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

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 用碎石砌成的圍牆,已有不少地方塌了下來,因這裡靠着黃河邊,也是風雨最大的地方,每當雨季黃河的河水漫上來,常常會淹了這間屋子的前院。

四周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唯獨這間屋子四周沒有雜草,看來是時常有人在打掃這裡。

兩人就站在院前,就有一個老婆婆朝着這裡走來,她問道:“你們是什麼人?”

老婆婆多半是看不清人,沒看清眼前這兩人穿着官吏的官服。

張蒼道:“好久沒回來了,來這裡看看。”

老婆婆面朝這間屋子,她道:“當年公子扶蘇要建設潼關城,要挖敬業渠,就在這裡住了一年,老婦我的孩子常常能見到公子扶蘇,那時候的公子最喜這裡的河鮮了,我孩子抓了魚就要去獻給公子,他說啊……是公子給他們建設了新家。”

張蒼站在原地沒有說話。

老婆婆又道:“以前我們一家人是一貧如洗的,公子讓我們住在了潼關城的漂亮屋子,還能有個泥瓦匠的營生,每年夏收的時節渭南那邊的人呀,他們都會來這裡,這間屋子裡就會放滿糧食,那都是人們感謝公子的。”

說着話,這位老婆婆就坐在了院子前,像是要守着那裡,提防着張蒼與程邈,怕兩人走進去。

四周逐漸也有漁民看了過來,原來不止是這位老婆婆,這裡的漁民包括河對面的渭南新民,都在保護着這間院子。

程邈與張蒼離開了此地,公子扶蘇實在是在渭南太得人心了,這人心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真的……現在的程邈不會懷疑了,只要公子扶蘇振臂一呼,這渭南數十萬人真的會爲了公子扶蘇拼命的。

因從來沒有人如此愛民,從來沒有掌權者對他們這麼好。

程邈與張蒼處置完渭南餘下的事,就回了咸陽城去面見公子扶蘇。

今年這場秋雨攪了皇帝秋獵的雅興,也攪和了公子扶蘇掌權的雅興。

原本是扶蘇在主持國事,皇帝回來了之後,許多權力又回到了父皇的手中。

這秋雨沒完沒了,國事倒是很順利。

今年,章邯在河西走廊的開荒進度很順利,北方的蒙恬又加長了馳道的長度,重建了雲中郡,咸陽北郊的馳道直通北方的雲中郡,這條馳道全長一千八百里,是春秋戰國以來前所未有的軍事馳道。

章邯正在做的事也是前所未有的,他要在河西走廊開闢百萬畝田地,並且建設城池

這個農耕文明從來沒有變過,即便是在這個還有些野蠻的大秦也是一樣的,現實一次次佐證了扶蘇的想法,這片土地的年齡太長了,幾百年或一千年的尺度,對這片土地來說不值一提。

有些工程即便是提早幾百年實施,能夠收到的回報也是實打實的,這個文明的土地是最誠實的,如今的河西走廊還是一片水草豐美的地方,能夠開闢出百萬畝良田。

只要有足夠的人口,就能夠加以建設,農耕文明的巔峰就是一步一個腳印,靠着人們的雙手建設出來的。

扶蘇帶着張蒼與程邈走入學士府,學士府內一片昏暗,這裡的桌案甚至結了蛛網,灰塵落得遍地都是。

府外的秋雨依舊,也不是打掃這裡的好時候。

扶蘇看着這裡道:“去年的時候我應該給弟弟高行冠禮的,不過他遠在西北,我讓人將一個發冠送給了他,他不因耽誤了冠禮而着急,反倒是感謝我讓他行了冠禮,給了他發冠。”

聽公子這麼說,張蒼盤算一番,現在的公子應該是二十七歲了,而自己結識公子也有十二年。

張蒼覺得這十二年很漫長,這十二年是他這一生中,最忙碌且最疲憊的十二年。

扶蘇道:“有件事我還未與老師說過,我打算在明年就進行考試,此事我要告知天下所有的郡縣。”

程邈覺得公子扶蘇是不是有些着急了,他側目看向張蒼。

扶蘇又道:“此事我會與父皇商議的,張蒼……”

“臣在。”

“此地就先交給你打理。”

“臣領命。”

言罷,公子扶蘇就離開了。

直到公子走遠之後,張蒼與程邈還站在原地。

“你說公子會不會太過着急了。”

“着急嗎?”張蒼反問。

“你以爲如何?”程邈又問。

張蒼神色嚴肅的蹙眉道:“公子支教是爲了教化天下人,可天下人接受支教需要有一個目標,在敬業縣有不少公子所寫的書,在公子的書中有寫過動機二字,天下人接受支教的教化需要有一個動機,現在公子給了他們一個動機,這個動機是考試入仕。”

“以往的秦軍通過戰功換取田畝,可是如今的戰爭沒有以前這麼多,一場大戰前後還要等數年,支教則不同,人們知道考試能夠入仕,就能夠改變命運就會主動支持支教,你覺得到了那時候楚地的人們還會反對支教嗎?”

