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當世魯班

事實證明,羅暉的話還是十分有用的,杜畿等人前腳剛剛回到所居的裡坊,後腳就有羅氏族人前來。

爲首的赫然是那名裡監門,這回他換上了諂媚的笑容對杜畿道:“孝廉毋怪,先前是一些鄉人之間的誤會,羽林公已經是教訓過彼輩了。”

伸手不打笑臉人,杜畿也是一臉和善地道:“無妨,無妨,都是鄉里鄉親的,有什麼誤會解開便好。”

裡監門引着一名青年道:“孝廉,這便是前些時日請來製作大翻車的匠人,我等原本準備讓其再修繕些農具再放走,不過羽林公發了話,這就給您帶來了。”

杜畿與顏益同時看向那名青年,只見他身形並不高大,身上衣袍雖乾淨整潔,不過卻不合身,顯得太大了一些好似是借來的一般。

青年的一雙眼睛十分有神,聞聽裡監門的介紹,反駁道:“我……我說了,我不……不是匠人。”

裡監門對那青年卻沒什麼好臉色,只道:“哼!落魄子,話也說不清楚,你不就是靠那幾分手藝賺錢吃飯,不是匠人又是什麼?莫要廢話,快快見過孝廉。”

被當面嘲諷呵斥,青年的麪皮漲得通紅,卻也不願失禮,朝杜畿拱手道:“鄙……鄙人馬鈞,字……字德衡,見……見過孝……孝廉。”

杜畿道並無狗眼看人低的習慣,十分客氣地回禮道:“見過馬君,我亦久仰馬君之名也!”說着話還特意看了一眼身旁的顏益。

顏益在一旁見了這一幕,心中大約知曉了此人爲何先被杜氏族人所忽視,後又被羅氏族人給輕看,即便是他做成了大型翻車幫助他們澆灌田地,亦是如此。

實在是因爲此人口吃得厲害,又手頭拮据,需要靠着幫人改進工藝謀生,才受人輕視。

想起從兄給此人標爲四星,還有那番評論,顏益靈機一動,上前一個長揖道:“馬君大名,在下亦久仰也,在下聞馬君心靈手巧,遠可比公輸班、墨翟,近可擬張平子,區區翻車,不過隨手施爲罷了。”

顏益此言一出,衆人皆驚,即便是馬鈞也是瞠目結舌,問道:“君……君是何人,又從哪……哪裡聽聞在下?”

顏益笑道:“在下鉅鹿顏益,字公利,見過馬君,至於從哪裡聽聞,倒不重要,須知道聽途說不如親眼所見,我這不就可以當面向馬君請益了麼?”

馬鈞出身扶風馬氏,祖上與本朝中興名將馬援也有親緣關係,只不過到馬鈞這一代,親緣早就遠得不能再遠,家境也落魄已久。

但無論如何,馬鈞都還自認爲是一名士人,絕非什麼賤籍匠人,遊歷各地一是增進學問,二是對各種技巧之物感興趣。

即便如此,馬鈞還是以爲這些機關消息之學乃是閒暇興趣,也不以爲自己在此道上有多了不起。

眼下聽聞顏益將自己比擬爲魯班、墨子、張衡,怎不令他大爲震驚。

馬鈞的面色更通紅起來,這次倒非是被氣的,也非是因口吃而着急,而是心情激動難耐,以爲遇到了個知音。

馬鈞道:“好說,好說,自當與顏君切磋。”

好嘛,這人一開心,連說話也順溜了。

那羅氏裡監門沒想到這不起眼的青年竟然被如此禮遇,自覺剛纔自己那番話實在有些丟臉,也不願留在此處,說道:“孝廉,我等這便去了,若有什麼事情儘管差人來尋我。”

杜畿道:“謝過門君,還請代我向羽林公致意。”

