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狀元之名

韓孺子的本意是要從南冠美、申大形、羅世浮三人當中選出一位狀元,全未料到會突然聽見“順勢而爲”四字。

可這四個字並非望氣者獨有的口號,偶爾冒出來說明不了什麼,韓孺子不動聲色,問道:“怎麼個順勢而爲法?”

曾蕩雲二十多歲,個子很高,看上去卻很虛弱,總像是在往左邊微微歪斜,即使是躬身行禮的時候也不例外。

“神鬼大單于大勢已去,楚軍若是遠征,必然大勝。”

“你剛剛還說楚軍必敗無疑。”宰相卓如鶴忍不住開口,覺得這個人是在譁衆取寵。

“並不矛盾,楚軍必然擊敗神鬼大單于,卻會敗給西方諸國。”

卓如鶴忍不住笑了,周圍的官員以及來面聖的考生也都發出笑聲。

“這話可就怪了。”卓如鶴當宰相久了,知道什麼時候該由自己開口,像這種質疑的話,皇帝輕易不能當着衆人的面提出來,以免遭遇尷尬,只能由他人代勞,“楚軍西征是要幫助諸國,皆是盟友,何來勝敗之說?”

曾蕩雲不笑,正色道:“數十萬楚軍,耗費巨億,只爲取一顆人頭?擊敗神鬼大單于之後必然要留下一部分吧?”

“當然。”朝廷對此制定計過劃,卓如鶴看了一眼皇帝,決定稍稍透露幾句,“可以效仿西域之例,派置都護官以及少量楚軍,羈縻而已。”

“據我所知,西方諸國矛盾重重,否則的話,也不至於爲神鬼大單于所制,這些矛盾存在已久,有如長城南北的千年爭戰,有共同敵人時還好些,神鬼大單于一亡,必然恢復明爭暗鬥。到時各國都向大楚求裁,信使一來一往,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之久,大楚不管,則威名掃地,大楚干涉,則少量楚軍必然不夠,只好再度增派軍隊,長此以往,對西方諸國來說,大楚就是新的神鬼大單于,必生反心。”

“放肆!大楚從未想過將西方諸國納入大楚疆界,怎麼會被當成神鬼大單于?”卓如鶴厲聲呵斥。

曾蕩雲行禮,“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大楚的一舉一動,在西方諸國眼中怕是別有含義,到時候非由大楚所能決定。”

卓如鶴又要開口駁斥,韓孺子衝他擺下手,向另外幾名考生道:“你們有何看法?”

衆人都明白,這是皇帝的另一論測試,申大形搶先開口,向曾蕩雲道:“羈縻之策在西域曾行之有效,爲何不能在更遠的地仿效?”

曾蕩雲拱手還禮,“西域與大楚相隔遙遠,難以納入版圖,因此施行羈縻之策。古人云五服,由近及遠有甸服、侯服、賓服、要服、荒服,以此觀之,道路的遠近、難易極爲重要,羈縻在西域有效,放在更遠的地方卻未可知。此乃大勢,人力難以逆之,或有一日,器械之利達於極致,日行數千裡,大軍朝發夕至,屆時西域爲郡縣,極西可羈縻之。”

衆人又大笑,南冠美站出來道:“此言差矣,大楚非要統治西方之地,乃是懲惡誅兇,諸國矛盾重重,正可利用之,扶弱除強,不必非由大楚出兵。”

“兵者,兇器也,數十萬楚軍遠征西方,按最好的可能估算,損失也有一兩萬,至於馬匹、糧草更是不計其數,聲勢之大、耗費之多,亙古未有,卻只爲懲惡誅兇?”

韓孺子向羅世浮看了一眼,微點下頭,羅世浮得到鼓勵,也開口道:“所謂懲前毖後,楚軍遠征,耗費雖多,卻示天下以威,此後千百年不受西方之亂,一勞而永逸,很是划算。”

曾蕩雲微微一笑,“今人休言千年事,一勞永逸只是一廂情願,神鬼大單于忽然而興,莫說千年前,便是百年前、十年前有誰能料到?敵變,我亦變,怎可存一勞永逸的想法?勢者如水,需與之沉浮,方得自由,君名‘世浮’,大概也是此意吧?”

羅世浮臉上微紅,“按你的意思,大楚備戰數年,大兵陳於塞外,卻要虎頭蛇尾?”

“非也,聖人不逆勢,卻可順勢、造勢、助勢、借勢,大楚備戰數年,西方諸國盡皆知之,也正因此而敢於反抗神鬼大單于。在下不才,獻一愚計:塞外繼續陳兵,與此同時多向西方派遣使者,與諸國約定開戰之機,並許下諾言,先破敵酋者、斬送頭顱者,封以大王,位在諸王之上。西方諸王必爭此位,不待楚軍移師,而敵酋之頭已懸於京城北闕。”

衆人一時無話,韓孺子看向門口的五名考生,問道:“你們也說說。”

五人以爲自己早已出局,突然聽到皇帝親口發問,嚇了一跳,一人跪下,其餘四人急忙也跪下。

太監讓他們起身,五人互相看看,名叫劉檢的考生顫聲回道:“這個所謂的‘大王’不就是新的神鬼大單于嗎?他日後若是生出野心,大楚就是親手扶植了一名敵人,還不如大楚代替之。”

衆人又都看向曾蕩雲,覺得這句話問得有道理。

曾蕩雲低頭略作思考,開口道:“或有這種可能,唯一的應對之計就是楚強。楚強則敵不敢侵,無人敢生野心,楚弱則人人覬覦,好比神鬼大單于,若不是有匈奴入侵在先,他也不至於傾巢而至。”

申大形已經察覺到自己之前的應對過於油滑,難得皇帝歡心,這時搶着說道:“兜了一圈,曾兄等於什麼都沒說,何謂楚強?必是遠征萬里之外,探取敵酋之頭,楚軍若是不動,豈非示弱?”

