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

劉介辛辛苦苦講了一個故事,是希望皇帝能夠當機立斷,除掉不可信的女侍衛,怎麼也沒想到,皇帝做出了最不應該的選擇。

整整一天,劉介跟在皇帝身邊,想方設法說服他改變主意,“武帝從來不會親身犯險,‘皇帝富有天下,自然應當盡天下之力,事事親爲,非帝王所爲。’這是我親耳聽武帝說的。”

韓孺子正看着張有才和泥鰍收拾東西,回道:“武帝的話沒有錯,可大楚如今岌岌可危,不似武帝之時,更像太祖之初,軍民疲弊已久,縱是嚴刑峻法也壓榨不出‘天下之力’,皇帝若不親力親爲,只怕連江山都保不住了。”

劉介啞然,天亮之前還謙虛求教的皇帝,突然變得如此有主見,只能怪自己將武帝的故事講得太好了。

“陛下沒必要親自前往北疆,派大將軍或者別的將軍去就行了,不如坐鎮彭城,待剿滅齊國叛軍之後再做它圖。”

韓孺子正在檢查寶刀,他這次出征別的東西沒帶齊,寶刀卻有五口,都是皇宮武庫中的珍藏,武帝早年時期所造,還從來沒上過戰場,韓孺子隨身攜帶一柄,剩下的由張有才、泥鰍保管。

“好刀。”韓孺子每次欣賞這些寶刀時都會發出由衷的讚歎,輕輕收回鞘內,對中司監說:“羣卿皆不以匈奴爲意,唯朕相信匈奴與叛軍勾結,自然要由朕親去督戰,相反,大將軍已經爲剿滅叛軍制定了詳細計劃,勝券在握,不可輕動。而且朕親征塞北,或許能嚇阻匈奴人一段時間,等候平亂楚軍北上。”

劉介焦頭爛額,跟着皇帝去檢查馬匹,又想到一段說辭,“陛下不可輕敵,想當初,大楚數次敗於匈奴,直到烈帝登基才扭轉形勢,延至武帝中期方能取得壓倒之勢。”

“當初大楚承前朝之亂,缺兵少將,兵甲器械以及馬匹糧草全都不足,北方長城年久失修,頗多毀損,只能與匈奴騎兵相逐於草原,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當然難以取勝。如今大楚雖非盛世,長處卻都在,何愁不勝?”

韓孺子輕輕撫摸一匹黑馬的脖子,能清晰地感覺到它對自己的善意,於是微笑着點點頭,“劉公儘管放心,此去北疆朕不出塞,以守城爲務,而且朕會放慢速度,在關內與五萬北軍匯合。”

劉介再次啞口無言,但是仍不死心,繼續跟在皇帝身後。

韓孺子前去檢閱隨自己出徵的軍隊,先是猛將樊撞山率領的一千士兵,大都來自南、北兩軍,還有少量的宿衛軍,無一不是優中選優的精兵強將,皇帝這邊一下令,他們半天工夫就準備好了。

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列隊卻頗有氣勢,長槍林立,弓弩隨身,個個看上去都能以一敵十。

檢閱之後,樊撞山帶兵出城紮營,明天一早能夠隨時出發。

劉介趁機又道:“陛下對孟氏兄妹瞭解多少?”

“該瞭解的都瞭解了。”韓孺子沒有立刻離開軍營,而是騎馬守在門口,看着將士們列隊出營,之前隱藏不見的大量雜役跑出來,急急忙忙地收拾帳篷與各種車輛。

“陛下是否知道,孟娥早就以齊國公主的身份被許配給了扶餘國太子?這是他們早就達成的親事,孟氏兄妹入宮給太后當侍衛,耽誤了幾年。”

韓孺子沒聽說過這件事,神情上卻沒有顯露出來,扭頭問道:“孟氏兄妹其實姓陳,劉公知道他們的真實名字嗎?”

劉介搖搖頭,“景公本來想派一名探子上島,可太后下令禁止再調查孟氏兄妹與義士島,此事只好不了了之。”

“義士島存在多年,大楚爲何沒有派兵將其剿滅?”

“聽說早就派過,當時不知道島上住着陳齊後人,只當是普通海盜,可是每次都找不到人,官兵一出海,島民就全體轉移,島上全是木屋草房,燒掉之後很容易重建。”

“原來如此。”韓孺子下令,接着去儀衛營檢閱。

劉介長嘆一聲,不明白女侍衛是如何取得皇帝信任的,竟然離間不得。

儀衛營裡不只有二百名儀衛,還有大批隨皇帝親征的宗親、勳貴以及大臣親屬,加上各自的隨從,總數遠遠過千。

儀衛營的特點是旗比人多,許多人身後揹着兩面旗幟,手裡可能還有一面,衆多權貴子弟也是如此,表面上他們都有各種各樣的將軍、校尉、常侍一類的虛銜,最重要的任務其實是給皇帝壯聲勢。

他們都做到了,人人衣甲鮮明,就連那些十多歲的少年,也都穿着合身的盔甲。

皇帝親征,權貴子弟們當然不能落後,全都“自願”隨徵。

儀衛營過於臃腫了,韓孺子當場傳旨,每個人只能帶一名隨從,其他隨從都要留在彭城,不準遠遠跟在軍隊後面,如有違令者,以逃兵論。

皇帝在的時候沒人敢吱聲,皇帝一走,儀衛營裡很快哀聲一片,就連許多純粹的儀衛士兵,帶來的隨從都不只兩名,何況財大氣粗的權貴子弟?曾經跟隨過倦侯那些勳貴對此卻一點也不意外,甚至得意地炫耀:“早就勸過你們,這次出征,我只帶一名隨從,東西儘裡精簡,但是無論如何要弄來一兩匹好馬,誰知道皇帝什麼時候又要連夜行軍?”