羅氏族人走後,杜畿引着顏益、馬鈞入內敘談,期間他也看出了顏益對這馬鈞十分感興趣,便不多說話,只是聽他們對答。

顏益先是從大翻車聊起,引得馬鈞結結巴巴地連說帶比劃,說了一大通,然後又轉到了其他事情上。

其實顏益又哪裡懂得什麼機關將作之術,但他與人攀談的技能是點滿的,大多時候只是靜靜傾聽,偶爾捧一下哏,問些似是而非的問題。

一席話說下來,即便是一開始以爲顏益的評價有些誇大的杜畿,也以爲此人的確有真才實學。

比起說,馬鈞的技藝更在於做。

杜氏作爲杜陵大族,族中當然有足夠的工匠與熟悉木作的族人。

在馬鈞的指導下,工匠們只用了半天時間便做出了一具大型翻車。

只見車身用三塊木板拼成矩形長槽,槽兩端各架一鏈輪,以龍骨葉板作鏈條,穿過長槽;車身斜置在水邊,下鏈輪和長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鏈輪爲主動輪;主動輪的軸較長,兩端各帶拐木四根。

只消操作之人靠在架上,踏動拐木,驅動上鍊輪,葉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將水排出,再沿長槽上方返回水中。

如此循環,就可以把水從較低的河裡送到岸上。

這個翻車的形制比之時下人們所用的翻車不僅形制更大,而且更爲機巧,增加了不少結構,且操作簡便,也不費力,即便是十來歲的孩童也可以踏得動。

大翻車製成,架到滻水旁試驗的時候,引得一大羣人旁觀,除了附近的百姓之外,還有崔鈞等北上士人。

當大家看着河水經由翻車源源不斷汲入田渠,都是興高采烈。

附近鄉民們那是發自內心的欣喜,而士人們雖然不事生產,屬於“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中的後者,但也知道農事乃天下之本,水事爲農本之源,很多人更是即興作起了詩賦來頌詠此慕。

看到自己改良的翻車成效顯著,馬鈞也面有得色,不過他看着淤塞的河道,也不免嘆道:“此翻車只……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治本也,若不疏……疏浚河道,情況只會越來越……越差。”

杜畿把這話聽了進去,附和道:“馬君此言甚是,治水乃百年大計也,吾當再面請羽林公,促成治河之事。”

馬鈞點頭道:“只可惜在……在下不諳治水之事,不能助……助孝廉一臂之力。”

顏益趁機道:“若論治水之難,首推大河,而冀州境內諸水亦十分難治。然我離開常山南下時,吾從兄已請得治水名家馬道嵩治理滹沱水,開挖西柏陂以灌良田萬傾。且從兄感嘆開墾之難,命人改良直轅犁爲曲轅犁,比之舊式犁具增效數成,單人單牛即可輕鬆開墾一片板結之地。”

馬鈞佩服道:“常山府君所爲大善也!”

杜畿也道:“顏府君如此崇本,當爲常山百姓之福!”

顏益道:“吾兄曾言,士農工商,國之石民,各有所長,缺一不可,不當以高低貴賤而等分。”

“常山新設的六山學院,除開研習諸子經典的伏羲學院外,還有專門研習農事與醫術的神農學院,與研習格物之學的燧人學院。這機關將作之學,便歸爲格物之學範疇中。”

“在下以爲,以馬君對格物之學如此精通,當前往常山,與學院師生交流進益,不知馬君可有此意?”

開設學院在這時雖然是個大動作,但也非是什麼新鮮事,古有大名鼎鼎的稷下學宮,今有劉景升大建學舍。

然而,開設學院公開教習農事、醫術、格物之學,在時人眼裡簡直匪夷所思。

便是馬鈞這般對機關之學如此感興趣的人也是如此,喃喃道:“伏羲學院?神農學院?燧人學院?”

顏益笑道:“然也!吾兄嘗言,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伏羲氏授人以漁獵創制以文字,神農氏嘗百草種五穀開市易,皆爲上古至聖。今人但讀儒家經典,少涉農、工、商、醫等濟世之學,而至聖所傳之學,又豈可荒廢,六山學院自當闡而發之,教授世人,造福世人!”

馬鈞讚歎道:“常山府君真奇人也!”

不僅是馬鈞,便是杜畿也讚道:“顏府君立意深遠,若此事可成,當爲美談傳世。”

顏益趁熱打鐵道:“如崔州平、王仲宣、龐士元等輩,皆是聽聞六山學院之盛名,故而受在下之邀一同北上游歷,杜君、馬君,不若隨我等一同北上,結伴而遊,豈不快哉!”

