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印與鑑

就在看似平靜實則危機四伏的平丘縣寺大堂裡,陳正翻到文書末尾,只見末尾處一上一下蓋了兩方印章,上方一枚較大的印章內容爲“兗州牧印”,下方一枚較小的印章內容則是“兗州主簿”。

仔細揣摩了兩方印章一下後,陳正才把卷軸合上,高高舉起交還到了“畢芬”手中,並且笑道:“文書無誤,還請令君上座。”

聽到陳正此話一出,無論是畢齊、仇升還是跟隨進來的扈從們都暗暗呼出了一口濁氣,捏着刀鞘的手也放鬆了幾分。

要說陳行之爲何僅憑文書末尾的印章就能確定此道文書的真僞,還要從兗州的治理架構說起。

有漢一朝,自從漢武帝元封五年將天下郡國分爲十三個刺史部,各置刺史以刺舉監察各部治下的郡國守相等一應官員。

在隨後的三百多年裡,各州長官時稱刺史時稱州牧,爲刺史時只主刺舉監察之事,不預軍政事務,爲州牧時則除了刺舉監察之事外,還得以參預州中軍政事務。

但基本上還是以設刺史爲主,以防州牧的權柄過重,勢大難制。

直至靈帝末年,各地刺史實際上已經不止行刺舉監察之事,更多時候會干涉到郡國守相的權限。

當時各地黃巾之亂久久不能平息,時任太常的劉焉便建議在部分州設州牧,以宗室、重臣出鎮,以安定天下,得到了朝議通過,皇帝準允。

再往後,董卓亂雒京,河東羣雄並起,天下徹底混亂,那些有實力的或互相表舉,或自己宣稱領某州州牧,成爲了地方上實際的土皇帝。

自初平三年(192年)原兗州刺史劉岱劉公山被青州黃巾殺死後,陳宮勸說並一力促成曹操入主兗州,而曹操就大搖大擺跳過刺史,自領了兗州牧,從此走上了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

到了興平二年(195年),曹操赴雒陽迎天子劉協後,當今天子纔給曹操加了好多頭銜,也把他“自領兗州牧”的“自”字給正式去掉。

但這時候曹操已經貴爲司空,行車騎將軍時,總兼朝政,哪裡還顧得上兗州那一攤子事,所謂的領兗州牧不過是霸佔着起家的基本盤不願撒手罷了。

當然,兗州的大事仍舊要曹操下決定,但日常事務之類就全部交給了他的兗州牧班底。

在這個班底裡,最受曹操信任的是主簿王必,其人在中平三年(192年)就奉命出使長安,爲曹操爭取到了不少的好處,更隨曹操征戰四方,有說曹操下定決心殺呂布就是王必在身旁慫恿。

這兩年兗州的一應日常事務基本都是主簿王必說了算,就連曹操的兗州牧印章,都由王必代爲保管用印。

而爲了以示區分,由王必代爲頒佈用印的文書,都會在“兗州牧印”之後再加蓋“兗州主簿”的小印,而這點若非是在兗州爲官多時之人,絕對不會注意此等細節。

至於說鑑別印章的真僞,陳正也是個半吊子,他只根據常識來查驗兩個章的大小、字體、排列,感覺和自己之前見過的基本一致,便也就信了七八分。

陳行之倒是也想讓專業人士來鑑定一番,但平日裡負責與州郡文書來往的是縣中主簿、主記,此二者與功曹併爲縣令最爲親近的身邊人,在前一任縣令辭官後,俱都裝模作樣地辭了職事回家,現下一個都不在。

對此,他也無可奈何,總不能拿着文書去縣寺中保管存檔的地方覈對一番,真要提出這麼個想法的話,怕是要把新任上司給得罪死了,便是縣中同僚也不會附議自己。

陳正雖然心中隱隱覺得總有哪裡不太對,但他知道如今在堂上也只能這般了,又自我開解到應該沒有什麼人膽大包天來假冒新任縣令,便老老實實地交還了文書。

“畢芬”收回文書,感覺渾身都透着一陣輕鬆勁兒,轉身走到方牀上坐下,待面前屬吏們也一一落座後說道:“畢某德才不彰,值此危難之時,方纔忝居守令之位,還望各位多多扶持,共應時艱。”

面對新任上司的謙辭,大家都混不當回事,他們大都認爲“畢芬”這個守平丘令的“守”字多半是要去掉的,畢竟目前兗州牧是曹司空兼領,朝廷一應大事俱決於司空一人,司空親闢的從事當個區區縣令還是不在話下。

因而衆多屬吏們多有討好“畢芬”的意思,一時之間堂內諛詞大放,臉皮薄一些的聽了估計都能臊得慌。

“畢芬”待衆人稍稍告一段落,繼續說道:“近來袁冀州與曹公生了齟齬,冀州揮兵南下,如今已經到了陽武,而曹公在官渡集聚大兵駐守,欲要阻斷冀州南下許都。”

