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虎

孟娥回來了,在皇宮裡沒有見到倦侯的夫人與母親。

平恩侯夫人誇大了自己的能力,她所謂的進宮只是一次例行公事,由於太后有病在身,命婦們要輪流進宮探視、侍候,以盡臣子之責,但也僅此而已,太后並不真的需要這些人,她們在皇宮裡住了一夜,第二天就被送了出來。

史官會一本正經地記下命婦們的忠誠,而不管真正發生過什麼。

韓孺子已經猜到這樣的結果,他多看了孟娥兩眼,忍不住說道:“你的模樣……變化真大。”

孟娥化過妝,平添幾分豔麗,與平時的她極爲不同。

“宮裡有人認識我,總得稍微遮掩一下。”

韓孺子笑了笑,並未多說什麼,孟娥卻轉身走了,好像有點生氣。

從這天下午開始,韓孺子突然忙碌起來,先是跟楊奉參加城裡一家詩社的聚會,在這裡見到不少文人雅士,其中包括戶部的一位官員。

各郡縣存糧多少都要上報給戶部,說起開倉放糧,這位官員毫不猶豫地搖頭,“糧食是國家根本,重中之重,絕不可輕舉妄動,想大事化小?不可能,必須有聖旨,戶部才能下令各地開倉。”

韓孺子提出許多假設,戶部官員毫不留情地加以否決,“郡守與縣令手裡的確有一點權力,可以要求本地富人放糧,官府也可以施粥,但這都是正常年景時的手段,如今流民衆多,各地報上來的數字就有三十多萬,實際情況只會更糟,小打小鬧地放糧,解決不了問題。”

“我在史書上看到過,曾有官員開倉放糧,事後再向朝廷上報,以取得許可。”

戶部官員笑着搖頭,“倦侯說的是欽差,地方官可沒有人敢做這種事。可欽差本身就有便宜之權,可以開倉,即便如此,回京之後也會受到處罰,貶級是最輕的了,何況朝廷現在根本派不出欽差。還有一個問題,欽差頂多在某地開倉,如今流民遍佈天下,聽說開倉放糧,必然大量涌來,後果不堪設想。”

事情的確比韓孺子預料得更復雜,戶部官員勸道:“倦侯的愛民之心可以理解,但是的確沒辦法,好在春季將至,等野菜長出來,百姓們忍一忍也就熬過去了。”

韓孺子只能笑着點頭,沒有爭論,他在書上看到過,春季恰恰是最難熬的季節,捱餓的農夫會將種糧吃光,到了春天無糧可種,流民將會再度暴增,所謂吃野菜度過饑饉,只是文人的想象而已。

韓孺子沒有放棄希望,他要約見更多官員,瞿子晰和郭叢都在,願意幫忙,甚至給他出主意,列了一份名單。

傍晚,東海王派人將韓孺子請去,名義上是飲宴,實際上是與“廣華羣虎”中的兩位刑吏會面。

這兩人一個是刑部某司主事,一個是京兆尹手下的司法參軍,品級都不夠格參與選帝,一度卻都威風凜凜,他們可以繞過上司,直接與太后議事,但凡抓捕、告密、刑訊、供狀等事,文書正本交給太后,副本纔在本部司衙門留存。

但是好日子已經結束了,他們仍去廣華閣議事,卻不再敢大張旗鼓地抓人,都在擔心萬一太后失勢,自己會遭到報復。

“京城內外的江湖術士不只是幾名公開亮相的望氣者。”司法參軍連丹臣是名五十多歲的老吏,溫文爾雅,像是一位書生,“據我得到的消息,望氣者至少有十五人,還有其他的算命人、講書者、行走郎中、雜耍藝人等等,總數不下五百人,七成以上是最近幾個月從外地來京城的。”

刑部主事張鏡比較年輕,三十來歲,目光靈動,好像時刻都在揣摩對方的心事,與連丹臣一樣,對“江湖術士”的限定很寬泛,“還有上萬流民,攆走一些,還剩下兩三千人,全都藏了起來,裡面很可能藏着江洋大盜,我已查到幾處據點,就是沒法抓人。”

“抓人也要聖旨嗎?”韓孺子對官府的運作方式越來越感興趣。

兩名刑吏互視一眼,連丹臣說:“如果只是抓幾個人,沒有問題,可那樣會打草驚蛇,而且……”

一直旁聽的東海王替他說下去,“望氣者眼下是太后、冠軍侯身邊的紅人,一句話傳來,衙門就得放人。”

“不用聖旨?”

“放個人而已,要什麼聖旨?”

張鏡補充道:“刑部大牢裡的犯人輕易放不得,但是可以報病故,偷偷放人,不能太多,而且此人還得隱姓埋名。”

即使朝廷一切正常的時候,各級府衙也有辦法繞過皇帝的許可,自行其事。

兩名刑吏來見倦侯,不是爲了訴苦與清淡,許丹臣首先道:“倦侯今天下午去參加詩社了?”

