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拖延

“踢踢踏踏踢踢踏踏踢踢踏踏”

建安六年七月初七,正是七夕佳節。

是日下午,在元氏城北的官道上急速行來一行人。

這行人一共三人,卻是一人雙馬,標準趕急路配置。

他們的坐騎俱都雄壯,或是趕路甚急切,三人身上都蒙着風沙,且因爲天氣酷熱而滿頭大汗。

汗水從額頭髮間冒出,從三人佈滿塵土的臉上流下,刷出幾道黑黑白白的印痕來。

三人行至了城北十里亭處,敬業的亭長親自率領亭卒攔在道邊,要覈驗他們的傳符。

三人帶住了馬匹,爲首一名英武的青年舉起一枚木牌道:“上艾營第二曲副軍候夏侯衡,奉命至將軍府報到!”

亭卒眼力好,一眼就看到軍中軍候以上的軍官使用的腰牌,且看三人的坐騎上有些還打着郵驛專用馬匹的印記,便不虞有他,揮手放行。

夏侯衡倒不急着走,而是問道:“敢問亭長,眼下幾時了?”

亭長回頭稍一打量豎在亭舍門口的華表,便答道:“眼下約是申時五刻,三位可是要入城麼?那倒不用急,關城門還有段時間呢!”

夏侯衡點點頭,對同伴道:“公理、士元,要不要在此歇息下,擦下汗水,換身衣衫再入城?”

仲長統與龐統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對方的狼狽相,俱都笑道:“也好,這樣去拜見將軍未免失禮。”

夏侯衡乾淨利落地下了馬,說道:“亭長,可否給我們端些清水,容我等潔下面,順便也給我等的坐騎進些水。”

那亭長能被安排在元氏城外的十里亭,自然是機靈人物,聽三人的言談中提及拜見將軍便肅然起敬。

眼下這常山地界,能被稱爲將軍的只有一個人,那便是新任的度遼將軍了,至於其他什麼振武將軍陶升之類的,大家往往都不稱其將軍,仍稱呼陶典農。

亭長笑呵呵地道:“自是有的,亭舍裡備有好幾大缸子清水,若是諸位不挑剔,衝個涼也是足夠。”

亭長一邊引路,一邊吩咐亭卒幫着牽馬喂水餵食。

且說龐統得了顏良徵辟爲從事中郎的同時,夏侯衡也接到了一紙調令,以準備出兵幽州的名義將其召回元氏聽用。

夏侯衡自是樂得不行,迅速與繼任者交接完便與龐統一起上路。

至於仲長統並沒有被召,不過他聽說要出兵幽州平亂,便打算跟着大軍到幽州去看看,也與二人結了伴。

三人志趣相投,一路同行下來關係處得相當和睦,早就已經表字相稱。

如今三人脫了赤條條,拿着水瓢往身上淋水沐浴,沖刷掉身上的汗水和污漬。

一邊沖洗,一邊還聊着天。

仲長統道:“伯權、士元,你們說將軍此次去幽州平亂,會帶多少人去?”

夏侯衡道:“想必會帶上萬餘人吧!”

龐統卻道:“或許不會帶如此多,我料有七八千數便足夠。”

仲長統道:“哦?士元爲何如此說?”

龐統道:“先前已經聽聞,此次除開我常山兵馬,還發勃海、安平、河間、博陵、中山五郡國兵馬同往。諸郡兵馬雖不多,但拼拼湊湊總能有個近萬,若將軍再發萬餘兵馬,這糧秣補給的壓力可不小,若是能速戰速決也還罷了,如若久拖不決,便十分不利。”

夏侯衡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此誠可慮也。”

龐統又道:“黑山張燕方剿滅,仍有漏網之魚,仍不可大意。且士卒方經大戰,也需休養調整,不宜再大舉調動。”

仲長統道:“聽士元如此一說,我也深以爲然。”

龐統道:“將軍此行所帶兵馬雖不會太多,或會採取精兵策略,召伯權聽用,或即此意。”

龐統說話間無形中捧了一捧夏侯衡,讓他聽得十分高興,也說道:“依我看,將軍署士元爲從事中郎,纔是最明智之舉,以士元之才,定能助將軍順利平亂,再建奇功。”

