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清醒

第163章

清醒 張蒼覺得自己起初就應該想到的,只要這件事進了丞相的耳朵,這件事肯定會成爲丞相治理國家,完成集權統治的一個環節。

李斯是一個政治好手,支教與考試只要進了丞相的耳朵,就成了丞相控制天下臣民的另一種手段。

張蒼低着頭站在丞相面前,沒有多言。

他也不敢多言,公子只是簡略說了幾句話,他又怎麼敢胡加揣測,該說的實話實說,公子是不會怪他的。

不知道的不要亂說,避免闖禍。

李斯蹙眉思量着。

見丞相久久不語,外面的雨勢卻越來越大,張蒼道:“丞相,王太尉讓我……”

李斯頷首,示意他可以離開了。

張蒼行了禮之後,走到正堂的屋檐下,拿起屋前的雨傘走入雨中。

等在府外的人見到張蒼出來了,就迎上前道:“張府丞這邊請。”

王賁的府邸距離丞相的府邸並不遠,只是王賁平時較爲低調,家宅並沒有丞相府邸這麼寬大,倒顯得有些小了。

張蒼熟門熟路地走入王太尉的府邸。

其實早在渭北的時候,王賁就經常去看望張蒼。

這一次張蒼回到了咸陽城,自然也是要來看望王太尉的。

“哈哈哈!”王賁見到張蒼大笑道:“張府丞,現在就不用在渭北曬着了。”

張蒼笑道:“入秋了,倒也不曬了。”

王賁拉着他走入屋內,又問道:“那丞相喚你何事?”

張蒼坐下來道:“就是公子先前見了我,丞相又多問幾句。”

王賁道:“丞相派董翳去上郡了。”

張蒼喝下一口茶水,沒有當即開口說話。

王賁又道:“吳公回關中,是因公子扶蘇希望他回來,丞相又讓董翳去上郡,難免是猜忌蒙恬。”

張蒼依舊喝着茶水。

王賁又道:“張府丞如今的建設白渠有功,將來少府令這個位置多半就是你的了。”

張蒼的神色依舊平靜,王太尉說的當然是好事。

可不論當不當這個少府令,張蒼只覺得自己會更忙而已,反倒是對九卿的位置沒什麼看法,還有公子留下的一堆數術問題,就已是焦頭爛額了。

王賁滿臉的笑意,他飲下一口酒水道:“當初蒙恬就與李斯不和睦,老夫早就看出來了。”

張蒼稍稍頷首,他也是如此認爲,但他低聲道:“其實丞相多慮了。”

王賁道:“老夫也如此以爲,蒙家三代人對秦如此效忠,蒙恬怎會背叛大秦。”

張蒼搖頭道:“王太尉莫要忘了,在西北還有一位叫章邯的將軍。”

“章邯?”

張蒼道:“正是。”

王賁自然知道章邯,當年敬業縣還未建設起來的時候,是他將章邯交給公子,之後就有了章邯幫助公子建設渭南。

倒是在戰事上,沒見章邯有什麼建樹。

這也不能全怪章邯,當初的章邯錯過了南征,又錯過了北方,就算是去西北,也只是遇到了小股的匈奴人,即便是在面對西戎人時,章邯也沒有廢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河西走廊。

因此,在王賁的認知中,章邯應該不是一個擅長征戰的將軍。

張蒼看過章邯在渭南所寫的兵家見解,覺得此人還是很不錯的。

第二天,扶蘇才知道張蒼連夜去見了丞相李斯與太尉王賁。

只是早晨時分,秋雨還未停歇,正在用着早食的扶蘇注意到王婆婆與妻子正在低聲交談着,多說了兩句話,王婆婆便走了過來。

每天早晨,扶蘇都是一邊吃着早食一邊看着書,身邊的兒子正拿着木勺子在舀着往他自己嘴裡送。

這孩子現在吃東西,還是會將面前的桌案整得亂糟糟,好像他的嘴是漏的。

王婆婆看出了公子的心思,她拄着柺杖道:“公子,孩子需要慢慢教,他以後會好的,其實小公子學什麼都很快的。”

扶蘇頷首,又看向還坐在後院的妻子。

王婆婆放低了語氣道:“公子,夫人又有身孕了。”

扶蘇擱下了碗筷。

王婆婆道:“公子與夫人都還年輕,這個時候再生養一個孩子,正是好時候。”

扶蘇走到妻子身邊,看她還有些忐忑。

扶蘇握着她的手,還未開口。

王棠兒道:“這是好事,我喜歡孩子。”