韓孺子點頭,以他的身份,在京城想要保密實在太難了。

許丹臣猶豫不決,東海王鼓勵道:“許大人無需避諱,有什麼話儘管說就是。”

“倦侯、東海王得加快行事了,冠軍侯這些天來接連宴請羣臣,據說他們準備發起一次連名上奏,只等當今聖上駕崩,就要求太后立刻選出新帝。”

冠軍侯也不想幹等六個月,尤其是在勝券在握的情況下,他更心急。

“宮裡的皇帝隨時都可能一命嗚呼。”東海王稍稍壓低聲音,“林坤山曾經不小心向我泄露過,說望氣者能夠決定皇帝什麼時候……”

東海王做了一個手勢,林坤山當時說的沒有這麼直白,但東海王覺得就是這麼回事。

迄今爲止,韓孺子與東海王還沒有得到一位大臣的公開支持,就連崔太傅和大將軍韓星,也是首鼠兩端,不忘與冠軍侯暗通款曲。

“放心,我一點也不比冠軍侯慢。”韓孺子鎮定地說。

兩名刑吏露出喜色,東海王也滿意地點點頭,他請來韓孺子,就是爲了給“廣華羣虎”樹立信心,這個目的看來是達到了。

韓孺子問道:“英王那邊怎麼樣?”

東海王一愣,“英王?誰關心他啊。”

“英王是太后選擇的爭位者,不可輕敵。”韓孺子很關心這位小競爭者。

連丹臣正色道:“倦侯說得沒錯,英王那邊的確沒什麼舉動,既未拉攏大臣,也不結交勳貴,可我聽說,選擇英王參與爭位,乃是望氣者的主意,以便在萬一的情況下,冠軍侯還能有一位競爭者。”

“萬一?什麼萬一?難道……難道還有人想殺死我們兩人不成?”東海王緊張地說。

連丹臣搖頭,“那倒不會,太后曾經親自下令,要求宿衛八營維持京城安定,還讓我們暗中保護倦侯、東海王、英王、冠軍侯四人,若有異常,務必追查到底,請倦侯、東海王放心,保護你們的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絕不會出問題。”

張鏡補充道:“所謂萬一,是指有人離開京城,失去爭位資格。”

“誰會那麼傻啊?”東海王笑道,看了一眼韓孺子,收起笑容。

韓孺子道:“我們會小心防範,也請兩位大人多多幫忙,代我們向廣華閣羣英說一聲:大楚的根基是部司之吏而不是科舉之官,官員數量既少,且升貶不定,主管之官往往三五年一變,部司之吏卻終生只任一事,累功升遷,不離本衙門。兩位一直都是刑吏吧?”

連丹臣與張鏡頻頻點頭,倦侯的話簡直說到他們心坎裡去了。

“太后與望氣者只許五品以上的大臣選帝,說明他們目光淺顯,只見到地上的草木,不見地下的根基。我與東海王則保證,若得成功,必將重用天下之吏,以保大楚江山安泰。”

兩名刑吏離椅,跪倒在倦侯面前,磕頭如搗蒜。

這只是第一次會面,還不到制定詳細計劃的時候,東海王派人送走連丹臣和張鏡,向韓孺子笑道:“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伶牙俐齒了?那兩個傢伙走的時候,激動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多看書。”韓孺子說。

“我怎麼不記得哪本書上說過吏比官更重要?我讀過的書只比你多,不比你少啊。”

“就在國史之中:太祖定鼎,兩三年間天下就已恢復穩定,靠的是什麼?肯定不是太祖麾下的那些武將,他們會打仗,不會治國,也不是前朝大臣,他們所剩無幾,不是被殺,就是淪落爲民,更不是科舉之官,要到二三十年以後,科舉才大行其道,選出的官員充盈朝廷上下。是前朝遺留的小吏,他們像對待前朝一樣,輔佐大楚皇帝和官員治理天下,勤勤懇懇,至今未變。”

東海王張口結舌了一會,“嘿,你看書的方法跟我不一樣啊。不過這也說明吏不忠誠,根本不在乎誰當皇帝,反正最終誰都需要他們。”

“沒錯。”

東海王愣了一下,“你的意思是說……不能依賴‘廣華羣虎’?”

“嗯,‘廣華羣虎’知道的事情太多,掌握的權力太大,冠軍侯沒理由不拉攏他們,他們也沒理由非要與冠軍侯爲敵。”

“可大臣們不喜歡‘廣華羣虎’,他們之間有仇恨……”

“仇恨可以化解,何況大臣的仇恨只會針對幾個人,不會針對所有刑吏。”

東海王本來挺高興,被韓孺子幾句話說得大失所望,長嘆一聲,正要開口,外面響起敲門聲,一名丫環說:“殿下,王妃求見。”

東海王的妻子還沒有得到冊封,但是府內已經稱她爲“王妃”。東海王先是一怔,隨後面紅耳赤,小聲道:“她來做什麼?這個……這個……她怎麼能見別的男人?”

“別的男人”也感到意外,但是很想見見這位譚家的女兒有多兇悍。全本小說網

第六十二章 夜色籠罩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門惡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五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黑暗第六十四章 無人相信的真相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二十二章 真假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斷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三百六十六章 宮中從無爭鬥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退一進推遲發稿通知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帝的困擾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感謝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五章 齋戒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一百五十三章 塞外的“蘆葦”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薦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五十八章 翻牆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罰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六十六章 敢死之士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四百二十七章 劍在手中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
第六十二章 夜色籠罩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門惡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五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黑暗第六十四章 無人相信的真相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二十二章 真假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斷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三百六十六章 宮中從無爭鬥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退一進推遲發稿通知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帝的困擾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二十四章 不變的年號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感謝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五章 齋戒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一百五十三章 塞外的“蘆葦”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薦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五十八章 翻牆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罰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六十六章 敢死之士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四百二十七章 劍在手中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