三人沐浴過後,換上了乾淨衣衫,一掃方纔的狼狽之色,重新變爲一個英武的軍士和兩個儒雅的文士。

因着時間充裕,三人策馬緩行,進元氏城的時候,太陽纔將將要下落。

當三人來到相府請見顏良後,便被吏員引到了正堂前的院子裡。

只見此刻院內地上鋪着不少筵席,筵席上散放着不少書冊,很多人正在忙碌着把書冊重新卷好歸類,一一運回屋內歸置。

這正是因爲古時七月初七有曬書的習俗,以防止書冊發潮發黴生蛀。

三人正要拜見的顏良也毫無形象地穿着一身短褐,與一衆吏員們一起忙着搬運書籍。

夏侯衡不愧是當過顏良短兵親衛,立刻擼起袖子上前幫忙,搶在顏良之前端起厚厚一摞書冊,龐統、仲長統自然也隨之上前。

顏良見狀笑道:“伯權來了?哦還有公利、士元,來汝等與我一同把這一摞書冊搬去我屋內。”

三人在顏良的指揮下,來來回回搬了好一陣子書冊,又弄得一身大汗,剛纔的澡全白洗了。

待書冊盡數收回,顏良才拍着手對三人道:“不必虛禮,眼下快要下值了,汝等想必也趕了一天路,一會兒隨我回家邊吃邊聊。”

三人原以爲是到相府後院的居所裡吃飯,沒曾想顏良帶着他們又騎馬出門,趕了幾里路來到一處山腳莊院裡。

莊院正門上懸着一方牌匾,匾額上木色與墨色皆新,一看就是新掛上去的,上書“聆風居”三個大字。

進門前,龐統擡眼打量了一眼匾額,便笑道:“此定是崔州平所書。”

顏良道:“士元好眼力,此正是崔兄墨寶,還是我特意去求來的。”

龐統道:“崔州平擅草書,落筆飛揚灑脫,多有昔年崔濟北之風骨,並不難認。”

崔鈞的從父正是著有《草書勢》的大書法家崔瑗,曾擔任過濟北相。

顏良買下白石山下的莊院,自然要邀請衆士人前來消暑納涼飲宴聚會。

衆士人對於這一處宅院的景色都大爲誇讚,如王粲等人還留下一些詩作讚美。

崔鈞聽聞此地被取名聆風居,連稱好名字,顏良便順勢請他書寫了門匾掛在大門口。

幾人進入宅院裡,早有僕隸上前牽馬,奉上清水潔面洗手。

顏良似乎很隨意,也不帶他們進堂屋,直接帶他們來到山腳下的涼亭裡,早有人備好了酒食,點好了薰香驅蚊,四周掛着燈籠,倒是個極爲涼爽的所在。

示意三人坐下後,顏良道:“此處是我新買下的院子,你三人反正也沒什麼事情,便在此處住下便是。”

聽顏良的意思,好似並不急着出兵幽州,夏侯衡便問道:“將軍難道毋須在下隨徵幽州?”

顏良笑道:“就知道伯權從戰心切,莫要急,出征時自會帶上你。”

夏侯衡聞言才稍稍放心,端起面前的酒碗喝了一口掩飾尷尬。

龐統卻問道:“敢問將軍,可是幽州之事有了變數?”

顏良道:“倒也沒什麼變數,幽州依舊一團糟,不過倒也不急在一天兩天,總需要籌劃妥當方纔啓行。我聽聞士元這些時日把常山國上上下下逛了個遍,可有什麼見解教我?”

龐統道:“不敢言教,在下只是隨處看看,不想處處都聽聞官吏、商賈、百姓、士卒稱讚將軍施政清明惠及衆人,有將軍在此,百姓方可安居樂業,再無憂患。”

顏良哈哈一笑道:“什麼再無憂患,如今天下內憂外患重重,只是尋常百姓又怎能體會得到,還需我等士大夫多多操心便是,想必士元此來,定是願意接受我的徵辟,爲我分擔一二了?”

