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誘餌

張臨雖然年少,但心氣卻高,那是因爲他父親張牛角曾經坐過黑山軍的頭把交椅。

他雖然不像叔父張坦一樣時時念叨着奪回黑山軍大權,但在心裡卻並非沒有想過。

然而與張坦不一樣的是,張臨不屑於用山寨之間內鬥來完成權利交替。

他認爲叔父張坦糊塗了,在黑山危難之時,怎麼可以背棄盟約投靠官兵?

那今後衆山寨將如何看他們叔侄倆?

背後捅盟友一刀的叛徒?

張臨認爲,他應當像他的父親張牛角和張燕一樣,在危難之時站出來帶領部衆們渡過難關,從而被衆山寨推爲首領。

而這一次張燕被圍,便讓張臨看到了這個成爲英雄的機會,且不提他與張方的私交很好,便是在大義上也應當援救,所以張臨毫不猶豫就鼓動部衆隨他南下。

然而凡事都是想來容易做來難,張臨帶人南下之後,他便遇到了種種問題。

比如他從各山寨拉扯起的隊伍良莠不齊,並不像他最先鼓動南下的那一千精銳,很多人甲仗不全,行動起來毫無隊形可言,走上一會兒便吵着要休息。

這對從來沒有獨自領兵的張臨而言,是十分頭痛的問題。

而最大的困難在於,這匆匆拉扯起來的數千人吃什麼?

各山寨本就缺糧少食,肯出人已經很不錯了,讓他們出糧食,門都沒有。

而張臨畢竟年輕,也沒有心黑到拿刀架在山寨首領的脖子上,逼他們拿出積儲的糧食那種程度。

所以,他們剛剛進入上艾後,隨身攜帶的一些糧秣便吃乾抹淨,接下去便要捱餓了。

見沒的吃了,很多盲從而來的賊兵便想要拔腿開溜。

張臨沒有辦法,只得暫緩南下救援的大計,轉而抄掠沿途鄉邑。

哪曾想,這被迫之下的舉動卻誤打誤撞地延緩了北路軍的攻勢。

在行動開展之後,張臨也意識到了戰術有效,更是將抄掠戰術發揚光大,逮着官兵的糧隊襲擾。

然而,這好幾千人,靠劫掠獲得糧食還是太過勉強了。

稍小的鄉邑村落被劫掠一空,稍大的堡寨卻閉門自守,輕易不能攻破,爲了買平安交出的一些糧食只夠他們飽一頓飢一頓。

因爲吃不飽肚子,張臨率領的這夥人馬士氣始終提不上來,更時不時有人無故離隊,讓張臨也很無奈。

而緊接着,常山兵對於糧隊安全更爲重視,派出不少人護衛,讓他們更尋不到什麼機會。

直到這一天,斥候從前方傳來消息,說常山兵路上的糧隊全部消失了,而原本巡弋糧道的兵馬也不見了。

張臨聞訊大爲訝異,不明白常山兵在搞什麼玄虛,他又派人查探之下方纔得知,常山兵正集中兵馬沿着清漳水沿岸的道路猛攻南下路上的山寨。

張臨當時便意識到,或許是常山人對張燕的總攻將近,不願再與自己糾纏。

張臨也表示想帶領部衆主動攻打常山兵大部隊,阻攔其南下,但卻被其餘頭目們所勸阻。

大家都不傻,從前些時日與常山兵小股騎兵的接觸下便看得出來,在同等人數下,他們碰上常山兵完全不是對手,在兩倍於敵的情況下,勉強能維持均勢,在三倍於敵的情況下,也僅僅是略佔上風而已。

他們這一次鼓動了六七千人,如今跑得跑,散得散,只餘下了三四千人,若是憑這些人手和常山兵硬剛?

那還真是老壽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煩了。

然而張臨卻十分不甘心,他總不能眼睜睜看着常山兵一路南下,他卻無所作爲吧?

那他還當哪門子的英雄?