曾蕩雲有點招架不住,低頭思考得更久一些,“示強而不用強,事半而功倍。”

申大形抓住軟肋,趁勝追擊,“示強而不用,若敵人反擊,反而事倍而功半。”

曾蕩雲正要開口,劉介已經得到皇帝示意,開口道:“可以了,今日之辯結束,諸生退下。”

十名考生向皇帝跪拜,被太監們送出皇宮,大臣們留下,他們要等皇帝選出狀元。

韓孺子感覺不錯,諸生爭辯讓他又有了初掌皇權時的熱情,這種場景很長時間沒出現過了。

“陛下可有中意者?”卓如鶴上前問道。

韓孺子對誰是狀元卻已不在意,只憑一張考卷、一場辯論分不出誰優誰劣,也沒必要非得立刻排出名次,“勤政殿擬名次吧,今年的考生都不錯,無論誰當狀元,朕都滿意。”

韓孺子將權力交還回去,大臣都很高興,同時也都暗地裡摩拳擦掌,要爲自己支持的對象爭得狀元之位。

大臣告退,回勤政殿自有一番激烈的爭鬥,韓孺子靜待結果。

房間裡終於空下來,張有才帶幾個人收拾東西,差不多了,其他人退下,張有才說:“陛下對那個曾蕩雲很感興趣吧?”

“你又看出來了?”

“呵呵,陛下別怪我,聽到‘順勢而爲’四個字,我也嚇了一跳,不知他是無意還是有意。”張有才常在皇帝身邊,所見所聞甚多,記得望氣者的這句口頭禪。

“嗯。”

“要不要叫來問問?”

“先不着急,等榜單下來之後,調他進翰林院再說。”韓孺子深知皇帝的一言一行有多受關注,若是現在就召見曾蕩雲,沒準會給大臣們一個錯誤訊號,反而壞事。

“是,要不要我找人私下裡調查一下?”

“你?”韓孔夫子有些驚訝,景耀已退,金純忠進入大理寺任職,韓孺子身邊再沒有可做私下調查的人。

“不是我,是晁鯨,我瞧他最近閒得慌,天天和老鄉喝酒閒逛,也不急着成家立業,不如給他找點事情做。”

經歷幾次戰爭,晁家漁村的人死亡多半,倖存者不多,韓孺子已經決定再不派他們參戰,反而讓他無所事事。

“好吧,對晁鯨說清楚,不可引起注意,不可惹是生非。”

“是,陛下。”張有才沒動,繼續道:“我可不敢口頭傳旨,陛下是不是給我寫點什麼?”

張有才還記得規矩,韓孺子笑了笑,提筆寫了一封手書,命張有才找晁鯨辦事,不提具體內容,而且註明一次有效。

張有才小心地收起紙條,轉身要走,又忍不住問道:“陛下覺得誰會是狀元?”

“讓大臣決定,半天也等不了嗎?”

張有才笑着退下,向其他太監交待幾句,自去找晁鯨。

皇帝喜歡一個人獨處,太監們都留在外面聽宣。

韓孺子坐了一會,又拿起黃普公的信,心中已不像一開始那麼憤怒,而是更冷靜地看待整件事情。

他擡起頭,看向角落,好像那裡站着一個人,小聲道:“遠隔萬里,自給自足,無念於大楚,無求於皇帝,即便是忠臣也有自立之意,黃普公未能免俗,與其空懷憤怒,不如因勢利導。”

韓孺子嘆息一聲,又想起楊奉的那句話,皇權只在十步以外、千里之內,他現在的確感受到千里之外的無力。

羅世浮顯然沒有繼承父親的衣鉢,韓孺子略感失望。

入夜之前,勤政殿送來名單,正如韓孺子所料,宰相獲勝,申大形成爲新科狀元,南冠美榜眼,羅世浮探花,二甲若干人,應對失策的劉檢,被歸入三甲,舌戰諸生的曾蕩雲也落入三甲。

大臣們顯然不喜歡這個人。

韓孺子沒有猶豫,硃批“閱”字,派人送回勤政殿,明早一早,禮部就將張榜公佈名單,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次日一早,韓孺子起牀洗漱,張有才過來侍候,等皇帝穿戴整齊,趁周圍無人,他說:“陛下,晁鯨有消息了。”

“這麼快?”韓孺子十分意外。

“人家根本沒躲沒藏,曾蕩雲帶着教書先生一塊進京,這位先生陛下認得。”

“林坤山。”

張有才點頭,“要抓來嗎?”

韓孺子搖搖頭,他知道,望氣者林坤山這是主動送上門來,根本不需要派人去抓。

第四百二十章 轎起轎落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戰養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九十四章 缺錢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四百七十六章 傳染的不安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通知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五百四十三章 獻城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六十八章 書房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一章 進宮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沒者第五十八章 翻牆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五十四章 氣數第三百零六章 女人的戰鬥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談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四百二十章 轎起轎落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將軍需要勝利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談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之險第五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黑暗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
第四百二十章 轎起轎落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戰養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九十四章 缺錢第四百三十章 首次試探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四百七十六章 傳染的不安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三百零七章 選將通知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五百四十三章 獻城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六十八章 書房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一章 進宮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沒者第五十八章 翻牆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五十四章 氣數第三百零六章 女人的戰鬥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談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機會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龍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四百二十章 轎起轎落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將軍需要勝利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談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之險第五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黑暗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