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東進兗州,討逆營的收穫着實不小,除開搜刮到不少錢糧外,各地大族亦爲了討好顏良,送了許多稀罕物件,其中不乏製作精美的金銀器、玉器、漆器,甚至蜀錦、獸皮、書冊等物。
顏良本人並不稀罕珍奇玩物,但亦來者不拒,反正該怎麼做仍舊怎麼做,不因爲收了禮就區別對待。
這一回既然要讓顏枚去聯絡糧官主事韓南,顏良順便讓他多捎上了些珍奇物品,其中有一份是送給淳于瓊的。
顏良想着他與淳于瓊之間並無私怨,若能結好總比交惡強,以免無端多了個敵人。
且若要送韓南那邊獲得糧秣,量少了自然沒事,若是量多,難免會引起淳于瓊的注意,提前打點一番也很有必要。
顏枚來到酸棗營地與顏貯會合,然後二人一同前往烏巢大營,顏貯帶着禮物去拜訪淳于瓊,顏枚則帶上財貨找韓南PY交易。
淳于瓊對於顏良派人來送禮亦十分意外,尤其是送來的那套漆器據說是齊地名匠所制,曾經被當作御貢之物,讓他拿在手上觀瞻把玩不已。
禮多人不怪,既然顏良有意結好,淳于瓊自然也沒有冷面相對的道理,與顏貯倒是相談甚歡,並表示若討逆營攻打封丘時若兵力不足,他亦可出手相助。
顏貯自然是鄭重拜謝,但稱攻打封丘的時間還未定下,討逆營主力尚且沒有調動回來,屆時若有需要,定會向淳于將軍求助云云。
顏貯這邊只是和淳于瓊虛與委蛇,而顏枚那邊則無需多作客套,先前顏枚便多次向韓南“友好”地索取過糧草,這一回韓南主動聯絡顏良,亦是想把這份“友情”維繫下去。
顏枚見到韓主事之後就先送上一匹蜀錦當作見面禮,說道:“見過主事,我家將軍深感主事前時調撥糧秣之情,特讓末將前來謝過主事。”
韓南接過蜀錦,不由欣喜地讚道:“顏將軍出手果然一如……不,更勝從前吶!”
他又看到顏枚的裝束與之前想比大不相同,由黃色的綬帶換作了黑色的綬帶,顯然是高升了,連忙起身致意道:“不過數月,少將軍就遷升了,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吶!”
顏枚也略顯得意地答道:“不過僥倖建下些許微末功勞罷了,不值一提。”
韓南作爲糧官,自然消息靈通,讚道:“少將軍莫要謙遜,我可是聽說少將軍突襲那清河人朱文博,讓朱文博吃了不小的虧。”
“不過是朱文博手下一員軍候罷了,非是他本人。”
“那亦是難得,少將軍英姿神勇,日後必能與討逆將軍一般揚名中州。”
好話雖然人人愛聽,但顏枚仍沒有忘記正事,說道:“末將此來是代我家將軍向主事提個請求,希望主事能夠施以援手。”
剛剛收了好處的韓南笑眯眯地道:“不知討逆將軍有何難處,儘管說來便是,區區若是能幫上忙一定鼎力相助。”
顏枚道:“我家將軍這是想要向主事借些糧食。”
“借糧?好說好說,卻不知討逆將軍欲要借多少吶?”
韓南心想好不容易聯繫上了大主顧,看來又要大賺一票了,這所謂的借糧不過是個說法罷了,難不成他真還糧食給自己麼,可沒曾想顏枚接下來的一番話卻讓他大吃了一驚。
“我家將軍說了,要借五十萬石。”
韓南正端着個杯子喝水,聽到這話差點把一口水噴了出來,忙問道:“咳咳……你說是要借多少?”
顏枚心想果然是這個反應,便淡定地複述道:“要借五十萬石。”
韓南瞪圓了眼睛道:“爲何要借如此之多的糧食?將軍屬下至多也就萬人,何須如此之多耶?”
