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佈完新的軍中規條,任命完新的職務之後,顏良說道:“今日我便不留諸君飲宴了,自有我宗族中人招待爾等。”
衆人俱都笑着道:“將軍娶妻要緊,莫要耽誤了。”
衆人行禮告退時,顏良突然道:“行之,你先留一下。”
今個兒軍議時一直作壁上觀的陳正聞言立刻止步,老老實實地回到座位之上。
待其餘之人走光了之後,顏良說道:“行之如今雖然仕事地方,然我知曉靈壽一地並不足以盡行之之才具。”
聽顏良對自己評價如此高,陳正連忙謙謝道:“下吏得明府屢屢簡拔,方纔有如今些許成就,實在當不得如此誇讚。”
顏良擺擺手道:“不必謙遜,汝胸有丘壑,朝中諸公有眼無珠罷了。”
陳正自然又是一番遜謝,顏良又道:“我卻有一樁事情,想來想去沒找到合適的人來主持,不知行之可否爲我挑起重擔。”
陳正本還在想顏良留下自己要說什麼,聞聽此言立刻避席而出拜服道:“下吏但憑明府吩咐,明府之命,無有不遵。”
顏良笑道:“不必如此,你且上前來,我與你說說要做什麼。”
說罷從身後拿了個錦墊放在自己身旁,還用寬袍的袖子拂了拂上邊本就不存在的灰塵。
陳正見顏良如此禮遇,忙微微弓着身子邁着小碎步來到顏良身邊,再度行禮後坐下,說道:“謝明府賜座。”
顏良道:“如今我掌常山一地,主剿滅匪患之事,然茫茫黑山,賊匪在何處,其據點如何,均不得詳細,賊匪在我常山境內各處是否有暗子密探,是否有不法商賈與其暗中勾連,亦一無所知。故而我思慮之下,需特設一掾,專司偵伺內外諸事,外偵情報,內查奸邪。行之可願爲之?”
陳正一聽原來是要自己負責內外情報工作,這可是個極其重要的職責,他心中稍顯激動,說道:“下吏願意效命,敢問明府,此職當如何稱呼?”
顏良問道:“我卻也並未想好,行之有何提議?”
陳正略作思忖後道:“《六韜》《龍韜·王翼》篇有言:‘凡舉兵帥師,以將爲命。命在通達,不守一術。因能授職,各取所長,隨時變化,以爲綱紀。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應天道。備數如法,審知命理,殊能異技,萬事畢矣。’其中有‘耳目七人,主往來聽言視變,覽四方之事、軍中之情’,又有‘遊士八人,主伺奸候變,開闔人情,觀敵之意,以爲間諜’,下吏以爲不如稱耳目掾或遊士掾?”
顏良想了一想後道:“此二者均不甚佳,不若喚作職方掾,職四方消息。”
陳正聞言口中稱是,心中卻是大爲震駭,想到了《禮記·曲禮下》所記:“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擯於天子也,曰天子之吏。”
щшш ▲ttκǎ n ▲¢ ○
顏將軍欲設此職方掾,難道有不可言說之志?
顏良見陳正神情怪異,問道:“可有什麼不妥麼?”
“不不,明府此名甚妥。”
顏良也不以爲意,說道:“如今天下不靖,職方掾的擔子不輕,目前先着眼於常山境內以及黑山之間,今後若有餘裕,還要把目光放到冀州,放到幽州、幷州、司州、兗州等地,以備不時,以應非常。”
聽顏良如此一說,陳正心中愈發確信先前的念頭,暗暗激動之下,鄭重朝顏良一拜,說道:“下吏明白,定會將各方消息彙總至明府案前。”
顏良道:“人手之事,你可在軍中或民間擇身家清白者爲之,且常山錢莊與各友好商號中,均可擇人兼任。切記,此事暗中進行可也,莫要大肆聲張,人手寧缺毋濫,不急於一時。”
陳正道:“下吏遵命。”
——☆——☆——☆——
且說仇升回到臨時居所後把軍議之事與同來的父親仇福與從弟仇仁說了。
當聽到仇升主動請求顏良往自己部下派遣副職、軍謀、宣導、軍正和短兵時,仇仁不解道:“兄長爲何要自請討逆將軍派那些軍謀、宣導、軍正什麼的,豈不是自縛手腳,此後行事多有不便?”
