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

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

李斯拿着名冊就去了章臺宮。

當這位丞相見過皇帝之後,這一次西路軍的領軍大將軍也可以確定了。

李斯回到了丞相府,先是看了眼正在與幾個文吏忙於吩咐國事的公子扶蘇,又看上首座正在昏昏欲睡的王賁。

不論王賁在以前任少府令的時候也好,還是現在任職太尉也好,這人做事總是一副輕鬆的狀態,誰讓他們家一門父子的功勞都這麼高。

這王太尉明明有他的太尉府官邸不去,非要留在丞相府。

李斯將一道詔命放在了王賁面前,又道:“讓章邯領軍。”

王賁狐疑地拿起寫着詔命的帛書,他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兵符,離開丞相府。

關中的夏收過去了一個月,夏收之後的增兵也過去了一個月。

這天,青臂從鍛造爐子旁的作坊走出來,他帶出來了一籃子的鐵器。

已是半頭白髮的青臂依舊是有着結實的臂膀,他道:“章邯將軍,這就是公子讓我們鑄造的鐵器。”

章邯拿起一個其中一個道:“這是長矛嗎?”

青臂道:“老夫年輕時就在軍中鍛造兵械,到現在已有三十多年,倒是第一次鑄造如此厲害的鐵器,一個月也就造出這二十個槊頭,公子說這是槊。”

一百多名工匠,才鑄造出二十個,此物鑄造之難,確實是他們先前沒想到的。

青臂道:“此物用硃砂來髹漆,又在外有砂石粉打磨,最不易鏽蝕。”

說着話,青臂又將其與柄榫卯接合,再用漂亮的銅箍固定接口,用上好的拓木做柄。

青臂將完整的馬槊交到章邯手中,此物用料極好,兵器之中也價值數千錢。

章邯舞動了一番這柄長槊,青臂的手藝極其好,不愧是在軍中鑄造兵械數十年的老工匠,這手藝是一流的,放眼整個少府工匠,青臂的手藝都是數一數二的。

章邯欣賞着這柄漂亮的長槊,不論是重量還是長度,這柄長槊令章邯覺得極好,甚至好到完美的地步,這就像是量身定做的。

每造出一把兵器都是需要在兵械上刻字的,並且要在少府登冊造案,就連工匠鑄造都有着秦律精細的責任制。

工匠需要在兵器上刻字,並且保質保量,這是秦法在責任制精細化過程的體現,工匠必須保證每一把從他們手中鑄造出去的兵器的質量。

章邯看着槊尖尾部的刻字:二十九年,少府令公子扶蘇宣造,工師丞蒼,工青臂。

來到一處空曠的校場,章邯手執長槊刺入穿戴着皮甲的木樁,一刺便刺穿了皮甲。

張蒼慢步走來,道:“這是一件好兵器,渭南還會接着鑄造的。”

章邯握着這柄長槊,滿眼火熱,如同拿着一件至寶。

張蒼神色平靜地拿出來一卷帛書與一卷文書,遞給他道:“皇帝詔命,渭南郡守章邯任西路軍主將,領狄道口五千兵,兵進烏鞘嶺,取戎西河谷。”

“末將章邯領命。”

“公子扶蘇還有交代,在那片河谷還有一片雪山,當年義渠與西域人稱其祁連,在他們的語言中祁連有天或蒼天之意,祁連山脈橫臥西戎河谷,控制西域咽喉之地,還需要在祁連山脈西端盡頭修建城關。”

言至此處,張蒼嘆息道:“那裡還是西域人的養馬地,你這一去既要打仗又要修建城關,此去數年不得回來,公子准許你帶着妻小先前往隴西練兵。”

章邯道:“末將領命。”

他就知道領命,不會說別的,只要給他一個吩咐,他就能用十成的力氣將事辦好。

張蒼知道,自從南征之後,章邯的心中一直憋着一口氣,他想要出征,他想要讓他們的祖先風光繼續延續。

“章郡守,匈奴人亦要奪取此雪山,隴西送來的消息,西邊有個匈奴王,此人要在祁連雪山設祭壇,而後拜祁連雪山祭祀,領匈奴騎兵進關中。”

章邯一手執長槊,朗聲道:“此人好大的膽子。”

張蒼有些苦惱地道:“以前月氏人也拜祁連雪山,不過祁連雪山有一個叫黑河的地方,公子說那裡可屯田百萬畝,那是一片很好的地方呀,能養馬還能屯田。”

“末將必取之。”

張蒼又道:“將軍明天就出發吧,渭南諸事有我在。”