劉介沒辦法了,只好用上最後一招,這時已經回到住處,趁着周圍無人,劉介說:“陛下有多相信大將軍?”

“大將軍是皇后的父親——朕像相信岳父一樣相信他。”

шшш ★t tkan ★C O

劉介上前一步,神秘兮兮地低聲說:“皇后可沒有懷孕。”

韓孺子曾經寫過半封信,暗示皇后有孕在身,以此穩定崔宏之心,劉介早已知道,而且很清楚這是騙局,“陛下恕罪,我斗膽給御醫寫過信,得到的回答是皇后並無孕相。”

“你告訴過大將軍?”

“當然沒有,這是秘密。”

“很好,那就讓它繼續當秘密吧。”

“大將軍人脈極廣,早晚會知道真相,沒準現在就已經知道了。”

韓孺子微微一笑,“朕敢打賭,大將軍也會讓這件事成爲秘密。”

劉介一愣,隨後明白過來,皇帝與大將軍正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與信任,誰也不想打破,崔宏就算知道女兒沒有懷孕,也不會顯露出來,反而要繼續“受騙”,好讓皇帝信任他。

劉介真的無計可施了,隨行的官員除了崔宏,官職都太低,而且不受皇帝信任,勸說效果不會比自己更好。

“唉,楊奉誤國啊。”劉介慨嘆道。

“與楊奉有什麼關係?”韓孺子詫異地問。

“我與楊奉共事數年,聽得出來,陛下深受其影響,陛下若有萬一,楊奉就是最大的罪人。”

輪到韓孺子一愣,他可從來沒覺得自己與楊奉有多相似。

劉介看到皇帝的神情變化,以爲機會又來了,“想當年,思帝甚至稱楊奉爲師,最後連太后都看不下去,一度禁止兩人見面,可思帝已經深受其害……”

劉介閉上嘴,他說得太多了,已經超過界限,違背了自己身爲內宦的基本原則。

“思帝怎麼了?”

劉介想了又想,還是現在的皇帝更重要一些,於是道:“思帝也曾偷偷出宮,追查什麼神秘組織的下落,不久之後毒發身亡,有人猜測是太后下手,但那不可能,太后表面冷峻,對思帝其實無比寵愛。太后則以爲是崔太妃主使,這個有可能,但也只是猜測而已。我與景公沒來得及做太多調查,但是都認爲思帝或許是在宮外中毒,只是發作得比較晚。楊奉與下毒者大概沒有關係,但他鼓動思帝冒險,終歸難辭其咎。”

楊奉是太后從東海國帶進宮的太監,一朝貴顯,成爲中常侍,劉介、景耀等人則是從小入宮,一步步熬到高位,對楊奉這樣的“半路太監”自然心存不滿。

韓孺子正色道:“劉公護主心切,朕非常清楚,可劉公只在意朕一人之安危,朕在意的是天下,放糧、平亂、戰匈奴,都是天下的頭等大事,一事不成,天下受損,劉公若是真想出力,不如爲朕推薦幾名得力的人才。”

劉介面紅耳赤,跪在地上說:“劉某無能,隨侍陛下多日,未能舉薦一人。”

韓孺子笑道:“來日方長。”

劉介再沒有辦法,只得告退,皇帝出行要帶的東西很多,他得開始着手打理了。

“那兩名琴師……”韓孺子叫住劉介。

“琴師怎樣?”

韓孺子猶豫片刻,決定帶上兩人,“以後就留在朕的隔壁,只奏空音曲即可,儘量不要打擾其他人。”

“是,陛下。”劉介退下。

韓孺子獨自坐了一會,想象楊奉與思帝的師徒關係,竟然有一點小小的嫉妒。

可他很快屏除這種無用的情緒,再次出門,這回召見隨行官員,讓他們擬定一條行軍路線,北上的時候儘量多走幾個郡縣,一是等候五萬北軍,二是監督各地放糧的情況,尤其是後者,他親自擬定三道聖旨,命令所經各地接待皇帝時必須從簡,將錢糧省下以賑濟流民。

一切忙完,天時已接近二更,韓孺子打算早點休息,明天好早一點出發,回到臥室門前,聽到隔壁傳來的琴聲,正是令他感覺良好的空音曲,站在原地聽了一會,覺得心情舒朗不少,預感今晚會睡一個好覺。

提前進屋收拾牀鋪的張有才和泥鰍同時發出“咦”的一聲,韓孺子快步進屋,走到裡間,只見燭光之下,他的牀上已經坐着一個人。

張琴言在牀上擺好了瑤琴,擡頭瞥了一眼皇帝。全本小說網

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二百九十二章 醜王奇招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一百三十章 離寨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通知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實人發怒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二百五十章 東海王的夜晚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門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歸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三章 聰明的孩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三百八十七章 隱而不退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來了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訂閱求月票)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軍還是海盜?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鍋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魚和小魚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二十九章 大婚在即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第六十三章 回宮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五百三十章 亂猜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三百六十六章 宮中從無爭鬥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二百八十六章 放糧之難第七十五章 劫車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與好處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
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七十二章 訛詐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二百九十二章 醜王奇招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一百三十章 離寨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通知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實人發怒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二百五十章 東海王的夜晚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門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歸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三章 聰明的孩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三百八十七章 隱而不退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五百四十一章 皇帝來了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訂閱求月票)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軍還是海盜?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鍋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魚和小魚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二十九章 大婚在即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第六十三章 回宮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五百三十章 亂猜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三百六十六章 宮中從無爭鬥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二百八十六章 放糧之難第七十五章 劫車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與好處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