仇仁便是在瓦邑山下設伏時,埋伏在橋下預備斬斷橋墩,見有機可乘欲要偷襲曹操卻被許褚所阻的那個壯漢。
在仇升被顏良借調給趙相陰夔後,帶了手下不少鄉里子弟同往,當時已經升任屯長的仇仁也一同隨往。
到趙國之後,隨着仇升募集郡兵,仇仁跟着水漲船高已經擔當了軍候之職,手下也帶得數百兵,可比以往威風得多。
仇升聽他一說,立刻把臉面板了起來,訓斥道:“汝這是什麼話來?若不是將軍收容我等,可能會有如今的地位權勢?你難不成忘記了馬胖子當日把我等當豬狗般役使的時候了?想想馬胖子的結局,跟着那廝指不定連姓名都不保了!”
仇升之父仇福道:“嗯!德升說得是,做人吶,不能忘本,還當知恩圖報。”
仇升道:“阿父說得是,且不提當初是將軍將我等借調給陰府君練兵,我等再怎麼說仍舊是將軍手下的兵,你且想想,來到趙國之後,雖然府君與長史對我等多有關照,可那些胥吏可曾少給我等尋麻煩?可曾少剋扣我等的糧秣?只有在將軍麾下之時,將軍待我等都一般無二,不分新卒舊部俱是一視同仁。”
仇仁被劈頭蓋腦一頓訓斥後,只得低聲道:“愚弟知錯了,仲父、兄長莫怪。”
仇升說道:“你啊你,莫不是以爲當了軍候,帶了數百人就威風八面了?你也不想想,當初我從一小小屯長,跟隨將軍不過半年,就典數千之兵,主一郡屯田事,所爲何來?還不是拜將軍所賜麼?如今將軍重訂軍中規矩,眼看着就要再度騰達,我等還不趕緊附於驥尾好乘風而起麼?”
仇仁一臉愧色道:“是弟想差了,弟腦袋不好使,兄長莫氣,莫氣!”
仇福道:“呵呵,如今到處都在盛傳討逆將軍的種種事蹟,老夫此回能親歷將軍大婚這等盛事,倒也不虛此行。”
仇福在家中得知自家子弟步步高昇都是受了顏良的恩情,便一直唸叨着要親自向顏良致謝,此次聽聞顏良大婚,更是堅持要隨仇升同往。
仇升道:“阿父,今日商議正事,兒未尋得機會向將軍提及此事。”
仇福渾不在意道:“無妨,無妨,將軍日理萬機,哪能顧得上咱這般升斗小民,若實在不得機會,待將軍大婚那日,老夫遙遙對將軍拜上幾拜也就得了。”
——☆——☆——☆——
仇升說得不錯,顏良如今的確忙得不可開交,來到下曲陽祝賀他再醮的人絡繹不絕,即便一個人見一面都夠嗆。
好在顏良如今地位也非同一般,那些身份低微的只消設宴的時候一起帶上,照個面就算給了面子。
不過即便如此,還是有些位高權重的來客得他好好陪同。
這其中有趙相陰夔、中山相郭溥、鉅鹿太守張導等人,眼下顏良正陪着這三人寒暄嘮嗑。
顏良道:“三位府君親來拜賀,顏某多承情面。”
陰夔道:“若我等媒人不來,豈不爲人所不齒?”
郭溥則道:“哈哈哈,說的是,不過我此來是要看看顏君在婚禮之時,會否有何與衆不同。”
張導道:“顏府君在鉅鹿境內大婚,我怎可失禮不來?”
趙國、中山、鉅鹿都與常山比鄰,其中陰夔與郭溥是顏良的媒人,自然要親自前來一遭,而顏良是鉅鹿人,作爲本地官長的鉅鹿太守張導自然不能缺席。
趙國與中山二地因着與常山一同推行鹽鐵酒專賣制度,繼常山之後也已經全數唱賣完畢,有了常山珠玉在前,兩地的唱賣金額也十分不菲,所以這次見面陰夔與郭溥都對顏良稱讚不已。
而其中陰夔更因爲向顏良借來仇升幫他簡練郡兵,在前次孫輕、周麻臉入寇時打了個漂亮的反擊。
這在近些年來屬實是趙國對抗黑山賊的一場大勝,陰夔也因此在鄴城諸公面前很是漲了一會臉。
隨着常山繼續推動邊地屯田之政,趙國也緊跟步伐,更是在顏良的建議之下,任命仇升爲趙國典農校尉。
不知不覺之間,趙國與中山已經在很大程度之上與常山同進同退,達成利益同盟,而二人爲顏良做媒之事,也是其中的表現之一。
當三地鹽鐵酒專賣許可唱賣之後,對這比鉅款眼紅的人不在少數,甚至鄴城諸公也打過這批錢款的心思。
不過當初說好這批錢款是用作三地練兵剿賊所用,條件是州中不再支付三地的軍費,所以三地在這個問題上意見出奇地統一。
要錢?沒有!要命?也沒有!