所以,當前方的斥候報知,除開清漳水沿岸那條路徑外,另外兩條南下的道路都沒多少人把守時,張臨果斷決定趕在常山人前邊南下與張燕會合。

當然,也有頭目提醒他這可能是常山人設下的圈套,乃是要引他進山,然後再派兵堵截。

不過張臨卻聽不進去,他自負地認爲這黑山之間的道路複雜難行,只消自己鑽進了山中,常山人哪裡這麼容易能阻截到自己。

在張臨的堅持之下,衆人還是隨同他一頭衝進了南下的山路。

在這條山路上,原本也有一支常山兵在攻打沿途的山寨,不過在稍前的時候就撤走了,讓張臨南下十分順利。

沿途所遇到的第一個山寨的首領,剛剛從被圍困的危機中擺脫,就看到了張臨帶兵經過,想當然地就把這解圍的功勞安在了張臨的頭上。

“少將軍真有當年牛角將軍的風範,一帶兵過來就把官兵給嚇跑了。”

張臨面對誇耀,略帶含蓄地問道:“噢?你見過我父親?”

那山寨首領道:“那是當然,當年我只是老將軍手下的一名小卒,曾隨牛角將軍摧城拔寨,立下功勞才積功升遷的。只可惜,牛角將軍中了官兵的流矢,哎……”

張臨聞言也是默然,父親死時他還太年幼,並不記得太多往事,一些都是長大後聽長輩們說的。

但這不妨礙他將父親的光輝事蹟當作榜樣,並生出效仿之心。

那山寨首領又道:“若是牛角將軍在天之靈知道少將軍如今也能挑大樑,肯定十分欣慰。”

張臨也點頭道:“我不會令父親失望的,叔叔請守好寨子,我要帶兵南下去救飛燕將軍,便不多耽擱了。”

山寨首領道:“好好好!老夫在此爲少將軍助威,恭祝少將軍幫助飛燕將軍擊退常山人。”

辭別那個山寨首領後,張臨像是打了雞血一樣,不停鞭策部衆加緊南下,好成就他的英雄美名。

當隊伍最末的斥候來報,說身後出現了常山騎兵的蹤跡時,張臨也不以爲意,只向部衆說道:“飛燕將軍手下雄兵萬餘,南邊楊恪與他都會帶領部衆來援,在黑山之間,黑山軍還沒怕過誰來,當他們合併之後,定會讓不識好歹的常山人好看。”

由於張臨一心一意南下,並未理睬身後可能出現的敵人,倒是讓雙方都少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比如小規模的遊鬥之類。

而此事的結果便是,當張臨帶着部衆心急火燎地南下之後,此條道路便重新被常山兵給堵上,那個不久前還吹噓張臨是少年英雄的山寨首領破口大罵道:“媽的,這豎子是作什麼的,怎麼他前腳剛走,後腳又有常山兵把我給圍起來了。”

一路猛進的張臨對此還一無所知,直到他來到虎頭山十里之內,才發現情況不太對。

虎頭山周邊的一些山寨已經被攻破焚燬,別說讓他們獲得糧食補給,便是一個休駐的落腳點都沒有。

而他們在前進的路上,接連遇到好幾股常山兵攔截。

雖然攔截的兵馬都不多,張臨花費了一些力氣後就衝破了阻截,成功殺到虎頭山下。

然而,也僅止於此了。

因爲虎頭山下那一片稍顯平緩的谷地上,已經被常山人佈下了一座座兵營,一隊隊人馬正在持續不斷地進攻飛燕寨,當然也攔住了張臨的去路。

俗話說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當張臨連連衝破多層阻截來到虎頭山下時,已經是人累馬疲。

張臨倒是想要一鼓作氣殺散山下的常山人,進到飛燕寨裡去。

然而正在圍攻飛燕寨的官兵反應十分迅捷,立刻分出兵馬轉過頭來攔截他,讓張臨衝了半天竟然不得寸進,反而死傷甚重。

張臨與隨同前來的頭目們察覺不妙,欲要暫且退後修整一番,卻發現不知何時,他們前來的道路也被常山人給封堵了起來。

那先前看上去並不起眼的步卒們結成了厚實的長槊陣,也不往前逼近,只是那如林般的長槊宣告了此路不通。

張臨倒是有一些帶兵的天賦,值此困境,他大聲招呼道:“前後都有敵人,我等若有猶豫之心,今日必無幸理,只有隨我一路向前,殺散了面前的敵人與飛燕寨中的袍澤合兵,纔有活路。二三子,隨我殺啊!”