章邯行了一禮,便離開了。

翌日,章邯帶着一車車的軍械,在十餘個騎兵的護送下,他帶着妻小一路朝着隴西而去。

這一次章邯不僅僅帶去了長槊,還帶去了新造的馬鐙。

張蒼與叔孫通一路送別章邯,直到過了咸陽橋,兩人才停下腳步。

秦廷還在往北方與西方增兵,在咸陽橋邊還有不少送行的人,幾乎每隔幾天,就會有一批人在咸陽橋送別去打仗的家人。

這座橋是公子扶蘇修建的,或許當人們每每在此地送別要出征家人,他們踩在這座橋上,也會想起如今在咸陽的丞相府,主持建設國家的公子扶蘇。

眼看着章邯的隊伍越走越遠,叔孫通腳踩着結實的咸陽橋走着,道:“這座橋看着真好,它本該在這裡似的。”

“嗯。”

張蒼應了一聲。

叔孫通又道:“聽說這座橋還是你幫助公子扶蘇建設的。”

張蒼低聲道:“當年公子爲了建設這座橋,在西渭河的那間小屋守了一年……你看就是那間小屋,如今還在。”

順着張蒼的目光看去,叔孫通見到了那間屋子。

張蒼道:“公子行事嚴於律己,你不覺得這種事跡正在改變着一些人嗎,老師還在世的時候,我在稷下學宮見到你,你就是一個得過且過的人,現在的你卻爲了那些孩子讀不好書,愁得睡不好,吃不好。”

說的正是荀子還在世時,那時張蒼就跟着荀子離開了稷下學宮。

叔孫通還記得那年,稷下學宮的很多學子與諸子名家都在準備逃亡,他們害怕秦軍殺來,他們擔心秦軍會毀了稷下學宮的一切。

後來秦軍真的來了,秦軍趕走了稷下學宮的人,帶走了稷下學宮的書。

叔孫通回想起當初,那時他見過在稷下學宮的荀子,只可惜他沒有拜在荀子的門下,而是拜在了孔門。

叔孫通不想與張蒼說,其實當初他在孔鮒門下求學,實則他也十分仰慕荀子,只可惜只能讀荀子的書,卻不能拜在荀子門下。

叔孫通半生求學,人到中年,費盡了心思到處交遊憑藉着苦學多年的才學,才能讓孔鮒看一眼他,他才拜在孔鮒的門下。

“皇帝如此輕易就讓章邯任西路軍主將,難道不會猜疑丞相與太尉嗎?”

張蒼道:“你是擔心公子?”

叔孫通頷首不語。

“你多慮了,現在的公子願意爲了北方戰爭傾盡渭南之力,將來公子爲了建設國家也會拿出他的所有,有如此公子,皇帝一定是信任的。”

回到敬業縣之後,叔孫通開始給公子高講述那座祁連山,他說在周人時,周穆王曾帶着春山寶玉見西王母,後來那裡成了月氏人的養馬地,而如今看來,公子扶蘇是要將祁連雪山當作西北的屏障。

當秋雨再一次落下的時候,一位老人家乘着馬車來到了咸陽。

這位老人家來咸陽時,是被人擡着病榻來的。

此人正是公子的大爺爺,嬴傒。

在咸陽宮的歷代秦王牌位前,已有回光之兆的大爺爺一直看着其中一個牌位,扶蘇看着父皇將牌位拿到了大爺爺的面前。

大爺爺看着這個牌位,眼中落下了淚水,他瞪着眼一直望着這個牌位不語,好似眼中充滿了自責之情。

而這牌位正是大爺爺的父親,秦孝文王。

扶蘇一直站在不遠處看着,大爺爺大概是覺得他沒有做好這個兒子,他也許做過錯事,也改正過錯誤,也自責與自大過,這似乎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經歷。

現在大爺爺要去見秦孝文了,去見他的父親了。

直到,大爺爺的的手無力垂下,始皇帝留在這世上的最後一位親近的長輩,也過世了。

扶蘇轉過身,看到秋雨不斷從屋檐落下,身後是哭聲不斷的人們。

翌日,咸陽宮就開始喪禮,扶蘇代父皇主持了這場喪事。

今年夏季是蒙老太尉過世了,今年入秋大爺爺也過世了,悲痛的父皇與蒙恬會帶着心中遺恨北伐。

扶蘇安靜地站在靈柩前,看着每一位前來祭拜的人。

大爺爺的靈柩在咸陽宮擺放了一天一夜,扶蘇就領着路讓宗室的老秦人帶着靈柩出了咸陽城。

秋日裡的冷風吹過蕭條的關中大地,公子領着隊伍一路沿着渭河而走,來到了驪邑。

之後,扶蘇親自來到了一座陵寢前,大爺爺的陵寢很簡單,甚至顯得樸素了。

扶蘇親手將最後一個兵馬俑放在了大爺爺的陵寢前,又爲大爺爺蓋上最後一捧土。

做完這些,扶蘇又覺得最後他又會爲父皇做相同的事,而在以後的以後,自己也會落得一樣的境地。

這其實也不用太過悲傷,對於人的一生來說,這不過是誰早誰比較晚的事。

在看着陵寢安排妥當之後,扶蘇在回咸陽的路上,又去了一趟頻陽,見到了頻陽公王翦。

王翦正坐在家門口與另一個年輕人正在下棋。

當扶蘇走近一看,見到棋盤上黑白棋羅列,頻陽公應該不怎麼會下棋,倒是與這個年輕人,似乎是旗鼓相當。

“老朽見過公子。”

