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遊說

聽到田豐順理成章地說出他的見解,顏良不由長吁了一口氣。

顏良既佩服於沮授果然對田豐十分了解,能夠猜出他的應對,又佩服田元皓的戰略眼光,竟不爲河北軍從攻轉守的表象所獲,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河北軍搶佔主動的要點。

顏良順着他的話題繼續問道:“依先生之意,我軍當主動出兵?”

“非也非也!如今兗州之地爲我河北所佔據,曹孟德想必更爲急切,可待其調動兵馬來攻,固守消磨其士氣,待其露出疲態,再尋隙攻打。同時,在曹軍主力之外,亦可多遣部伍以爲奇兵,乘虛迭出,使敵疲於應對。”

顏良半是真心半是做戲地誇道:“先生所言極有見地,竟與公與先生所見略同。”

田豐與沮授關係不錯,對於沮授能夠和自己秉持一樣的見解也不以爲怪,只問道:“噢?公與也如此看?”

顏良要的就是這句話,連忙從懷中掏出一卷書冊遞給田豐,說道:“此乃奮威所書,先生請細觀。”

田豐接過書冊仔細查看,邊看還頻頻點頭,顯然對其中的看法很是認同。

顏良看着田豐的表情,心中不由發笑,因爲這書冊上的內容乃是顏良與沮授商議過內容,然後由沮授執筆模仿着田豐的語氣所書,就是專門用來忽悠田豐的。

田豐看完之後,說道:“沮公與此言極爲精到,當呈於大將軍案前,以備諮議。”

顏良道:“沮奮威亦有此意,此番讓我帶來給別駕過目,乃是想請別駕拾遺補缺。”

田豐搖搖頭道:“此條陳極爲周到,我看毋須增刪。”

顏良做出有些爲難的樣子道:“先生或有所不知,因着官渡敗軍消息傳來,眼下鄴城之中人心惶惶,有不少人抱持放棄兗州之地撤回黃河以北固守的看法。故而沮奮威欲請先生聯署此文,以壯聲勢。”

田豐對那些持悲觀論調的人十分不齒,冷笑道:“哼!鼠目寸光之輩,又懂得些什麼!”

顏良卻鄭重地道:“衆口鑠金,亦不可不慮也!別駕可願聯署此文,向大將軍進此良言?”

田豐嘆了口氣道:“我乃戴罪之人,怕是不妥吧?”

顏良道:“良素聞別駕行事只問公心,何故瞻前忽後耶?”

田豐正不甘心被投入獄中,見到有機會表達意見,還是與沮授意見相合,便沒有再推拒,拿起筆在書冊末尾寫下自己的名字。

顏良見事情搞定,心頭一塊石頭落地,便心情愉悅地陪田豐吃菜喝酒。

直到顏良準備告辭離去的時候,田豐起身相送,顏良看田豐欲言又止,便問道:“別駕還有何事吩咐?”

田豐頓了頓道:“若是將軍遇見犬子伯然,便吩咐他莫要再來獄中探視,安心在家讀書可也。”

田豐的語氣蕭索,顯然對自己的境遇很不樂觀,對此,顏良也沒辦法勸慰,只得應道:“在下若是遇見令郎定會代爲轉達。”

“那就謝過將軍了。”

“別駕乃是同郡長者,些許吩咐無足掛齒,便莫要客氣了。”

出了鄴城獄,回到家中的顏良拿出書冊觀看一番,正文的內容毫無問題,甚至還夾着着幾句懇切規勸之詞,這些都是與田豐仔細參詳後寫出來的。

不過這些聽上去略有些刺耳的規勸之詞卻單獨寫在一兩根竹籌之上,顏良把連接竹籌的麻繩解開,然後抽出其中兩根,再用另外兩根早就寫就的竹籌替換進去。

這樣,這篇文章的風格就立刻起了變化,那些刺耳的諫言被改成更爲溫和的勸誡,更肯定了此次南下所獲得的成果,讓人看上去絕對不會覺得難堪。

而在文章的末尾兩根留白的竹籌上,前一根署着沮授的名諱,後一根署着田豐的名諱。

顏良想了一想,覺得這一封建言書雖然寫得十分懇切,但純是出自兩位鉅鹿名士之手,也就是冀州本地派系一家之言,,還是太過蒼白,若是能夠加上汝潁人氏的背書,則說服力更強,效果更佳。

