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

馬邑城大勝與神雄關失守的消息先後傳來,相隔不到五天,皇帝與羣臣的高興勁兒還沒過去,就遭受重重一擊。

晉城離馬邑城近得多,神雄關的戰報先到京城再到晉城,雖然晚了三天,卻意味着神雄關失守比馬邑城大勝要早一些。

兵部侍郎賴冰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確認無誤之後,他立刻來向皇帝請罪,“臣罪大惡極,請陛下懲處。”

皇帝身前的桌面上乾乾淨淨,沒有成摞的奏章,甚至沒有常見的筆墨紙硯。

韓孺子平淡地說:“賴侍郎何罪之有?”

賴冰文驚訝地擡起頭,“是臣擬定策略,以爲神雄關固若金湯,敵軍必然轉而進攻東方,力勸陛下專守馬邑城,結果……結果卻是這樣,臣一念之差,釀成如此大禍,罪不可赦。”

“爲臣子者,暢所欲言,說出你的真實想法乃是職責所在,最終做出決定的人是朕,朕在諸多建議當中選擇賴侍郎的策略,縱然失誤,也是朕的失誤,何況朕並不覺得有錯。”

賴冰文既羞愧又感激,接連磕頭,一邊的張有才接到皇帝的示意,上前兩步,“陛下賜賴侍郎平身。”

賴冰文又磕了一個頭,慢慢起身,忍不住還是說道:“敵軍先是‘聲西擊東’,這回則是‘聲東擊西’,楚軍主力調至馬邑城,還是上當了。”

“果真上當了?”

賴冰文一愣,呆呆地看着皇帝,沒明白其中的意思。

韓孺子從接到神雄關失守的消息那一刻起,就在思考一個問題:敵軍是如何做到兩線開戰的?馬邑城傳來的大量消息顯示,楚軍遭遇到的是一支龐大軍隊,絕非簡單的誘兵,狄開與金垂朵率領的奇兵也證實,他們燒燬的糧草足夠維持數十萬大軍半月之費。

可是公文看得越多,韓孺子心中越是糊塗,神鬼大單于的攻勢強勁得不可思議,於是他讓張有才將所有公文都搬走,桌上不留一物,靜靜地坐在那裡思考。

楊奉說過,消息太多反而不如沒有消息。

問題一下子變得簡單。

“賴侍郎的策略沒有錯。”韓孺子道,語氣越發平靜,“敵軍並沒有所謂的這個計、那個計,單純就是兵多而已,大楚沒有別的選擇,即使早料到神雄關會失守,朕還是會選擇防守馬邑城。關中地方狹窄,北關失守,南下路上尤有可守之處,馬邑城一旦爲敵所佔,則關東諸郡國皆需防守,對大楚更加不利。”

“可關中有京城。”賴冰文提醒道。

“是啊,有京城。”韓孺子明白京城的重要性,“不管怎樣,事情已經發生了,無需計較之前的對錯,先想未來的應對之策吧。”

“由神雄關進入關東共有兩條路線,北線路狹,途中盡是山區,臣已下令各地閉城自守,南線道路同樣不寬,但是隻有函谷關可守,臣同樣下令防守,只是不知來不來得及。”

賴冰文是兵部侍郎,代行尚書之職,只能做些小的決定,至於大規模調軍,要由皇帝決定。

“京城不可輕易放棄,北方諸關卡城池,儘量防守,不可令敵軍大舉南下,還有滿倉城——守不住的話必須燒掉,不可資敵糧草。”

“是,臣即刻擬旨。”

“然後召集羣臣,今日務必商量出對策來。”

“是,陛下。”賴冰文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可是心裡卻不像一開始那樣無着無落,皇帝身上的鎮定給予他許多信心。

天黑了,張有才命人在大廳裡點起蠟燭與油燈,照得燈火通明,每處燈火附近都有人照看,以免發生意外,他想問皇帝是否要用晚膳,只看了一眼就將問題嚥了回去。

皇帝的全部心事都在別外。

兵部擬好的聖旨很快送來,韓孺子看了一遍,加蓋寶璽,立刻發出,以加急軍信送往京城。

兵部與大將軍府的官員很快趕到,一開始氣氛有些緊張,以爲皇帝會先發怒,追查神雄關失守的責任,很快氣氛緩和,大家都與賴冰文一樣,從皇帝那裡得到信心,專注於建言獻策。

“立即將塞外的軍隊全調回關內,只守長城,然後調集天下軍隊,全去關中,與敵軍決一死戰!”

“敵軍已經搶佔先機,再去支援京城根本來不及,莫不如退守函谷關,將敵軍封死在關中,伺機再戰。”

“莫不如命柴將軍趁勝追敵,沒準能從後方擊潰敵軍。”

“諸位所言皆非當務之急,現在的問題是朝廷和宮中怎麼辦?是撤是留?是守是走?”

……

既然有皇帝的默許,人人都說出自己的想法,卻沒有一個能得到皇帝的明顯贊同。

韓孺子只是聽,偶爾點頭,事實上,他在揣摩神鬼大單于這個人,接連遭遇出乎意料的失利,終於讓韓孺子明白問題在哪:衆人只看地圖與敵軍數量,得出的都是正常結論,神鬼大單于絕不是一個正常的人,他能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統一廣大的領域,並且向大楚派出難以想象的龐大軍隊,必有過人之處。

猜不透敵軍首腦,自然也就猜不透敵軍的動向。

夜色漸深,廳內的蠟燭全換過一輪,皇帝下令衆人休息半個時辰,吃些宵夜,然後接着議事,今晚必要拿出一個合適的整體策略。

韓孺子自己也吃了一點食物,叫來趙若素,一邊吃一邊問道:“如果你是神鬼大單于治下的遠方官吏,從未見過他,只見他調兵遣將,並且聽說了種種傳言,會認爲這是一個怎樣的人?”