到了這時刻,賊兵們也知道不賣命是不行了,全都鼓起餘勇隨同張臨往前猛衝,竟然衝得面前的討逆營步陣連連後退。

虎頭山上的飛燕寨上,張燕父子也把山下的動靜看在眼裡。

虎頭山被圍已經整整三天了,在三天之前,周邊的十餘個山寨一一陷落,不是因爲守備力量不足被強攻攻破,便是索性開門乞降放棄了抵抗。

張燕父子一開始還不明白,爲何先前在常山兵壓力之下堅持抵抗的這些山寨,竟然在短短几天之內先後投降。

直到前幾天杜長出現在飛燕寨外,他們才醒悟過來,原來杜長已經徹底反水,並利用他與周邊各山寨首領的關係來勸降。

當杜長在寨外嘗試遊說張燕開門乞降的時候,寨中的賊兵們大都勃然大怒,怒罵杜長吃裡扒外,竟然反過頭來幫着官兵對付自己人。

有些脾氣火爆的賊兵賊將更是嚷嚷着要把杜長留在飛燕寨中的家眷給殺了泄憤,然而卻被張燕給制止了下來。

張燕只是在寨牆上對杜長說:“你杜長能降,諸山寨能降,但唯獨我張燕是萬萬降不得的,你就別白費力氣了,讓常山人來攻吧,看看他們要在虎頭山下丟下多少人命才攻得進來。”

杜長畢竟做了張燕十多年下屬,聞言也十分羞愧地答道:“我會把將軍的話帶給討逆將軍。”

當杜長正要灰溜溜返回的時候,寨牆上的張燕又說道:“杜君且放心,你在寨中的家眷我會幫你照拂好,若是……若是有……有那一刻,也請杜君多多費心。”

張燕此話說得語焉不詳,然而杜長卻聽懂了,張燕是在向他表示,若是飛燕寨真的被攻破,還請他出面幫着庇護下張燕的家小,代價便是他杜長的家小也會被妥善安置。

杜長聞言轉過身來,重新朝張燕鄭重一揖,然後才退下山去。

再然後,便是討逆營將士輪番攻打飛燕寨。

只不過飛燕寨經過張燕經年累月修建增固,着實算得上是黑山之間最難以被攻破的山寨之一,饒是討逆營將士如何悍勇亦進展不大。

此刻見了山下的動靜,張方興奮地說道:“父親!你看!是張臨兄長的旗幟!張臨兄長帶兵來援了!”

張燕自從那次吐血昏迷之後身體一直不大好,只不過值此危機當頭強自支撐着。

聽兒子這麼說,便順着張方指着的方向看去,看到果然有一支人馬正在與圍攻虎頭山的常山兵交戰。

然而張燕端詳了半天,卻發現來者雖然打着張字大旗不假,但那旗幟之下卻只看到張臨的身影,並沒有看到張坦那圓滾滾的身軀。

而且,這股人馬雖然氣勢頗盛,從隊形的厚薄來看卻沒多少人,若是張坦真個全力來援,哪裡會只派這些人手,少說也得再多一倍吧!

想到這裡,張燕便大體猜測到了此來或許並非是張坦的主意,至少張坦並不願意全力來援。

不過張燕想想也對,張坦與自己一向不對付,趁着這機會踩上一腳也不是沒可能。

張燕雖然心中有數,但卻不打算說出來打擊兒子的積極性,且好不容易來了一股援兵,也的確讓寨中頗爲低迷的士氣爲之一振。

看着山下張臨率領的部衆與常山兵殺得難分難解,張方十分憂心地道:“父親大人,張臨兄長遠道而來,人困馬疲,定是不利久戰,我等不能坐視他們在山下陷入困境。”

張燕用心審視了一下山下戰作一團的雙方道:“阿方,你有沒有注意到,常山人並未盡全力阻攔。”

張方疑惑地答道:“沒有盡全力?”