他搜腸刮肚想了半天,覺得若是能夠得到逢紀的聯署,則此事九成九就搞定了,但衆所周知逢紀與田豐不太對付,若是直接去找逢紀,怕是自己的面子也不夠看。

顏良又費勁腦筋,纔想到了另外一個人物,便匆匆帶上幾色禮物出了門。

鄴城雖然挺大,但高官大族所居的區域也就是城北那一片,沒走幾步路就來到了一處府邸。

投上門刺之後,很快就有人親自迎了出來。

來人哈哈笑着道:“顏將軍大駕光臨,幸甚幸甚。”

顏良也快走幾步,說道:“自回鄴城之後,還未拜謁仲治先生,今日冒昧來訪,卻是攪擾先生休息了。”

來人正自辛評辛仲治,在官渡大戰之時,與文丑、文浦先後率兵阻擊曹軍,最後隨同文丑一同殺出重圍,可以說是在袁紹衆僚屬之中比較有膽識的一批。

辛評支持袁譚繼承袁紹家業,先前就受了袁譚的委託與顏良多番接觸,彼此間的交情一直不錯。

而在陽武城軍議那會兒,顏良在陳述戰情時也隱約地提到袁譚的功績,讓官渡之戰大丟臉面的袁譚心生好感。

如今顏良想要再找幾個有分量的人聯署,作爲潁川人的辛評正是個不錯的人選。

二人進入堂內,略作寒暄後,顏良便說起了此行的目的。

辛評在看過顏良遞過的文書後,覺得書冊中所言之事的確有幾分見地,更知道在如今人心不定的情況之下,很需要有人站出來倡議對曹軍的積極應對。

辛評考慮再三後就答應聯署,因爲留白署名的竹籌只有兩根,沮授與田豐依次在最下方署名,辛評略一停頓後就把名字署在了田豐的上方。

這也在顏良的預料之中,因爲沮授身爲奮威將軍,名位最高,而田豐雖然資歷老,也只是在袁紹的大將軍府中爲別駕,辛評與田豐一般均爲府中幕僚,所以辛評絕對不可能署名在沮授之前,在無其他位置的情況下,只能署在田豐之上。

眼下三人署名,第一根竹籌上是沮授單獨署在最下,第二根竹籌上是辛評在上,田豐在下,而爲了看上去對稱一些,在沮授之上也要找有一個人來聯署,這個人顏良早就想好了。

不過當顏良轉過一個街角,來到一處宅邸之前後,卻發現熱鬧得簡直門庭若市,等着候見的車駕擠滿了街道。

這座宅邸自然是目前袁大將軍眼前的紅人逢紀逢元圖,自從郭圖被罷黜後,逢紀實際上成爲了袁紹手下最爲親近的僚屬,但凡有什麼事情都會找他商量。

但這熱鬧的場景卻阻礙不了顏良,他命隨侍在旁的牛大在前邊開道,大搖大擺地穿過人羣。

牛大長得五大三粗,有膀子力氣,輕輕一推一抗便擠開了一條道路。

有些個排在前邊的大族僕僮被推擠得跌跌撞撞,紛紛回頭呵斥,但大多數人看到牛大身後的人後紛紛自覺地閉上了嘴巴。

只有一兩個愣頭青猶自罵罵咧咧,卻都被身旁之人趕緊拉住,悄悄指點道:“沒長眼嗎?那可是討逆將軍,你也不嫌命長,還敢羅唣。”

顏良倒也不與這些渾人計較,只是跟在牛大身後,讓牛大投上門刺。

若是旁人投上門刺,肯定要等上半天也未必能排到接見,但顏良與逢紀的關係非同一般,剛剛投上門刺就有僕從恭恭敬敬地出來引了顏良入內。

逢紀更親自站在堂前相侯,看到顏良來到降階相迎道:“立善在家中休養了幾日,氣色更勝往昔吶!”