龐統鄭重地避席而出,向顏良拜道:“只恐在下才疏學淺,又無什麼實任經驗,有負將軍厚望。”

顏良哈哈笑道:“士元之才,我深知已久,就不必過謙了,這從事中郎也不過是個起點,異日宰天下以不爲難也。”

龐統聽聞如此高的推許也是暗暗激動,答道:“在下願效綿薄之力,附驥於將軍之後。”

顏良心道終於搞定,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賺了賺了。

心情舒暢之下,顏良拉着三人連幹了好幾碗酒,又吩咐三人吃菜,待吃了個半飽後,才停下筷子道:“士元如今爲我從事中郎,正有一事要你幫着參詳參詳。”

“此番大將軍令我分兵北上幽州平亂,同時令五郡國兵馬同行,然而並未言明這些兵馬由誰節制,你說我當如何應對?”

龐統一聽便知道這或許是顏良不急着出兵的真正原因。

此事的確棘手,雖說度遼將軍有權節制邊郡兵馬,指揮作戰,但幽州刺史袁熙也有節制兵馬之權,且袁熙還是袁紹的兒子,令出二門,絕對是兵家大忌。

龐統問道:“將軍接到命令之後,可曾行文鄴城請示大將軍,令其定下主從?”

顏良道:“自是行文去問了,不過尚未有答覆,料來也不會是什麼明確的答覆。”

龐統點點頭,心想此前聽聞袁紹對自家子侄多有迴護,果然不假。

正常而言,袁熙遭逢敗績才向鄴城求援,若是袁熙能獨自搞定,還需要派顏良去幹什麼。

可派了顏良去,又不明言委託指揮權,豈不是束手束腳不能放心施展。

這在旁人看來,或許是個很大的問題,然而龐統想了一想後便有了計較。

他問道:“敢問將軍,這些郡國兵戰力如何?”

顏良微微一哂道:“稀鬆平常。”

龐統繼續問道:“將軍此番平亂,可有依仗郡國兵,以及幽州兵馬之處?”

顏良道:“至多是起到牽制調度的作用,以郡國兵攻堅合戰,則不足恃。”

龐統道:“既如此,這些郡國兵又誰主導也無足輕重,將軍不妨故示大方,將郡國兵盡數委之袁幽州。而且,最佳之法,乃是與袁幽州分兵兩路,只消不合兵在一起,倒也無所謂誰主誰從了。”

顏良哈哈大笑道:“士元果然大才!不過短短片刻便能想出如此妙計,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也!”

龐統也笑道:“將軍可是已經將分兵之策呈報鄴城?”

顏良道:“然也!我不急着出兵,一來是士卒方經大戰需要修正,二來便是不欲去淌那個渾水,若是袁熙帶着那些郡國兵能夠平亂,我不去幽州也罷。”

龐統也吹捧道:“依在下看,此番亂局背後有人慫恿,非將軍不可解也!”

顏良笑笑不語,轉頭問道:“伯權,黑山裡如今是何情形?”

夏侯衡答道:“如今黑山之間散落的賊人多已被搜捕,各山寨谷地都在建立屯田點,在各個進山的要道上已經佈置下關卡守禦,若是賊人仍不死心,欲要進山襲擾,定能給予迎頭痛擊。”

顏良道:“張方、張臨二人的行蹤可查探到了?”

夏侯衡道:“潛入幷州的探哨言,在涅縣西北邊的羊頭山一帶有賊人出沒,或是去了那處,彼處已經離得較遠,未能查知詳情。”

顏良道:“無妨,那裡是高幹的地盤,毋須我操心,若是高幹喜歡養賊自重且讓他去,就怕他到時候落得個養賊爲患!如今山谷裡的生產恢復得如何?”