馬鈞本就喜歡到處遊歷,又視顏益爲難得的知己,當下便道:“好!我隨顏兄北上!”

杜畿聞言則是並沒有立刻作答,他此番回鄉固然是因爲要送繼母的棺木回鄉安葬,還有一個原因是受到好友,現任京兆尹張時的邀請。

張時出任京兆尹時間不久,深感地方難治,所以邀請杜畿來出任郡綱紀,爲他主持選用,協理政務。

而且,杜畿孝廉出身,起家便是一郡之丞,而顏良雖然近來名聲鵲起,但始終只是執掌一郡的二千石而已,自己去投奔發揮的餘地也有限。

杜畿略一沉吟便答道:“在下方歸鄉梓,又要爲母守制,不便遠行,還請顏君見諒。”

顏益也不介意,十分體貼地說道:“杜君自有安排,不過若他日杜君有閒暇時,還請來常山一晤,吾兄與吾必出城百里相迎!”

古人出城十里相迎已經是十分隆重的禮節,故而城外多設有十里亭,而顏益這出城百里相迎就有夠誇張,讓杜畿聽了也是哈哈大笑。

衆人在杜陵停留了兩天,略事修整之後,便繼續北上,只是北上的人員又增加了一個馬鈞。

在杜陵城北的長門亭外,杜畿親自相送。

看着長長的車馬隊伍,一個個與他打着招呼揮手告別的士人,杜畿也是暗暗感嘆道:“顏立善與顏公利都非等閒人也!”

他初遇上顏益的時候還只是爲他手下扈從之梟銳而驚訝,聽顏益說從冀州來到荊州招攬士人,當時雖幫着寫了幾封介紹信,但仍覺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然而兩個多月後,顏益竟然帶着一大羣人北上,其中不乏如崔鈞、王粲、龐統、士孫萌等有德高士、名門貴胄。

而聽顏益所言,顏良此人非止武略驚人,其文治之功亦不可小覷也,想來此等人才,日後牧一州定非難事。

不過,聽說袁大將軍素來任人唯親,河北四州皆用其子侄牧之,顏立善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嗎?

顏益一行人辭別杜畿後,向北走一段路,過霸陵、新豐,來到渭水岸邊。

秦時本無新豐,高祖劉邦定都長安後,思念昔時在沛縣老家當亭長的逍遙日子,便在臨潼東北新建一城,“徙豐沛屠兒、酤酒煮餅商人,立爲新豐。”

這些皇帝喜歡吃的沛縣風味美食美酒,自然也成爲了長安士民的新寵,新豐更成爲關中地區的一個重要酒鎮,“新豐佳釀”也名揚海內。

衆人少不得在渭水邊上飲宴一番,以爲取樂。

而徐庶、石韜等人都搶着要爲司馬徽代酒,好一片鬧騰。

他們沿着渭水旁的官道一路向東,這條官道因爲連接雒陽、長安東西兩京,故而曾十分繁華。

然而,這條中原要道如今卻敗落了。

長安早就被赤眉軍破壞,雒陽又被西涼賊付之一炬,人口豐饒的關中地區被各路軍閥肆虐。

除開以長安、槐裡、高陵三個郡治爲中心的大長安區域尚且能保持相對平穩的局勢外,三輔的其餘地方仍舊充滿危險。

他們要一路向東經過鄭縣、華陰,然後沿着黃河向北,過臨晉、蒲阪、解縣去往河東郡治安邑,從安邑再往東翻過王屋山進入上黨境內。

雖然西涼賊已經敗了,但這片地帶還遺留下許多大大小小的軍閥,他們或是西涼餘孽,或是地方豪俠成立的軍事組織,或是落草的山賊。

而本地能搶掠的普通百姓大都已經被搶光、殺死、趕走,餘下那些大族建立的堡寨,這些軍閥也輕易打不下來,所以沿途的商旅便成爲了他們下手的目標。

即便是顏益等人一路沿着官道而行,仍舊持續不斷遇到騷擾。

對於有固定地盤的軍閥還好說,馮掌櫃與他們都打過交道,還沒進入地頭就提前遣人送上一份禮物,便不會有人來爲難,軍閥也是要恰飯的嘛,細水長流纔是正理。

然而,除開這些固定地盤的軍閥,此處還有臨時落草的山賊和到處流竄的流寇。

這一日,他們方從風陵渡渡過黃河,來到一處名叫雷首山的山地。

剛剛轉過一處山坳,就從道旁一株大樹上跳下幾個賊人,爲首一人揮舞着刀叫道:“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打從此路過,留……留下……啊……!”