扶蘇輕拍着她的手背,夫妻倆坐在一起無言好一會兒。

直到時辰快到了,扶蘇這才離開高泉宮,去章臺宮參加今天的廷議。

此刻的章臺宮已站滿了朝臣,扶蘇到這裡時,該到的人也都該在了,章臺宮的地面被擦洗過,扶蘇注意到了神色稍有憔悴的丞相李斯。

隨着內侍的一聲高喝,皇帝來到了大殿內,今天的廷議也就開始了。

其實廷議依舊是按照往年的秦律老節氣來算的,只有關中各縣的官吏們在耕種時,會偶爾對照新舊的節氣。

扶蘇上前稟報今年各級官吏的俸祿發放情況。

國家建設需要賦稅,賦稅是一個國家的根基,因此在屢次主持國事的選擇中,或者是在遷民的過程中,哪怕是墾荒,扶蘇都不會輕易免除當年的賦稅。

各級官吏需要俸祿,邊軍需要糧食,這是支持國家建設的關鍵,但凡那些說是要免除賦稅的人,扶蘇是十分厭煩的。

如果說各地鬧災了,以爲一句免除賦稅就可以安穩民心,這其實是一種極其不負責的表現,這個國家遠沒有到能夠免除賦稅的地步。

在將來,扶蘇也不覺得應該免除賦稅。

免除賦稅的受益者不一定是庶民,但免除賦稅的受益者一定會是地方的大戶,歷史一次次的證明了這種國策有多麼失敗。

稟報完今年的俸祿發放情況,接着是御史府稟報今年的監察情況。

不出意外,今年舉證告發王賁的事最多,其中包括打人,賒賬,哄擡酒價,以及要挾官吏與其飲酒,並且擅離職守。

皇帝秋獵期間,守備咸陽的王賁,再一次擅離職守去渭北數次找張蒼飲酒。

嬴政看着滿朝文武一言不發,威嚴的臉上帶着些許怒意。

昨晚王賁,又喝多了,沒來今天的廷議,好巧不巧……

張蒼卻在,他站出朝班道:“臣作證,王太尉確實擅離職守與臣飲酒。”

滿朝譁然,果然如此,張蒼毫不猶豫地將王太尉賣了,這人甚至沒有猶豫。

扶蘇道:“父皇,兒臣願去太尉府,勸太尉。”

王太尉是公子扶蘇的岳丈,由公子去勸太尉改變品行自然是再好不過。

不過聽聞這件事的李斯不願意了,他站出來道:“讓太尉府的人去吧,臣還有要事與公子相商。”

最後,在衆人的商量下,還是讓廷尉馮劫代表皇帝去斥責王賁。

廷議結束的時候,馮劫離開大殿時面色十分不好。

當衆人散去,大殿內就剩下了始皇帝,丞相李斯與馮去疾,還有公子扶蘇。

結束了廷議,正是用午食的時辰,菜餚與酒水端了上來。

嬴政道:“今年秋獵,朕讓人禁殺鹿,如今這些鹿都留在了驪山。”

扶蘇道:“生靈皆有棲息之地,自衡出生之後,似生來就與鹿有親近,至今都有宮中的鹿看護衡,兒臣謝過父皇。”

在咸陽宮有個傳說,當初公子扶蘇的夫人懷了身孕,那些鹿就一直守着高泉宮。

傳說中,羣鹿棲息的山裡必定有祥瑞,而當夫人懷有身孕時,宮裡的那些鹿就像是在守護着這個祥瑞。

當飯食到了眼前,衆人安靜地吃着。

直到李斯說了一句話,他道:“昨天臣見了張蒼,聽公子與他說起了考試的一事。”

正在嚼着羊肉的馮去疾看向了公子。

“什麼考試?”

扶蘇起身道:“兒臣想要天下受到支教的學子都能夠接受考試。”

嬴政飲下一口酒水,蹙眉似在思量。

田安坐在殿外,隱約能夠聽到殿內的話語,其實昨晚公子就得知了丞相的人帶着張蒼離開。

張蒼去見了丞相之後,勢必會說實話。

公子從未想瞞着什麼,如果丞相能夠幫助公子自然更好。

田安望着還在下着秋雨的天空,他面帶笑容,長出一口氣,其實歷代的秦王很少是因嫡長子繼位的,包括秦孝公,或者是往後的幾代秦王,能夠成爲秦王的人,哪一個不是靠着權勢走上王位,歷代秦王的子嗣也從來不是什麼良善之輩,虎狼之秦嘛……歷代秦王的成長環境,也不是風調雨順的,包括現在的這位皇帝。

自從楚人的血脈進入秦廷之後,也大概是宣太后之後,秦廷內部的奪權越發殘酷,每一次王位的更迭都伴隨着大量的人命。

因此,公子扶蘇深知有些事要自己去爭取,人不能等着賞賜從而什麼都不做,公子他……其實最清楚了,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纔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所以呀,現在殿內的談話,也正是公子所期待的,公子想要權力,哪怕是通過權勢成爲下一個秦帝也在所不惜。

公子是一個善良的人,也是一個愛天下人的人,但公子也深知權力的殘酷,也深知如何在這秦廷中做他想做的事,公子太清醒了。

(本章完)

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88章 大試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141章 狡猾的戎商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89章 軍報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30章 增兵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86章 羣鹿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58章 秋獵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68章 金車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210章 南方傳聞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98章 項籍第161章 學城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57章 兩年南征第74章 回咸陽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77章 棗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38章 渠與田第163章 清醒第53章 刀與火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8章 叔孫通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72章 佩劍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79章 善意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196章 多費心的丞相第170章 養兵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49章 “還價”第35章 侷促之人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58章 秋獵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111章 暴雨第82章 有關張良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23章 老秦軍第155章 大雪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67章 設宴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42章 兩鬢已白的李斯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88章 大試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8章 叔孫通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113章 東去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26章 歸咸陽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135章 北伐第87章 田與棗第120章 登山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86章 羣鹿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
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88章 大試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141章 狡猾的戎商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89章 軍報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30章 增兵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86章 羣鹿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58章 秋獵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68章 金車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210章 南方傳聞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98章 項籍第161章 學城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57章 兩年南征第74章 回咸陽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77章 棗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38章 渠與田第163章 清醒第53章 刀與火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8章 叔孫通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72章 佩劍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79章 善意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196章 多費心的丞相第170章 養兵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49章 “還價”第35章 侷促之人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58章 秋獵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111章 暴雨第82章 有關張良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23章 老秦軍第155章 大雪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67章 設宴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42章 兩鬢已白的李斯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88章 大試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8章 叔孫通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113章 東去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26章 歸咸陽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135章 北伐第87章 田與棗第120章 登山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86章 羣鹿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