這個數字的確讓韓南大爲訝異,在這個年頭普通士卒日食六升粟,一個月需一石六鬥,這五十萬石大約可供十萬人吃上三個月之久,當然還需要另外配上菜蔬副食。
袁紹這次出征,連士卒帶役夫約有二十萬人,烏巢糧倉中囤積了足夠大軍三月所需的糧草,也就是百萬石粟,再外加菽豆乾草等牛馬食料和豬羊等牲畜。
這顏良一開口就要去一半,怎不讓人心驚膽戰。
顏枚不慌不忙地答道:“我一營士卒怎吃得了那許多糧,且這一回向主事借糧亦非是要供我營中將士食用,而是另有他用。”
韓南也好奇顏良爲何有這麼大的胃口,下意識地問道:“那……要作何用處?”
“主事亦知,那曹賊殘暴無道,曾將東郡士民南遷,使大將軍不得民人之力。尤其是燕縣、白馬二地爲曹賊擄掠挾裹甚重,燕縣城中幾無殘餘。”
“我家將軍打下陳留之後,想到東郡之慘狀,遂遷無地、窮困之民北上東郡。彼輩雖願響應將軍的號召,然憂心今冬糧食無着,我家將軍便向彼輩擔保,承諾定會保障彼輩過冬之糧。”
“而我家將軍此番兵入濟陰,已經徵調了糧食往燕縣調運,只是運送需耗費時日。爲使北遷之民安心,不誤宿麥播種,故而想向主事先借些糧食應對一二。”
“且我家將軍說了,這五十萬石糧食亦毋須動用,只需放在那邊讓人看看,若是主事不放心,可遣親信之人看守。”
韓南這麼一聽,心中稍覺安定,但猶自有些疑惑地問道:“討逆將軍倒是愛民如子,但將軍管征戰之事,爲何也管起了這牧民之事?那東郡守爲何不妥善處置?”
“彼輩皆受我家將軍之命北遷,故而我家將軍不欲令彼輩不安。且……且叔父欲代我向東郡畢府君聘其女郎,故而……故而纔有此不情之請。”顏枚說完後半句話,亦面色赫然。
韓南聽了這話亦愣了一愣,隨即笑道:“原來如此,那倒要恭祝少將軍得聘佳人了。”
“可這五十萬石委實太過驚人,在下實在無法擅自做主,即便在下答應了將軍的請求,這許多糧食亦無法轉運,卻是太也爲難。”
顏枚道:“我家將軍亦早有考量,主事可向淳于將軍陳說烏巢糧倉太過擁擠,另在北邊二十餘里處的胙城另設一中轉之所。從延津南下至烏巢,中間往東稍稍一拐便是胙城,主事可令走陸路新運來之糧盡數屯於胙城,便毋須另外耗費運力。且這胙城恰巧正在燕縣境內,屆時遣北遷之民去觀瞻一番,足可安彼輩之心。”
從冀州運來的糧草大多是經由清河水、漳水轉到黃河,然後有兩條路線,一純走水路,到卷縣繞些路,再沿陰溝水南下到烏巢,另外一條從延津登岸走一小段陸路到烏巢,而胙城的確就在陸路線的附近。
韓南一想,這事情或許可行,烏巢如今最多之時囤積了百萬石以上的糧食,再加其他七七八八的物資,的確擁擠不堪,且胙城也不遠,正在運道中間。
唯一可慮的是顏良會不會說話不算話,到時候把這五十萬石糧食真發放給了那些北遷之民,那自己豈非要掉腦袋。
正在韓南遊移不定之時,顏枚湊近了小聲說道:“我家將軍說了,若主事促成此事,則每一石糧食,可出孳息十錢,每百石糧食,可出孳息一貫。”
韓南一聽這了不得,一石粟價值二百二十錢到二百五十錢不等,而顏良才借一個月就願意石粟十錢,得近五釐的利息,絕對的大手筆,若是以五十萬石糧來計算,豈非是五百萬錢的鉅款。
厚利當頭,韓南不停搓着手,面上的表情十分心動,但仍舊有些擔心,便猶豫着道:“討逆將軍真個說借一個月?”
顏枚雖然自己都有點搞不太明白叔父的想法,但仍舊是遵照吩咐言之鑿鑿地道:“我家將軍說了,只需一個月足矣。”
“那……我可遣親信看着?”