“畢芬”此話一出,堂下頓時譁然,在座中的衆人雖然知道袁曹已經爆發衝突,卻消息遲滯,還沒得知袁紹已經攻克了陽武,只要順濟水而下就可以到平丘。

此刻聽說了最新戰況,自是人人心中不安,尋思着這兗州自從呂布之亂後,好不容易太平了五六年,眼瞅着又要亂起來,這可如何是好。

“畢芬”見自己一番剖析戰況的話起到了應有的效果,繼續道:“雖說曹公預料冀州之意不在兗州,然我平丘據濟水之畔,實爲兵家要地,故而遣了健卒一曲隨我同來,以鎮衛平丘,控扼濟水,此即爲該曲仇軍候。”

仇升適時地起身與在座衆人打了個招呼道:“在下仇升,見過列位賢達,往後某手下的將士們還要多多仰賴列位照應。”

在座衆人都是縣中各家各族的子弟,家業家人都在縣裡,聽說有一曲人馬專門來守衛平丘,自然是心中歡喜,但對於仇升那明着打招呼,暗着打秋風的言辭也暗暗憂心,不過總體而言還是喜大於憂,便都與仇升客客氣氣地見過禮。

仇升與衆人寒暄過後也不含糊,轉身向“畢芬”道:“末將麾下人馬俱在後至舟船上,還望令君遣人引導入城駐歇。”

“畢芬”順着仇升的話便接口道:“合當如此,徐尉,此事便交由你處置,可乎?”

縣尉徐聞此時還有些爲剛纔沒有第一時間去迎接上官而懊惱,又尋思着這一曲人馬駐守在平丘雖是好事,但和自己的職分卻有些重疊。

他想着新來的上司會不會記恨了自己,從而藉由這仇軍候侵奪了自己縣尉的權利,說起來曲軍候可是比六百石的黑綬吏,比自己二百石的黃綬吏要高上將近三級,真較上勁的話自己還真是堪憂。

突然聞聽“畢芬”提到自己,立刻高聲答道:“下吏但憑令君吩咐。”

2019年6月11日06:44:15

第4章 鮮花插在肥肉上第173章 克定鄄城第531章 牽招與棋子第239章 攜二美而同遊兮第394章 顏枚的小心思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78章 孝子畢軌第598章 囑託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549章 女間第367章 頂天立地劉玄德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第440章 太原王凌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33章 風雨欲來如坐鍼氈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560章 許都的應對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149章 新到貨的小鮮肉第176章 處罰與送別第92章 君子沮授第16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第517章 石砲曲第352章 渾水摸魚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162章 黑夜亂戰第425章 仇升的心跡第127章 南蠻巫術和道家仙法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79章 馬城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275章 六禮第91章 與君共勉第385章 三利一弊第227章 房山剿匪事第137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門第481章 黑夜中的怒龍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404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393章 龜甲陣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448章 張燕之死·第四卷終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204章 積極防禦第94章 論功行賞第476章 拖延第490章 破門第59章 將爲兵之膽第150章 敵援將至第268章 教導營第530章 忠於社稷百姓第91章 與君共勉第390章 圍點打援第496章 閻柔被俘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第163章 勇冠其軍胡車兒第19章 城下攻防第200章 痛斥郭圖第42章 誤中副車第457章 鴻門宴?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389章 老槐谷第498章 白龍山口第555章 學術理念之爭第437章 衝車第399章 殺光常山兵第513章 統一陣線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547章 回家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251章 比武練兵法第92章 君子沮授第480章 分酒第108章 吐槽大會第297章 親迎昏禮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290章 宜其室家第249章 勾心鬥角第273章 泜陽亭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583章 願往一遊第393章 龜甲陣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530章 忠於社稷百姓第39章 血肉泥沼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83章 團結陣線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545章 功高震主之患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
第4章 鮮花插在肥肉上第173章 克定鄄城第531章 牽招與棋子第239章 攜二美而同遊兮第394章 顏枚的小心思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78章 孝子畢軌第598章 囑託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549章 女間第367章 頂天立地劉玄德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第440章 太原王凌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33章 風雨欲來如坐鍼氈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560章 許都的應對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149章 新到貨的小鮮肉第176章 處罰與送別第92章 君子沮授第16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第517章 石砲曲第352章 渾水摸魚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162章 黑夜亂戰第425章 仇升的心跡第127章 南蠻巫術和道家仙法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79章 馬城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275章 六禮第91章 與君共勉第385章 三利一弊第227章 房山剿匪事第137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門第481章 黑夜中的怒龍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404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393章 龜甲陣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448章 張燕之死·第四卷終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204章 積極防禦第94章 論功行賞第476章 拖延第490章 破門第59章 將爲兵之膽第150章 敵援將至第268章 教導營第530章 忠於社稷百姓第91章 與君共勉第390章 圍點打援第496章 閻柔被俘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第163章 勇冠其軍胡車兒第19章 城下攻防第200章 痛斥郭圖第42章 誤中副車第457章 鴻門宴?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389章 老槐谷第498章 白龍山口第555章 學術理念之爭第437章 衝車第399章 殺光常山兵第513章 統一陣線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547章 回家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251章 比武練兵法第92章 君子沮授第480章 分酒第108章 吐槽大會第297章 親迎昏禮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290章 宜其室家第249章 勾心鬥角第273章 泜陽亭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583章 願往一遊第393章 龜甲陣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530章 忠於社稷百姓第39章 血肉泥沼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83章 團結陣線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545章 功高震主之患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