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逢紀的好意

逢紀字元圖,荊州南陽人。

此人在袁紹尚在雒陽爲司隸校尉時便爲袁紹的門客之一,後袁紹怕爲董卓所害秘密逃去冀州時,逢紀也是隨同在側,故而十分受袁紹賞識。

逢紀其人多有智計,聯合公孫瓚威逼韓馥,再暗中遣人說服韓馥主動獻出冀州的計策便是逢紀主導設計。

照理說袁本初手下有田豐、沮授、逢紀、荀諶這等謀劃士在,應當不至於一直出昏招纔是。

但壞就壞在袁紹手下的能人,以及覺得自己是能人的人太多,其中有一些心思總是不放在針對外敵,還是放在爭權奪利之上。

俗話說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袁本初手下這潭江湖堪比漿糊,實在是太複雜太渾濁了一點。

僅僅以跟從袁紹的先後來劃分,就分有雒陽出身的元從派,和冀州之後的投附派;

從地域來劃分,又分爲以潁川、汝南、南陽爲主的南派,和冀州各郡爲主的北派;

從職司來劃分,又分爲幕僚文官派和統兵武將派;

從立嗣的角度裡來劃分,又分爲長子袁譚派和三子袁尚派。

除了這些明顯的派系劃分外,關於具體的政見軍略,這些謀臣武將又心思各有不同,比如在南下攻曹之事上,臨時分爲緩圖派和急攻派。

就拿逢紀來舉例,他與淳于瓊、許攸等人一起屬於元從派,與郭圖、荀諶、許攸等人一起屬於南派,從立嗣角度來說又和審配等人屬於三子袁尚派,在南下攻曹之事上逢紀又與郭圖等人主張急攻,與田豐、沮授的緩圖派對着幹;

另外,在排擠監軍沮授一事上,逢紀和淳于瓊、郭圖等人又形成聯盟,輪番進讒言,最終得逞讓袁紹分了沮授的兵權。

箇中複雜,難以言表。

不過逢紀與顏良之前並無多少私交可言,二人幾乎都不份屬一個派系,平時也沒多少交集,所以當逢紀專程派人給自己送信,顏良還是覺得有些訝異。

當看過書信內容時,他才知道,這是來賣個人情結個善緣拉攏自己的。

信裡詳細說明了前些時候郭圖幾次上書向袁紹進言自己的壞話,並且把袁紹當日看到郭圖那封彈劾信的前前後後因由都分析得挺徹底。

信中還說了袁紹當時十分震怒,不僅僅是想要罷免了先鋒軍主帥之職,還要免了自己將軍的名號,是逢紀等人幫忙緩頰才高高舉起輕輕發落。

他說袁紹對於顏良能夠攻克白馬,並在途中阻截曹操,救回百姓並大殺傷曹軍的戰果還是相當滿意的。

但又提到郭圖在近日又上了一封新的彈劾奏疏,彈劾自己仗着白馬之役的功績不服他的統帶,並且公然拒絕執行大將軍所下的命令,奏疏之間極盡挑撥構陷之能事,還把他類比作當年的麴義,也是這般囂張跋扈。

信中說袁紹看到這封奏疏後殊爲不喜,雖然沒能像上一次那樣當場發作,但也陰鬱着臉很長時間。

逢紀還提醒自己要多加註意言行,免得再受郭圖的挑撥中傷,並隱晦地表示若是再有什麼事情,他也會多多幫自己美言。

總之,這份信裡就沒什麼好消息,讓顏良看過之後心中一陣煩悶。

對於郭圖會拿自己不交出兵符的事情大做文章,顏良早有預料,但沒想到郭公則這個小人下手這麼快,而且殺人誅心,竟然把自己和麴義做對比,這是想要置自己於死地啊!

自己原本就只求苟活逃生,不想牽涉到袁紹手下的各種派系鬥爭中去,但看來有人是不想讓自己過好日子了,沒命般地詆譭自己。

自從郭孚死後,顏良也清楚和郭圖的仇是結定了,他雖然預料到了郭圖會出暗招下黑手,卻還是低估了此人編排是非的能力。

初見這封書信時,顏良對逢紀還真有幾分感激之意,但細細想來,發現逢紀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郭圖第一封彈劾的奏疏上到袁紹面前時,他未能力阻郭圖的讒言得逞,也未派人前來知會提醒自己。