夏侯衡道:“上艾主簿蔣德行事十分得力,每一個屯田堡寨新立時都要親自到場查看,衆人都稱讚將軍有識人用人之明。”

顏良道:“哪裡有什麼識人之明,其實大多數官吏都能把事情給做好,所差者便是良好的制度環境。若是身邊之人都苟苟且且得過且過,那再好的良吏也會消極怠慢。”

“在我常山,只知詩酒唱酬坐嘯的人物是不配爲吏的,而只消在任上做得好,不論是何出身,都能論功行賞,得到提拔,便不愁人人不盡心效力。”

顏良的這番說辭讓龐統多有感慨,在荊州時,劉表任命了不少名士清客,比如邯鄲淳、樑鵠等人。

這些人有個特點便是名氣很響,卻沒有什麼實務才幹,而劉表彷彿也並不太在意,這就導致了荊州官僚作風明顯,實際政務都被地方大族掌控。

這也是龐統在收到本郡徵辟時,猶豫再三不願意應闢的原因。

來到常山之後,龐統所見卻完全掉了個個,很多地方官吏甚至都不是大族出身,只是寒門而已,但人人在任上都兢兢業業認真負責。

龐統心想,這或許便是守成之主與開拓之主的差別吧!

第583章 願往一遊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56章 速追曹賊第20章 帳中考量第472章 豬隊友第61章 三面夾攻第487章 合兵攻城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388章 氣運終盡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204章 積極防禦第25章 激勵與撫卹第514章 泉州牢不可破第228章 大黃弩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402章 塵埃落定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259章 頒獎儀式第130章 埋伏包抄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128章 己吾匪事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1章 造化弄人第571章 一出好戲第573章 商隊第19章 城下攻防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466章 相爲情顛倒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439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549章 女間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312章 中山大商蘇雙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359章 從事中郎韓嵩第308章 上黨之行第22章 樂極生悲第494章 林間惡鬥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78章 孝子畢軌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203章 鄴城之冬第501章 巧奪城門第566章 活**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530章 忠於社稷百姓第32章 隨手挖坑巧取豪奪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116章 捋順毛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179章 打入酸棗的楔子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524章 驚變第235章 北方有佳人第125章 兵者,詭道也第45章 宿命的對決第581章 “刺”客?第439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150章 敵援將至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547章 回家第208章 刺客侯第359章 從事中郎韓嵩第158章 奉孝獻策第555章 學術理念之爭第578章 孫氏兄弟與江東二張第57章 一逃又一追第86章 馳援文丑第261章 酒肆友聚第511章 攻敵所必救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403章 虎尾寨奇謀第224章 登樓遠望第299章 有心再戰第43章 各顯身手第389章 老槐谷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343章 常山風物第267章 真香第235章 北方有佳人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473章 人才選用第134章 簞食壺漿居安思危第389章 老槐谷第514章 泉州牢不可破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4章 鮮花插在肥肉上第63章 蹄聲踏踏滾木隆隆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第219章 黑山張燕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552章 宅鬥
第583章 願往一遊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56章 速追曹賊第20章 帳中考量第472章 豬隊友第61章 三面夾攻第487章 合兵攻城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388章 氣運終盡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204章 積極防禦第25章 激勵與撫卹第514章 泉州牢不可破第228章 大黃弩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402章 塵埃落定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259章 頒獎儀式第130章 埋伏包抄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128章 己吾匪事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1章 造化弄人第571章 一出好戲第573章 商隊第19章 城下攻防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466章 相爲情顛倒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439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549章 女間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312章 中山大商蘇雙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359章 從事中郎韓嵩第308章 上黨之行第22章 樂極生悲第494章 林間惡鬥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78章 孝子畢軌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203章 鄴城之冬第501章 巧奪城門第566章 活**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530章 忠於社稷百姓第32章 隨手挖坑巧取豪奪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116章 捋順毛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179章 打入酸棗的楔子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524章 驚變第235章 北方有佳人第125章 兵者,詭道也第45章 宿命的對決第581章 “刺”客?第439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150章 敵援將至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547章 回家第208章 刺客侯第359章 從事中郎韓嵩第158章 奉孝獻策第555章 學術理念之爭第578章 孫氏兄弟與江東二張第57章 一逃又一追第86章 馳援文丑第261章 酒肆友聚第511章 攻敵所必救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403章 虎尾寨奇謀第224章 登樓遠望第299章 有心再戰第43章 各顯身手第389章 老槐谷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343章 常山風物第267章 真香第235章 北方有佳人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473章 人才選用第134章 簞食壺漿居安思危第389章 老槐谷第514章 泉州牢不可破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4章 鮮花插在肥肉上第63章 蹄聲踏踏滾木隆隆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第219章 黑山張燕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552章 宅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