三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輕騎卷雪塵第五百九十章 畫角吹風邊月明(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長日勸農桑第四百四十一章 窗含千秋夢第三百二十九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五十七章 神兵天降 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樓上殘燈伴曉霜(下)第六十五章 煙雨誰撐傘 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激流暗涌 中第四百三十六章 酒不醉人醉第四百七十五章 滄海落日圓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將軍百戰身名裂(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將敢負荊第四百零五章 刀兵紛亂閃第五百四十五章 胡馬猶自窺晉山(中)第八十三章 整軍備武 中第五百七十二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中)第二十九章 願將餘生託付君第六百一十九章 家家城下招魂葬(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露似珍珠月似弓第二百八十二章 敢與爭鋒芒第七十七章 天意難違 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下)第二十章 滕王閣上點江山第五百二十七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金鑾潛雷生第三百八十三章 市井十洲人第五百五十九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合相公心第五百零九章 雲邊雁斷胡天月第九十一章 夏風煙塵 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漢軍旗正飄(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城巍峨 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滾滾長江天際流第三百二十四章 笑儒冠自來多誤第四百零二章 雪滿後樂園(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雪落開城府第一百四十一章 平江風雷動 中第四百三十四章 引弓西北望第四百六十章 比如先造人第六百二十八章 半世交親隨逝水(下)第三百一十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上)第二十三章 萍水樓上總相逢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下)第一百一十章 勁風浩蕩遍瀘州 中第三百七十九章 旗揚海天南(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下第二百零一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進退九重誰人敵第六百六十八章 宣父猶能畏後生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夜魚龍舞第六百六十七章 再回首是百年身(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巍巍廣廈盡崩塌第五十一章 螳螂捕蟬,黃雀何在 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樓上殘燈伴曉霜(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笑千般變化 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凝寒殺機重第五百五十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旗下戰猶酣第四百九十一章 欲使滄濤寧第四百六十章 比如先造人第三十五章 願隨天武旗第五百三十五章 燕雲遼海塵萬丈(上)第十章 且將老卒驅新卒第一百三十二章 笑千般變化 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上)(爲書友鋣夜魔皇加更)第四百七十二章 戈壁星辰動第八十三章 整軍備武 中第三百七十一章 毅魄歸來日第二十八章 今夜星辰今夜燈第十一章 釣魚乃願者上鉤第三百四十五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南雲軒翥 中第六百六十五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下)第一百五十章 只道是尋常 中第四百五十三章 甚於畫眉樂第二百二十二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上)第六百八十一章 勢入浮雲亦是崩(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上第六百八十五章 夢裡關山相與歸第四百零九章 鐵騎踏關山第二百三十五章 春風不渡漢 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臥聽風吹雪第二百六十九章 何必爲此朝第六百七十三章 黃雲滿天血滿城(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一棹碧濤春水路(下)第四百一十章 長風向河洛第四百八十五章 長歌出漢關第五百七十六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上)
第三百零三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下)第三百五十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中)第三百一十三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輕騎卷雪塵第五百九十章 畫角吹風邊月明(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長日勸農桑第四百四十一章 窗含千秋夢第三百二十九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五十七章 神兵天降 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樓上殘燈伴曉霜(下)第六十五章 煙雨誰撐傘 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激流暗涌 中第四百三十六章 酒不醉人醉第四百七十五章 滄海落日圓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將軍百戰身名裂(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將敢負荊第四百零五章 刀兵紛亂閃第五百四十五章 胡馬猶自窺晉山(中)第八十三章 整軍備武 中第五百七十二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中)第二十九章 願將餘生託付君第六百一十九章 家家城下招魂葬(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露似珍珠月似弓第二百八十二章 敢與爭鋒芒第七十七章 天意難違 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下)第二十章 滕王閣上點江山第五百二十七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金鑾潛雷生第三百八十三章 市井十洲人第五百五十九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合相公心第五百零九章 雲邊雁斷胡天月第九十一章 夏風煙塵 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漢軍旗正飄(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城巍峨 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滾滾長江天際流第三百二十四章 笑儒冠自來多誤第四百零二章 雪滿後樂園(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雪落開城府第一百四十一章 平江風雷動 中第四百三十四章 引弓西北望第四百六十章 比如先造人第六百二十八章 半世交親隨逝水(下)第三百一十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上)第二十三章 萍水樓上總相逢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下)第一百一十章 勁風浩蕩遍瀘州 中第三百七十九章 旗揚海天南(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下第二百零一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進退九重誰人敵第六百六十八章 宣父猶能畏後生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夜魚龍舞第六百六十七章 再回首是百年身(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巍巍廣廈盡崩塌第五十一章 螳螂捕蟬,黃雀何在 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樓上殘燈伴曉霜(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笑千般變化 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凝寒殺機重第五百五十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旗下戰猶酣第四百九十一章 欲使滄濤寧第四百六十章 比如先造人第三十五章 願隨天武旗第五百三十五章 燕雲遼海塵萬丈(上)第十章 且將老卒驅新卒第一百三十二章 笑千般變化 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上)(爲書友鋣夜魔皇加更)第四百七十二章 戈壁星辰動第八十三章 整軍備武 中第三百七十一章 毅魄歸來日第二十八章 今夜星辰今夜燈第十一章 釣魚乃願者上鉤第三百四十五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南雲軒翥 中第六百六十五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下)第一百五十章 只道是尋常 中第四百五十三章 甚於畫眉樂第二百二十二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上)第六百八十一章 勢入浮雲亦是崩(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上第六百八十五章 夢裡關山相與歸第四百零九章 鐵騎踏關山第二百三十五章 春風不渡漢 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臥聽風吹雪第二百六十九章 何必爲此朝第六百七十三章 黃雲滿天血滿城(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一棹碧濤春水路(下)第四百一十章 長風向河洛第四百八十五章 長歌出漢關第五百七十六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