等到自己在白馬戰勝曹操的消息傳達到袁紹大營後,他才覺得自己立了大功,肯定不會被奪職,又逢郭圖第二封奏疏上到,他看袁紹沒有再度發作的跡象,才寫信給自己賣個好。

雖然心裡敞亮,但顏良也不會拂了逢紀的好意,他這公務員的生涯可不是白給的,虛與委蛇逢場作戲那可是必備技能,立刻修書一封,盡挑些好聽卻沒實際意義的話寫,然後交給了逢紀遣來的信使,並重重賞賜了信使纔打發他回去。

打發走了信使後,顏良仔細揣摩自家君上袁紹到底會如何處置這件事,但他左思右想還是不得其法。

因爲袁紹這個人的性格實在是太過於複雜,當時和後世之人對其的評價就各有不同,像荀攸稱袁紹“以寬厚得衆心”,而他的族叔荀彧則稱袁紹“能聚人而不能用”,其人性格之矛盾可見一斑。

這件事往好裡想,袁紹應該會對自己繼續保持信任,讓自己擔當大任。

但往壞處想,袁紹也可能會免去自己將軍祿位,將自己投閒置散。

不過他心裡琢磨的是,袁本初應該不會真個聽了郭圖將自己類比麴義的挑撥而突下狠手吧?

難不成自己沒死在戰陣上,沒死在關羽手裡,反而要死在自己人的屠刀或是鴆酒之下?

想到這裡顏良冷不丁打了個寒顫,大罵道:“媽的!這些天殺的,還讓不讓人好好活了。”

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582章 司馬防的算計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107章 請求與拉攏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76章 興師問罪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91章 與君共勉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133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229章 廢棄鐵官第220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339章 杜令君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594章 吐槽大會第557章 從幷州下手第215章 催婚第339章 杜令君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20章 帳中考量第375章 催戰第125章 兵者,詭道也第82章 劉延獻策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263章 廣募人才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494章 林間惡鬥第396章 杜長的抉擇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39章 血肉泥沼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90章 獻俘賣乖第68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451章 交際花成就達成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440章 太原王凌第382章 加料第386章 虎尾寨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275章 六禮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166章 州中故人相見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12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下)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488章 不過爾爾第136章 我爲刀俎,彼爲魚肉第230章 靈壽公審第246章 紅紅火火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363章 官二代第449章 黑山後事第172章 裡應外合之策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61章 三面夾攻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門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558章 賊心不死第441章 一路向西第238章 蓋有非常之法也第20章 帳中考量第440章 太原王凌第396章 杜長的抉擇第196章 哀兵必勝第291章 從軍的緣由第542章 將軍必勝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343章 常山風物第286章 井陘煤礦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118章 順勢而爲狐假虎威第474章 龐士元的見聞第85章 拒不奉亂命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418章 楊恪與張白騎第93章 慶功宴第393章 龜甲陣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268章 教導營第49章 做人難第417章 幷州羣臣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470章 度遼將軍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201章 何去何從第474章 龐士元的見聞第359章 從事中郎韓嵩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283章 鐵官之事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第206章 遊說
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582章 司馬防的算計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107章 請求與拉攏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76章 興師問罪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91章 與君共勉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133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229章 廢棄鐵官第220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339章 杜令君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594章 吐槽大會第557章 從幷州下手第215章 催婚第339章 杜令君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20章 帳中考量第375章 催戰第125章 兵者,詭道也第82章 劉延獻策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263章 廣募人才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494章 林間惡鬥第396章 杜長的抉擇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39章 血肉泥沼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90章 獻俘賣乖第68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451章 交際花成就達成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440章 太原王凌第382章 加料第386章 虎尾寨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275章 六禮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166章 州中故人相見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12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下)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488章 不過爾爾第136章 我爲刀俎,彼爲魚肉第230章 靈壽公審第246章 紅紅火火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363章 官二代第449章 黑山後事第172章 裡應外合之策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61章 三面夾攻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門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558章 賊心不死第441章 一路向西第238章 蓋有非常之法也第20章 帳中考量第440章 太原王凌第396章 杜長的抉擇第196章 哀兵必勝第291章 從軍的緣由第542章 將軍必勝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343章 常山風物第286章 井陘煤礦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118章 順勢而爲狐假虎威第474章 龐士元的見聞第85章 拒不奉亂命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418章 楊恪與張白騎第93章 慶功宴第393章 龜甲陣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268章 教導營第49章 做人難第417章 幷州羣臣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470章 度遼將軍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201章 何去何從第474章 龐士元的見聞第359章 從事中郎韓嵩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283章 鐵官之事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第206章 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