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

南直勁晉見皇帝,行禮之後直接說道:“陛下希望微臣揣測大臣的應對之法?”

“嗯。”韓孺子身邊需要一位軍師式的人物,從前是楊奉,後來是趙若素,現在則是南直勁。

“無需揣測,不出十天,陛下將接到大量告罪請辭的奏章,陛下可以體驗一下沒有朝廷的難處。”

“朕也料到了,所以希望你能向大臣們傳遞信息:朕這一次不會屈服。”

“陛下高估微臣的能力了,微臣此前揣摩陛下心事的時候,何曾違逆過陛下?無非盡力滿足陛下的需要,使得陛下忽略某方面的事情。”

“順勢而爲。”韓孺子立刻想到這個詞。

“正是,順勢而爲。”南直勁並不知曉這個詞的來歷,“陛下卻是要逆勢而動,微臣只能提供一點預測,別的做不到,微臣即使向大臣們指天發誓,也是沒用,他們只會相信自己的期望,而不是微臣的說辭。”

“那你就再揣測一下,大臣的請辭是真心的嗎?”

“沒人想丟掉官位,但是無路可走的時候,也只好如此。朝中此刻必然大亂,陛下遠離京城,可以爲所欲爲,卻也給了大臣們輾轉騰挪的餘地,他們可以隨意拉攏、硬逼、利誘,羣臣將團結一致。”

“即便如此,朕也不會退讓。”韓孺子冷冷地說。

“讓羣臣爭鬥,陛下居中裁決,這樣不好嗎?卓宰相上任之後多提拔世家子孫,已然得罪不少人,左察御史馮舉爭奪宰相之心並未完全消失,衆多年輕的讀書人則支持右巡御史瞿子晰,這都是朝中現成的裂痕,只因爲陛下逼得太緊,這裂痕沒有擴大,反而越來越小。”

南直勁還是皇帝希望用更傳統的方法治理朝廷。

“現在的問題不是朕能否掌控朝廷,而是朝廷能否掌控天下,朕此次巡狩深有感觸,離京城越遠,朝廷的影響越弱,若非朕親臨東海國,燕家永遠不會倒,朝廷派來的人,不是被矇在鼓裡,就是早被收買。”

南直勁沉默片刻,輔佐一位思路完全不同的皇帝,難上加難,唯有一個辦法或許能讓皇帝做些讓步,那就是讓皇帝感覺更難。

“羣臣告罪請辭只是第一步。”

“接下來呢?隨行官員也會步京城大臣的後塵嗎?”

“應該不會,只要是在陛下眼皮底下的官員,都會明哲保身,正如微臣剛纔所說,陛下遠離京城,得到了自由,也給了大臣膽量。”

韓孺子笑了一聲,“你繼續說吧,大臣的第二步會是什麼?”

“軍心不穩。”

韓孺子沉默了一會,這的確是他最爲擔心的事情,“怎麼個不穩法?”

“陛下提前從京城調走了南、北軍與宿衛軍,這是一着好棋,可軍中將領一多半是世家後代,陛下意欲收回私奴,這些人的家裡受影響最大,一旦受到父兄的鼓動,他們很可能做出點事情。”

“謀反?”

南直勁搖頭,“幾支軍隊分散各處,沒有哪一支佔據明顯優勢,彼此忌憚,應該不至於走到謀反這一步,最重要的是,他們找不出衆望所歸的人代替陛下。依微臣的經驗,軍中將領更常見的做法是告病,聲稱自己舊疾發作,沒法再帶兵。”

“文臣告罪,武將告病。”韓孺子忍不住冷笑一聲。

“正是,招數雖舊,可歷朝歷代極少有皇帝能對付得了這兩招,無非事後抓幾名爲首者撒撒氣,當時卻只能選擇退讓。”

“還有嗎?就這兩招?”韓孺子問道。

南直勁看了一眼皇帝,回道:“還有一招,對京中大臣來說,這一招並非根本,卻能保護他們的安全。陛下遠離京城,失去了地利,也會失去人和,如無意外,太后這一次會被大臣拉攏過去,羣臣告罪、告病之後,太后的求情就會來了。”

“太后會爲大臣求情?”

“太后會爲大楚求情,希望陛下以江山社稷爲重,不要一意孤行。太后還會爲自己求情,希望陛下……”南直勁沒再說下去。

太后當然要提起母子親情。

韓孺子再度沉默,大臣的應對之法一招比一招狠準穩,他只有堅定的意志,還沒有成熟的反擊計劃。

南直勁躬身道:“陛下若覺得爲難,還有迴旋的餘地:正常懲治燕家,收回‘借奴開荒’的聖旨,改爲鼓勵開荒,與朝廷原有的規劃合而爲一,然後繼續巡狩,參照東海國,逐地解決問題,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囫圇吞棗。”

宰相卓如鶴一直在推進開荒,苦於人口不足,進展比較緩慢,只有雲夢澤一地情況稍好一些。

南直勁要將皇帝的旨意塞進宰相的策略之中,以此減少阻力。

韓孺子明白他的意思,也明白這的確是一個辦法,稍作思考之後,他還是搖頭,“朕心意已決。”

韓孺子必須向南直勁顯露不可動搖的意志。

南直勁嘆了口氣,“既然如此,微臣沒什麼可說的了,微臣只能揣測到這一步,但是想不出應對之策,陛下若能成功攻克這三道關卡,再說以後的事情吧。”

