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

任職未滿一年,申明志辭去相位,即使放在經常更換宰相的武帝一朝,也算是“短命”,不免引起諸多猜議。

申明志先後五次遞交請辭書,每一份的內容都不相同,相同點是文采飛揚,堪稱楷模,意思也都差不多:首先是身患重病,已經無法支撐繁重的宰相職責,其次是自謙能力不足,面對大楚的內憂外患措手無策,愧對皇帝與朝廷的信任,然後筆鋒一轉,盛讚當今皇帝的英明神武、朝中大臣能者輩出云云。

皇帝在批覆中着力挽留,最終還是勉強同意,賜與大量金銀布帛,並加封太師,以獎賞宰相在大楚最爲危急的一段時間裡立下的功勞。

隨後,皇帝親赴宰相府,與申明志密談了一個時辰,所有人都相信,新宰相就在這次談話中敲定。

申明志就此算是功成身退,擔任右巡御史期間,他以剛正不阿、敢於挑戰權貴聞名,身爲宰相,奉行的卻是“無爲而治”,短短多半年時間裡,沒有太大的作爲,返鄉之後,更是醉心於山水風光,寫過不少膾炙人口的閒情詩。

對皇帝來說,宰相請辭是新戰鬥的開始。

在宰相府裡,韓孺子與申明志其實沒談什麼,也沒有“密談”,至少有兩名太監在場,兩人閒聊了一會、互相奉承了一會,發些感慨與牢騷,實在無話可說的時候,太監講了一個小笑話,就這樣撐滿了一個時辰。

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宰相之位空缺,皇帝對朝中大臣進行了一系列變動。

先是對雲夢澤歸來的將士論功行賞,卓如鶴雖是文臣,也立下大功,被召回京城,升爲戶部尚書,原戶部尚書轉到禮部,禮部尚書元九鼎改爲吏部尚書,馮舉不再兼任。

同爲六部,吏部權力最大,尚書的地位因此也最高,元九鼎算是得到了提升。

與此同時,皇帝的講經老師瞿子晰被任命爲禮部侍郎。

一同被調整的三品以上官員共有十四人,數量之多令朝廷震動,引發不少傳言。

僅僅一個月之後,皇帝再做調整,卓如鶴升爲右巡御史,瞿子晰接任戶部尚書,至此,誰將是下一任宰相在明眼人看來已經一目瞭然。

但是皇帝仍未任命新宰相,在這段時間裡,韓孺子發動身邊的所有人打探大臣的動向,如果反對過於激烈,他就得另想辦法,甚至延長等待時間。

東海王與崔騰出力最多。

“子弟軍”從碎鐵城安全返回,未損一人,許多人瘦了、黑了,但是身體更結實,令父母欣慰不已。平恩侯夫人趁機出入各家,爲皇帝打探到不少情況。

平恩侯夫人最近比較得意,她的兒子苗援在雲夢澤立功,進入兵部任職,前途光明,因此從東海王這裡接到任務之後,欣然接受。

東海王沒說是爲誰做事,平恩侯夫人心照不宣,相信自己打聽到的每一件事,最後都會傳到皇帝耳中。

這天下午,東海王奉召來凌雲閣見皇帝,進屋行禮之後站在一邊,等皇帝注意到自己。

天氣轉暖,凌雲閣打開窗戶,微風拂來,帶着花園中的陣陣幽香。

韓孺子放下手中的奏章,擡頭說:“聽說吏部官員對宰相任命頗有微辭?”

東海王上前兩步,“是啊,按慣例,升任宰相必走吏部尚書、左右御史這一條路,如今陛下卻屬意於一位從未擔任吏部尚書的人,吏部權勢受影響,那些官員當然會有一些想法。”

如今的左右御史分別是馮舉和卓如鶴,表面上都有可能擔任宰相,可大家都明白皇帝更傾向於哪一位。

“其它衙門呢?”韓孺子問。

東海王想了想,“大臣衆多,想法各異,我也拿不準,但是有一件事我覺得陛下應該知道。”

“說。”

“卓御史的夫人是陛下與我的姑姑,身體不太好,常年需要人蔘等珍貴藥材進補,往年要到處求人以高價購買,過去的半個月裡,卻接連收到三株完整的人蔘,每株都有六七兩重,一文不費。”

這是一件小事,甚至有行賄的嫌疑,韓孺子卻笑了,“這麼說也有大臣支持卓如鶴。”

“還不少,說句實話,我甚至有點意外,卓如鶴當年是被其他大臣排擠出京城的,如今卻是衆望所歸。”

“馮舉呢?”

“聽說馮夫人很不高興,在家中罵馮大人無能,丟掉了到手的宰相,以後沒臉見人。馮夫人還想進宮找門路,可是最後沒能成行,我猜是馮舉攔住了。”

東海王的消息大都來自於平恩侯夫人,所以都是“夫人如何”,而不是“大人如何”。

韓孺子嘿了一聲,馮舉沒能當上宰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馮夫人曾經多管閒事,進宮爲“子弟軍”求情,她不自知,竟然還想進宮。

“康自矯這個人你聽說過吧?”韓孺子問。

東海王茫然地點頭,“今年的新科榜眼吧?所說頗有才華,本來能考中狀元,因爲殿試時臨場發揮不好,被定爲榜眼。”

“沒錯,就是他,他在策對中有兩個字筆劃不對,幾名試官都以爲不能定爲狀元。”

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閱卷卻是多人同時進行,皇帝也不好力排衆議。

“陛下怎麼突然說起他了?”