很多人想着若他們能在三地主政,定可好好中飽私囊一番,不過鉅鹿太守張導顯然不是這樣想的。
他想着若鉅鹿也能施行專賣制度,所得的款項能夠再好好修一修河堤和水渠,能夠造福郡中百姓。
話說這張導來頭不小,其人字景明,乃河內郡脩武縣人,在袁紹任南皮太守之時就跟隨在側,算得上是袁紹的起家班底。
在謀奪冀州的時候,張導便帶領郭圖、高幹等人往說韓馥,並親自“登壇喢血,奉辭奔走,卒使韓牧讓印。”可以說是袁紹拿下冀州的有數功臣。
而袁紹也投桃報李,以鉅鹿這等大郡太守相酬。
鉅鹿雖然素來是肥沃之地,但在當年黃巾之亂時首當其衝,受到的破壞也最大。
張導到郡之後,發現境內以漳水爲首的各條河流淤積氾濫,致使土不稼穡,民生凋敝。
張景明倒是個心繫百姓的好官,多方籌措資金,組織人手,修補河防,疏浚河渠,讓鉅鹿境內的田地恢復舊觀,百姓得以安家樂業。
鉅鹿百姓因此事而專門在祭祀光武皇帝的“銅馬祠”旁立一碑,名曰《漳河神壇碑》,專門述記此事,以表對張導等人的敬意。
顏良作爲鉅鹿本地人,對這個心繫百姓,又富有實幹精神的長者也十分敬佩。
所以在入座之時,顏良堅持張導是鉅鹿太守,也是此間半個主人,強拉了他與自己共入主座。
而陰夔與郭溥一來敬佩張導的爲人與資歷,二來與顏良相善,也不會在此種事情上計較。
張導在鉅鹿主政多年,對鉅鹿很有幾分感情,說道:“我久聞甄氏女顏色冠絕中山,本次顏君將其娶回鉅鹿,可是給鉅鹿長了臉面啊!”
顏良也開玩笑道:“有張公這句話,在下怎麼着也得把甄氏女給娶回鉅鹿來。”
張導道:“哈哈,不過老夫備辦的禮物卻十分簡陋,還望顏君莫要見責啊!”
張導爲官清廉,所能拿得出的資財有限,顏良卻不以爲意,只說道:“我怎敢嫌棄張公的禮物,不過後進卻有一個不情之請,還望張公準允。”
張導問道:“噢?不知有何請求,且說來一聽。我可有言在先,和錢財可是沒有,我可不似你們三人府中那麼殷實。”
張導的話引得陰夔、郭溥等人一陣鬨笑,顏良也笑道:“這哪裡能夠,後進卻是想向張府君求借些人。”
張導奇道:“噢?借人?我府上可沒有如甄氏女這般的美嬌娘,怕是顏君要失望咯!”
“哈哈哈哈!”陰夔與郭溥又是一陣放肆地大笑。
見張導爲老不尊,顏良也被他弄得一臉尷尬,說道:“張公盡拿後進取笑,後進是想問張公借些擅長治理河道,興修水利的人才。”
張導一聽顏良提及正式,倒也不再開玩笑,問道:“噢?常山也需要治水麼?”
顏良道:“黑山邊緣之地受黑山賊滋擾,土地荒蕪,後進如今已經徵得袁公準允,在沿山邊地屯田。從黑山流出的各條河流高低落差大,正需好好治理一番,張公在鉅鹿境內治水之名,中州鹹知,故而後進有此不情之請。”
張導撫須道:“這卻是善舉,老夫自當幫襯一二。這樣,我府中水曹掾馬道嵩精於此事,便令其助你一臂之力吧!”
顏良大喜道:“張公此情,後進沒齒難忘。”
張導也笑道:“都是爲了社稷蒼生,合當如此。”
PS:《英雄記》雲:“袁紹使張景明、郭公則、高元纔等說韓馥,使讓冀州。”
《三國志臧洪傳》:昔張景明親登壇喢血,奉辭奔走,卒使韓牧讓印,主人得地;
《水經·濁漳水注》:廟側有碑,述河內修武縣張導,字景明,以建安三年爲鉅鹿太守。漳津氾濫,土不稼穡,導披按地圖,與丞彭參、掾馬道嵩等,原其逆順,揆其表裡,修防排通,以正水路,功績有成,民用嘉賴。題雲《漳河神壇碑》。