“多謝。”韓孺子真心說這兩個字,南直勁的難得之處是他站在大臣一邊說話,揣測的事情更尖銳,也因此可能更準確。

韓孺子得儘快想出辦法應對大臣的“三招”,單憑自己畢竟考慮不周,他迫切需要另一位“軍師”,南直勁不願做,其他人要麼不可信,要麼沒才華,韓孺子一時間還真找不出幫手。

“如果楊奉還在……”韓孺子只能嘆息一聲,接下來幾天,輪番召見隨行的顧問,希望找出一兩位可用之人,同時自己也在深思熟慮,常常熬到半夜才睡。

京中大臣的請辭奏章還沒到,黃普公先回來了。

欒凱性子有些糊塗,記憶卻極準,帶着大楚水軍,順利找到了海盜的藏身之島,金純忠親自上島談判,終於要回了黃普公,但是一大批水軍俘虜仍被扣押在島上,海盜們仍不肯就此投降,要等黃普公實現諾言。

給予衆海盜大楚水軍的名號,讓他們去遠方“進攻”神鬼大單于,這是黃普公向海盜們提出的建議,許多人真當回事了,一想到能打着大楚旗號去海外劫掠,心中興奮不已。

韓孺子可沒想同意,大楚名號至尊至重,怎麼可能給予海盜?

黃普公被連夜送到皇帝營中,沒有受到敗將的指責,反而立刻得到了召見。

韓孺子起身相應,笑道:“黃將軍平安歸來,朕不虛此行。”

黃普公身穿普通人的衣裳,看上去又像是燕家的奴僕,立刻跪下,“敗軍之將,不值得陛下費此周折,末將無能,失陷賊中,折損大楚將士,伏乞陛下降罪。”

這些話顯然不是黃普公能想出來的,他就算有這些想法,也說不出“伏乞降罪”的話,隨行的禮部官員在發揮作用,即使對皇帝心存不滿,他們仍然盡忠職守,保證禮儀不亂。

“將軍爲奸人所害,何罪之有?黃將軍平身。”韓孺子也要按“禮”迴應。

君臣二人聊了一會,陪同者陸續退出,最後只剩下七八人,有太監、侍衛、將領,還有兩名官員。

黃普公畢竟是海盜出身,各方都不放心讓他單獨見皇帝。

“黃將軍既然回來了,就繼續擔任樓船將軍,統領水軍。黃將軍覺得什麼時候能再度向海盜開戰?”

黃普公拱手道:“末將在信中寫過,海盜剿之不盡,不如引向敵國。”

韓孺子微皺眉頭,“朕以爲那只是營救黃將軍的權宜之計,眼下海盜猶疑不定,正是進攻的最佳時機,或可一戰而定,救出被俘的大楚將士。”

“末將在島上見過幾位被擄的西方商人,聽他們說,大楚水域與西方相通,神鬼大單于的軍隊已經攻克諸多港口,但是他們不愛乘船,所以毀掉了一切船隻,禁止商人通行。末將確實覺得,由海路西進,或有奇效。”

“黃將軍相信一羣海盜?他們半路上就會操持老本行,四處劫掠,南洋之中頗有向大楚進貢之國,大夢怎能將禍水引向此等小國?”

“陛下如果相信末將,末將自願帶領海盜西進,只需一道聖旨,請求沿途諸島國提供給養。”

韓孺子吃了一驚,“大楚正值用人之際,朕對黃將軍寄予厚望,黃將軍爲何竟要遠走?”

“末將出徵之前,曾聽聞西域鄧將軍率軍出擊,說過的一句話末將頗爲認可:大楚爲什麼非要坐等敵人攻來呢?”

韓孺子還是搖頭,一個鄧粹就夠讓人頭疼的了,迄今沒有下文,絕不能再失去黃普公。

“黃將軍受苦多日,先去休息吧。”

黃普公跪下謝恩,“陛下既有遠慮,也該有遠招,只想不做,想得再多也是無用。”

帳篷中的人都皺起眉頭,覺得黃普公不會說話,尤其是禮部的一名小官,深深自責,覺得這都是自己的錯,沒將黃普公調教得好。

韓孺子心中卻是一動,衆人退出之後,他一個人沉思默想多時,考慮的不是黃普公,而是即將到來的大批請辭奏章。

黃普公想從海上出其不意地進攻神鬼大單于,朝廷一方未設防的“海域”又在哪裡?

韓孺子想起一個人,就在營中,充當皇帝的衆多顧問之一,或許可以叫過來幫忙。全本小說網

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四名爭位者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沒者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一百六十四章 當斬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四百五十章 親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囑託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新章發佈時間調整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二百五十章 東海王的夜晚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牆上下(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門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二章 兄弟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五百零六章 罪上加罪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四名爭位者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將軍需要勝利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一百四十三章 傳言製造者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二十二章 真假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實人發怒楔子第二章 兄弟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九章 陛下收璽第四百二十七章 劍在手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推遲發稿通知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三十八章 撞門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九章 陛下收璽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二百四十八章 太傅安心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牆上下(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純粹的感謝和不那麼純粹的自辯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
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四名爭位者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沒者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一百六十四章 當斬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四百五十章 親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囑託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新章發佈時間調整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二百五十章 東海王的夜晚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牆上下(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門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二章 兄弟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五百零六章 罪上加罪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二百一十二章 第四名爭位者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將軍需要勝利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一百四十三章 傳言製造者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二十二章 真假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實人發怒楔子第二章 兄弟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九章 陛下收璽第四百二十七章 劍在手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推遲發稿通知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三十八章 撞門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九章 陛下收璽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二百四十八章 太傅安心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牆上下(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純粹的感謝和不那麼純粹的自辯第三十五章 侍從之爭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