扶蘇連忙扶住老人家,道:“頻陽公不用多禮。”

一臉老人紋的王翦,指着一旁的年輕人道:“這是老朽的另一個孫子。”

對方當即又行禮道:“王武見過公子。”

扶蘇對這個年輕人沒有印象,不論是王離還是他老人家其他孫子,扶蘇都不熟。

換言之,其實這正是王翦的聰明之處,看似薄待了他的孫子們,其實他老人家一直將孫子們藏得很好,保護得很好。

王翦是一個何等聰明且精明的人,而且精明瞭一輩子。

“人一旦富有了,子孫就會延綿不絕,老朽年紀大了,都記不得自己有多少孫子孫女了,也記不得都是誰的子女。”王翦躬着身子,拄着柺杖,又道:“唉,讓公子見笑了。”

扶蘇道:“豈會見笑,頻陽公定要長命百歲啊。”

王翦就坐在家門口的臺階上,雙手扶着柺杖又道:“這小子平時常去渭南,與章邯走得近。”

“在下與章郡守有往來。”

他看着自己的孫子,面色嫌棄道:“是你一心要討好章邯,想要成爲公子近臣,你有這心,當着公子的面又沒膽子說。”

言罷,王翦作勢要打向這個沒出息的孫子。

王武埋着頭站在一旁,不敢言語。

扶蘇問詢了頻陽公的身體如何,之後就離開了。

夜裡,關中又下起了秋雨。

頻陽公的宅邸內,王武跪在了爺爺的屋門外,他朗聲道:“孫兒要入軍,請爺爺准許。”

雨水不斷打在這個少年人身上,秋日裡的夜雨冷得很,已能見到他在雨中凍得發抖。

王家每個孫子,王翦知道,他只是當着公子的面那麼說。

王離在北方,王元去了琅琊縣,王威是隨着趙佗一起去了南方,至今還未回來。

如今還有一個小孫子王武,如今這個孫子也想離開了。

有家僕從王翦屋子中走出來,這位家僕幾次要拉起跪着的王武,可這小子依舊跪在原地,他的膝蓋始終不願意離開地面。

最後,小屋中傳來一聲嘆息,王翦還是鬆口了。

第二天,廷議結束之後,扶蘇從田安口中得知,頻陽公的小孫子王武離開了頻陽,騎着一匹快馬追着章邯而去了,是要與章邯一起去打仗的。

也知道了王武在雨中跪着,向他的爺爺頻陽公請命。

扶蘇低聲道:“沒想到,少年熱血還能感動這位老人家。”

老秦軍大概就是諸如王翦這樣的人,老秦軍打了大半輩子的仗,他們兒子們也都是以征戰爲生的人,王翦知道老秦軍們在戰場上流了多少血,他才一心都在保護着他的孫子們。

(本章完)

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210章 南方傳聞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87章 李牧後人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97章 新年第182章 章敬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38章 渠與田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86章 羣鹿第111章 暴雨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90章 丞相三思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87章 田與棗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70章 臘日之前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197章 新年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51章 一定還清第43章 挖通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28章 賀禮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23章 老秦軍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第96章 稂與張良第65章 選誰都好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79章 親家也要明算賬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20章 登山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50章 重聚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53章 刀與火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23章 冷流雪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14章 韓舊地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53章 刀與火第183章 巴蜀大山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81章 相會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171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71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71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196章 多費心的丞相第56章 像是天生的
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210章 南方傳聞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87章 李牧後人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97章 新年第182章 章敬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38章 渠與田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86章 羣鹿第111章 暴雨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90章 丞相三思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87章 田與棗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70章 臘日之前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197章 新年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51章 一定還清第43章 挖通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28章 賀禮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23章 老秦軍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第96章 稂與張良第65章 選誰都好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79章 親家也要明算賬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20章 登山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50章 重聚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53章 刀與火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23章 冷流雪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14章 韓舊地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53章 刀與火第183章 巴蜀大山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81章 相會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171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71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71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196章 多費心的丞相第56章 像是天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