韓孺子拿起桌上的奏章,“康榜眼重寫了一份萬言策,裡面提到了宰相之選。”

東海王笑了一聲,“這個人……太急躁了,他現在應該連正式職務還沒有吧?”

新科進士都要在吏部待職,至少要等一個月,甚至一兩年,康自矯尚未獲得任何任命。

韓孺子點點頭,“這不重要,他的話很有意思,說宰相乃是大楚之宰相,非勳貴之宰相,可本朝自和帝以來,宰相多是官宦、勳貴之後,即便有心爲百姓做事,對百姓知之甚少,往往事與願違。”

東海王搖頭,“這話不對,理民自有百官,宰相總宰羣臣,會治官即可,按這位榜眼的意思,是要從百姓中間選宰相了?這樣的人倒是瞭解民間疾苦,可是不瞭解朝廷運作方式,折騰幾次,朝廷就毀了,朝廷一毀,天下必亂,到時候百姓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

韓孺子不願爭論這種問題,說:“朕在意的不是這個,而是想知道康自矯在爲誰說話?”

東海王一拍腦門,“我真是糊塗了。”又想了一會,“我可以去打聽一下,不過很容易猜測,讀書人總是向着讀書人。”

三位宰相人選中,只有瞿子晰出身最爲普通,家境雖不貧窮,但是祖上沒出過官宦,倒是頗爲符合康自矯的期望。

“算了,這可能只是康自矯一家之言,不必太在意。”

“是,陛下。”東海王明白,皇帝不想將這件事查得太細。

韓孺子猶豫再三,還是問道:“馮舉、卓如鶴這兩位御史,你會選擇哪一位繼任宰相?”

皇帝的傾向已經非常明顯,東海王卻還是回道:“馮舉。”

“哦?原因呢?”韓孺子的確想聽聽與自己不同的想法。

“馮舉聽話。”東海王的回答非常簡單,隨後解釋道:“經過這麼多變故,馮舉再不會以爲宰相之位理應歸自己所有,此時必定惶恐不安,知道陛下對他不是特別滿意,所以他若當上宰相,將會戰戰兢兢,不敢違背聖意。”

韓孺子哈哈一笑,這的確是東海王能想出來的主意,“可大楚眼下還不需要一位戰戰兢兢的宰相,朕需要一位得力的宰輔之臣。”

“那我也會用馮舉。”

“這又爲何?”

“馮舉是武帝留下的老臣,一路正常升遷,在吏部任職多年,對朝中大臣、各地官員十分了解,用來穩定朝綱最爲合適不過。卓如鶴不同,他是先帝舊臣,先帝在位時間不長,卓如鶴的根基因此不夠深厚,他若當上宰相,必須先提拔故人,才能在朝中立穩腳跟。陛下允許他這樣做嗎?”

“你說的有些道理。”韓孺子沒再說什麼。

身爲皇帝,他要傾聽多方意見,最終一個人做出決斷。

東海王告退,更加確信卓如鶴就是下任宰相。

韓孺子起身,走到窗口,呼吸外面的新鮮空氣,突然隱隱聽到一陣笑聲,很快消失,他想這大概是勳貴侍從們正在說笑。

韓孺子讓門外的太監傳召崔騰。

就因爲崔騰的告密,“子弟軍”才吃了那麼多苦頭,他卻沒有因此受到嫉恨,起碼沒有表面上的嫉恨,反而受到更多的奉承與拉攏。

“大家沒意見,完全沒意見,陛下就算讓一條狗當宰相,也不會有人反對。”崔騰興高采烈地說。

韓孺子皺起眉頭,有時候也納悶,自己怎麼會相信這樣一個人,可崔騰的確夠忠誠,而且常常無意中給皇帝一些啓發。

“馮舉和卓如鶴,你覺得誰更適合當宰相?”韓孺子拋出同樣的問題。

崔騰想的時間長,一會擰眉,一會撓頭,良久方道:“宰相權力這麼大,陛下自己當算了。”

韓孺子大笑,攆走了崔騰,又叫來趙若素。

“你與中書省還有往來嗎?”

趙若素搖頭,“再無往來。”

他算是中書省的叛徒,只能中斷從前的聯繫。

“但是你仍然瞭解中書省,站在中書省的立場,你覺得誰更適合當宰相?”、

趙若素思考的時間比崔騰還長,最後道:“陛下允許我去見幾個人嗎?”

趙若素爲人謹慎,極少主動參與朝政,韓孺子不由得一愣,“見誰?”

“左察御史馮大人、右巡御史卓大人、戶部尚書瞿大人,以及前宰相申大人,見過之後,微臣才能給陛下一個回答。”全本小說網

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諾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門外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純粹的感謝和不那麼純粹的自辯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選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當斬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騰?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寧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一百八十三章 獨騎回營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二百七十五章 八道聖旨第九十章 賭局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海王的承諾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人都有計劃通知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人可用?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一百三十四章 私人部曲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三百六十六章 宮中從無爭鬥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二百零五章 書與殘酒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四百二十九章 奇怪的奏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關內關外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
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五百一十五章 皇后的承諾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門外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六十一章 俊侯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純粹的感謝和不那麼純粹的自辯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一百四十八章 囚犯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選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當斬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騰?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寧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一百八十三章 獨騎回營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二百七十五章 八道聖旨第九十章 賭局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海王的承諾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人都有計劃通知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人可用?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一百三十四章 私人部曲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三百六十六章 宮中從無爭鬥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二百零五章 書與殘酒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四百二十九章 奇怪的奏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關內關外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