這個賊人話還未說完,便發覺不對,眼前的隊伍也忒龐大了些,心裡正猶豫要不要繼續把狠話喊完。

然而眼前的隊伍中有人已經亟不可待,衝上去就是一拳,把他的話全部堵回了嘴裡。

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460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561章 高邑侯第360章 劉皇伯第237章 福利彩票第96章 嘆世間奸人多當道第90章 獻俘賣乖第363章 官二代第515章 裝備優勢第484章 軻比能第509章 上谷牧苑第522章 舊人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51章 巧換戰俘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448章 張燕之死·第四卷終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492章 反殺第358章 變故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220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192章 莽一波第429章 山下鏖戰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第131章 瞞天過海第22章 樂極生悲第500章 寧城亂第137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27章 城裡城外俱是大漢子民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499章 龐統的條陳第35章 沉痾難起第554章 甜蜜的煩惱第507章 望爾俱爲鯤鵬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588章 會觀星的顏良第173章 克定鄄城第14章 聯保連坐(慶祝簽約成功)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471章 打翻了醋罈子第65章 工師之子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518章 下基層第255章 房山礦場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126章 南海陳行之第251章 比武練兵法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476章 拖延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567章 ****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24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553章 “好事”成雙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578章 孫氏兄弟與江東二張第4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276章 足球比賽第384章 進山第82章 劉延獻策第471章 打翻了醋罈子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03章 虎尾寨奇謀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107章 請求與拉攏第588章 會觀星的顏良第1章 造化弄人第130章 埋伏包抄第490章 破門第273章 泜陽亭第93章 慶功宴第595章 臘日第278章 小才女辛憲英第568章 雙喜臨門第83章 團結陣線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268章 教導營第217章 殺賊!保家!第487章 合兵攻城第474章 龐士元的見聞第426章 北路軍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417章 幷州羣臣第25章 激勵與撫卹第74章 計點戰果第458章 我想回家第193章 捉對廝殺第402章 塵埃落定第326章 舉債經營第335章 吾道不孤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490章 破門第463章 帥醒
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460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561章 高邑侯第360章 劉皇伯第237章 福利彩票第96章 嘆世間奸人多當道第90章 獻俘賣乖第363章 官二代第515章 裝備優勢第484章 軻比能第509章 上谷牧苑第522章 舊人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51章 巧換戰俘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448章 張燕之死·第四卷終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492章 反殺第358章 變故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220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192章 莽一波第429章 山下鏖戰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第131章 瞞天過海第22章 樂極生悲第500章 寧城亂第137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27章 城裡城外俱是大漢子民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499章 龐統的條陳第35章 沉痾難起第554章 甜蜜的煩惱第507章 望爾俱爲鯤鵬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588章 會觀星的顏良第173章 克定鄄城第14章 聯保連坐(慶祝簽約成功)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471章 打翻了醋罈子第65章 工師之子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518章 下基層第255章 房山礦場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126章 南海陳行之第251章 比武練兵法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476章 拖延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567章 ****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24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553章 “好事”成雙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578章 孫氏兄弟與江東二張第4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276章 足球比賽第384章 進山第82章 劉延獻策第471章 打翻了醋罈子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03章 虎尾寨奇謀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107章 請求與拉攏第588章 會觀星的顏良第1章 造化弄人第130章 埋伏包抄第490章 破門第273章 泜陽亭第93章 慶功宴第595章 臘日第278章 小才女辛憲英第568章 雙喜臨門第83章 團結陣線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268章 教導營第217章 殺賊!保家!第487章 合兵攻城第474章 龐士元的見聞第426章 北路軍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417章 幷州羣臣第25章 激勵與撫卹第74章 計點戰果第458章 我想回家第193章 捉對廝殺第402章 塵埃落定第326章 舉債經營第335章 吾道不孤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490章 破門第463章 帥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