程邈恍然,道:“是因當初楚人反對支教夫子入楚,公子纔會如此做,一旦真有人通過考試入仕了,楚地的人說不定會將那些反對支教的人抓起來獻給官府。”

張蒼給了程邈一個你怎麼才知道的眼神。

程邈則是還在感動中,公子的城府實在是太深了,他這種心思簡單的人怎麼能看得出來……

“張府丞。”學士府外不知何時站了一個人。

注意到是丞相身邊的文吏,張蒼道:“我隨你去見丞相。”

自從北伐之後,張蒼就沒有回咸陽,這一回來就要去見丞相。

程邈與丞相李斯走得並不近,但看張蒼的表情,恐怕這一次見丞相也是不情願的。

丞相李斯要拉攏張蒼來保持與公子的關係。

只不過張蒼剛走到門口,又有一人冒雨匆匆而來,行禮道:“張府丞,王太尉請你吃酒。”

張蒼腳步停下,眼前一個是丞相的人,另一個是太尉的人。

這兩人撞見神色也是頗爲不友好,雙方就差打起來,來決定張蒼是去見丞相,還是去見太尉。

張蒼指向丞相的人,道:“他先來的。”

王太尉的人愣了愣,乾笑着。

張蒼的言外之意是對方先來的,你要是把丞相的人打趴下,他也能先去見王太尉的。

王賁的人沒有當場動手,而是道:“請不到張府丞我也沒臉回去見太尉,我們太尉也不爲難丞相,張府丞先去見丞相,我就在丞相府外等着。”

張蒼點頭,這纔跟着人離開。

秋雨依舊,張蒼見到公子扶蘇在學士府門前留了兩把傘,傘是咸陽城的一個新東西,如今只有宮裡纔有。

張蒼拿過其中一把傘,另一把多半就是留給程邈的。

“走吧。”張蒼一手撐着傘,一手做了個請的動作,讓對方帶路。

從學士府離開,出了宮門之後一路去了丞相李斯的府邸,在進入丞相府之前張蒼回頭看了一眼,見到了王太尉的人真的就等在門口,一副不見到人不肯走的樣子。

“張府丞?”

聽對方催促了一句,張蒼入了府邸內。

府邸的正堂,李斯正在看着自己七歲的孫子寫字。

張蒼走入正堂行禮道:“丞相。”

李斯道:“去見過公子了?”

“見過了。”

李斯先讓孫子離開正堂,又道:“這孩子如今在學隸書,如今潼關的人都在學隸書,這隸書字體工整,皇帝也喜歡。”

張蒼躬身身子,不知道該怎麼接話,乾脆此刻就閉口不談,等丞相問別的事,丞相問一句,他回一句話。

李斯道:“馮去疾說公子答應了,讓他教導小公子,呵呵……想爲公子效命的人數都數不清啊。”

言至此處,李斯道:“公子與你都說了什麼,有什麼需要老夫相助的。”

公子需要什麼丞相都會盡力滿足,說來這麼多年丞相鮮有反對過公子的決定。

張蒼行禮道:“公子說要進行考試。”

“考試?”

“是的。”

李斯眼神盯着張蒼,提起了精神,又道:“怎麼考試?如何考試”

張蒼道:“公子只是說會先與皇帝商議,多半之後就會告知丞相的。”

李斯看向身側,一旁的人慌忙回道:“公子從學士府離開之後,就回了高泉宮,沒有見公子去章臺宮。”

聞言,李斯又頷首,他覺得需要做好準備,提前參與到公子的謀劃中,要比馮去疾他們更早,這又是幫助公子掌權的一個機會,距離皇帝更近一步。

只有公子扶蘇真的成了大秦的下一個皇帝,李斯才覺得能夠睡得踏實。

“你覺得公子的應試之策如何?”

張蒼道:“我以爲……既然有了支教,考試就勢在必行,支教一定需要考試,沒有考試的支教,就像是失去了弓箭的騎兵,只能馳騁卻不能殺敵,支教於考試而言,唯有支教施行才能夠對天下讀書的人進行一場考試,從而入仕。”

屋外依舊下着雨,正堂內能夠清晰聽到雨水落在屋頂的響動。

李斯道:“如此說來,這支教與考試,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甚至可以決定什麼樣的人能夠入仕,確定戶籍來歷以及祖上身份。”

(本章完)

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126章 歸咸陽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23章 老秦軍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1章 相會第21章 成果第113章 東去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155章 大雪第49章 將來的郡第98章 又聞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112章 權與利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21章 成果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71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28章 驪邑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20章 老秦人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26章 歸咸陽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13章 東去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201章 心宿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200章 兩個世界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26章 歸咸陽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65章 選誰都好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87章 李牧後人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41章 上架感言第8章 立夏的雨第161章 學城第123章 冷流雪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86章 羣鹿第114章 韓舊地第21章 成果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33章 橋建成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150章 重聚第62章 婁敬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182章 章敬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第53章 刀與火第188章 大試第200章 兩個世界
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126章 歸咸陽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23章 老秦軍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1章 相會第21章 成果第113章 東去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155章 大雪第49章 將來的郡第98章 又聞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112章 權與利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21章 成果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71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28章 驪邑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20章 老秦人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26章 歸咸陽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13章 東去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201章 心宿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200章 兩個世界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26章 歸咸陽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65章 選誰都好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87章 李牧後人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41章 上架感言第8章 立夏的雨第161章 學城第123章 冷流雪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86章 羣鹿第114章 韓舊地第21章 成果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33章 橋建成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150章 重聚第62章 婁敬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182章 章敬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第53章 刀與火第188章 大試第200章 兩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