趙若素沒料到會被問到這種事,想了一會,老實回道:“微臣要多想一會。”

“天亮前給朕一個回答。”

“是,陛下。”

韓孺子剛放下筷子,一名太監進來,向張有才俯耳說了幾句話,張有才轉身來到皇帝面前,“馬邑城派人送來一批俘虜。”

這是韓孺子早先的命令,當時還不知道神雄關失守。

他嗯了一聲,沒太在意,如今這已不得特別需要關注的事情。

張有才又加上一句,“是崔騰送回來的。”

韓孺子笑了一聲,“柴悅倒是會做人。”

柴悅是世家子弟,懂得不少“規矩”,讓崔騰參與馬邑城之戰立功,戰後則找藉口將他送到皇帝身邊。

“讓他進來。”韓孺子不想讓崔騰太失望。

崔騰很快到來,一身塵土,一進屋就跪下,“總算活着見到陛下了。”

“平身。”韓孺子冷淡地說,對崔騰絕不能太熱情。

崔騰起身,仔細打量皇帝幾眼,“陛下瘦了一些。”

“朕這裡比較忙,你若沒有要事,先去休息吧,明日再說馬邑城的事情。”

“我不累。”崔騰拍拍身上,塵土飛揚,站在他不遠處的張有才直咳嗽,“而且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對陛下說。”

“說吧。”韓孺子還有一點時間,全當是休息。

“我聽說神雄關失守了?”

“嗯。”

“真是倒黴,好不容易馬邑城打勝了,西邊卻出了問題,不過我不意外,這些敵軍就是一羣不要命的蝗蟲,只要看到一點破綻,立刻就會撲天蓋地飛過去。扯遠了,我要說的是,神雄關失守,京城可就危險了,皇后、太后等人怎麼辦?陛下不可能立刻回京,派我回去吧,我路上不睡覺,肯定比敵軍先到一步,將宮裡的人接出來,送到陛下這裡,免得……”

韓孺子半心半意地聽着,突然想到一件事,“停,你剛纔怎麼說的?”

“啊?哪一句?”

“說敵軍像蝗蟲那句。”

“對啊,我在馬邑城可算是見識了,他們打扮得怪模怪樣,兵器也跟咱們楚人不同,可是在戰場上真拼命啊,有進無退,我親眼見到他們踩着屍體往前衝,比蝗蟲還可怕。”

“可楚軍還是打敗了他們。”

“那是陛下制定的奇計生效了。糧道被截的消息傳來,敵軍沒有潰散,反而攻得更猛,柴將軍將計就計,假裝要撤離馬邑城,敵軍蜂擁而入,楚軍萬箭齊發,那一場大戰——嘖嘖,真是精彩,我一輩子都不會忘。陛下,允許我斗膽說句實話,我跟陛下也打過不少仗,都沒有這麼大場面。屍體堆得比城牆還高,楚軍一日之間射出的箭矢得有幾百萬支!最後箭囊都空了,可敵軍也終於退卻了,他們打仗時不要命,逃亡時更不要命,甚至會砍死自己人,就爲爭一條道路。”崔騰兩眼發光。

“真是奇怪,神鬼大單于統一西方沒有多久,爲何麾下將士肯爲他如此拼命?”

崔騰笑道:“這不奇怪,柴將軍審過俘虜,我在一邊聽來着,原來敵軍並非一整支大軍,按照被征服的順序,早一些的位置靠後,晚一些的衝鋒在前,怕是有幾十、幾百支軍隊,後方監督前方,以此類推,只許進,不許退。”

“以虎驅狼。”

“對對,柴將軍也是這麼說的,俘虜還說,他們害怕的其實不是糧道被截斷,因爲他們本來就沒帶多少糧草,全指望着儘快攻入楚地,就地取食,這是他們一貫的打法。可後方被截,虎就驅不着狼,他們一下子失去主心骨,因此纔會大亂。”

“柴將軍還說什麼?”

崔騰一拍腦門,“瞧我的記性。”立刻從懷裡掏出一封信,交給張有才,再轉送到皇帝桌前。

韓孺子打開信,裡面的內容很簡單,柴悅希望皇帝給予更多軍隊,由塞外繞行,直撲碎鐵城。

柴悅寫這封信的時候,還不知道神雄關也已經失守。

韓孺子對張有才說:“召集羣臣。”

他已經做出決定,無需商議,也不用再爭論,道路早就擺在那裡,就看他敢不敢走。全本小說網

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五百五十三章 狀元之名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八十章 散心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人都有計劃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三百零六章 女人的戰鬥第二百章 雪林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零五章 書與殘酒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中的小君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一百一十章 望氣的奧妙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開城門(求保底月票)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開城門(求保底月票)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囑託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位公子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二十章 仁義第二百一十七章 讀書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二十九章 奇怪的奏章第四百二十章 轎起轎落第二章 兄弟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冠軍侯做主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將軍需要勝利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一百一十章 望氣的奧妙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海王的承諾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
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五百五十三章 狀元之名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八十章 散心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人都有計劃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三百零六章 女人的戰鬥第二百章 雪林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零五章 書與殘酒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中的小君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一百一十章 望氣的奧妙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開城門(求保底月票)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開城門(求保底月票)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二百七十七章 習慣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囑託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位公子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二十章 仁義第二百一十七章 讀書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書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二十九章 奇怪的奏章第四百二十章 轎起轎落第二章 兄弟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冠軍侯做主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將軍需要勝利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一百一十章 望氣的奧妙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海王的承諾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