“哈哈哈,元圖先生卻是會拿在下取笑,在下可是足足睡了三天,尚未緩過氣來。”

進入堂內分賓主落座後,顏良道:“先生日理萬機,便是在家中亦事務繁重啊?”

逢紀嘆道:“哎,都是些愚魯的庸人,着實煩人。”

雖然逢紀話裡有所不耐,但顏良看出了幾分甜蜜的煩惱,笑道:“能者多勞,門外諸人來尋先生,無非是敬先生之能罷了。”

“呵呵,立善卻是越來越能說會道了,不知此來所爲何事啊?”

顏良說道:“不知先生對司兗形勢如何看待?”

逢紀沒料到顏良會問起此事,想了想答道:“如今我軍雖轉攻爲守,不過曹軍若要拿下司兗諸城,亦需要大費周折才行。”

顏良道:“先生所言甚是,在下以爲,司兗之地雖處守勢,但我軍亦大有可爲,若是應對得體,或可疲曹而強我。”

逢紀這些時日以來應酬不斷,整日價應付訪客,根本沒太多的心思考慮全盤大局。

但逢紀畢竟是老謀深算之輩,被顏良一提,倒是讓他若有所思。

顏良繼續說道:“官渡之戰,我軍雖受阻,但曹軍亦經年累月而戰,軍士既疲,糧草亦缺,只消守住曹軍一兩次攻勢,屆時攻守之勢或將再度易手亦未可知。”

逢紀作爲主張急攻南下的代表人物,自然是希望繼續對曹軍保持壓制,故而隨着顏良的話頭說道:“立善所言甚是,曹軍之勢亦不足懼。”

顏良道:“或不止於此,某以爲,眼下我軍佔據河南之地,雖處守勢亦大有可爲。”

逢紀眉頭一挑道:“立善可是說採取你先前在兗州的戰法?”

顏良哈哈笑道:“先生神思敏捷,在下佩服!”

逢紀也笑道:“立善難道改變了主意,想要再主掌兗州之事?”

顏良道:“非也非也,先生先看看這道書冊。”

逢紀接過書冊後,打開仔細驗看,裡面的內容經過顏良與沮授仔細斟酌,自然讓逢紀看得頻頻頷首,但看到最末尾署名處,卻是略一皺眉。

署名的三個人裡,沮授、辛評倒沒什麼,可田豐如今還在獄中,又與逢紀不怎麼對付,逢紀不由琢磨着顏良拿這封書冊來給他看的意義何在。

顏良卻將逢紀的表情看在眼裡,怕逢紀拒絕,連忙說道:“先生可願聯署此文,向大將軍建策獻言,以安衆心。”

逢紀擡眼望望顏良,問道:“此書乃是何人所就?”

顏良答道:“乃是沮奮威所擬,後在下恰巧目睹,深爲之贊服,便代爲徵詢辛仲治、田元皓等人,辛、田等人俱都屬意,便一同署名。沮奮威嘗言,如今鄴城之中最受大將軍信重之人,非先生莫屬,若由先生牽頭進言,自然能得到大將軍的重視。”

顏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倒是聽得逢紀嘴角上翹,十分自得,沮授素來爲河北文臣之首,若是沮授如此說,豈不令逢紀臉上生光。

而且逢紀尋思着顏良大費周章來促成此事,除了對司兗形勢的關心之外,肯定也包含着其他用意。

他又想着沮授、顏良與田豐同爲鉅鹿郡人的份上,心裡便有了些底。

雖然逢紀與田豐很不對付,樂見田豐倒黴。

但這條時間線上,顏良卻與逢紀關係處得非常好,且因爲顏良的折騰,順利把郭圖給掀翻下馬,使得逢紀成爲袁紹眼前第一紅人。

顏良又在各種場合都對逢紀十分尊重,既然顏良代爲緩頰,且沮授也釋放善意,那逢紀若是再堅持個人恩怨,就顯得太過小氣了。

顏良見逢紀猶豫不定,怕他出言拒絕,更蠱惑道:“先生你看,如今沮、辛、田三人已署名,而首位虛懸,正待先生列名在先,由先生呈於大將軍案前。”

逢紀再度拿過書冊,看了看,笑道:“立善倒是有心了,若是老夫再不應允,倒是不近人情了。”

顏良哈哈笑道:“如今曹賊虎視眈眈,漢室闇弱,我等自當齊心協力共度危局,以元圖先生的氣量,哪裡會斤斤計較些許小事呢?”