“對,主事儘管遣人看守,若是主事答應了,我家將軍便令燕縣組織役夫立刻在胙城搭建倉廩。”
韓南終究是敵不過那五百萬鉅款的誘惑,咬咬牙答應道:“那我便擔上些干係,爲將軍促成此事。少將軍且稍待,我這就去面稟淳于將軍。”
“那就先謝過主事了,末將靜候佳音。”
韓南匆匆離去,來到淳于瓊帳中請示道:“將軍,此地糧倉已然堆滿,於物資調動甚是不便,末吏建議在延津南下中途之胙城設一小倉,以分擔此處之屯儲,還請將軍示下。”
淳于瓊這會兒正設宴款待顏貯,因爲收了禮物而心情大好,已經喝了個半醉,聞聽之下根本沒多想便答道:“此間的確擁堵不堪,看着亦覺煩人,此事主事看着辦便是。”
“末吏遵命。”
韓南也是官場老油子,這請示鬼得很,只說在胙城設一小倉,並沒有說要在那裡囤積多少糧食,若是他說要在胙城囤個五十萬石,怕是淳于瓊當場就要被嚇得沒了酒意。
而此刻淳于瓊既然出口答應了下來,那如何操作就是他這等胥吏之事了。
韓南篤篤悠悠回到自己帳中,對等候在此處的顏枚笑道:“少將軍,此事,成矣。”
顏枚一聽事情辦成了,也高興地向韓南作揖道:“我家將軍先前便稱主事乃是朝廷幹吏,辦此小事如反掌觀紋爾,日後升遷美職更不在話下。”
“好說,好說,日後還望討逆將軍與少將軍多多提攜纔是。”
顏枚又道:“我家將軍吩咐過,大筆銅錢運來烏巢糧倉多有不便,爲主事計,還是運到胙城,到時候由主事遣親信去取便是。”
韓南見顏良考慮得如此周到,不由拜謝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不知討逆將軍軍中近來可缺肉食菜蔬否?此間正有一些,少將軍返回時正好一併帶去。”
對於韓南送出的“贈品”,顏枚自然是來者不拒,反正誰也不會嫌吃飯的時候肉多。
“不知討逆將軍何時要糧?”
“我家將軍說越快越好,反正只臨時堆放一個月,只需建些簡易倉廩,可邊建邊運。”
“好!那我便調動所有新運之糧盡走陸路去胙城,再從烏巢倉中運上些許,十日之內,當可湊足五十萬石。至於那些役夫們搭建倉廩時的口糧,從我處支取便可。”
“那就謝過主事了。”
這一回拜訪烏巢,顏貯與顏枚叔侄倆的任務都順利完成,自是十分歡喜。
回到酸棗營地後,顏枚帶着韓南“附贈”的豬羊菜蔬回長垣向顏良覆命,而顏貯也根據吩咐開始了下一步的動作。
由於與淳于瓊的溝通十分順利,得到了淳于瓊的理解支持,顏貯可以放心大膽地在此處施爲。
他並不急着打造攻城器械,而是先把營壘繼續擴大,擴充到可容納四五千人的規模。
且在營壘西邊六七裡處又設一小營,專供騎卒駐紮,與與原壘成掎角之勢。
此處僅靠一片樹林,亦是先前隗冉偵查勘測到適合紮營的地方之一。
但因爲距離烏巢澤只有二十三四里路,唯恐淳于瓊有意見,故而一開始並未在此處立營,如今得了淳于瓊的默許,便毋須顧忌太多。
淳于瓊所部的遊騎對友軍在此立營之事已經有了前一次的經驗,早就習以爲常,並不當作太要緊之事,只是很隨意地往上報告。
這報告到了司馬趙叡手裡便戛然而止,不再往淳于瓊處呈送,先前淳于瓊宴請顏貯之時,趙叡亦作爲陪客,所以很清楚淳于瓊的態度,便沒再拿這等小事麻煩上官。
隨着這兩個營壘的搭建,仇升的遊騎往外散步了出去,其巡弋的範圍已經來到了烏巢糧倉的十餘里處。
而淳于瓊所部遊騎在習慣了討逆營遊騎的巡弋後,十分偷懶地把巡弋範圍縮減了回去,心想反正東邊有友軍在,毋須巡弋太遠。
在酸棗處的兩個營壘修建完畢後已經從秋入冬進入了十月,派去濟陰的昌琦等軍中精銳也已經陸續調度回來。
顏良便秘密往西邊一小批一小批地運送兵員,直至把兩千騎卒三千步卒共五千精銳盡數調集於此。
當討逆營中的將士們都以爲自家將軍又要帶他們深入敵境來一場突襲戰的時候,卻不知道顏良此刻心中另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