張燕道:“是啊!你看,常山人在山下立了幾個大營,從旗號來看分別是元氏營、石邑營、高邑營、常山典農,前幾日攻寨的時候,元氏營與石邑營攻得最猛,最難應對,但高邑營就略遜一籌,至於常山典農兵就更不值一提。而你看,眼前去阻截張臨的,竟然只是常山典農兵,更精銳的元氏、石邑營兵都沒有出動,足以說明問題。”

張方長大了嘴巴道:“啊!真是這樣!那……常山人是想要做什麼?難道是想要拖垮援兵?”

張燕神情嚴肅地搖了搖頭道:“不!這是常山人設下的誘餌啊!”

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366章 西鄂之戰第302章 人才難覓第597章 心懷天下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73章 中了個錘子第157章 大練兵第106章 巧借他人之力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287章 除夕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390章 圍點打援第552章 宅鬥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9章 山崗軍議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26章 真小人第490章 破門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143章 血戰長垣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11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上)第592章 原來是種馬劇本第146章 軟刀子割肉第79章 伶牙俐齒第61章 三面夾攻第418章 楊恪與張白騎第79章 伶牙俐齒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283章 鐵官之事第28章 城外來客第273章 泜陽亭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478章 輕騎猛進第285章 六山學院第358章 變故第16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27章 城裡城外俱是大漢子民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第329章 義從第233章 把妹是個技術活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400章 逆推第585章 藥莊第272章 南方來客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385章 三利一弊第523章 天津港第546章 勝利慶典第476章 拖延第201章 何去何從第571章 一出好戲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6章 施之以恩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489章 狂熱第238章 蓋有非常之法也第172章 裡應外合之策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160章 奇襲冤句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354章 龐德公的廳堂第589章 司馬懿入轂第332章 攻心爲上第422章 張燕託孤第251章 比武練兵法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522章 舊人第505章 奇特的請求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126章 南海陳行之第362章 笑林始祖第206章 遊說第20章 帳中考量第493章 反戈一擊第21章 油滑的從弟第560章 許都的應對第182章 衛國短豎樂文謙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20章 帳中考量第362章 笑林始祖第552章 宅鬥第375章 催戰第585章 藥莊第223章 堂外琴聲起第387章 攀牆突襲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
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366章 西鄂之戰第302章 人才難覓第597章 心懷天下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73章 中了個錘子第157章 大練兵第106章 巧借他人之力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287章 除夕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390章 圍點打援第552章 宅鬥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9章 山崗軍議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26章 真小人第490章 破門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143章 血戰長垣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11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上)第592章 原來是種馬劇本第146章 軟刀子割肉第79章 伶牙俐齒第61章 三面夾攻第418章 楊恪與張白騎第79章 伶牙俐齒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283章 鐵官之事第28章 城外來客第273章 泜陽亭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478章 輕騎猛進第285章 六山學院第358章 變故第16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27章 城裡城外俱是大漢子民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第329章 義從第233章 把妹是個技術活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400章 逆推第585章 藥莊第272章 南方來客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385章 三利一弊第523章 天津港第546章 勝利慶典第476章 拖延第201章 何去何從第571章 一出好戲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6章 施之以恩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489章 狂熱第238章 蓋有非常之法也第172章 裡應外合之策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160章 奇襲冤句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354章 龐德公的廳堂第589章 司馬懿入轂第332章 攻心爲上第422章 張燕託孤第251章 比武練兵法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522章 舊人第505章 奇特的請求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126章 南海陳行之第362章 笑林始祖第206章 遊說第20章 帳中考量第493章 反戈一擊第21章 油滑的從弟第560章 許都的應對第182章 衛國短豎樂文謙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20章 帳中考量第362章 笑林始祖第552章 宅鬥第375章 催戰第585章 藥莊第223章 堂外琴聲起第387章 攀牆突襲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