逢紀被顏良一連串彩虹屁拍得暈陶陶,不由捋須微笑,端來筆硯,提筆在沮授的名字前署上大名,然後看着兩兩並列的四個名字,想到:“我逢某人終於也壓過了所有人,身居河北第一人了,哈哈哈哈!”

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240章 裝完逼就走第60章 誰來和我大戰三百回合第274章 禮賢下士第163章 勇冠其軍胡車兒第29章 黎陽來使鼻孔朝天第4章 鮮花插在肥肉上第427章 誘餌第158章 奉孝獻策第33章 風雨欲來如坐鍼氈第478章 輕騎猛進第28章 城外來客第89章 “從心”所欲第32章 隨手挖坑巧取豪奪第482章 一鍋端第51章 巧換戰俘第269章 唱賣第455章 當世魯班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598章 囑託第241章 爲把妹大開腦洞第515章 裝備優勢第21章 油滑的從弟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529章 勸說第512章 兵分三路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397章 螻蟻第189章 解救目標任務第56章 速追曹賊第12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下)第442章 殺賊建功,正其時也!第485章 將軍的氣魄第431章 合兵第357章 徹夜深談第80章 城內紛擾事第490章 破門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7章 鄉野之民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593章 醫學分科第571章 一出好戲第144章 臨陣應變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136章 我爲刀俎,彼爲魚肉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574章 韓侯嶺第30章 求生得生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485章 將軍的氣魄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544章 破虜障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19章 城下攻防第377章 踏春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564章 賀喜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392章 箭似飛蝗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522章 舊人第486章 談判第72章 再度對決第296章 職方掾第568章 雙喜臨門第457章 鴻門宴?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579章 兩封常山的來信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514章 泉州牢不可破第490章 破門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463章 帥醒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408章 案牘勞形第131章 瞞天過海第476章 拖延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32章 隨手挖坑巧取豪奪第44章 殘月彎刀第398章 追擊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17章 聲東擊西第132章 印與鑑第15章 一夕三驚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262章 分而化之
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240章 裝完逼就走第60章 誰來和我大戰三百回合第274章 禮賢下士第163章 勇冠其軍胡車兒第29章 黎陽來使鼻孔朝天第4章 鮮花插在肥肉上第427章 誘餌第158章 奉孝獻策第33章 風雨欲來如坐鍼氈第478章 輕騎猛進第28章 城外來客第89章 “從心”所欲第32章 隨手挖坑巧取豪奪第482章 一鍋端第51章 巧換戰俘第269章 唱賣第455章 當世魯班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598章 囑託第241章 爲把妹大開腦洞第515章 裝備優勢第21章 油滑的從弟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529章 勸說第512章 兵分三路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397章 螻蟻第189章 解救目標任務第56章 速追曹賊第12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下)第442章 殺賊建功,正其時也!第485章 將軍的氣魄第431章 合兵第357章 徹夜深談第80章 城內紛擾事第490章 破門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7章 鄉野之民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593章 醫學分科第571章 一出好戲第144章 臨陣應變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136章 我爲刀俎,彼爲魚肉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574章 韓侯嶺第30章 求生得生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485章 將軍的氣魄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544章 破虜障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19章 城下攻防第377章 踏春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564章 賀喜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392章 箭似飛蝗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522章 舊人第486章 談判第72章 再度對決第296章 職方掾第568章 雙喜臨門第457章 鴻門宴?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579章 兩封常山的來信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514章 泉州牢不可破第490章 破門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463章 帥醒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408章 案牘勞形第131章 瞞天過海第476章 拖延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32章 隨手挖坑巧取豪奪第44章 殘月彎刀第398章 追擊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17章 聲東擊西第132章 印與鑑第15章 一夕三驚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262章 分而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